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及应用探析

来源:九壹网
2016年8月 第34卷第191期当代继续教育

Contemporary Continuing EducationAug. ,2016 Vol. 34 NO. 19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及应用探析

王昌金,龙嘉,岳敏*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10073)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已成 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开放大学的建设为起点和契机,综合分析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情况,针对当前 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建资源建设团队、汇聚优秀教师、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过程化管理、知识产权

共享协议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求创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建设;标准化;知识产权共享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510(2016)04 -068 -04

On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WANG Chang - jin,LONG Jia,YUE Min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073)

Abstract :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t is a must to establish a life - long educational system and a learn­ing socie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uilding of Open Universities, then gives a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udies the existed problem from the six factors: team building, excellent teachers, standardized design, modu­lar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aring agreements, thus to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Key Words: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Resource 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 Shar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 推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在

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已成为教育自身 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

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专门机构,对终身化 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目 前,世界上已经有近60所开放大学。半个多世纪的 发展表明,开放大学是超越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一 种开放、灵活、针对性强、适应性强的新型的大学模

* 收稿日期:2016 -05 -18

作者简介:王昌金(1982—),男,湖北奉阳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理论研究、设计

与开发工作。岳敏(1983—),女,四川广元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和教学设计。龙 嘉(1983—),女,四川南充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管理和教学计划研究。

第34卷第191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及应用探析69

式,是推动教育创新、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 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1]。

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自学为 主,教师辅助学习,学习方式以网络学习为主,这凸 显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远程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 位。世界著名的远程教育机构无不以数字化学习资 源见长,如英国开放大学以其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及学习资源而著名,阿萨巴斯卡大学之所以以其高 水平的教学质量蜚声国际,与他所拥有的学习资源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指出 言,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性进行多种形式呈现。 目前学习内容呈现形式还较单一,有两种以上呈现 形式的学习内容之间又普遍存在各自独立,缺乏交

叉性和知识的互补性,难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和学 习风格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 资源组织形式缺乏关联性

电大已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系统,建立 了良好的远程教学环境[3],建成了国家数字化学习 资源中心,并正式投入运营,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课程 学习资源,社区类教育数字化资源以及一些外国开 “资源和服务早就被认为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两个 ‘轮子'开放大学功能作用的实现,显然离不开学 习资源的支撑”。[]

二、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已成为全球远程教育领 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如美国的GEM(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s )、澳大利亚的EdNA、加拿大的 EduSource、中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国外对数 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早,开发技术相对成熟, 其研究侧重于教师和学生用户能否快捷方便地获取 所需资源、资源的评价、资源的创新性以及与各种新 技术、新舰、新思想的结合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 如美国GateWay教育门户网站、莱斯大学的开放课 程资源平台Connexions及Thinkfinity网站。国内学者热衷于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规 范、途径、存储模式、搜索、共享、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客观来说,我国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建设还存在若干 问题,如技术标准缺乏统一规范,资源系统互操作 差,质量监控呈无序状态,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等。结 合国内外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 验,本文认为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

1. 建设团队组成缺乏合理性

资源建设团队以项目组而成立,项目组成员由 项目负责人选定,为了沟通方便和易于管理,项目负 责人一般选用自身较为熟悉的人员或者同事,未能 考虑项目组成员的职称状况、技术背景、学科专业、 年龄结构以及课题性质等个性化的因素,使得项目 团队组成机制呈现机械化模式,项目团队缺乏活力 和创新性。尤其是技术人员与教学设计人员、课程 主讲教师之间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合作对资源质量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资源呈现形式缺乏交叉性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教学媒体的技 术革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例 如,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就媒体的丰富度而

放大学的视听学习资源。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在 存储方面未进行有效的属性标注,资源与资源之间 缺乏关联性,难以实现资源的快速检索定位和扩展 性学习。

4. 资源共用共享缺乏可移植性

数字化学习资源种类和数量较多,并且还在逐 年的增加,但仍然存在着开发技术标准多样,采用的 制作规格不同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制作的资源往 往不能正常迁移到其他平台上进行使用,使用范围 受到局限,势必影响资源的共享性。

5. 资源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资源数量虽然已经达到了 一定的规模,但是根 据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率 进行的调查发现,其有效使用率并不高,没有达到制 作资源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管麵制不健 全,资源内容体系不完善,资源完成后可持续更新不 及时,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资源 的使用效率。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思路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弊端已严重 制约了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有学者明确指出,网 上中文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网 络及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国 家将资源建设放在现代远程教育首雖置的根本原 因[4]。借鉴国内外教学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本文 提出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的思路。

1.开展需求分析,组建适应性的资源建设团队

资源建设的整体工作应先从需求分析开始,对 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对资源建设 项目负责人进行承载能力评估,对资源的隶属类型、 应用对象、组织形式、运行环境和建设成果进行规 划,在确定新建或改建资源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及 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支持与辅助功能之后,方可组建 适应性的资源建设团队着手开展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需要一支结构组 织合理、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能

70

当代继续教育•远程与开放教育研究

2016年8月

力强的队伍来完成。通常情况下,资源建设团队应 该由专家队伍、教师队伍、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考 虑到学习资源建设的周期和规模,建设团队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适应性调整,对团队人员进行 精简或补充,以该团队能够胜任且顺利完成资源建 设工作为最终目的。

首先,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化的教学设计是 建设优质资源的前提。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学科专 家、教育技术专家、具有学习舰或教学策略知识的 教学设计者等专家队伍的宏观策划与指导。学科专 各尽其职且又加强沟通交流。教师娜专业能长和 实际需要分别进行文本编写、素材收集整理、教学活

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并保持经常性联系,促使教学

知识结构的形成,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贯彻落实。

3. 以网络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准则,重视学习源的标准化设计

开展网络教育所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由媒 体、课程、专题三种形式构成,在建设整合过程中呈 现出以课程资源为核心、以媒体资源为基础、以专题 资源为补充的趋势,使得建成的数字化资源具有多 家对资源内容进行科学性的把握和整体规划,同时 也可以对学科知识点的媒体选择提出建议;教学设 计者和教育技术专家对资源的内容结构、教学组织 形式、教学媒体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进行一体化设 计。

其次,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建设优质资 源的核心力量。由主编、主讲、负责人、助理教师等 构成的教师队伍需要依据其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 验,具体参与到资源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提供所需要 的文字脚本、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及案例素材、试 题素材,对建设资源的最终形式提出具体的期望和 建设要求。

再次,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是建设优质资源 的有力支撑。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资源,在学 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由平面设计人员、媒材处理人 员、程序设计人员等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需要正确 领会学习资源设计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 略,以合理的程序结构、科学的呈现手段、精美的屏 幕设计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 习热情,有效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汇聚优秀教师共同参与 资源建设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中,课程教师发挥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组织者、设计者与参与 者。考虑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采用分层办学的模 式,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整体办学优势, 积极吸引各层级学校的教师加入资源建设队伍,请 他们从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考虑学习过程的设 计与实施、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方法、教学策略的 运用与教学活动的组织等,以保证资源建设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有效提高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可以有效发挥各位教师的 特色专长,凝聚团队合力,对于开展资源建设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要合理, 注重老、中、青相结合,促进资源建设的传承与发展, 做好资源建设的传、帮、带。其次,教师要合理分工、

来源、多层次、多复用、可灵活组织等特点。由于各 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其建设规范流程和 运行模式各具特点,易对网上学习资源的大范围迁 移产生影响和阻碍,不利于大量优秀的网上学习资 源实现高质量的交流和共享。

数字化学习资源来源的复杂多样性,教育信息 处理过程和教育信息交换的操作性,以及信息社会 对信息共享和传输技术的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必 须遵纖一的技术规范和规范的属性描述。数字化 学习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有助于避免低水平资源的重 复性建设,避免对引进资源的再次加工处理,是实现 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和根本性办法。在进 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之前,有必要组织资源建设 与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CELTS)》《ADL - SCORM标准》等数字化资源建 设标准,统一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资源开发行为,达到

资源基本结构属性的一致性,为实现资源的共建共 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4. 以知识点为粒度,注重学习资源的模块化织设计

学习者的学习通常情况下是以知识点为单元展 开的,对知识点的划分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 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多层次的划 分,最终形成以元知识点为终端结点、复合知识点为 枝干、课程为根结点的树型结构,实现数字化学习资 源内容的重构。

学习资源粒度是对资源的大小、尺度以及详细 程度等特征的标准化描述。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资 源的颗化,一方面,是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 零散且学习注意力持续较短,不适应于长时间不间 断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基于颗粒化的资源所蕴含的 信息量及重复利用率的考虑。由于成人学习者具有 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和学习能力的不均衡性,可以配 合学习情境、认知工具、学习评价等要素对颗粒化的 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形成具有深浅不一、难易不同的 递进型知识模块,呈现知识逐步加深且延伸过程。

第34卷第191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新建设及应用探析71

以知识点为单元对学习资源进行模块化设计,有利 于实现学习内容碎片化,打通不同知识点间的壁垒, 满足学生的零鮮习需求,建立多重学习通道和立

保护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网络 学习资源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大限度提高知识产权的

社会效益,可以通过订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协

议”或以“资源联盟”的形式,解决数字化学习资源 体化的学习空间。

5. 以建设优质资源为目的,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与资源共享的矛盾。的过程化管理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 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的资源建设更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根据“边际递减效应”,建设周期越长,建设人 员的兴奋度和关注度会逐渐弱化,从而影响资源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性与终身教育 体系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凸显了创新数字化学 习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教 育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

设的进度和质量,这也为实践所证明。因此,我们可 以引入建筑工程的项目制和信息化管理模式这两个 管理模式来强化建设工程管理,通过不断“刺激”资 源建设人员的兴奋感以维系他们进行建设的热情。首先要实行项目制管理。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 化管理可以促进开放大学优质资源的建设,推动课 程资源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过程化管理由确定 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期检查、试运行、项目验收以及 分批拨付建设经费等五大要素组成。资源建设管理 部门成立验收专家委员会,验收结束时评出最终等 级。

其次是信息化管理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已使 教学资源建设进程网络查询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 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一方面督促项目负责人积极把 握各子项目完成情况,主动向资源建设管理部门报 告项目具体进展,另一方面便于管理部门随时随地 了解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进度,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保证教学资源的建设质

里〇

6. 以“知识共享许可”的使用为手段,探索与实

施知识产权的共享协议

以开放大学建设为点糖机,建设海量且

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不仅仅需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 题,更要解决法律层面的问题。在实践中,数字化学 习资源的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会造成冲突, 具体細在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产权人个人利益和 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性

和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之间的冲突;网络学习资源的

快捷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效性之间的冲突。作为

智力成果的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作者所享有的知

识产权无疑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鉴于网络

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以及该类资源主要供学习者免费 使用,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合理作用”应该比文 字类作品更加宽泛。为有效缓解学习资源的共享与 知识产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冲突,实现既能有效地

及应用的新模式和技术标准的统一提供了技术条 件。鋪的历史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创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途径,高举“共 享”的旗帜更好务于全民冬身学习型社会。注释:[1 ]高勤丽.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路[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2] 严冰.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与学习资源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1,(8).[3] 任为民.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现代远程教 育研究,2010,(3).

[]焦建利.缔造中国的ERIC—谈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 设问题[].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参考文献

[1]刘莉.开放大学学习资源设计:理论与实现(续)一第 二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 (综合版)2011,(9).[]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 电化教育研究,2009, (10).

[]张志强,黄丹銮,周海玲.国外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

度概述及其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009,7).[]荆永君,钟绍春.教育资源研究热点述评[].现代远距 离教育,2008, (2).[]金一

强,鲁文娟.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及其启示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芮跃峰,古忠民.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007,1).[7]黎加厚,吴振华,陈双寅,陈晖.美国教育资源门户及其

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启迪[].电化教育研究,003,

().

[责任编辑:邓明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