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是传统的职业伤害事故多的高危险行业,近年来,由于安全意识淡薄,使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有恒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事故 管理 1 概述
建筑行业劳动强度高、作业难度大、伤亡事故多而成为重点高危行业之一。因此对待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不可掉已轻心,应常抓不懈,切实将安全第一放到第一位,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因此,我们一定要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水平,有效地遏制施工过程中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扭转建筑行业安全事故贫乏的现状。
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没有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
有的单位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造成施工方利润下降,导致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能力,使应有的安全防护设备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压缩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安全事故。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督的职责。
有些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思路上,法律规定的安全监管和监理职责的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形同虚设。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施工过程没有按照程序进行,安全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安全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少安全技术交底,这些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因素[1]。
2.2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达不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从业人员中65%的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民转为建筑工人,还不能根本上适应建筑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缺乏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危险出现后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基本安全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能满足需,甚至一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安全意识不强,违章组织作业,这也是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施工现场环境恶劣
建筑施工环境恶劣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的特点所决定,并且由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各种违章作业随处可见,临边不搭防护栏杆,安全网低于施工作业层高度,作业现场没有实行全封闭。电梯井口没有护栏,电梯井内没有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
保护盖。同时,建筑施工环境还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内部狭小,平立面施工立体交叉,都导致了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
2.4 以质量管理代替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侧重施工的整个过程,而质量管理却侧重于结果,所以需要专项跟踪管理、有专项资金投入,也需要有专兼职施工安全管理员。但施工现场往往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绝大多数施工现场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的质安员,实际上就是只重视施工质量而忽视了安全生产。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安全制度,严加防范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制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项目经理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与生产有关的人员,都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如要求电工组施工人员必须做到布设线路合理,认真检查电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性能,确保无漏电、触电现象的发生;要求机械组施工人员必须做到施工前检查现场机器的各项性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在施工后做好保养、维修工作,确保机械设备无故障,无超负荷运转等现象发
生,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每个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做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尽量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保护意识,预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并要求技术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把交底单作为技术档案进行存档,出现问题可以找到责任人。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实行每个分项工程都配备安全员。依据《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并且结合现场情况逐项检查评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实行专职安全员每天例行检查制度,检查要有详细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安全管理每月至少一次安全大检查,并进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的评分,奖好罚差。
3.2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建筑企业必须定期培训各级领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人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责任人能管、会管、管得好。要提高监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规程、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规范安全监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
有的作用[2]。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意识。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焊接、汽车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先经过专业培训,在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狠抓安全基础工作,做好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3 创造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
创造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严寒、高温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在高空施工时候,我们要充分做好安全措施,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此外,施工现场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
3.4 进一步提高先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用于减少和弥补人为因素的错误,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努力做到建筑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解放生产力,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有效避免人为的不安全行为[3]。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生命线,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国家对建筑行业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坚决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同时,安全生产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每一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从而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刘小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外建筑,2004. [3]张凤仁,孙柏鑫.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J].劳动保护,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