模拟试卷(七) 第Ⅰ部分选择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具有【D】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倾向性
2.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人成功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B.气质C.能力D.自我
3.指出“专门化经济对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应该是同样相关”的英国学者是【B】
A.罗伯特·欧文B.巴贝奇C.亚当·斯密D.尤尔 4.下列不属于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的是【C】 A.需要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Y理论D.期望理论 5.下列不属于社会知觉要涉及的思维范畴的是【A】 A.概念B.判断C.推理D.记忆
6.指出“自我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的所有本质属性的总和”的美国心理学家是【B】
A.布鲁纳B.詹姆斯C.凯利D.武德沃斯
7.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的气质类型是【C】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8.性格特征表现为缺乏判断力,社会适应性差,智商高的性格类型属于【A】 A.思维内倾B.情感外倾C.感觉外倾D.直觉外倾
9.伙伴、感情、友谊等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哪一层次【C】 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下列对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事业心强,比较实际B.有较高的实际工作绩效C.把金钱看得比个人成就重要D.选中目标后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11.当人们遭遇重大险情时,会感到焦虑、紧张与害怕,会产生心跳加速、肠胃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变化,造成这种生理表现的原因是【D】 A.挫折B.倦怠C.心理枯竭D.应激
12.生产班组、工段或车间、学校班级等属于哪种团体【C】 A.假设团体B.非正式团体C.固定性团体D.临时性团体
13.与个人单独决策相比,团体决策可能会出现更加冒险与更加保守的倾向称为【C】
A.社会助长效应B.社会标准化倾向C.极化现象与责任扩散效应D.社会惰化现象
14.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了“智能框架”理论的是康纳尔大学的【B】 A.莫雷诺B.儒索C.迈尔D.卡尼曼 15.一个人想同时回避两个都不喜欢的目标,而又不得不接受其中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形式指的是【D】
A.双趋式冲突B.趋避式冲突C.多重趋避式冲突D.双避式冲突
16.在领导与被领导、上下级、不同岗位中常常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团体冲突
中变异心理分析中的【B】
A.任务结构中的变异心理B.角色地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C.利益分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D.管理压力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17.以直线为基础,在保持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下,增加了为各级行政管理领导出谋划策但不进行指挥命令的参谋部门而综合形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D】 A.直线式组织结构B.职能式组织结构C.矩阵式组织结构D.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18.工作设计的第二阶段是【B】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40至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9.旨在对组织文化总体规划及执行效果进行测量、检查与评估,找准问题,调整偏差的组织文化建设步骤是【D】
A.调查分析阶段B.论证试验阶段C.传播执行阶段D.评估调整阶段 20.下列不属于日本企业界认为的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德的是【A】 A.尊重他人B.忠诚老实C.热情公平D.进取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心理平衡自我调节的方法包括【AE】
A.合理宣泄B.善于自控C.善与人处D.人格一致E.注意转移 22.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BD】
A.摩尔斯B.卡斯特C.巴贝奇D.罗森茨韦克E.西蒙 23.社会知觉的种类包括【ACDE】
A.对他人的知觉B.对物的知觉C.自我知觉D.角色知觉E.人际知觉 24.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ABCDE】
A.高涨与低落B.稳定与不稳定C.持久与短暂D.情感的深厚与淡薄E.忽高忽低
25.激励的具体方法包括【ABCD】
A.发明与创新B.承担责任C.直接的薪酬D.间接的薪酬E.财务酬赏 26.对员工忠诚管理的策略主要包括【ABCDE】
A.对员工适度授权B.公平的评价C.尊重人才D.良好的待遇和激励E.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
27.决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CDE】
A.决策目标明确的原则B.决策信息完整的原则C.可行性论证原则D.行动反馈原则E.多种决策方案选优原则
28.组织变革能提高组织效能表现在【ABCD】
A.提高效率B.提高质量C.提高效益D.增强成员的满意度E.增强企业的知名度
29.在塑造组织文化时应遵循的心理机制有【ABCDE】
A.注意心理定势B.重视心理强化C.利用从众心理D.培养认同心理E.激发模仿心理
30.考核和评价领导者应遵循【ABCDE】
A.自我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考查三结合的原则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C.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D.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E.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6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学习管理心理学具有哪些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管理心理学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当前迫切的任务是要建立适合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开发性与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要研究和总结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及典型经验;要研究和总结现代企业制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概括,有助于加快我国管理心理学体系的形成;要研究我国现代化企业职工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行为规律,并根据现代化企业的特点和职工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国际化、全球化、市场化生产与经营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
32.归因有哪些常见的偏差?
答:常见的归因偏差有以下几种:(1)基本归因错误。(2)认知性归因偏差。(3)动机性归因偏差。(4)性别的归因偏差。(5)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6)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33.团体有哪些种类?
答:(1)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2)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3)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34.简述组织发展有何特点。
答:(1)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的应用。(2)组织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3)组织发展是采用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从本组织现状出发。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5.如何进行社会知觉的有效应用与管理?
答:(1)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2)注意显著信息的作用,克服“负面信息效应”的影响。(3)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4)通过“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5)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36.如何掌握组织发展的干预措施来推动组织发展与变革?
答:(1)敏感性训练。个人通过观察和参与来学习,而不是别人告诉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专业人员为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信仰和态度。他自己并不具有任何领导角色的作用。通过敏感性训练的巧妙安排,让参与训练的管理人员获得如何管理自己下属的经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他们在处理群体行为时得心应手。(2)调查反馈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并且促进参加者态度和行为的转变,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培养积极的组织气氛。(3)过程咨询。就是让外部顾问帮助客户对他们必须处理的事件进行认识、理解和行动。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工作流程、各部门成员间的非正式关系、正式的沟通渠道等。(4)团队建设。又称班组建设、班组发展,指的是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高度互动的群体活
动,能够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真诚,能够帮助团队改进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改善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技巧。(5)群体间关系的开发。改善群体间关系的方法是让每一个群体独立列出一系列清单,其中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其他群体的认识,以及其他群体是如何看待自已的。然后各群体间共享信息,讨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尤其要明确指出不同之处并寻找导致分歧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7.请解释图中各部分内容含义。沟通过程模型:信息源→(信息)→编码→(信息)→通道→(信息)→解码→(信息)→接受者→(反馈)→信息源。
答:图中模型各部分含义如下:(1)信息源:是指发送信息的主体。(2)编码:是把信息源的想法、意图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3)信息: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4)通道:是指传递信息的媒介物。它由信息源选择。(5)解码:在信息被接收之前。接受者也须先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理解的形式,这就是对信息的解码。(6)接受者:是指接受信息的主体。(7)反馈:是指信息从接受者返回信息源的过程。反馈对信息沟通是否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