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邱志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农村农业局,信阳 465550)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影响鸡、犬的身体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加速多种疾病的传播流行。该病在养殖场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发病过程短,常呈尖峰式死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全身肌肉震颤,极度虚弱。病变前期法氏囊显著肿大,充血,出血,后期逐渐萎缩,肾脏肿大明显,腿肌和胸肌严重出血,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会出现条状的出血病斑。雏鸡感染该种病毒后会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使疫苗免疫失败,诱发多种传染性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遗传性法氏囊病的传播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保证防控的针对性。该文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840 引言主要传染源。通常随着鸡日龄的增长,对该种病毒的抵抗目前在我国传播流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有2能力逐步增强。将来随着养殖户对该种疾病重视程度不断个毒株,一个是对鸡造成侵害的毒株,另一个是对火鸡造提升,免疫频率不断增加,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成侵害的毒株。自然条件下,该种病毒的抵抗能力较强,势,治疗后死亡率通常在15%以下,如果没有并发其他疾对高温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56 ℃环境下作用30 min病毒病,死亡率会进一步下降。近年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呈活性不会受到影响,耐阳光照射和紫外线照射,但该种病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逐渐减少,常呈现隐毒对各类酸碱和卤素类、福尔马林以及碱性消毒剂十分敏性发病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较轻,常被养殖户所忽视,感。病毒在鸡场中一旦传播蔓延将难以消除。鸡传染性法造成的损失逐步增加。氏囊病的致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种疾病属于一种3 临床症状免疫抑制疾病。病毒侵害法氏囊后,会导致免疫中枢器官该种疾病潜伏期为1~3 d,发病初期有些患病鸡会不法氏囊免疫功能逐步下降,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断啄自己的泄殖腔,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杂乱采食量逐渐1 发病情况减少,畏寒怕冷,经常聚集在一起取暖,随后患病鸡出现2018年5月13日,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肉雏鸡出现发严重的腹泻症状,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肉雏鸡3 900只,年龄为17日龄。的羽毛被严重污染[1]。患病严重的鸡头部下垂,昏睡,卧在1个鸡舍内先后有几只患病鸡出现发病情况,在发病3~4 d地不起,体温趋于正常或者低于正常水平,鸡体严重脱后,死亡率逐步提升,死亡高峰期在发病5~6 d,随后死水,极度衰弱,最后衰竭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整个发病过程持续10 d左右。临床症4 病理学变化状消退的雏鸡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养殖场患病鸡主要表现养殖场的病死鸡解剖后,可发现鸡体严重脱水,皮下为羽毛杂乱,采食量减少,喜欢拥挤在一起取暖,并出现脂肪消失,皮肤干燥萎缩,腿部和胸部肌肉存在条纹状的腹泻症状,排出白色粥样稀便。养殖场整体免疫程序不到出血,有的法氏囊显著水肿肿大,有的法氏囊严重萎缩坏位,在疫苗免疫接种前没有掌握整个鸡群的抗体水平,毒死。将肿大的法氏囊打开后,内部存在黄色胶冻样物质。株毒力较差,不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作用。另外,整个养殖有的病死鸡法氏囊萎缩,内部存在干酪样渗出物[2]。肾脏场卫生条件较差,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圈舍内有毒有害气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外观呈现花斑肾[3],肾小管和体严重超标,鸡舍内部湿度较大,鸡群之间相互拥挤。输尿管中蓄积大量白色的尿酸盐,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存在2 流行病学条状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5 实验室诊断均可发生,其中以春夏秋三季发病率最高,病毒主要感染结合发病经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对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2~15周龄的雏鸡,10日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要进一步确诊,还需做好病毒分离鉴内的雏鸡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说明该阶段的幼龄鸡对定工作。采集发病2~4 d患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充分粉碎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成年鸡感染该种病毒后,不会后研磨,加入10倍生理盐水稀释,经双抗处理后放置在离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呈现隐性感染,成为养殖场的心机内离心处理20 min,取上层清液接种到9~12日龄的SPF鸡胚中,接种3~5 d后,鸡胚陆续死亡,胚胎水肿,头部和脚趾部位充血,存在小的出血点,心脏存在斑驳状的坏死病灶。从上述病死鸡胚中分离得到病毒,进行琼脂扩作者简介:邱志江(1983-),男,汉,河南新县人,助理兽医散试验,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并在对照组能作师,研究方向:畜牧业生产动物科学及动物疾病防治。用的鸡群上可发现,待检溶液和标准抗原之间存在一条沉2019.15·129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牦牛腹泻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仁青卓玛(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畜牧兽医站,海南 813099)摘要:青海地区地处高原,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原因,养殖牦牛成为青海高原地区群众的致富手段。但是在养殖中,牦牛腹泻疾病最为常见。该文通过介绍牦牛腹泻疾病及其防治工作,进而对牦牛腹泻疾病有相关了解,并做到及时预防,促进牦牛养殖业又快又好发展。关键词:牦牛;腹泻;发生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850 引言民的养殖意识,加强对牛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牦牛的产量共和县海拔高、气候干旱、气压低,因此在这样的生和质量,促进我国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的牦牛肉态环境下,牦牛是全球唯一适应生存的大型物种,也是整类供应量。因此,要了解牦牛常见腹泻性疾病发病的主要个青藏高原发展肉牛类的基础。青海省农牧厅数据显示,原因和临床表现,对症治疗。截止到2018年底,青海牦牛存栏总量为480万头,居全国1 发病原因之首占全世界牦牛存栏量的30%。但是在这样庞大的数据牦牛腹泻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可分为2种,一种是外背后,存在十分严峻的养殖问题,多年的原始放牧,产业界环境的影响,一种是牦牛体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过去粗放发展,产业化程度低,导致青海地区牦牛产业出现瓶高原地区农牧民的生态养殖观念薄弱,大量的养殖牦牛导颈。各种新型病毒的出现以及环境带来的养殖问题,使牛致草场超载、退化严重,许多母牦牛未能吃到足量的草,出现常见性的腹泻疾病。尤其是共和县技术落后,一旦出严重的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犊在出生后没有供应足量的牛现牛的大规模疾病则会引起牧民恐慌,不及时治疗则会造乳,新生犊牛的免疫器官还不完善,导致犊牛引起腹泻。成大规模病情泛滥。因此,要加强对高原地区牦牛养殖农并且当地牧民的习惯是喜欢喝酥油,而酥油的原材料来自牦牛奶,因此牦牛奶量减少。犊牛靠吸食牛乳获取免疫球蛋白,如果没有吃到足够的牛乳,则导致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饥饿的牛犊会舔食其他异物,消化道作者简介:仁青卓玛(1976-),女,藏族,青海共和人,大专,黏膜会受到细菌的影响,进而引起病毒性疾病,表现为腹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泻。外界环境不良,如牛舍脏乱、环境温度不稳定、消毒淀线,由此可判定病料中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1~2周后使用中等毒力的疫苗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6 防治7 结束语确诊后应将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鸡立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逐步由爆扑杀无害化处理,剩余处于发病初期的患病鸡紧急免疫注发流行向温和化小区域散发转变,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射,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血球,每只鸡肌肉注射0.3 mL,害已经超过前期的高死亡率,高废弃率。在家禽养殖中,连续使用3 d。对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鸡每只肌肉注射养殖户不能片面依赖疫苗免疫接种或者注射高卵免疫抗0.5 mL,同时在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在饮用水中体,防范该种疾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密切掌添加微量元素,连续饮水和投喂6 d。饲料和饮用水中不使握整个鸡群的抗体水平,然后掌握最佳的免疫时间,科学用上述添加剂的背景下,可在饮用水中添加98%的强力霉选择疫苗。另外,还应注重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重点做好素粉剂,每吨饲料添加100 g,连续使用1周,预防继发感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保障培育健康鸡群。染。采用上述方法治疗7 d,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继续出现发病情况。在对患病鸡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未参考文献发病的鸡群紧急免疫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疫苗[1] 徐佳,郝晓芳,刘玲,等.2018年黑龙江省非洲猪瘟传播的免疫接种后做好抗体水平监测,对于多次免疫接种仍然不关键风险要素分析与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达标的鸡立即将其淘汰处理。在今后养殖中,应执行严格(24):81-83.的消毒卫生制度,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特别是应做好育雏[2] 陈则东,张石磊,芮晗.再谈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断、治疗舍的卫生消毒,有效减少病毒的寄生途径。另外,还应注与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08(22):48.重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这样能有效防范雏鸡早期感[3] 苗红亮,李艳.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预防及诊治[J].今日畜牧染。对于存在母源抗体的雏鸡,在2周龄进行中等毒力的疫兽医,2013(8):50-51.苗免疫接种,间隔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鸡应该在10~14日龄使用弱毒疫苗进行首次免130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