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来源:九壹网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黄朝胜(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20)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不断攻击鸡群的身体免疫系统,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论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4.0450 引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鸡及其肉蛋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极大地促进养鸡产业迅速发展。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生会对整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会导致鸡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鸡群中一旦出现该种疾病将很难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该种疾病的防控,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产生更严重的经济损失。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3~8周龄的鸡,但因为该种疾病的致病源不断发生变异,发病日龄也呈现两极分化,5日龄内的雏鸡也可能发病,甚至210日龄的鸡仍然可以发病。1.2 发病季节不固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趋势呈现全新特点,发病季节不固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外界湿度较大、温度较高,饲养管理不当,鸡舍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饲料霉变,向鸡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会使不良应激因素成为诱发该种疾病发生的催化剂,加速鸡群病情。1.3 免疫效果逐渐下降规模化鸡养殖中,很多养殖场出现不免疫不发病、越免疫越发病的现象,有的养殖场发病率甚至超过90%。当鸡群出现免疫失败后,鸡群存在严重发病,在进行第2次或第3次强化免疫后仍然可以发病,并且发病时间越来越长,免疫效果越来越差,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有的鸡群会出现1 流行特点1.1 毒株与发病日龄呈现两极化趋势随着养鸡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呈现新的特点,法氏囊病毒的毒株毒力呈现两极分化,强毒株和超强毒株不断出现,使该种疾病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并且防控难度越来越大。通常鸡次,将1周后机体内繁殖的虫体杀死。通过采用上述驱虫手段治疗21 d后,26只鸡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鸡全部恢复健康,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继续出现发病鸡。5.2 预防首先,蛋鸡产蛋前要进行例行驱虫工作。蛋鸡开产前,通常在105~130日龄,选择使用丙硫米唑片进行常规驱虫处理,间隔7 d再使用1次,连续使用2次,具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在整个预防驱虫期间,要及时将患病鸡排出的粪便清理出鸡舍,堆积发酵;其次,改善养殖环境,确保鸡舍内温度适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结合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病情传播。改善鸡舍通风条件,确保鸡舍内空气流通顺畅。此外,还要改进光照条件,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对鸡舍内外部进行严格清扫,严格消毒,杀灭虫卵。在驱虫期间,坚持每天对鸡舍进行1次消毒,消毒剂可以选择使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的过氧乙酸溶液,强化鸡群护理,及时淘汰没有经济价值的蛋鸡;最后,结合该养殖场绦虫病的发病经过与发病历程,制定科学的驱虫方案。该养殖场的鸡群每年要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集中驱虫。首次驱虫安排在鸡群4周龄内,第2次驱虫安排在蛋鸡产前,必要时可以在蛋鸡产中再进行1次驱虫[3]。在对鸡群进行预防性驱虫中,一定要科学选择药物,务必选择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驱虫药物,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确定合理的用量与驱虫次数。通常预防性驱虫时,药物使用量是治疗性驱虫药物使用量的1/2。日常养殖中,还应该[2]注意消灭中间宿主,及时清理鸡舍、运动场中的污染物及杂物,保持内外部环境干燥整洁,减少蚊虫滋生。另外,要始终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避免鸡群和雏鸡分群饲养。在该种疾病流行高发期,为提高鸡群身体抵抗能力,可以在饲料中增加动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提高鸡群身体抵抗能力。鸡群发病后,要立即将患病鸡隔离,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明确病原后,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6 结束语蛋鸡绦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种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和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有密切联系,饲养密度过大、鸡只之间相互接触频繁、鸡舍粪便堆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都会为该种疾病的传播提供条件。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该病,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高效驱虫,提高蛋鸡产蛋率。参考文献[1] 王克功.产蛋鸡绦虫病的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10):21.[2] 郭传臻.蛋鸡绦虫病的危害及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8(7):1.[3] 刘瑞亭,魏祥法.雉鸡绦虫病的防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157,162.2018.1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7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反复感染、反复发病的现象[1]。在规模化养殖场,野毒株感染越来越普遍,低毒株的免疫疫苗对强毒株造成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差,甚至完全不起任何保护作用。1.4 接种疫苗副作用明显鸡群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后很容易感染包涵体肝炎、球虫病、马立克氏病、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白痢、支原体、新城疫等一种或几种疾病,常会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导致疾病的传染率和死亡率显著提升,养殖场发病严重的死亡率可达80%,经常给养殖场带来毁灭性打击。目前,典型性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15~60日龄的雏鸡,病鸡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石灰乳状的粥样稀便,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杂乱、双翅下垂、身体严重脱水、胸肌与腿肌出血,通常发病3 d后,会出现法氏囊水肿症状,感染1周内法氏囊逐渐萎缩,最后导致鸡出现死亡。[2]音积存干扰、惊吓及空气污浊等应激因素,也会使免疫效果受到影响。3 防控措施3.1 严格消毒与管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发病鸡群和发病鸡舍内可能长时间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因此,在日常养殖中,清理鸡舍内的法氏囊病毒是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关键。养殖中,要始终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育的管理制度和养殖原则[4],科学处理病死鸡,及时将患病鸡污染的垫料、饲料、粪便、排泄物等全面清理出鸡舍。日常要加强鸡舍的消毒管理,保证鸡舍内部环境清洁卫生,消毒工作要始终贯穿种蛋孵化全过程和育雏管理各个环节,减少环境中野毒株的数量,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较为敏感的消毒剂主要有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等[5]。3.2 科学免疫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成本最低的措施,特别是对种鸡免疫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防止雏鸡早期出现感染现象。针对强毒株和野毒株的数量越来越多,感染现象越来越明显,在疫苗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中等毒力的活苗,该种疫苗虽然对鸡的法氏囊有轻度的可逆性损伤,但对法氏囊的整体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在选用中等毒力的活疫苗免疫接种后,还可以选择使用灭活苗对雏鸡和种鸡群进行强化免疫,延长鸡群的免疫期,使鸡群能产生更好的免疫抗体。3.3 强化治疗经过全面诊断,一旦确诊鸡群中的发病现象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应该及时将患病鸡隔离,并注射高免蛋黄抗体,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在鸡群发病初期进行针对性治疗,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2 发病原因2.1 免疫接种不到位种鸡在养殖中,由于机体抗体偏低或者没有抗体,利用这部分鸡生产的鸡蛋孵化出的雏鸡,由于缺少有效的保护,很容易造成雏鸡在早期出现感染症状,首次免疫后使疫病很快在鸡群中传播。2.2 野毒株污染严重随着鸡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市场交易越来越频繁,强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存在使一些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越来越差,经常会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不能有效保护雏鸡免受该种病毒的侵害。目前,养殖户从市场上购得的一些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对新分离的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保护率有限,这是造成个别养殖场不免疫不发病、越免疫越发病的主要原因。2.3 免疫不科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毒株感染性越来越强,造成鸡群出现免疫麻痹。在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时,一旦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时机选择不当以及母源抗体干扰等因素,会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很多疫苗生产企业在开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生产过程中不使用SPF鸡胚,污染和带毒现象十分严重,疫苗的抗原性能较差。疫苗在生产运输、保存中存在很多不当行为,使疫苗的免疫效果极大下降。2.4 操作不当在疫苗免疫接种中,疫苗剂量使用不当、免疫方法不科学,也会导致疫病发生。很多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免疫知识,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和饲料混合后让鸡食用。饮用水的质量差、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消毒药杂菌含量较高,都会使免疫质量降低。2.5 饲养管理因素在日常养殖中,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理念,导致养殖场内外环境污染严重,野毒株长期存在,对疫苗免疫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季节变化、突发极端天气、噪[3]4 结束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在日常养殖中,应掌握该病的流行特点与发病原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如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进行科学的免疫等。参考文献[1] 周玉森,郭颖,邢奕新.近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点及防制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10(3):47-48.[2] 贺招顺,林小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J].浙江畜牧兽医,2010(2):6.[3] 江海凤.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J].畜禽业,2010(6):4-6.[4] 曹志红.传染性法氏囊炎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J].家禽科学,2012(9):55.[5] 陈则东,张石磊,芮晗.再谈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断、治疗与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08(22):48.68             ·2018.1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