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号:B
考核对象:植物保护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水稻叶瘟褐点型与水稻胡麻斑病褐点型症状的主要区别是:胡麻斑病褐点型症状边缘模糊,与褐色叶枯病的区别是褐色叶枯为有时中央可见一黑点、淡褐色点、边缘黄晕较宽而明显。
2. 灌溉中, 漫灌 、 串灌、 深水灌溉 均有利于水稻白叶枯菌的传播与侵入。
3.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 苗枯 、 秆(茎、基)腐 与 穗腐(枯)等症状,但在南方各省主要是穗腐(枯)。
4. 小麦锈病包括 条锈 、 叶绣 、 秆绣 三种。
5. 甘蓝型油菜病毒病有两类症状: 黄斑型 与枯斑型 。
6. 瓜类疫病症状共同特点引起根和茎基部 水渍状腐烂 ,上部枝叶 变黄萎蔫枯死 ,维管束 不变色 ,病部常有白色棉絮状的 菌丝与孢子囊 。
7. 棉花枯萎病主要是从 根鞘 直接侵入为主,也可从 伤口 侵入。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将相应的正确序号填入括号内)
1. 水稻苗期最易感叶瘟主要发生在 C 。
A、1-2叶期B、2-3叶期C、3-4叶期D、5叶期
2 稻瘟菌菌株对鉴别品种珍龙13致病的属 B 。
A、中A群小种 B、中B群小种 C、中C群小种 D、中D群小种
3. 水稻黑粉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 C 。
A、Ustilago B、Noevossia C、Tilletia D、Entyloma
4. 防治稻曲病第一次施药应在 D 为最适宜。
A、孕穗期 B、抽穗期 C、扬花期 D、抽穗前3~10天
5. 小麦锈病是典型的 A 传播病害。
A、 气流 B、 雨水 C、 昆虫 D、 种子
6. 小麦赤霉病菌主要以 B 越冬。
A、子囊壳 B、菌丝 C、分生孢子 D、厚壁孢子
7. 玉米小斑病的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长出 C 。
A、白霉 B、黑霉 C、灰黑霉 D、红霉
8. 甘薯茎线虫的食道为 。
A.滑刃型 B.垫刃型 C.矛线型 D.以上都不是
9.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是 C 。
A. Phythium B. Ceratocystis C. Phytophthora 10. 油菜菌核病菌的毒素为 D 。
A、有机酸 B、糖蛋白 C、乙醇酸 D、草酸
11. 棉花枯萎病菌主要是从棉花的 B 侵入的。
A. 叶片 B. 根部 C. 花器 D. 水孔
12. 柑桔类中最感溃疡病的是 B 。
A、金柑 B、甜橙 C、桔类 D、柑类
13. 梨锈病菌没有 C 阶段。
A. 冬孢子 B. 担孢子 C. 夏孢子 D. 性孢子
D. Alternaria
14. 防治作物的霜霉病,可用 A 。
A、托布津 B、甲霜灵锰锌 C、多菌灵 D、链霉素
15. 作物青枯病属 A 病害。
A、 高温高湿 B、低温高湿 C、 高温低湿 D、 低温低湿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对的记“√”,错的记“×”)
1. 稻白叶枯菌可在一些杂草根围越冬。 ( √ )
2. 稻瘟菌毒素对水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作用。 ( √ )
3. 稻纹枯病病斑在高温高湿下可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 √ )
4. 麦类白粉病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产生大量霉层,干旱时则不产生霉层。5. 玉米小斑病菌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产生毒素。 ( √ )
6. 油菜菌核菌不产生分生孢子。 ( √ )。
7. 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茎线虫病均为国内检疫对象。(×)
8. 油菜的病毒病在我国由5种病毒引起的,以TMV最多。( × )
×) (
9.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主要是在棉籽上越冬,以种皮上的带菌率最高。 ( √ )
10. 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是靠汁液擦伤传病,其次是靠蚜虫 (烟蚜、棉蚜) 传播。 (× )
11. 金柑最抗溃疡病、橙类次之、桔类最感病。 ( × )
12. 水肿病与褐斑病是柑桔在贮藏期的生理病害。 ( √ )
13. 作物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蔫 、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 ( × )
14. 作物炭疽病的典型症状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 ( √ )
15. 作物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 (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简述暴风雨与洪水之后易发生白叶枯病原因。
答案要点: (1) 风雨造成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2) 风雨造成水稻叶片的相互摩擦,形成伤口,利于病菌的侵入。(3) 暴风雨水稻植株的生长,抗性下降。
2. 简述水稻纹枯病发展出现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原因。
答案要点:由于病菌的致病性、品种抗病性与气候条件,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形成了两个较明显的水平扩展(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株、丛间横向扩展)和垂直扩展阶段(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从稻株下部向上扩展)。
3. 蚜虫传播油菜病毒病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这一特点,对我们的防治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由萝卜蚜、桃蚜、甘蓝蚜等蚜虫传播TuMV和CMV为瞬时传播,即带毒蚜虫在降落到油菜上后,可在30秒到1分钟内将体内病毒传给健康的油菜,这种传毒方式称为非持久性传毒。这一特性说明利用吡虫啉等药剂杀死蚜虫时,蚜虫已完成传毒过程。即现在的防治蚜虫的措施和化学农药并很难阻止蚜虫传播病毒,但在油菜苗期和防治油菜地附近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对油菜病毒病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4. 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答案要点:三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黄色,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黄色,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堆愈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病夏孢子雄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病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可简单地记为“条锈成行、叶锈散,秆锈是块大红斑”。
5. 简述柑桔对溃疡病的抗性机制。
柑桔溃疡病菌一般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因为很幼嫩的组织的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化,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柑桔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的差异很大,一般是橙类、沙田柚、柠檬最易感,柑类的蕉柑、温州蜜柑等感病较轻,桔类如年桔、朱红桔、四会桔较抗病。金柑、南丰密桔最抗病。研究发现主要是柑桔不同品种的气孔数目、大小及孔口结构有较大差异。感病的品种,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多,孔口通过开张较大;抗病品种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孔口通过开张较小。
6. 烟草黑胫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主要为害茎部(特别是茎基部)和叶片。茎部感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色至黑色近圆形或不定形小斑,病斑迅速向四周、上下及髓部扩展,致病部变黑腐烂,故称黑胫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萎垂,以至整株叶片枯萎。拔起病株,可见根部变黑,剖检黑茎,则可见其髓部呈褐色,并干缩成碟片状,有白色稀疏菌丝。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
答案要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很大的关系。防治油菜菌核病 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措施重点放在减少田间侵染、控制田间湿度,以减少发病。药剂防治应抓住盛花期、子囊盘形成和子囊孢子放射高峰期喷药。具体措施是(1)农业防治,包括轮作、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时播种、处理病残枝等方法。(2) 药剂防治,当油菜进入盛花期,病叶株率达10%、茎病率在1%以下时开始
防治,可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3)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优821、中双2号等。(4) 生物防治,利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5)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抗病基因转入到油菜品种中。
2. 自1935年棉花黄萎病侵入我国后,就很难根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棉花黄萎病自1935年伴随引进美棉传入我国后,在国内各产棉区逐渐传播开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流行危害,如1993、1995、1996、1997、1999在我国各地棉区大发生,发病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损失巨大,已成为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造成棉花黄萎病在我国难以防治的主要原因有:①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② 生态环境的不同,病菌本身的突变,常影响着黄萎病菌产生生理分化,导致病原菌变异,出现新的致病类型。1977~1978年在9个抗、感不同棉花鉴别寄主上测定了8个省市、自治区的黄萎菌系的致病力,划分出3个生理型,即生理型1号,为强致病力类型,属陕西泾阳菌系;生理型2号,是弱致病力类型,为新疆和田与车排子两菌系;生理型3号,属致病力中等,分布广泛,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多数菌系归为此类。③ 棉花黄萎病发生动态规律与气候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我国棉花种植区的温湿度环境,非常符合黄萎病大发生的条件。④ 对棉花黄萎病菌与寄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⑤缺乏过硬的抗黄萎病棉花品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