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垒至兰耋 垦丝 论怎样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袁俊莲 (河南睢县第一实验中学河南商丘244769)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206.01 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学习了。折扣 后,我出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 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 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 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 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在数学 中,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 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会并进行提问: (一)揭题提问。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课 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 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 时,当揭示课题后,我要 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 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 什么用途?” (二)观察提问。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灵活性、敏捷性。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认 真观察书上的四道例题,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哪几题 是条件和问题相同。而数量关系句不同?哪几题是数量关系句相 同,而条件和问题不同,哪几题单位“1”是已知的,哪几题单位“1” 未知.单位“l”已知。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单位“1”未知,又 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 c三)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和对象的各部分、 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 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比较,并提出问 题。学生就提出了:“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正、反比例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问题。 (四)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 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 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 直接解答难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 “内化”是指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 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 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 段。 (一)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 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 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例 如: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或v:sh。我紧跟着 让学生练习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或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 高。求出它们的体积。 (二】从发展题练习中得到“内化” 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 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 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例如:在练习完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之后(求6个面的总面积)。我接着让学生练习求5个面的正方体 (长方体)玻璃鱼缸的表面积;求4个面的长方体烟囱的表面积。 (三)从开放题练习中得到“内化” 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 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 《数学词典》每本1O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 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 上42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 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 生得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x 42=420(元)。 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200元。应按九折付钱, lOx 42x 90%=378(元)。 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500元。这样 可得本班应付:lOx 42x 80%=336(元)……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 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探 究。 (一)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 探究激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根据自己的 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 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 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学生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 进行独立解决;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全班集 中讨论。 (二)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1.观察一归纳。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 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如:观察一组算式:25x 4=4x 25.62x l1=11X 62。lOOx 6=6x 100……归纳出乘法交换率:在 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操作一发现。即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 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 括能力。如:学习圆的周长.先滚动直径不等的几个圆。再分别量 出它们的周长,接着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圆的周 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猜想一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 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的重要途径。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学生进行猜想:被除 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乘以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接着进行举行论证,得到被 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这一猜想是错误 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 变,这一猜想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 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让学生 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 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 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 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 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