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来源:九壹网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考试时间:2000年1月14日下午 招生专业:各专业 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相比较,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二、在马克民的经济理论中,是如何论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19分)

三、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及面临的主要任务。(25分)

微观经济学(25分)

一、(8分)简答下列问题

1. 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北大2001年研) 2. 利用效用论的有关原理,说明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北大 2001年研)

二、(9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什么条件下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完全重合?若厂商只使用一种要素,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北大2001年研)

三、(8分)设某行业的需求曲线为Q=250—P,行业中每家厂商的边际成本均为4。 1. 假定该行业中有两个厂商,写出相应的古诺模型的反应函数并求出古诺解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 假定该寡头行业中有n个厂商(n>2),则相应的古诺解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 试证明:当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无穷多时,该行业的古诺解趋向于完全竞争解。(北大 2001年研)

宏观经济学

一、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其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L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人均产量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4分)(北大 2001年研)

二、已知: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

gw=−ε(u−u*),其中gw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ε为

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9分) (北大2001年研)

三、在封闭经济的产品市场收入—支出模型中,运用投资—储蓄法: 1. 推导三部门产品市场的储蓄函数。

2. 作四象限图说明,如果政府将税率从t1提升到t2,对储蓄、投资、均衡利率水平和IS曲线的影响。(12分) (北大2001年研)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答案部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考试时间:2000年1月14日下午 招生专业:各专业 研究方向:

政治经济学部分

1.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相比较,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答: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总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他们的生产目的都是追逐剩余价值;运动过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 形式。

社会总资本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

(1)单个资本运动指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而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资本价和工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过程,也就是经营消费品生产的资本家出卖商品的过程,即把他们的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因此,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生活消费;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2)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3)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只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还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2.在马克民的经济理论中,是如何论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19分)

答:(1)商品所有权规律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有两种形式,即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统一的,他的所有权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生产的产品,而要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劳动产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行商品等价交换,这样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这就是商品所有权规律。

(2)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与劳动成果的所有权相分离,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产品,却不能占有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而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资本表现为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使得资本家能够不断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它资本化。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结果,同时也是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买卖劳动力虽然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但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仅仅在外表上是等价交换,因为:①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劳动的一部分;②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必须提供新的剩余价值;③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只是其劳动力的价值,因而他必须不断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样,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权利;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们的同一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须结果。④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以劳动力成为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商品为条件的。只要劳动力成为商品,商品所有权规律必然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及面临的主要任务。(25分) 答:(1)国企改革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国有企业改革以调动企业和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为出发点,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逐步展开。

根据在各个时期所确立的改革目标、理论依据、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性,多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过多,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的弊端,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放权让利的改革开始的。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入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经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

第二阶段: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和“拨改贷”,目的是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增强企业动力。所谓“利改税”,就是国有企业将原来的以上缴利润的形式改为上缴税赋的形式;所谓“拨改贷”,就是企业资金来源由原来的财政无偿拨付改为向银行借贷。

第三阶段:基于:“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阶段(1985—1992年)。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围绕着这一改革目标,按照当时理论界提出的“两权分离”理论(即在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试图以此实现政企职责分开和促进国有企业向市场主体的转变。

第四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3年至今)。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我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政企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随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①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第一,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应该是:国家是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拥有对企业财产的最终支配权,但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经营或支配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拥有独立行使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两权分离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仍要在企业经营者那里得到实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能保证国有资产在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人手上经营、能明晰企业应负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能对经营者“用脚投票”等所有权相制约的机制。

第三,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自负盈亏责任。目前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主要限于收入分配上,而在产权关系上仍有许多亏损企业把债务包袱推给国家,或者拖欠其他企业的债务,国家实际上为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产权制度改革是要在产权关系上明确企业承担的债务和破产责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任。当企业破产时,国家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第四,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国有企业进入产权市场可以使一定量的国有资产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产的产权功能,提高其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又能使国有企业经营受到更多国有产权的制约,以保证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的提高。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产权转让和流动,推动国有资产存量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向国民经济需要重点发展的部门,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

②改革企业组织制度

首先,要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其次,国有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公司制企业,为此,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即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再次,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即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资产过度分散的状况,集中力量发展和加强国家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扩大企业组织规模。

③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首先,在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再次,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最后,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抓紧改革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国家所有者的权责到位,又不越位。

第二,真正解决企业的退出机制问题。就是要形成一个有生有融会贯通、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是解决政企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必须要做好国有职工的流动机制。 企业真正要走向市场,必须要按照它生产经营的需要来决定劳动力结构,决定用工的数量,而不能根据为了维持社会就业率来决定用人。

第四,必须要解决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问题。

必须使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职能到位。企业轻装上阵,搞好竞争,提高效率,创造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政府用企业的税收来办社会,使各自的职能就位。这样的话,国有企业才能有一个和其他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

第五,培育规范资本市场。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特别是竞争性国有不可能再向这些企业注入资本金。因此那些有前景的企业,他们要发展,主要转向依靠资本市场,转向依靠信贷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规范培育政府是有责任的,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基础条件。

第六,进一步规范符合市场经济的市场准入。

微观经济学(25分)

一、(8分)简答下列问题

1. 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北大2001年研) 答: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

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也增加100%。(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100%时,产量的增加小于100%。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规模经济指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价格、利率、税收等)的场合,随着投入的增加(即资产规模扩大),产出(即收益)以高于投入的比例增加,是用于描述企业经营中投入—产出关系的概念。规模经济指某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必须达到某一水平才能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点,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企业的竞争力肯定要强于未实现规模经济的企业。规模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降低,即在经营规模扩大中,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主要是利息)、销售成本等并不与经营规模同比例上升,从而,产品(或销售收入)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显然,规模经济符合资本运动的本质要求,属于资本经营的范畴。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在于:规模报酬是属于实物方面的分析,而不涉及货币方面的探讨;而规模经济则是属于货币方面的分析,二者的着重点不同。但若在要素价格不变及技术水平不变时,规模报酬递增会产生规模经济的现象,但此二者并无对等的关系,因为规模报酬递增只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货币上的原因;例如,管理成本的降低及大量采购原材料打折扣等,都是发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2. 利用效用论的有关原理,说明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北大 2001年研)

答:(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负效用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欲望的满足,反而给人们带来了不舒适或痛苦的能力。如垃圾、废气一类物品。负效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在消费同一商品时得到的效用量或者达到最大总效用时的消费数量可能不同。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一般用负效用和效用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或者社会总体的福利。

(2)劣等品指需求量随收入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减少的商品。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经济人假设,消费者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若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则消费者从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都是负效应,则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只会选择不消费,而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

二、(9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什么条件下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完全重合?若厂商只使用一种要素,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北大2001年研)

答:(1)在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前提下,如果其他要素的使用量,产品价格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以及其他要素价格保持不变的话,则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必落在其边际产品价值线VMP上,如

果要求完全重合,则需要该要素的VMP小于该要素的ARP才可以。

(2)当厂商只使用一种要素的时候,就满足了(1)中的条件,因此只要加总市场上所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三、(8分)设某行业的需求曲线为Q=250—P,行业中每家厂商的边际成本均为4。 1. 假定该行业中有两个厂商,写出相应的古诺模型的反应函数并求出古诺解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 假定该寡头行业中有n个厂商(n>2),则相应的古诺解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 试证明:当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无穷多时,该行业的古诺解趋向于完全竞争解。(北大 2001年研)

解:1.当行业中有两个厂商,对于厂商1来说。

π1=PQ1−C⋅Q1

=[250−(Q1+Q2)]Q1−C⋅Q1 最大化则得250−2Q1−Q2=4 即Q1=

246−Q2

2

同理Q2=

246−Q1

2

从而Q1=Q2=82,此时P=250−(Q1+Q2)=92 2.当行业中有n个厂商的时候,对于每个厂商 πi=PQi−CQi

=[250−(Q1+Q2+L+Qi−1+Qi]Qi−CQi 最大化得250−2Qi−(Q1+L+Qi−1)=C=4

246

n+1246⋅n

此时P=250−Q=250−

n+1

n

3.当n→+∞时,P=lim(250−⋅246)=4

n→+∞n+1

又Q1=Q2=L=Qi故 Qi=在完全竞争时,P=C=4,即得证。

宏观经济学

一、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其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L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人均产量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4分)(北大 2001年研)

证明:Y=F(K,L),规模收益不变意味着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F(λK,λL)=aY

故有

YKLK

=F(,)=F(,1) LLLL

YK

即人均产量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LL

二、已知: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

gw=−ε(u−u*),其中gw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ε为

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9分)

(北大2001年研)

解:生产函数(线性):Y=aN+b

Y:产出水平;N:就业量

成本(加成):P=(1+z)W/a.............(1) z:加成比例;W/a:单位产品劳动成本

*

菲利普斯曲线:gw=-ε(u-u)

由gw=(Wt+1-Wt)/Wt

*

得:Wt+1=Wt[1-ε(u-u)].............(2)

根据失业率的定义,可以有下式:

***

u-u=(N-N)/N

N:实际就业水平;N:充分就业水平代入(2)中得:

**

Wt+1=Wt{1-ε[(N-N)/N]}………………………(3)

变换(1)得:

W=aP/(1+z) 代入(3)中得:

**

aPt+1/(1+z)=aPt/(1+z){1-ε[(N-N)/N]}

化简:

**

Pt+1=Pt{1-ε[(N-N)/N]} ………………………(4)

将Y=aN+b变换成

N=(Y-b)/a 代入(4)并化简得:

**

Pt+1=Pt{1-ε[(Y-Y)/(Y-b)]}

令λ=ε/(Y-b) 则得到总供给曲线方程:

*

Pt+1=Pt[1+λ(Y-Y)]

三、在封闭经济的产品市场收入—支出模型中,运用投资—储蓄法:

*

1. 推导三部门产品市场的储蓄函数。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

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

2. 作四象限图说明,如果政府将税率从t1提升到t2,对储蓄、投资、均衡利率水平和IS曲线的影响。(12分) (北大2001年研)

解:(1)

S私人=Yd−C=−C0+(1−c)Yd=−C0+(1−c)(Y+TR−T0−tY)=−C0+(1−c)(TR−T0)+(1−c)(1−t)Y

S政府=BS=T0+tY−TR

0

−G

S=S私人+S政府=T0+tY−TR0−G+−C0+(1−c)(Y+TR−T0−tY)

=−C0−cTR0+cT0−G+[1−c(1−t)]Y (2)

如图,当税收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储蓄增加。IS曲线顺时针旋转左移,变陡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