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汇总)

来源:九壹网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汇总)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wù) 惧惮(dàn) 惊骇(hài) 钦佩不已(qīn) ....B.荒谬(miào) 震悚(sǒng) 哀悼(dào ) 荒辟(pì) ....C.取谛(dì) 暑名(shǔ) 絮说(xù) 烦燥(zào) ....D.愧怍(zuò) 掳去(lǔ) 滞笨(zhì) 晌午(xi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 晕眩 沉默寡言 惊慌失错 B.坍塌 凌乱 不毛之地 年与时弛 C.流淌 呻吟 麻木不仁 犹豫不决 D.帐蓬 派遣 稀稀拉拉 精益求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

1 / 9

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 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

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 A.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⑥④③⑤①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__________________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 9

B.③①②⑥④⑤ D.①③②④⑥⑤

(8)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咏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 .(2)宜戮力相辅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

3 / 9

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

4 / 9

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____),第③段应填(______)。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

5 / 9

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6 / 9

1.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3.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4.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5.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7 / 9

参考答案:

一 A C D B B B

沾衣欲湿杏花雨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半轮秋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

1.(1)对……说 (2)应当

2.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

避免被人嘲笑。

三 【答案】 1.BA

2.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3.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4.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5.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答案】

8 / 9

1. 不让眼泪落下来 不哭 终于掉下眼泪

2.“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意近即可) 3.(1)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意近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意近即可)

4.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意近即可)

5.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败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