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70例 临床观察 王翠兰 姚远 邢海燕 (东台市中医院,江苏东台224200) 关键词 丹毒五味消毒饮四妙丸青霉素注射液 静脉滴注 中图分类号R573.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97X(2010)08—0043一O1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丹毒7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70例进行对比.取 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均为本院外科门诊患者.参照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l_确诊,其中 男83例,女57例:年龄14~70岁;左下肢66例,右 下肢74例:脚癣感染引起者94例.湿疹引起者】】 例.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引起者17例.外伤引起者18 例;首次发作102例,反复2次以上38例;病程1~ 30d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 2组病例均 系临床确诊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 异(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多饮水. 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首选青霉素800万单位 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El 1次 青 霉素皮试过敏者改用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每El 1次 有足癣者外搽派瑞松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清热解 毒利湿为主的五味消毒饮合四妙丸加减 基本方为 金银花30g,连翘lO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野 菊花lOg,黄柏lOg,薏苡仁30g,苍术lOg,怀牛膝 lOg。初期皮肤温度高加丹皮lOg、紫草l0g;高热加 生石膏10g;后期皮肤色变紫黯加丹参1Og、当归 lOg。每El 1剂,水煎2次.取汁300~500mL.分早晚2 次服下。下肢红肿疼痛部位外敷金黄膏.每日更换1 次。皮肤溃破者改用上方再加水煎取药液200mL倒 出,待冷却后用无菌纱布浸湿药液后湿敷患处 每日 湿敷中药2次,外敷期间均将皮肤清洗干净.外敷后 充分通风干燥 临床报道 以上治疗均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 效。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部分消退;未愈:全身 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证”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8例.好转12例,无效 0例.治愈率82.8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 48例.好转l6例,无效6例.治愈率68.57%,总有效 率91.43% 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病例在治愈时间方 面。治疗组7d治愈48例,8~lOd治愈18例,11~14d 治愈4例:对照组7d治愈8例。8~lOd治愈46例, 11~14d治愈10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O1)。 治疗组治愈后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对照组有5例 半年内反复发作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 皮肤黏膜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 于颜面及腿足.尤以下肢为多见 在治疗方面西医 主张抗菌消炎.通常采用抗生素全身治疗及局部 敷药治疗以杀灭病原菌 中医学称本病为“流火”. 认为其多因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或皮肤黏膜 的破损.感染邪毒所致 我们采用以清热解毒利湿 为主的五味消毒饮合四妙丸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方 法,取得良好的疗效。方中金银花两清气血热毒. 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疔毒 之力尤强;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黄柏苦寒燥 湿清热,直达下焦:薏苡仁甘淡渗湿除痹。兼能清 热;苍术苦温燥湿健脾,用除生湿之源;怀牛膝善 能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且能通血脉,利关节 外 用金黄散调敷.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同样具有清 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缓解患者局部灼热 肿痛的感觉。中西医结合疗法标本兼治.较单纯西 药治疗,确能起到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 低复发率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经济方便. 值得推广 5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4:41 第一作者:王翠兰(1974一),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中医外 科专业。 收稿日期:2010—04—02 编辑:吴 宁 中医药 l10 里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