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Vo1.33 NO.1 2015年1月 Jan.2015 文学世界中的悲悯情怀 ——新世纪十年来(2001—2010)中篇小说创作论 陈南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州510665)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今,文学被边缘化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事实。尽管如此,新时期以来的中篇小 说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世纪十多年来(20ol一2OLO)的中篇小说创作势头依然强劲,它们在内容上或者关 注现实,或者探究历史,或者致力于人性的开掘,这些给了读者深刻的印象。小说作者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上,也 作出了孜孜不倦的努力。 关键词:新世纪;十年;中篇小说;现实关注;人性开掘;艺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1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2015)Ol一0056—06 在物质化欲望越来越强烈的时代,“文学失却了 中篇小说的创作状况,对这些作品做一个总体的描 述和评价。 一轰动效应”,文学早就被边缘化了。尽管如此,中国 文学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新时期文学的小 、说家族中,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 位。在1977—1988年之间的全国中篇小说评奖活 对工人、三农、环保等问题的强烈关注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 动中评选出来的作品、在1995年开始启动的历届鲁 迅文学奖评选中评选出来的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 日新月异,因此,关注工人生存状态的底层叙事作 品一直是一大热点。曹征路《那儿》(《当代》,2004 年第5期)是一部关注底层、反映城市社会问题的 学会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的“中国小说年度排 行榜”榜上有名的中篇小说、在各种文学刊物举办 的文学评奖活动中评选出来的中篇小说,都在读者 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的确如此,中篇小说在“伤 痕文学”中崛起,在“反思文学”中独占鳌头,在“寻 根文学”中文化探寻成果丰硕,在对现代主义的借 鉴中向小说传统规范冲击,在“先锋小说”的实验中 向叙述的传统发起了猛烈挑战,“新写实”向现实的 代表作。朱卫国是一个8O年代的高级技工、省劳 模、一国有大型矿机厂的工会主席,他在国退民进 的企业改制浪潮中,发现了一些权贵人士贱卖国有 资产的卑劣伎俩,于是决心通过上访和发动厂里的 工人群众的方法,来抵抗这一残酷的进程。最后抗 争未果,朱卫国自杀身亡。《霓虹》(《当代》,2006 年第5期))的主人公倪红梅集各种极端不幸于一 身。为了瘫痪在床的婆婆,为了上初中的女儿,下 回归和向历史的追溯方兴未艾……新时期中篇小 说取得的成绩不可小觑。L1 如今,2l世纪已经过去 l0多年了,中篇小说创作状况怎样呢?答案依然是 乐观的——因为“相对长篇小说走市场路线,报告 文学转向颂歌,散文的地老天荒,诗歌抒情的日常 岗了的她在无奈之下,暗中做起了皮肉生意,后来 命丧黄泉。王十月的《国家订单》(《人民文学》, 2008年第4期)以全球化的视野,讲述了这样一个 故事:9・11事件后,美国国民爱国热情高涨,国旗 供不应求。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因为接到一个在 化,新世纪中篇小说则有不同的表现:聚焦社会矛 盾,强烈的参与意识,突出的问题意识,几乎成为其 时代性的关键词。”l2 笔者将结合新世纪l0多年来 收稿日期:2014一o6—05 五天之内生产出2O万面美国国旗的“国家订单”而 起死回生。工人张怀恩却因为日夜赶工而过劳死, 小老板本来准备用8万元打发此事,但律师周城等 认为这是“加班致死”,索赔80万,结果小老板被逼 无奈爬上了高压线。著名作家吕雷评价道:“这是 作者简介:陈南先(1963一),男,江西泰和人,教授,博士,主 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篇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珠三角中小企业和工 第33卷第1期 陈南先文学世界中的悲悯情怀 57 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小说,也是中国拥抱世界、世界 真热辣的水乡民风都被她描摹得人木三分。更主 拥抱中国的一个文学注脚。”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 要的是作品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打工题材小说的写 的夜晚》(《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l2 作风格,让人切实体会到另一种柔软而有韧性因而 期)中,下井的矿工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所以有那 也更具有杀伤力的批判力量。作品写到了幽怨、愤 些为钱而来的“嫁死的”。据笔者了解,矿工兄弟平 激、谴责,但却是以一种委婉温柔、波澜不惊的笔调 安升井回家后,称自己是“生还”。他们每天下井前 徐徐呈现,让人在作品之内不闻嚎啕大哭,不见捶 都祈祷自己能够“生还”。 胸顿足,作品之外却不由地暗自垂泪、心痛至极。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关注“三农”是作 这是一种以柔克刚、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_4 家的应有之义。葛水平的《喊山》(《人民文学》,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是以牺 2004年第11期)充满现实感和民俗风情。古时传 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一些小说在关注El益恶化 下来的喊山,一是用来吓唬野兽,希望它们不要下 的环境问题。王松的《双驴记》(《收获》,2006年第 来糟蹋粮食和牲畜;二是用来给静夜里游走赶路的 2期)以知青运动为创作背景的,以驴性写人性,通 人壮胆。一个被拐卖的女子红霞被以极为野蛮的 过知青马杰和两头驴(黑六、黑七)之间不无传奇色 方式剥夺说话的自由达lO年之久,整日生活在沉 彩的争斗过程,奇妙地把人与环境的关系具化为人 默和恐惧中,腊宏的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是新 与驴的斗争冲突。小说用“一种焦虑的,拟人的方 生活的开始。小说结尾,警察要带走韩冲,红霞面 式来展开叙事,从而在一系列斗争过程中凸显寓言 对自己即将要开始的幸福生活被剥夺时,再也无法 与象征意义。揭露出人类蔑视自然、疯狂掠夺自然 沉默下去,她用平生最大的力气喊出了一句撕心裂 的恶行必然导致人类被相应的惩罚。”“人类受到自 肺的“不要”!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呜叫》(《钟 然界惩罚这种必然结果的责任在于人类本身,人类 山》,2002年第2期)中,残疾人伯纬为了同伴王皋 只有和动物、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出人类自身的生 的一句玩笑话,就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将同伴的 存困境。”L5 J‘‘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一直以他生活 尸体背回了家乡。小说刻画了神农架山民的心地 的川西藏区为创作背景,他不断关注日益恶化的生 善良、纯朴和坚忍不拔的生命力。这似乎是赵本山 存环境。《遥远的温泉》(《北京文学》,2002年第8 主演的电影《叶落归根》的现实生活版。一些反应 期)中,“我”从小就听牧马人贡波斯甲老人说在遥 农民工的作品,则把城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宋唯 远的地方有一汪温泉。这温泉成了“我”童年梦寐 唯的《长河边的兄弟》(《人民文学》,2005年第l2 以求要去的一个地方。若干年后,“我”童年的伙 期)就是这样。小哥俩在老家的小学读书,爸爸在 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贤巴当了官,他把这神秘的 广州一家工厂里做搬运送货工。农忙时,妈妈天不 温泉开发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处所。“我”童年美 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到小雪时节,妈妈的油菜秧苗 好的梦幻也随之破灭了1 2005年他发表了另一部 种完了,一年的农忙,才算收尾。腊月十六夜晚,爸 中篇《已经消失的森林》,村子四周的山峦几乎完全 爸骑摩托回来了,头上包着厚厚的卫生纱布,原来 光秃秃了,山坡上裸露出灰黄的泥土与灰白的岩 在广州,他被治安员抢走了钱财,打破了头,打坏了 石,四处是泥石流冲刷过的痕迹。童年记忆中的森 腰,又打断了脚踝,他还是骑摩托在路上走了一天 林,以及众多的溪流如今都消失了。陈应松的《松 一夜,不吃不喝地回家来了。邻家老婆婆与3岁的 鸦为什么呜叫》通过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 小孙子相依为命,她儿子外出打工3年,杳无音讯, 间关系的失衡状态,表达了作家对自然生态和谐发 生死未卜。老婆婆眼睛都快哭瞎了。“儿啊,你是 展的期望。在他的中篇《豹子的最后舞蹈》(《绿 死是活,晚上托个梦给你娘吧”,这种哭诉让人感到 叶》,2005年第11期)中,豹子孤独地行走在神农架 非常无助和心酸。这篇小说发表后获得了很高的 的山中,几乎没有它赖以生存的藏身之地,笼罩在 评价:“微妙的留守少妇情怀、纯真的童心世界、率 豹子周围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绝望之情。 58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1月 上述小说题目中“遥远的”“已经消失的”“最 后”等字眼,就暗示了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也希望藉此唤起人们对生态命运的关注和思索。 李存葆在其散文《神农架启示录》(《人民文学》, 2006年第8期)的结尾引用了一首古老印第安人吟 唱的歌谣:“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最后一条河中 毒/最后一条鱼被捕/你们才发现/钱财不能 吃……”作家并非杞人忧天,其良苦用心,读者不难 体会。 二、对女性命运、家族兴衰的真情牵挂 新时期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涌现出 一大批著名的女作家,如张洁、谌容、戴厚英、王安 忆、张抗抗、铁凝、方方、池莉、迟子建、林白、陈染、 张欣、张梅、蒋韵、葛水平、乔叶……她们身为女性, 本身也关注和创作了大量的以女性为主要题材的 作品。 葛水平的《甩鞭》(《黄河》,2004年第1期)写 的是一个婚嫁故事。王引兰本是城里大户人家李 府的丫环,因为与李家老爷有了私情,呆不住了,被 迫偷偷嫁给了给李府送木炭的麻五,成了乡下富户 麻五的小妾,后来麻五的正房死了,王引兰从小妾 转为正房,再后来麻五在土改中被批斗而死,王引 兰改嫁给光棍汉李三有,不久李三有也死了,王引 兰只好回到老屋,受以前的长工铁孩的照顾。铁孩 早就钟情于王引兰,这时候就只盼着把她正式娶为 老婆。但是事情的真相最终暴露了:是铁孩害死了 麻五和李三有,为的是最终得到王引兰。得知真相 后的王引兰,毫不犹豫地把尖刀插进了铁孩的身体 里。俄罗斯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中的 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大雷雨中纵身跳进伏尔加河,以 死向黑暗的农奴制社会作了最后的抗争,而软弱善 良的女子王引兰的反抗却是孤注一掷的致命一击! 相比之下,男性作家毕飞宇《玉米》(《人民文学》, 2001年第4期)中的玉米母女则相对“温顺”很多, 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的苏北农村。母亲施桂芳连 续生七个丫头,最后生了个小子。小八子的诞生让 施桂芳这个女人懒了,“懒”标示着施桂芳作为生育 工具的终结,这样的“懒”也来自内心的骄傲和村里 人的承认。丈夫王连方始终把她看作是一台生育 机器,对她没有任何爱情与信任。作为村支书,王 连方是村里的“土皇帝”,他把村里的老中青三代女 人都睡过了。施桂芳这个悲剧性的女人从来没有 反抗过。后来,王连方与现役军人的老婆秦红霞发 生性行为,被人捉了现行。“双开”后,42岁的他远 走他乡去学做油漆匠。玉米与飞行员彭国梁的爱 情,也因此无疾而终。可怜的玉米在爱情上遭到挫 折后,找了一个中年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郭家 兴并以身相许。从女孩到女人的瞬间过度中,只有 疼痛没有温暖。小说中写道:“玉米心里也很清楚, 郭家兴对自己没有多大的情分,‘男人就那样,贪的 就是那一口。情分算什么?做女人的,心里的情分 千斤,抵不上胸脯上的四斤。”’曾经心高气傲,如花 似玉的玉米,如今却在命运面前低下自己高傲的 头颅。 宋唯唯的《月如荞麦花如雪》(《青年文学》, 2009年第2期)中的明明6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 为命。念完初中后,她考取一所艺术学校,专攻舞 蹈。17岁毕业时,明明被一舞蹈团选中,签约3年。 在演出中她遇到了IT业成功人士雷灏。后来已厌 倦了舞蹈的她,在雷灏的资助下重新上学,不料雷 灏的妻子打上门来。在京城呆不下,她就南下深 圳,在一份周刊杂志社里供职。雷灏和他太太离婚 不成,明明只好与之分手。25岁时,明明的妈妈去 世。母亲走了,从此这人世,走到哪里都是异乡。 幸好,建筑设计师司哲走进了明明的生活。他们新 婚半年后,司哲去塌方的工地解决技术难题,不幸 被泥头车撞击身亡。明明回到枫桥,将家里变成一 间小客栈和咖啡屋。这端庄肃静的老板娘,此时才 28岁。雷灏一路踏雪来到枫桥,找到明明。她柔和 地对他说:“太晚了,我和你,都回不到从前了。”自 古红颜多薄命,明明的命运令人唏嘘。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 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不少中篇热衷于 写家庭、家族的兴衰命运,这可称之为“家族小说”。 陈应松的《母亲》(《上海文学》,2006年第l0期)读 起来让人感到沉重。一贯要强的母亲得病后由于 延误治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果。五个子女面I临 着两难困境:要么大家全部被拖垮,要么让母亲早 第33卷第1期 陈南先文学世界中的悲悯情怀 59 点死去。小说表述的不只是所谓“久病床前无孝 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 子”的孝道问题,它真实展示了农民的弱势地位和 好。”整篇小说文字优美、舒缓,充满诗意 哲理和爱 孤苦无依,他们没有养老金,没有医疗保险等。母 的力量。 亲为了不连累子女,最后喝毒药自我了断了性命。 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孜孜不倦的探索 魏微的《家道》(《收获》,2006年第5期)写了一个 家道中落,几经周折,又开始走上了家道振兴的道 新世纪的中篇小说在内容上或者关注现实,或 路的故事。父亲许光明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中 者探究历史,或者致力于人性的开掘,这些给了读 学语文教师,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鬼使神差地当 者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小说艺术的探索上,也作出 上了市委秘书,又官运亨通地做了财政局长。后来 了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的小说在取材上苦心孤诣, 父亲因受贿入狱,母亲也彻底体会了“树倒猢狲散” 别出心裁。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名 后被人视为“贱民”的滋味。小说采用回溯和追忆 作欣赏》,2006年第7期)的取材与法国作家莫泊桑 的笔法,以“我”——家中的独生女儿,这一叙述人 的小说《羊脂球》极为相似,但面临的环境比“羊脂 的口吻,讲述了“我们家”兴衰沉浮的沧桑变化。开 球”更为恶劣。它描述的是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 篇是父亲人狱,当时“我”还很小,而现在“我”已嫁 屠杀时的故事。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 做人妇,父亲也出狱了,“我”家又回到了富裕阶层。 杀,连躲藏在外国教堂的人也不能幸免。这个时 “只是不再有欣喜,因为我们付出了艰辛劳苦—— 刻,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身披唱诗袍,怀 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 我们只记住了这劳苦,所以有时更觉委顿。”《家道》 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十三钗”在此时 中的叙述人“我”始终如一个哲人一般看待家族的 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大起大落。文笔显得冷静而包容,温良而善意—— 蒋韵的《心爱的树》(《北京文学》,2006年第5 “我从来没有责怪过这些人;设身处地,我自己难保 期)展示的是2O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内陆小城发 就不是这等势利之人,那就是对富贵的趋近,对贫 生的一段传奇。学生习方平背叛了老师,师母梅巧 寒的逃避,这才是人世啊。”这种不动声色的叙事语 给了老师致命的伤害——师母和丈夫的学生私奔 调,真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 了。1965年,当他们跨过了34年的岁月以后,在内 天上云卷云舒”的韵味。 陆的一个北方城市,大先生和梅巧,相约在火车站 乔叶是写散文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出版过多 候车室见了面,彼此没有争吵,没有埋怨,只有关爱 部散文集。近几年来,她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她的 和理解,“相逢一笑泯恩仇”,作者“在人物的内 1、5,深 《最慢的是活着》(《收获》,2008年第3期)荣获第 处发现了最可宝贵的东西——仁慈、宽恕和爱”,这 五届鲁迅文学奖。小说的标题源自诗人雷平阳的 或许就是小说能够获奖的原因。L6 蒋韵这类爱情小 诗“人的一辈子最快的是死,最慢的是活着”,小说 说非常独特。 塑造了一个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为了孩子守了大 迟子建的短、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 半辈子寡的农村“老祖母”王兰英的形象。故事由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世界 “我”这个自小不受祖母待见的小孙女——二妞讲 上所有的夜晚》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温情诗意和悲天 述。小说以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小说深刻的寓 悯人。小说的叙述者——女主人公在丈夫车祸去 意使读者回味不已。小说这样结尾:“我的祖母已 世后独自远行,因山体滑坡,列车中途停靠在一个 经远去。・…・・我的新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她的 盛产煤炭和寡妇的小镇乌塘,这使她有机会接触社 陈颜。我必须在她的根里成长,她必须在我的身体 会,听鬼故事、丧歌以及众多奇闻,目睹苦难、不公 里复现,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 和死亡。“世界上的夜晚是一个人的夜晚,也是所 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人孩子的孩子。活着这 有人的夜晚。”谢冕先生在致颁奖辞时说:“向后退, 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 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 60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5年1月 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 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 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① 部厮杀就是自我摧残。”【7]22 .方方擅长写武汉,《琴断口》(《十月》,2009年 第3期)也不例外。汉阳琴断口是伯牙子期高山流 水、琴瑟和鸣的地方。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 的下雪的早晨,一个特定的历史“断口”:白水河上 蒋韵的《行走的年代》(《小说界》,2010年第4 期)故事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起笔,作者用细腻 的笔触塑造了莽河、叶柔以及陈香等诸多的性格特 的桥断了。因为这断桥,第一个过桥的杨小北和第 征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爱恨情仇融入到 对生活的苦苦追求中。1980年代是令人怀念的一 个时代,作家查建英为此出过一本《八十年代访 谈》。这部中篇被看作是写这个时间段,写得最好 的一部小说。因为它“单纯而浪漫,决绝而感伤,一 往无前头破血流。诗歌、行走、友谊、爱情、生死、别 离以及酒、彻夜长谈等表意符号,构成了《行走的年 代》浪漫主义独特的气质。” ∞在功利主义盛行和 物欲横流的时代,小说中流露出的浪漫情怀尤其难 能可贵。 马晓丽的《云端》(《十月》,2006年第5期)叙 述视角非常独特。小说的焦点是两个女人的心理 “战争”——加入到革命队伍的解放军师长老贺的 老婆洪潮与被俘的国民党团长曾子卿的太太云端 之间的心理战争。从革命的意义上说,她们两人是 势不两立的,但她们身上的文明积累却有着相一致 的地方,比如她们都爱好古典名著《西厢记》。两人 甚至还交流了女性之间很隐秘的性爱体验。后来 老贺和曾子卿代表各自的阵营双双战死疆场,云端 自杀身亡,洪潮悲痛欲绝。小说表现了“革命在摧 毁旧的制度中有一个如何将文明从旧制度中剥离 开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探寻的话题:我们如 何对待革命进程中文明的丢失。”②有人认为,这是 这些年最值得谈论的中篇小说之一,因为“一是对 当代中国战争小说新的发现,一是对女性心理对决 的精彩描写。”洪潮以前也叫“云端”,参加革命时候 被看作小资味太浓,建议改成现名——寓意加人 “革命的洪潮”,自己也默许了这个“有力量、有热 情、有气势”的名字。但她的内心却从来没有真正 摒弃过“云端”这个充满韵味、伴随生命而来的名 字,只是将其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这样“洪潮和云 端的战争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这个隐喻意味深 长。它超越了阶级关系和敌我关系,同根同族的内 三个过桥的马元凯受伤,第二个过桥的蒋汉死了。 而这三个男人都与一个叫做米加珍的女人有着密 切的关联,这篇小说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实 的纠结性。曹征路的小说《霓虹》,外在形式上由勘 察报告、侦查日志、谈话笔录以及小说主人公倪红 梅的日记构成,前三部分构成了小说的外在故事框 架,主人公的日记则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她的现实世 界与内心感受,这构成了故事的主体部分。小说采 用倒叙的手法,从下岗职工、卖淫女倪红梅的死亡 勘查写起,通过死者的日记以及周围人的谈话推演 死者生前被逼无奈的生活。 有些作家采用了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叙 述技巧。在陈应松的《太平狗》(《人民文学》,2005 年第1O期)中,农民工程大种命丧他乡。小说通过 这条叫太平的狗,这条神奇的神农架赶山狗的视角 和遭遇,来描述农民工的心酸和无奈,城里人的自 私与冷漠。小说作者最后发出呼喊:“希望狗的主 人也能像他的这只神犬一样回家,因为他的亲人们 在日夜盼望着他的归来——假如他还活在这个世 上的话。”王十月的《不断说话》(《青年文学》,2010 年第9期)中的守桥人进退失据,处于无法自拔的 生存悖论之中。“忘川大桥”经常上演跳桥秀,当地 政府怕有损自己的形象,派人守桥以阻止跳桥秀的 继续上演。过了83天,还没有人跳桥,再过一周如 果还没有人跳桥,守桥人就会失去这份工作。但 是,如果有人跳桥,他阻止成功了,还是等于没有人 跳桥,还是无法证明他工作的价值;如果他不阻止, 还有人爬桥跳桥,那么,说明派专人守桥是做无用 功,也许他还是要失去工作的。这种生存困境,真 ①转引自朱竞‘如水透明的迟子建>,2008年6月27日《羊城 晚报>B4版,花地专栏。 ⑦贺绍俊‘评马晓丽中篇<云端>),htto://,aww.chinawriter. COrn.cn/。2007年06月14日15:35。 第33卷第1期 陈南先文学世界中的悲悯情怀 6l 让人哭笑不得。小说中那位白领女子的工作就是 为街道办的领导们写讲话稿。开会时,十几位领导 正襟危坐地大谈学习体会的稿子均出自她一人之 篇小说源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2):73. [2]李运抟.聚焦问题的文学“社会档案”——关于新世纪 中篇小说的文学社会学思考[J].南方文坛,2012(4): 36. 手,而且领导们人人都知道这事。这种认认真真走 过场,一本正经搞形式的官场做派,极富中国特色, 又极具荒诞感和黑色幽默的意蕴。 [3]吕雷.王十月长篇小说《大哥》序言[M].北京:中国社 会出版社,2009:3. 总之,新世纪lO多年的中篇小说创作,在内容 [4]杨宏海.打工文学纵横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上、形式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因为它们显示了某些 社,2009:115. 新的特征和时代价值,比如“突出的现实主义品 [5]陈南先.回望与前行——中国当代文学学术专题研究 格”、“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纯文学的坚守与意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29. 义”等等,【8 这一切读者都是有目共睹的。它们或 [6]李建军.何谓好小说——关于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 者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或者获得了《小说选刊》等文 篇小说奖”及其他[J].小说评论,2008(1):38. 学刊物奖、或者进入了全国小说年度排行榜,这是 [7]孟繁华.新世纪十年:中篇小说发生了什么[J].东岳论 名至实归的。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对小 坛,2011(2). 说家族中的中篇小说的繁荣创作充满信心。 [8]李运抟.纯文学的一种标志与坚守——新世纪中篇小说 创作论[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61 —66.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李丽娜 [1]王万森.试论我国中篇小说创作的两次高潮——兼及中 Love and Sadness—・Pathetic Feeling in Literary World ——on the Creation of Novellas of 20o1—201O Chen Nan—-xian (School ofArts,Gtmngdong Pdytechnic Normal ,G ̄ngdwu 510665,Ch/na) Abstract:Literary margi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indisputable f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In spite of this.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reation of noveUas since the new era.The authors of the noveHas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hte realistic and historical theme,and they/tie also tyring to explore the mysteries 0f life.AU of htese give the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The authors have been trying their best in the artistic explo ration of novellas. Key words:new Century;decade;novellas;be faeed with the reMi ̄;to explore the human nature;artistic explo。 a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