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 jIi= Column 2008霉囊戢卷莞 0鬻 重点工作”中,强调要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 单产水平在4 500~5 000 kg水平。该区域近年来奶业 奶质量。农业部也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 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资源和人口优势,也是我国未来 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的文件和 重要的奶源基地。2006年四省奶牛存栏388.3万头, 农业部的通知对于解决我国奶业关键阶段出现的新 牛奶产量904.6万t,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7.9%。 问题和新矛盾,确保奶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4)西部奶业产区,该产区主要为农区、半农半 指导意义。 ’ 牧区奶业发展类型,包括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 2 中国奶牛存栏及区域分布现状 海和西藏六省(区)。奶牛单产水平在全国最低,平均 为3 500 kg。该区域资源丰富,适合于优质牧草的种 2006年我国奶牛存栏量为1 401.6万头,比 植,适合奶牛的养殖,但由于人口少,距离中心人口 2005年1 216.1万头的存栏量净增加185.5万头,增 城市较远,建立以生产固体型产品为主的奶源基地 长速度为153%。由于1996--2005年的平均增长速 是我国西部奶业发展的方向,该区域也是我国奶牛 度是19.1%,2006年的增长速度虽然略有降低,但处 疫病爆发高风险区域。2006年六省区奶牛存栏 于基本合理的增长速度范围内。 361.7万头,牛奶产量445.8万t,分别占全国的 2.1奶源基地分布 25.8%及13.7%。 我国奶牛养殖业主要分布在五大区域: (5)南方奶业产区,该产区主要为南方丘陵农区 (1)大城市郊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该产区 奶业发展类型,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云南、四 是我国重要的奶源和奶制品生产基地,奶业生产已 川、江苏七省区在内的南方省份。该区域奶牛养殖规 形成一定规模,规模化饲养程度较高,机械化挤奶水 模化程度较高,奶牛平均单产水平在5 000 kg。高温、 平达到90%以上,原料奶质量好。奶牛单产水平为 高湿造成的热应激以及奶牛肢蹄病、乳房炎是影响 5 500 kg。较高的养殖成本、生态环境的压力及城市 奶业发展和原料奶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2006年奶 化进程已成为制约城郊型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牛存栏达到92.7万头,牛奶产量221.3万t,分别占 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奶牛存栏36.7万头,牛奶产 全国的6.6%和6.8%。 量141.0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和43%。 2.2按省份划分 (2)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该产区为是我国最大 2006年奶牛存栏前7名的省(区)奶牛存栏 的以农区为主,农牧结合型奶业发展类型,包括黑龙 1 146.1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量的80%。其中内蒙 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奶牛养殖以散养和奶牛养 古以280.0万头居首位,新疆240.0万头居次,河北 殖小区为主,挤奶站挤奶和奶牛养殖小区解决了手 224.5万头为第三,黑龙江178.1万头为第四,山东以 工挤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奶源质量。该区 93.6万头为第五,陕西以52.2万头为第六,四川以 域具有资源优势,养殖历史长、基础好,是我国未来 40.0万头为第七。 重要的奶源基地。奶牛单产水平平均在4 500 kg左 右,2006年四省(区)奶牛存栏500.3万头,牛奶产量 3近5年奶牛存栏区域变化 ‘ 1 469.0万t,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5.7%和453%。 2003年全国存栏量超过10万头的有18个省。 (3)中原奶业产区,该产区主要为农区奶业发展 在各省的增减情况来看,新疆在全国存栏比重持续 类型,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四省。奶牛养殖小 下降,内蒙古、河北则持续上升。2003年甘肃的奶牛 区和散户饲养是该区域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奶牛 存栏量比2002年净增加6.2万头,上升了48.5%,其 ④中固亳牧东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瑚 2008霉纂∞卷第 0麓 蚰∞ 如o Column。 0●一●_ JlI= 余各省升降的幅度不是很大。与前两年相比,新疆的 原奶业区(2007年山东奶牛存栏量会超过100万 奶牛存栏不再是绝对优势,全国存栏量最多的省份 头),西北的奶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2个自治区。 也呈阶梯状拉开一定的层次;存栏量在20万头左右 南方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四川I。迫于环保压力和饲料 的省/区则仍旧没有拉开距离,大体保持稳步发展。大 运输费用的上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 城市郊区出现存栏量下降趋势,在全国存栏比重日 存栏量会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牛奶总产量和单 益下降(见图1)。 产会继续增加。 皿删 烛 }蕊 .,蹰 圈 圄 圜,圜 圈.图 图 图.图 圜 圈.图.圈,圈 .嘲忙 -目长陋陋框假证婚三怔 稳艇 庭 司土Ⅱ 庭怛目 1鼎 目 眺 娜 O O O O 楼 忸 如 。 O O 忸 辐 省份 图2 2004年我国奶牛存栏大省的存栏量 毫 H稷啡 资料来源:中国奶业年鉴,2005 rrl 图1 2003年我国奶牛存栏大省的存栏量 资料来源:中国奶业年鉴,2004 目 1.4 2006年牛奶产量及分布 证霹 rrl 2004年内蒙古奶牛存栏量超过新疆,跃居全国 2006年全国牛奶总产量3省 245.1万t,其中超过 怔悄 盼 首位,并且在全国的比重也是一直增加;相比之下, 100万t的省份有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 倏 新疆则一路下滑。其余各省存栏量都有不同程度的 河南、陕西七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原两大地区。 蝮怛 增加;甘肃由2003年的19.3万头急剧下降至15万 从牛奶产量来看,内蒙古牛奶产量为880.45万t, lJf目 抵 世 头,在经历了2003的高峰之后,呈现下降的势头。北 黑龙江牛奶产量为160.3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 京、天津等大城市郊区由于环保的压力和饲料成本 25.1%和14.扭 2%;其次是河北、山东、新疆、陕西和河 增加的原因,存栏量也有所下降,但是奶产量并没有 南5省区,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4.7%。 鬓怄 大幅下降,这与郊区的奶牛质量、管理水平比较高有 从分布区域来看,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2006年 关,说明大城市郊区的奶牛养殖业正由数量型向质 的牛奶产量1 469.0万t,占全国牛奶总量的45.3%; 量型转变(见图2)。 其次是中原料奶业产区,占全国总量的27.9%,西部 2005年和2006年,我国的奶牛存栏量各省比例 和南方奶业产区的比重相对较小(见表1)。 基本稳定。百万头存栏量的四个大省/区(内蒙古、新 疆、河北、黑龙江)的排名位次与2004年相比没有 变化。 区域 表1 全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所占比例 东北内蒙古中原西部南方大城市郊区其它 基于2003--2006年奶牛存栏量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2007年的奶牛分布仍应是在包含3个百万存栏 量大省的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发展潜势很足的中 资料来源: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07 中固耄牧絮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栏 c。 2008簿蒡 卷第{0露 1 600 1 400 1 200 1 000 于2006年,按8%的合理增长率,2007年奶牛存栏量 将达到1 513.7万头。如果2008--2010年按照10% 的年增长率发展,2010年我国奶牛总存栏量将达到 800 600 400 2 014.8万头。 200 O —~ 希 椒 凶 脚 6 2006年奶牛品种构成及未来变化趋势 控 怛 鬈 我国奶牛占统治地位的纯乳用品种牛——中国 区域分类 荷斯坦牛,是用纯种荷斯坦牛(包括乳用型与兼用 图3全国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 型)与中国各地母牛(包括黄牛与黄牛杂交种、蒙古 牛及三河牛等)高代杂交,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选育 5近l0年奶牛存栏、总产、单产变化趋势 而成的。 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1 401.6万头(其中成母牛 及未来4年预计 831.3万头),其中纯种荷斯坦牛占35%左右,农牧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奶牛存栏量 多是荷斯坦牛与中国地方母牛的低代次杂交改良 始终在200万~300万头左右徘徊;从1995年开始, 牛,总数约在35%~40%。此外,在内蒙古、新疆等地 我国奶牛存栏突破400万头,但是增长缓慢;进入 的牧区,还饲养着200万头左右乳肉或肉乳兼用型 2000年后,我国的奶牛养殖驶入了快车道,存栏量增 牛,主要包括新疆褐牛、草原红牛、三河牛、西门塔尔 长迅速,尤其是2003年最为明显,不但年净增量达 等,成母牛产奶量不足2 000 kg,生产水平非常低。 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5.9万头),而且年增长速度达 中国奶牛当家品种——中国荷斯坦纯种牛的各 到最高(30.0%),之后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到2005 项生产性能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 年奶牛年均存栏增长速度低于10年来的平均年增 奶量只是世界先进水平的60%。良种覆盖率低,荷斯 长速度(19.1%),2006年奶牛年均存栏增长速度又恢 坦纯种牛加上地方杂交改良牛仍然不到80%。特色 复到了15.3%(见表2)。由于奶牛饲料价格大幅度上 育种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甚至存在退化问题。 涨以及奶牛养殖效益持续下降,从2006年下半年到 为了提高单产和牛奶质量,利用我国荷斯坦奶 2007年全国范围内奶牛淘汰率增加,奶牛养殖户普 牛与当地特色品种杂交的后代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遍减少存栏,预计2007年全国奶牛增长率将明显低 未来5~10年奶牛品种主要还是以荷斯坦奶牛为主, 表2 2000--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牛奶单产和年均增长速度及预计 国中固耄牧缘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 6 5 4 3 2 1 ㈣㈣㈣㈣㈣㈣ 0 2008霉笺44誉蒡{0襄 m 啪 啪 m 啪 啪 0 ■■■■■ -{ ■—■■■ ■—■I一 ∞ ∞ m 5 0 00强l 专三J'一●_ = 其是偏乳用的兼用牛的数量将会逐渐提高。如偏乳 L ——●■■■ ■■●■I■■●I一_{ 用的西门塔尔牛。 7 小结 -{ } 。 , , 。。 ., .年份 ■■■■l ■■■■■■■ L (1)未来15年,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仍将处于快 _l 1998 1999 20o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I ■■■—■■—■ 一 业将由爆发式增长转入稳定式增长,由超常规发展 速、健康的增长期,但增长方式将进行调整。整个产 图4 1998--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柱状图 ■■■■■●I6 ■—■●—■■—■■ ■■■■■■■I5 4 3 :斗2 1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O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图5 1998--2006年全国奶牛平均单产柱状图 图6 1998--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 牛奶单产各自的增长率 占存栏总量的90%以上,尤其是纯种的荷斯坦牛比 例会逐渐上升。 由于娟姗牛、西门塔尔的乳脂率可以达到4.0% 以上的、乳蛋白率可以达到3.5%以及独特的牛奶风 味,在我国西部地区以及未来的奶酪和奶粉生产区 域,发展乳肉兼用牛的养殖者会逐渐增加。在“以质 论价”收购牛奶的地方,牛群中饲养部分娟姗牛、瑞 士褐牛和西门塔尔牛可以提高部分经济收入。 随着我国肉牛业的发展,也需要乳肉兼用牛,尤 转入正常发展,由速度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粗 一 放式转为集约型,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市场驱动型。一 一 (2)2006年的增长速度虽然略有降低(15.3%), 但处于基本合理的增长速度范围内;2006年奶牛存 栏前七名的省(区)奶牛存栏1 146.1万头,占全国奶 牛存栏量的80%。 (3)我国奶牛养殖业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即大 城市郊区、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中原奶业产区、西 部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 (4)我国奶牛存栏量超过百万头的大省/区有4 个(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2007年山东奶牛存 栏量会超过100万头;2007年的奶牛分布仍应在黑 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发展潜势很足的中原奶业区, 西北的奶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2个自治区。南方 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四川。迫于环保压力和饲料运输 费用的上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存栏 量会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牛奶总产量和单产会 继续增加。 (5)由于奶牛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奶牛养 殖效益持续下降,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全国范 围内奶牛淘汰率增加,奶牛养殖户普遍减少存栏,预 计2007年全国奶牛增长率将明显低于2006年,按 8%的合理增长率,2007年奶牛存栏量将达到1 513.7 万头。如果2008--2010年按照10%的年增长率发 展,2010年我国奶牛总存栏量将达到2 014.8万头。 (6)为了提高单产和牛奶质量,利用我国荷斯坦 奶牛与当地特色品种杂交的后代将得到较快的发 展。未来5~10年奶牛品种主要还是以荷斯坦奶牛为 主,占存栏总量的90%以上,尤其是纯种的荷斯坦牛 比例会逐渐上升。 中固参牧东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