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文风格的历史演变

来源:九壹网
DOI:10.16220/j.cnki.cn13-1248/g4.1998.z1.009张家口大学学报8年合刊扩金文风格的历史演变田彩中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是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字的总称。商代后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古人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文故此得名。金文又称钟鼎文,钟是乐器,鼎是炊器。古时贵族人家鸣钟召众,煮鼎为食,而钟与鼎上一般都铸刻有铭文。金文又有款识之分,字“凹”者(阴文)为款,字“凸”者(阳文)为识,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款识。金文始于商朝中后期,西周时最盛,战国后逐渐衰退,前后历时近一千年。金文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祭祀祖先或纪事等等。人们用青铜器制造兵器(戈、钱、剑等)、食器(鼎、赢、篡等)、酒器(爵、瓤、尊、壶等)、水器(盘匝、鉴等)、乐器(钟、搏等)等,并铸刻上铭文。根据安阳殷墟发掘的报告,当时青铜器铭文的铸造大约包括先泥陶范、合范铸铜、拆范、整形等工序。据宋赵希鹤《洞天清录》载: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知此器样,又加款识刻画,然后以小捅加大而略宽,入模于桶中,其捅底之缝,夜令有丝线漏处,以澄泥和水如薄糜,日一浇之,候干再浇,必令周足遮护讫,解捅搏,去捅板,急以细黄土,多并盐并纸筋固济于无澄泥之外,更加黄土二寸,留窍,中以铜汁泻入,然一铸未必成,此所以为贵也。甲骨文的刻是一次性完成的,金文的“书写”是按照墨书原本经过五、六道工序翻范铸造出来的,它更接近于工艺美术制作。现代人写字,从拿起笔到作品最后完成(装裱除外),作者可以控制作品的全过程;而青铜器的制作工序多,又须多人合作,作者无法主动控制整个过程,形成风格的弹性很大。一、殷商金文盘庚迁殷前,商朝遗址中的青铜器均无铭文。迁殷之后铭文渐次产生,但字数极少,多为一、二字,而且结体奇异,为类似图案的花体字,多刻于器物内壁和底部等隐蔽处。商朝金文大抵可分为二类:一种是以《司母方鼎》(图)l为代表,形体丰腆,笔势雄健,锋芒毕露,气象霸道,明确昭示着迁殷以来的稳定发展和强盛;另一种以《戍嗣子鼎铭》为代表,书法风格深受甲骨文影响,笔画挺直,起止处锋芒铮铮,中间粗,两头细,结体雄伟,形体瘦劲,间用肥笔,转折处多方中寓圆,摹仿刀刻的痕迹很重,但比甲骨文深厚凝重,特殊的肥笔又平添了奇橘的色彩(如图2:《小臣般犀尊)}。二、西周金文(一)西周早期金文西周早期金文,总的情况是笔画首尾出锋,有甲骨文遗绪,结构严谨精到,章法行款自如,参差错落,富于动态美和韵律美。周武王建国之初重视书写的实用和书写的规范性,此时的金文以平正朴实为主。成、康王时风气渐开,以端庄凝重为主,铭文浑厚朴茂,起止不露锋芒,常用肥笔,字形或大或小,因体而施,以《大孟鼎》(图)3、一27一《利篡}图),为代表,。《大盂鼎》是记载周康王策军其臣子并赏赐奴隶的事,,纵有行横有列整齐平稳,用笔起收多见锋芒“中间肥笔”,饶有趣味,。《利墓》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铜器铭文记载了武王伐封这一事件风格属平实质朴一路西周中期太平盛世诱导着金文向更加规范化和便捷的方向发展山Oé。这时的金文,线条一只一粗细趋向一致字形拉长,,肥笔减少;在字形,上改变了早期字形的散漫不定把使整体感更强,;结构上并采取;、趋向平正匀称宽博开张,,上紧下松的方法以求字体的秀美章法上追求匀称整齐敦厚而豪放成熟,。风格浑朴至此,金文开始走向,。而它在达到成熟状态之后就有了一种草率疏放的趋势提捺轻重行变化(图5)(图6),、一篇,铭文中相同的字写法多不雷同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在形体大小等方面着意进这时《史墙盘》《大克鼎》期的代表作有恭王时的孝王时的。。前者记载了制造者史墙书法作者功力深,一家历代的业绩厚,用笔纯熟,,线条圆润,体势平中见奇代表河。,端庄遒劲是当时流行的标准字体和西周中晚期书风的杰出和《白盘》一起开小篆之先后者记载周王赏赐克以大量土。地和奴隶的事用笔圆劲一路,,其书法字体竖长,,结字端庄为舒展开朗。为西周金文中的皇皇巨作(二)西周晚期金文,西周崇文尚礼肆颂扬祖德,在青铜器上大。刻功记烈,、于是,,青《散铜器数量猛增以上的不下六氏盘》4盯357铭文加长七百篇,数十字其中字,最长的《毛公鼎》字,这一切都促进了金文书法。的发展主,西周晚期金文代表着西周,金文的最高水平它依旧以实用为:并沿着实用的两个方向发展(图7)。一类以《状季子白盘》为代表铭文内容记载着貌季子白,征讨西北强族赏的事图6。获胜后受国王奖,其书法线条雄健;粗线;基本相同结字紧密,大小基本一致,规整秀丽而透出空灵之气一29通篇空白至疏至阔源。,纵横成行,气韵整齐划一、,富于节奏感,有着崭新的艺术风格,。在字体上它与春秋时期的另一类以。《秦公篡》(图8)、《秦公搏》。颇多相通之处、乃后期石鼓文风格之渊《散氏盘》为代表它记述了西周矢人将大片土地移付于散氏时成熟的范铸工艺的基础上,、,所订的契约方为横扁白朴茂感受,,它在规整的形态;熟练的书字技巧,。结体变长,,取左仰右抑之势,字形东倒西歪“随势生态而呼应连贯奔放“。造型变化多端豪迈、、空不为行列所拘而因势而随整体气韵给人一种态肆生”、大气磅礴的”略有霸气和怪味是一篇求的作品“生”和熟”“正与“草”图吕的对立推动着字体的演变展。,由此带动着自然时期的书法向前发三、东周时代的金文,东周时代王室衰微国分而治之。,各诸侯,各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它们不断改变西周文化传统在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金文书法也承商周遗风图7,”。日趋文饰,,向工艺化美术化。、的道路发展并在工整秀丽的大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第一东南方以楚国金文为代表流行于汉淮之间淮水中游及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楚金文具有荆南霸气与荆楚雄风的地域特色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结体工整秀长线条弯曲流动}图9)《((图10)《以流美胜其代表作有《王子婴次庐》《王子午鼎)王子申盏》曾侯乙钟》30。、、、。,“’“”,:,,一第二,以齐国为主的齐鲁书风。齐鲁书风从西周晚期逐渐向工整秀丽发展,到春秋中晚期,从线条到结体都已十分纯熟。但自齐国田乞掌权以后,书法风格较为劲挺峭拔,成为一种以遒美胜的新颖书风。代表作《中山王十四年鼎铭》(图n),为战国时中山国器物,内容涉及到战国时代齐灭燕的历史,并告诫王嗣臣子以此为训。全文469图9图10字,书体属六国古文范围,线条细而秀劲,结体规整精美,呈长方之势,上实下虚,借让分明,疏密得当,是大篆中飘逸俊美一路的典型代表,但有过于装饰之嫌。第三,西面的秦国书风。秦国在经济文化上为西周同化,金文书法也继承了周王朝当时流行的《貌季子白盘》等风格,并在骡悍强壮的民族性格基础上,显得结体更加开张宽博,气息更加浑厚沉雄。代表作有《秦公殷》(图12)、《秦公钟》、《秦诏版》(图13)等。时至战国,秦国书风的突出成就为石鼓文,它是刻在十块大褐上的四言诗。它上承商周金文,下启秦篆先河,是介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过渡性书体。第四,中原的晋国金文书风。晋国与西周毗邻,长期受周文化控制,进入东周后虽善于吸收,但缺乏创造,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书法面貌。东周时代,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象征着黄河流域文明。这些文化跟西周时代衔接得比较紧,属于同一个中心的直线承传。因为古代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强,这一特色就造成了中原型和齐鲁型金文上承殷商未期与西周的金文模式,是最具有传统金文特征的模式。今天所能见图11到的《大孟鼎》、《克鼎》、《散氏盘》、《辘季子白盘》《毛公鼎》等,、《墙盘》以及一般判断它们都是属于这个文明区域的金又风格,它直接沿袭了西周敦厚的文。化传统但长江流域的金文即江、淮型审美趣味恰恰与中原型齐的,鲁型金文截然相反大、,后者风格博“纯朴,、浑厚,属于“质”模式而江淮型金文特别是楚金文就明显地走向2巧。”的模式即它的装饰性较强图现在我们看许一带的楚到的古代兵器矛上的刻纹,,如越人的铜剑铜徐、器,长江出土的楚简,、帛书、漆器文字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纯义字有赏文字的区别,很接近工艺美术的纹饰。与一定的距离古代只有实用文字与欣,而没有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对于东周人甚而再早的殷商人来说来的字比手写体好看它是美术字还是书法的足《散氏盘》、只要写出,就可以是艺术于是,不必管,。我们今天最欣赏而那。《大盂鼎》这类金文个时代最欣赏的是吴楚型和江淮型金文参考书目1《书法史学教谬》,陈振谏,中国美院1994年,版;2《中国书法几千年》凌云超沃兴华,南京大学1987年版版;;3《上古书法图说沙浙江美院1992年,4《中国书法导论》;王强,王树勇社会科学图13文献1992年版5678《中国书法概论参考资料》《中国书法思想史》《艺用古文字图案》《钟鼎铭文大观》,,,启功主编,,,北师大1988年版;姜澄清刘勉怡河南美术1994年版;,湖南美术1990年版;,(清)吴大激中国书店1987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