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思想初探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思想初探

作者:范淑娟 刘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概述了西方人本思想发展的脉络,探索了宗教神学与人学的关系,论述了中世纪人学思想的产生和神化的人的起源、堕落与拯救的人学内容与实质,同时对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人文哲学的影响进行了涉猎。认为这项研究对于探索西方人学思想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与人本思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督教 人本思想

一、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 1.人的起源

在茫茫宇宙中,人从何而来,又由何构成?基督教经典《圣经》记载,人来源于神,由上帝所造。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了一男人名叫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这一男一女即是人类的祖先。上帝不仅造人而且创造了整个世界。他是至高无上的本体,是真实的存在,经院哲学家安瑟伦、托马斯曾绞尽脑汁用本体论、宇宙论证明其存在,奥古斯丁用最美的言词赞颂他:上帝“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护一切,创造一切,养育一切,改进一切’,一切都体现了上帝的智慧与安排,如不是上帝的意志,人的一根头发也不会掉下来。既然人世间的一切全由上帝安排就绪,人生在世的使命或价值就不是希腊哲人所主张的理性地面对自然本体,获取真知,而是崇信上帝,顺从神意,跪在神灵脚下,甘当仆役。因为人本是由泥土构成,低下卑微,如同粪土。人应当蔑视自己,崇敬上帝。安瑟伦说:“轻视自己的人,在上帝那里就受到尊重。不顺从自己的人,便顺从了上帝”。可见,你应把自己看得很微小,这样,在上帝眼中,你就是大的;因为你愈是为人间所蔑视,你就愈是得到上帝的珍视吻。人只有轻视自己,谦卑顺从,甘当仆役,才能取悦上帝,受到上帝珍视,获得拯救。按照基督教人学,至高至尊的本体神在造人时,曾赋予人以自由、永生与幸福,但人却堕落了。 2.人的堕落

人是什么、本性如何?人生存的境况又如何?《圣经》作了一番神奇的描述。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并赐福于他们,使他们具有从善的意志和自由,在伊甸园中过着自由、善良、永生与幸福的生活。但夏娃却受蛇的引诱,与亚当偷吃了上帝禁吃的善恶果,违抗了神命,犯了罪,为惩罚他们,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由天堂堕落到人间,从此就生存于罪恶、必死、匮乏与劳苦的境况中。由于人类的始祖犯了罪,所以整个人类都犯了原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而所有的人生来都是有罪的,都有着从恶的本性,是一个邪恶的有限存在物,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罪人。为说明人性本恶,有着犯罪堕落的本性,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花了相当的篇幅作了反复论述。他16岁那年与同伴们偷走了邻居梨树上的梨,偷梨的目的并非想吃梨,而是拿去喂了猪,因他家有比它更好的梨。他不厌其烦地说明偷梨是“为了欣赏偷窃与罪恶”,“为罪恶而爱罪恶”,“罪恶是丑陋的,我却爱它,我爱堕落,我爱我的缺点”,这种爱堕落爱罪恶恰是先验邪恶本性的必然结果。正因为人性本恶、罪孽深重,无力自拔,不能凭自身能力救赎自己,便只有靠全能无限的上帝,才能使人重返向善的本性,赦免一切罪恶,拯救人类。

3.人的拯救

人来自何方?来自上帝,本与上帝合一,处于自由、善良、永生与幸福之中;因为人性本恶犯罪堕落,处于罪恶、必死、匮乏与劳苦之中;人又将走向何方?能否超脱罪孽,获得拯救回归于上帝?基督教人学的回答是肯定的。

人要获得拯救,按奥古斯丁与托马斯的观点,必须具备爱、信、望三种美德。人首先要全心全意地热爱上帝,才能无限虔诚地信仰上帝,相信“只有上帝才能满足那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欲望并使人幸福’,热爱信仰上帝必然导致对来世的天国充满希望,对现世的人生充满厌倦,人在现世是达不到至善与幸福的,只有来世的天国才是希望所在幸福所在,才是人类生存的全部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得救的唯一场所。因此人生是虚无,是短暂的过客,是风中的残烛,是参拜上帝的旅客,要尽力摆脱万恶之源—肉体欲望的束缚—禁欲修身,忍受苦难,以求拯救不死的灵魂,超脱罪恶的尘世,回归幸福的天国。否则将受天国报应说的惩治,只能堕入地狱永无升天之日。

全部基督教人学实质上是关于人类拯救的学说,虚构了一幅人类起源、堕落犯罪、赎罪获救的奇特画面,指出了一条人类否定自身、超脱尘世、走向天国、皈依上帝的艰难路程。它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及生存困境的迷惑,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表现了无力摆脱苦难的人们的追求与渴望,只得把一丝可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拯救,来世的幸福。

二、人本主义取代中世纪宗教人学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定制约着人学思想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新兴市民力量的增长,经院哲学的异端唯名论开始复兴,新兴自然科学思潮开始萌芽,宗教人学思想也日趋衰落,古代理性人学思想则重被发掘,在新时代的曙光中发扬光大。

近代科学先驱罗•培根还在托马斯时代就大胆呼吁:反对阻碍真理发展的四种假相,把盲从权威列为头等障碍,主张科学实验是获取真理的唯一道路,推崇科学理性,反对盲目崇拜。后期唯名论代表司各脱、奥康也把眼光从上帝的天国转向了尘世的事物,强调对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从而继承了古代人学思想,标志着宗教人学思想的终结,并开始以理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学取代宗教人学,以理性方式认知尘世事物取代以信仰方式崇拜天国神灵,以科学理性的观点解释人及一切取代以神灵信仰的观点解释人及一切,为理性人学的重建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来临,近代理性人学也悄然兴起,它借助古代理性人学的思想反对中世纪宗教人学。人文主义思潮以人的本体论反对神的本体论,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拒斥神权,肯定了现世人生的幸福,否定了超自然的神灵,反映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路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说,使个人主观的理性意识战胜了对外在权威的盲从,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成为义人,获得拯救,拯救的力量在于人自身,在于人内在的理性认知力。哥白尼的“日心说”反映了科学家们为求取真知敢下地狱的无畏的理性精神。其后弗•培根和笛卡儿的学说则宣告了近代理性人学的诞生,“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喊出了近代人的价值观,人的力量在于知识在于理性,“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歌颂了人的主体逻辑思维的理性精神,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的本质就是理性。这种理性人学不仅是对古希腊人学的回归,更是在近代科学文明基地上的新发展新创造,经过洛克、斯宾诺莎、休漠、康德等人,直至黑格尔将理性人学发展到顶峰,人完全为理性所吞噬,异化为理性的绝对精神的工具,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必然导致自身的终结、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文献:

[1]陈丹.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西方教育观念的转变[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J].北方论丛;2008(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