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外科学商店的经验
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 陈际航
摘要:科学商店(science shop)是国外开展社区科普服务工作一种成熟、有效的经验。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对具有高水平科学素养人才的需求呼之欲出。城镇居民作为我国数量最庞大的群体,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面临的挑战巨大,通过借鉴科学商店的做法,并将其经验本土化,对我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将带来有益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科学商店;城镇社区;科普服务工作;科普人员
一、国外科学商店项目概述
(一)兴起背景
科学商店(science shop)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是一种依托大学、植根社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普及的公益性组织。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作为象牙塔的大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为了强化大学社会服务之功能,当时的社会工作人员与大学生首先将项目教育引入大学,作为对正规的讲座式课程的补充。这一努力恰好与正在觉醒的环保意识和社区居民组织的发展相吻合,彼此都有供求关系,科学商店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到 70 年代末,几乎全荷兰的大学都建立了科学商店,此后,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都陆续启动了科学商店项目。
(二)运作过程
科学商店的运作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对居民问题的专业化研
究。具体来讲,“居民问题”主要指社区居民提出的与其生活、学习、工作等相关的实际问题,一般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而“专业化研究”指的是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处理、解决策略要上升到专业化的高度,深入问题的本质,采用科学、系统、严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其运作过程由如下图:
接受和征求顾 对问题的实质初步研究或快客的问题 进行专业表述 速审阅 准备新一轮的需求订单 寻找合适的指导教师和学生 进行后续项目实施成果,提沟通交流,形开发和评估 出后续计划 成报告成果 图1.科学商店的运作过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科学商店的运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从接受问题到最后的评估始终坚持“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理念,使其面向社区、联系社区、服务社区。这样一来,科学商店这个“商店”的“消费者”就变为社区居民,“经营主体”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售货员”成了大学师生。
(三)成功经验
并非所有科学商店的尝试都是成功的,如在80年代中期的法国,就有16个科学商店因“经营”不善导致失败,2003年,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商店项目在法国重新崛起。通过分析各国
科学商店成败的原因,我们认为这一实践要想成功需要达到如下几点:
1.四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因素
这四方面包括:(1)社会需求及对科学的认同支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是有了社会存在的实际需求,才能产生出科学商店这一人为意识形态的解决方法。(2)充足的科研资源的支持。生产决定消费,正是因为有经过科研资源生产出的各种“商品”——各种问题解决办法,才能满足顾客的各种“消费”——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3)依托高校平台开展工作。由高校主营科学商店,将科学商店的研究项目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和专职人员才能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开展科学商店的工作,有利于减少成本。(4)严格的项目管理。这主要针对专职人员,作为科学商店工作的中介人员,他们需要有良好的统筹、协调、沟通等操控能力,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突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商店必须始终坚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学习——实践——研究——应用”的过程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学习,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实践,即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研究,即科学研究,是创新的主要途径;应用,即成果应用,是创新的最终目的和成果。学习、实践、研究、应用的有机结合,使得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可靠的保障。①”
①
江卫平.科学商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23):81.
二、当前我国城镇社区科普服务工作概述 (一)成果的取得②
1.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大联合大协作局面初步形成。
社区科普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多年来,科协组织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联介有关部门和社会单位积极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城镇社区科普组织逐步建立健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科普组织是科普工作的重要保证,经过各级科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社区科普组织不断完善,社区科普队伍由弱到强。目前,全国社区科普志愿者超过135万人,成为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中坚力量。
3.城镇社区科普设施不断完善,阵地得到加强。
科普设施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从传统的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活动室到电子科普画廊、网络科普书屋,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从形式到手段的不断创新发展。
4.城镇社区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形式不断创新。
科普活动是展示社区科普特色,吸引居民主动参与的重要方式。各地社区的科普活动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服务居民,历久弥新。
(二)存在的问题
②
徐延豪.抓住机遇 突出重点 服务民生,切实做好新时期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
议工作报告[J].科协论坛,2013(7):7-9.
1、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尚未健全。由于全国各社区科普工作建设发展水平不均,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尚未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科普工作机制,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2.社区科普队伍建设还不完善。不少地区缺乏科普队伍,有的地方虽有队伍却缺乏专业培训,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科普能力有限,活动区域有限,社区的科普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仍显不足。科普经费是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培训科普人才的关键。目前,受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科普工作见效时间长等特点的制约,各社区普遍存在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4.对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一是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一期科普内容使用周期很长,新的知识得不到补充。二是宣传缺乏常态化,对科普知识的宣传往往拘泥于一些节假日,其他时间段跟进不够。三是宣传形式单一,主要通过板报、宣传画、传单等纸质媒介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缺少多媒体、互联网的应用。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对科普知识也仅仅是零碎化的认知,使用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还很缺乏。
(三)任务与挑战
就像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在2013年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上讲的那样,“我们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一目标和美丽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各方而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社区居民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人群,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重要
途径,城镇社区科普工作而临极端重要和紧迫局面。”③
1.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对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必须以群众较高的科学素质为基础,没有较高科学素质的社区居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2.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目标对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必须要有大批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公民的有力支撑。而随着2011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城镇居民在全社会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社区居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改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广大社区居民热切期盼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掌握科学技能和方法,热切期盼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更好地履行社区主人翁的社会职责,这都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我国社区居民科学知识水平底子薄、起步晚,整体水平较低,且人口数量大,工作难度、复杂度高,这也给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科学商店对我国开展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启示
③
徐延豪.抓住机遇 突出重点 服务民生,切实做好新时期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科协论坛,2013(7):10.
(一)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消除科学与社会间的隔阂 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两项重要功能,当今社会,“几乎人类生活的每一项内容都离不开对科学的依赖。然而,我们并不一定总会报着感激的态度来感叹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虽然研究人员正通过他们的努力宣传和解释在科学研究中日益增加的复杂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这仍然无法消除科学与社会之间的隔阂。”④科学研究的成果没有真正渗透于社会之中,满足社会居民的需要,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依旧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论证,缺乏具体的实践、执行。科学研究就好似一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树,即使结了果,要么果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要么苦涩难咽毫无食用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的城镇社区科普服务工作也缺乏科学的引领,特别是对居民的问题处理上简单粗暴,往往求助于网络,导致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现象严重,缺乏专业性、针对性,不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而科学商店这种“草根式”的研究组织方式,通过科学生活化、课题社会化的转变,较好地消除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隔阂,解决了科学“不能用”和社会“没得用”的问题。通过对科学与社会之间隔阂的消除,使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之间达到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见图2。
满足(服务、解决…) 科学研究 提供新的课题资源 ④
社会需求 [荷]喀斯潘·德·鲍克.科学商店——社区与大学的桥梁[J].世界科学,2006(1):39.
图2.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科普服务人员
除了借助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进行社区科普的宣传,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科普服务人员,与大学生、科研人员组成相互补充、完善的整体。
首先,要搭建起培养专业科普人员的平台。可以派送人员定期去相关机构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丰富其理论知识。也可以鼓励他们深入社区各住户调查,了解住户实际需要,这样更能深入理解所在社区的社情,工作更有针对性。
其次,要出台对专业科普人员的激励机制。要让专业科普人员感受到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在物质方面给予适当的激励,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工作动机,培养其对工作的情感。通过对人员进行激励,表明政府、社区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最后,要建立起专业科普人员的考核制度。要对专业科普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了解其在科普工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找到不足。考核的方式可以有:1.对社区居民进行科普工作满意度调查,可以是发放调查表或者深入居民家中访谈;2.相关机构牵头,对专业科普人员进行理论考试、业务测试等;3.人员定期提交工作心得、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记录表。
(三)建立广泛、有效的科普信访制度和评估制度
科学商店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社区居民对其使用也比较常态化、生活化。而科学商店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国仅
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建立起来,居民对其使用流程还较为陌生。加之中国人口众多、社区服务面积大等实情,必须对国外的经验进行本土化的改良。
通过信访制度的建立,社区居民可以及时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普工作的各人员能定期获取信息,广泛听取居民的心声,快速有效处理居民的问题。这样一来,能有效拉近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的距离,将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对已经处理的问题要进行后期的评估论证,特别是要进行回访,以检查工作的完成质量。对于未能及时处理的问题,要制定后期的工作计划,拿出新的解决方案。社区要定期(季度、半年、一年)对科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成果与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
参考文献
[1]江卫平.科学商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23):80-83. [2]徐延豪.抓住机遇 突出重点 服务民生,切实做好新时期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科协论坛,2013(7):6-13.
[3][荷]喀斯潘·德·鲍克.科学商店——社区与大学的桥梁[J].世界科学,2006(1):39-40. [4].柏贞尧,王培.“科学商店”——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深化发展的新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5):82-84.
[5]李士,方媛媛,侯波波.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J].科普研究,2009,4(18):42-45. [6]陈立俊,史悦.科学商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科普新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0(1):6-10.
[7]李秀菊.科学商店社区行[J].科普研究,2009,4(19):37-40. [8]洪耀明.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J].科普研究,2007(4):27-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