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示范工程样板点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火封堵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3 2 编写依据 ........................................................................................................................................................................... 3 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 4 作业流程 ........................................................................................................................................................................... 4 5 作业准备 ........................................................................................................................................................................... 5 6 作业方法 ........................................................................................................................................................................... 6 7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9 8 工艺成品要求 .................................................................................................................................................................. 11 9 成品展示 ......................................................................................................................................................................... 11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kV-500kV变电站内电缆防火封堵作业。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 写 依 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引用资料名称 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GB 26860-2011《电力(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 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Q/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 Q/CSG 11105.2—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2012版) 《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3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3.1防火封堵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3.2 按《指南》中与防火封堵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BDDQ-ZW-17-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3.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3.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3-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序号 1 危 害 名 称 无资质的人员进行特种作业 风险种类 设备损坏 风险等级 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由项目总工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核,确保特种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序号 2 危 害 名 称 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风险种类 打击 风险等级 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安全员对进入现场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进行检查,确保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督促高处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佩戴工具袋,衣着灵便,穿软底鞋,安全带不得高挂低用,移动过程中不得失去保护 关键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工序 3 未系安全带的高空作业 坠落 低风险 4 关键工序不熟悉 设备损坏 可接受的风险 5 无票的动火作业 设备烧损 动火作业票制度;动火前,现场配备足量合适可接受的风险 灭火器材。动火作业旁清除易燃物质,如不能清离现场的,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低风险 可接受的风险 可接受的风险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检查电动机具外壳接地良好,需要移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在竖井内使用梯子上下,确保作业人员不在电缆上行走,防止损伤电缆 在竖井内使用梯子上下,确保作业人员不在电缆上攀吊,防止损伤电缆 6 7 8 漏电的电动机具 踩踏电缆 攀吊电缆 触电 设备破损 设备破损 9 无防护的孔洞 坠落 作业前,检查在作业场所周围的孔洞的围蔽情可接受的风险 况,确保作业场所周围的孔洞已围蔽或封堵,且悬挂“当心坑洞”标示牌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检查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衣着等防护用品,确保使用台钻、手电钻人员扎紧袖口,工作时不戴手套,发辫已盘入帽中;严禁用手拿冷却液的棉纱冷却转动的工件或钻头 10 转动的台钻及手枪钻 绞伤 低风险 11 未夹牢的工件 设备破损 安全规程要求,使用砂轮锯时,工件牢固夹入可接受的风险 工件夹内,工件垂直砂轮片轴向,不得用手把扶工件,严禁用力过猛或撞击工件 低风险 工作时只有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完善相关安全保护措施,才能在运行的设备上进行封堵作业。带电装置增加隔离保护,防止施工人员触及带电部位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尽量在上风向工作,戴口罩作业 12 运行的带电设备 局部停电 触电 中毒 13 油漆挥发有毒气体 低风险 4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见图4-1。
图4-1 作业(工序)流程图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配备
表5-1 作业人员配备表
工 序 名 称 施工前准备 电缆沟防火墙 竖井封堵 盘、柜孔洞封堵 保护管接线盒封堵 端子箱内封堵 防火涂料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建议工作人数 1 4 4 4 4 4 2 负责人数 1 1 1 1 1 1 1 监护人数 1 1 1 1 1 1 1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4-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 称 钢卷尺 切割机 电源线盘 手电钻 冲击钻 电工常用工具 规格/编号 5m 手持式 220V 手持式 220V 单位 把 台 个 台 台 套 数量 2 1 3 2 1 2 备 注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 作业方法
6.1 施工准备
6.1.1 材料准备:统计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确定所需的有机堵料、无机堵料、耐火隔板、防火涂料、防火包及具有相应耐火等级的安装附件的数量,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材料到货后进行外观检查,有机堵料不氧化、不冒油、软硬度适度;无机堵料不结块、无杂质;防火隔板平整光洁、厚度均匀。
6.1.2 技术准备:核对施工图,确认各类的封堵方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防火封堵材料必须具有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提供的合格检测报告,通过省级以上消防主管部门鉴定,并取得消防产品登记备案证书。
6.1.3 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施工人员。
6.1.4 机具准备:加热设备;小型手持式切割机;支架、防火材料等安装所需的工器具等。 6.2 防火墙(见图6-1)
图6-1 电缆沟防火墙
6.2.1 户外电缆沟内的隔断采用防火墙。对于阻燃电缆,在电缆沟每隔80~100m设置一个隔断;对于非阻燃电缆,宜每隔60m设置一个隔断,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电缆通过电缆沟进入保护室、开关室等建筑物时,采用防火墙进行隔断。
6.2.2 防火墙安装方式:两侧采用10mm以上厚度的防火隔板封隔、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根据产品的性能而定(一般不小于250mm)。
6.2.3 防火墙内的电缆周围必须采用不得小于20mm的有机堵料进行包裹。
6.2.4 防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隔板;底部必须留有两个排水孔洞,排水孔洞处可利用砖块砌筑。
6.2.5 防火墙必须采用热镀锌角钢做支架进行固定。
6.2.6 防火墙两侧的电缆周围利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的分隔包裹,其两侧厚度大于防火墙表层的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得小于3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2.7 沟底、防火隔板的中间缝隙应采用有机堵料做线脚封堵,厚度大于防火墙表层的10mm,宽度不得小于2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2.8 防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 6.3 竖井(见图6-2)
6.3.1 电缆竖井处的防火封堵一般采用角钢或槽钢托架进行加固,确保每个小孔洞的规格小于
400mm×400mm。再用10mm 或20mm 厚的防火板托底封堵,托架和防火板的选用和托架的密度必须确保整体有足够的强度,能作为人行通道。
图6-2 竖井防火墙
6.3.2 底面的孔隙口及电缆周围必须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
6.3.3 然后在防火板上浇铸无机堵料,其厚度按照无机堵料的产品性能而定,一般在150~200mm。 6.3.4 无机堵料浇筑后在其顶部使用有机堵料将每根电缆分隔包裹,其厚度大于无机堵料表层的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得小于3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4 盘柜(见图6-3)
图6-3 盘柜、端子箱封堵
6.4.1 在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
6.4.2 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
6.4.3 在孔洞底部防火板与电缆的缝隙处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
6.4.4 盘柜底部以10mm防火隔板进行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4.5 防火板不能封隔到的盘柜底部空隙处,以有机堵料严密封实,有机堵料面应高出防火隔板10mm 以上,并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4.6 在预留的保护柜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在预留孔洞的上部再采用钢板或防火板进行加固,以确保作为人行通道的安全性,如果预留的孔洞过大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加装防火板(孔洞
的规格应小于400mm×400mm)。 6.5 电缆保护管、二次接线盒
6.5.1 电缆管口采用有机堵料严密封堵,管径小于50mm的堵料嵌入的深度不小于50mm,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随着管径增加,堵料嵌入管子的深度和露出的管口的厚度也相应增加,管口的堵料要成圆弧形。
6.5.2 二次接线盒留孔处采用有机堵料将电缆均匀密实包裹,在缺口、缝隙处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对于开孔较大的二次接线盒还应加装防火板进行隔离封堵,封堵要求同盘柜底部。 6.6 端子箱(见图6-3)
6.6.1 端子箱进线孔洞口应采用防火包进行封堵,不宜小于250mm,电缆周围必须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包裹,厚度不得小于20mm。
6.6.2 端子箱底部以10mm 防火隔板进行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6.6.3 有升高座的端子箱,宜在升高座上部再次进行的封堵。 6.7 ROXTEC电缆封堵(见图6-4)
6.7.1框架应水平和垂直保持平整。
6.7.2 模块与模块之间平面、模块平面与框架边缘应平齐。
6.7.3电缆贯穿ROX装置,电缆在框架两侧一般要有300mm的直线段,当楔形紧固块旋紧后,须留有80mm以上直线段。
6.7.4电缆在模块内不得松动。
6.7.5备用模块应选用盲堵模块或有实体中心塞的多径模块,实体中心塞与多径模块应匹配正确,不得有松动现场。
图6-4
1—框架; 2—螺栓; 3—楔形紧块; 4—实体中心塞 5—多径模块; 6—盲堵模块; 7—隔层板; 8—电缆。
6.7.6 模块与模块之间平面、模块与框架之间接触部位,在密封完成时应有微量润滑脂挤出。 6.7.7 模块与电缆、模块与框架之间接触部位在完成后密封后不得有缝隙。 6.8 防火包或防火涂料(分别见图6-5和图6-6)
图6-5 防火包放置 图6-6 防火涂料
6.8.1 防火包放置:
(1) 防火包或涂料的安装位置一般在防火墙两端和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的2~3m 长区段。
(2) 施工前清除电缆表面灰尘、油污。涂刷前,将涂料搅拌均匀,涂料不宜太稠。
(3) 水平敷设的电缆沿电缆走向进行均匀涂刷,垂直敷设的电缆宜自上而下涂刷,涂刷的次数、
厚度及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6.8.2 防火涂料:
(1) 电缆密集和束缚时,应逐根涂刷,不得漏刷,涂刷要整齐。
(2) 防火包的施工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施工。一般采用单根绕包的方式;对于多根小截
面的控制电缆可采取多根绕包的方式,两段的缝隙用有机堵料封堵严密。
7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 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7.1.1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
7.1.2 竣工时设计变更、施工安装记录、产品说明书及合格证等资料应齐全。
7.1.3 电缆竖井采用双层防火板夹防火包封堵方式。封堵处应采用角钢或槽钢托架进行加固,并能承载检修人员的荷载,确保整体有足够的强度。
7.1.4 封堵完成后,防火板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使干涂层厚度达到1mm。在孔洞两侧电缆上涂刷防火涂料,长度1000mm,以防沿电缆引起延燃,干涂层厚度1mm。
7.1.5 阻火墙两侧采用12mm及以上厚度的防火隔板封隔、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阻火墙内部的电缆周围必须采用不得小于20mm的有机堵料进行包裹。防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隔板;底部必须留有两个排水孔洞,排水孔洞处可利用砖块砌筑。阻火墙两侧的电缆周围利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的分隔包裹,其两侧厚度大于阻火墙表层20mm,防火板外侧电缆用防火涂料涂刷,涂刷长度为1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宽度不得小于防火板,外侧电缆周围和防火板缝隙处采用有机堵料密实封堵做成几何图形,堵料厚度突出防火板面不小于10mm,面层平整。
7.1.6 电气盘柜应依据电缆数量开适当大小的孔,其封堵时在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防火密封胶(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 7.1.7 电缆保护管、二次接线盒封堵
a) 电缆管口采用有机堵料严密封堵,管径小于50mm的堵料嵌入的深度不小于50mm,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管口的堵料应做成圆弧形。
b) 二次接线盒留孔处采用有机堵料将电缆均匀密实包裹,在缺口、缝隙处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对开孔较大的二次接线盒,还
应加装防火板进行隔离封堵。 7.1.8 端子箱的封堵
a) 端子箱进线孔洞应采用防火包进行封堵,不宜小于250mm,电缆周围必须用有机堵料进行包裹,厚度不得小于20mm。
b) 端子箱底部以12mm防火隔板进行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缺口,缝隙应使用有机堵料进行填充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 c) 有升高座的端子箱,宜在升高座上部再次进行封堵。 7.2 质量控制表
表7-1 质 量 控 制 表
控 制 方 式 序号 1 控 制 点 W 电缆防火与阻燃 ● H S 注: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S:旁站点。 7.3 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按《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中的Q/CSG 表2-7.7.1规定执行。
电缆防火阻燃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工程编号: Q/CSG 表2-7.7.1 工 序 材料 检验 检 验 项 目 性 质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主要 其 他 防火 绕包 按材料使用说明绕包 扳动检查 防火涂料或阻火包带使用 单 位 质 量 标 准 合格 推荐值 检验方法 及器具 对照图纸检查并检查技术或产品鉴定报告 对照图纸检查 扳动检查 防火材料材质 耐火封闭槽盒 符合规定, 检验资料齐全 符合规定 牢固 密实,无缝隙 盘柜孔洞封堵 及阻火隔墙 耐火衬板安装 防火堵料施工 防火包 阻火隔墙设置 防火隔板安装 观察检查 填实,无缝隙 符合设计 牢固,不透光亮 填实,无缝隙 观察检查 防火堵料施工 密实,无缝隙 电力电缆接头两侧或相邻电缆2m~3m长区段 阻火隔墙两侧电缆 对照图纸检查 扳动并导通检查 电缆竖井 封堵 防火包 观察检查
包带 固定 电缆管封堵 主要 绑扎牢固 管口封堵严密, 堵料凸起2mm~5mm 清晰,按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 观察检查 电缆沟盖板上的防火墙标识 8 工艺成品要求
8.1 防火隔板安装牢固,无缺口,缝隙外观平整。
8.2 有机堵料封堵严密牢固,无漏光、漏风裂缝和脱漏现象,表面光洁平整。 8.3 无机堵料封堵表面光洁,无粉化、硬化、开裂等缺陷。
8.4 阻火包堆砌采用交叉堆砌方式,且密实牢固,不透光,外观整齐。 8.5 防火涂料表面光洁、厚度均匀。
9 成品展示
图9-1电缆沟入户内防火封堵 图9-2电缆竖井防火封堵
图9-3电缆沟防火封堵 图9-4 盘柜封堵
图9-5 端子箱封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