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高文翔 阮霖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3期
【摘 要】文章论述广东培正学院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规范发展,分类管理;二、追求内涵式发展,与专业挂钩;三、建立专业性指导制度。文章指出,学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努力避免放任式、自由式、松散式,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机制上综合地引导和管理社团,使社团建设始终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团建设 规范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专业性指导制度
广东培正学院创办于1993年,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9年3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是一所经教育部承认、招收国家任务生的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13000多人。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社团组织成立较早的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社团成立的密集期。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37个,在团成员逾4000人,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已占到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将近三分之一。各种社团的存在为学生寻找确立个人志向及尝试发展个人兴趣搭建了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更为万千青春学子展现梦想与激情提供了无限空间。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社团文化更是校园文化整体中强劲跳动的筋络和流动不息的血液。因此,建设好社团、管理好社团、服务好社团就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广东培正学院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进行简略的论述。 一、规范发展、分类管理
广东培正学院的社团管理经历了由一个松散的鼓励式发展到“思想建团、管理建团、活动建团”的规范式发展的过程。在2005年之前,由于社团数量相对不多,社团的种类尚不健全,因此学校鼓励学生自发组建不同性质和类别的社团。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08、2009年,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社团规模已超过三十个。随着社团数量的不断扩充,加入社团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管理不足、管理缺位的现象日益突出。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广东培正学院的校园被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所充塞,体育馆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活动,配有多媒体的阶梯教室更成为各社团竞相争夺申请的稀缺资源。因此,完善服务、协调和监管的工作被提到一个紧迫的日程。2009年,在原有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由校学生处正式制订和颁布了《广东培正学院社团管理办法(试行)》《广东培正学院社团挂靠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制订了具体细致的管理规范,使广东培正学院的社团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规范社团发展和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当然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先建立明确清晰的指导社团发展的理念,以保证社团管理及社团服务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以广东培正学院时任学生处处长、管理学副教授张韵君为首的学生处管理团队提出了学校社团建设的“八化”理念,“八化”即社团价值理念化、社团目标战略化、社团组织科学化、社团管理规范化、社团活动品牌化、社团队伍人本化、社团实践社会化、社团形象系统化。以“社团价值理念化”为例,比如广东培正学院法学会的理念是“笃行至知,明德崇法”;跆拳道协会的理念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乒乓球协会的理念是“让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尽情体会乒乓球的乐趣”。社团价值理念化的提出,对于帮助社团找到自身定位,形成社团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自身风格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再比如“社团活动品牌化”这一要求,所针对的是广东培正学院所有的学生社团。目前广东培正学院所拥有的37个学生社团。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多,但假如每个社团都能保有一项极具品牌性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并能在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其所形成的影响、冲击效应将是何等的持久和激动人心。比如在广东培正学院较早成立的社团之一的“未来企业家协会”,其每个学期所开展的模拟商业街活动和模拟拍卖大会,自推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全校同学的重视和欢迎,成为校园社团活动一道靓丽的风景。此类活动既符合社团性质,又贴近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的经验贮备需求,是学生将有关市场营销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的真实演练,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未来企业家协会也因成效突出,荣获2008年度、2010年度“广东省优秀大学生社团”称号。
而将社团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帮助社团明确社团的性质,找准自己的定位;二是为了方便管理,明确和划定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相关范围,做到不抢位,不越界,互不扰乱。广东培正学院现有的37个社团,被划分为学术类、公益类、体育类、文艺类、综合类共五大类型。与此同时,各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也被划分为组织培训类、主题教育类、学术竞赛类、文艺体育类、公益志愿类、特色亮点类共六大类型。 二、追求内涵式发展,与专业挂钩
说内涵一般要与外延相对应,即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按《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内涵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一是指内在的涵养。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就不同的学生社团来说,所谓外延式发展主要指的是追求自身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拓展,活动数量的增长等,这显然不应该成为学生社团追求的方向。学生社团更多的应该追求内涵式发展,即追求正确的内在理念的确立、社团内部结构优化、精确有效,活动质量提高,社团活力增强。内涵式发展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对于不同的学生社团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社团自身的性质、属性,充分把握自己发展的立足点,努力找到自身活动的切入点,并最终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内涵式发展对社团建设提出的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广东培正学院法学会是追求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典型,这是一个以法律学系学生为主组成的社团,主要活动均围绕与法律学习、法律运用、个人法律权益维护等符合社团性质和理念的内容展开。法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义务普法宣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法学会一直坚持开展的“模拟法庭”的活动,将现实生活中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发生的案例搬到教室现场进行模拟演示,并由学生担任其中的法官、公诉人、被诉人、辩护人等全部角色,活生生地演绎了法庭审判的真实场景,其作用和效果是一般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的。
学生社团追求内涵式发展必须和专业挂钩,这是广东培正学院社团管理的又一个指导性的思想和理念。怎么挂钩?如何挂钩?其实说到底就是做好符合社团性质的事,开展好与社团性质关系密切的活动,找到社团自己标牌性的活动项目或活动内容,形成社团独特持久的影响力。广东培正学院酒店管理协会是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构成的社团,酒店管理协会做什么?前台接待、客房管理这样的内容既是教学中应该熟悉的内容,也可以是酒店管理协会面对会员开展的内部培训。但是这些东西毕竟是酒店管理中浮在面上的东西,酒店管理中深层次的东西例如管理精细化、操作服务规范化、贴心管家式服务等才真正是协会开展活动时需要详加考虑的。酒店管理协会的社团活动既关注和把握这些内在的内容,同时又推出和保持了名为“调酒之夜”的协会招牌项目,在广东培正学院众多的社团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成为一个自身特色鲜明的社团。
选配好社团领导人是扶持和鼓励社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组织或者说公司有大小之分,如果以组织或公司的大小来比拟和衡量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显然就是小组织、小公司。大组织、大公司的运作靠管理,小组织、小公司的运作靠人。因此,如果一个社团的领导人对社团的性质理解不到位、不正确,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就很难避免。近些年,在不同高校的社团中,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小集团主义盛行,导致社团意识被严重扭曲。在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中,功利性色彩严重,或为钱,或为名,而真正为社团本身的发展作长远考虑则严重欠缺,导致社团文化的短视化、庸俗化。广东培正学院的社团管理始终把社团班子建设作为社团工作的重要问题来抓,及时指导社团选配好负责人,对社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将优秀学生干部选拔充实到社团干部队伍中,某种程度地避免了社团管理工作的被动和无奈。
三、建立专业性指导制度
社团存在着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造成的?表面的热闹背后为什么是内涵空洞、缺乏变化的单调的重复性思维?每个学期、每个学年,这样那样的活动搞了一场又一场,留下来可供咀嚼回味的东西为什么却少之又少?同时,在一所学校中存在着数十个学生社团,仅靠学生处和校团委有限的力量进行指导和管理,其效果和作用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些社团建设和管理中遭遇的难题和瓶颈,就成为社团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后,广东培正学院正式发布实施了《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了建立社团专业性指导制度的要求。按该管理办法的规定,全校每个社团至少应配备一名以上的专业指导教师,并且指导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要在社团发展所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社团专业性指导制度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其成功的关键与否在于如何将其落实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所有社团全部挂靠到全校各系部、各专业教研室,是广东培正学院社团管理落实建立专业性指导制度的第一步举措。这种有点类似于“找娘家”的安排,人为地强化了社团应该具备专业品质、专业归属的要求。紧接着的第二步是一个更为具体的落实到人的工作,即专业指导教师的聘请和配备。例如财会社无疑应该挂靠会计学系,武术协会挂靠体育教学部,政史研究学会挂靠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未来企业家协会挂靠管理学系;同时,各挂靠系部、教研室负责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到社团。专业性指导制度的建立牵涉到的工作面较之以前大为增加,比如你既然聘请了指导教师,就涉及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和指导津贴的发放等问题。为此,管理办法中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集益文学社是广东培正学院社团中一个年轻的社团,文学性的社团究竟应该怎么开展活动和提升社团的专业品质,对从未成立过文学性组织的财金类院校广东培正学院来说,应该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依据性质相关、专业挂靠的原则,集益文学社最终被挂靠到学院人文基础部中文教研室,并指定了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文学社以追求原创性、培养和提高成员的文学素养、营造文学氛围作为活动目标,开展了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从目前出版的两期文学社社刊来看,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的自愿性组织,是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所组成的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性团体。学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努力避免放任式、自由式、松散式,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机制上综合地引导和管理社团,使社团建设始终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前所述,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社团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构成的源泉之一。广东培正学院在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方面所采取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的。
【参考文献】
[1]赵健,凌帅,李杨. 地方高校研究生社团建设调查及工作思路[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郭维华.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3):11-12.
[3]王伟. 校园文化概论[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