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吉林 珲春 133300
生命教育》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这一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单独的个体能够摘 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在《
,、,、。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并能够正确积极地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将这一理念融入到高中历史的教学之中,
不仅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就其在高中历
。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历史;体验式;引导式【】()【中图分类号G文章编号】434 文献标识码】004-2377201636-0021-01B 【1期望能够为学 老师一直都在用自己无私的爱来培养学生,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他们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而历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一直都是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这门课程之中,是人文理念和历史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生命价值的学习目标
1 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以学生生命体质特点为依托,以系统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并能够更加珍爱生命,有效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理念。将这一理念与素质教育改革相结合,并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之中,是对该课程进行创新的一种体现,教学的变化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历史课堂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知识点教学为重,变为以学习能力与情感培养为主;一方面,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的教学目标之中,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占有同样的比重,并能够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学习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使用这种结构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也具有极大的助益。2 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2.1 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度挖掘:
材,是相关专家按照最新的课程教学标准进行制定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教师只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就能找到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老师可以的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时,将生命教育渗透巧妙的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鸦片战争》一课时,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并对林则徐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进行着重介绍,从而利用人物精神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来,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能够有更加深层次的感悟。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问题情景以及角色2.2 体验式教学:
扮演的方式进行的,在使用这一模式时,老师还是要以教材为基
准,并将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机和,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情
境。例如在讲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课时,老师先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对学生分组,并布置对每组成员布置任务“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按
”照自己对视频的理解,将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再现出来。所有小
组表演完之后,老师要对每一小组的表演进行肯定的评价,并再
“”次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表演时有怎样的一种感觉呢?“自己在表演时,尤其是演到毛主席宣布中华小华同学回答说:
”,其他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感觉自己产生了特别强烈的自豪感。
同学也都纷纷表示有相同的感受,这时老师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会使学生的历史意识以及世界观得到不断的提升。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时2.3 引导式教学:
需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按照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如此,老师要在教学时,以学生原有思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并要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感悟与观点,并要注意在学生发表言论时,一旦出现错误的思想,老师不能急于对其进行否定和纠正,而是要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使高中生能够对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与体会。结束语: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勇敢、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也逐渐成为当今历史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老师要以历史教材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历史的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并能够对自身的生命价值进行正确的审视。参考文献[]]1J.新课程 邸多强.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策略[
(,中)016,03:15.2[]]2J.中学教 徐雷.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研究[
学参考,2014,13:112.[]]3J.才智, 许雅丽.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观[
015,32:73.2
浅谈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陈和平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桂花泉镇中心小学 湖北 咸宁 437545
摘 要:小学生的身心所处阶段,决定了其还不具备完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还不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明辨是
非,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是必然性需求。然而,小学德育教学工作模式陈旧僵化,缺失情感渗透教育模式使得成效不佳,这使得教师要倾注积极的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学生的人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使德育教学活动富有活力。
关键词:教师情感;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631.5 【A 【1004-2377201636-0021-02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回动中要发挥积极情感的疏导和引领作用,使小学生在正能量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答施以批评、讽刺打击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沮丧感、自卑感召下其充满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品德得以培育,最终不断提升和敌意心理乃至一蹶不振;如果教师施以鼓励和激励,那么就会小学德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充满信心和斗志,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导向对学生的1 小学德育本质属性要求发挥教师积极情感的必要性品德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德育,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培养思想品德使其具有一定道德
—21—
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中华少年2016年 16期2月下 第3而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教学评价和选择标准的过程,
工作。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在育德者的引导下,在道德认识、情感和言行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从而对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越发引起人们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综合性对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挖掘,不难看出小学生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德育环境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小学生的身心给予重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例如在城镇,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儿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骄横无理、是非不分等现象日趋严重。而在农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留守家庭的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由于他们长期缺失情感关爱和德育引导,使得他们自卑、敏感、封闭等。这就使得在现代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和社会要重新调整教育方向,狠抓学生特别是儿童的德育问题,使大量潜在的儿童家庭危机问题得以遏制和解决。因此,这需要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情感引导教育,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学生在心灵上形成交互沟通,在道德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一种关注、认同和尊重,进而也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德育价值观和评判标准。2 剖析教师的积极情感及其对小学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2.1 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引导作用:
演者双重身份,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倾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乃至鞭笞和激励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品德还处于萌芽和催生阶段,他们没有一定的品德理念和标准来参考,很容易依着小学生的爱好来做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社会、家庭以及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品德动向,从品德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在判断标准、价值方向和正确观念方面给予阐释和灌输,促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家庭关系和人际交往等,最终以良好品德教养不断促使小学生获得学业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德2.2 对学校德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育一般都是通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守则和规范来推动实施的,守则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言行起了一定的约束和纠正作用,但是这种约束和纠正只是浅层性的教育,未能够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缺失之处,并切实自觉自愿地按照正确的标准去完善自我,因此,具有时效性,小学生的德育示范行为还会不时重复发生,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教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以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在德
育教学活动中以正面的情绪、正能量的评价和推心置腹的沟通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引领,最终使小学生的德育教化得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用心换心,开启学生德育教化之门3 教师倾注积极情感,
在小学生教育阶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与教师形成每日相伴的亲密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绊着小学生的心灵,无不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修为修行和职业道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调整主观情绪、严守职业操行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度和情感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地、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现象分析、德育观念灌输和德育言行纠正和鼓励,以便于使小学生感受到关怀、尊重和认可,从而使小学生放下师生隔阂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去向教师沟通,并愿意听从教师意见和建议从各个方面来纠正自己的不良德育言行,以正确的标准和观念去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素养,也就实现了小学德育教化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做一名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视频的形式,把社会不利于社会以及他人的不文明社会现象(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吐痰、打闹,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公交车上乱扔垃圾和占位置等)展示出来,以非主观和理性的情绪对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失范之处给予客观分析和评价,并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各个角度回答,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教师与日常小学生德育实例相结合,树立身边德育小模范,对他们的良好德育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对于德育有失的学生要以朋友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便于让学生信赖教师从心底接受德育教化。那么,教师积极情感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发挥出来。结语
毋庸置疑,积极的情感也是教师的职业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方式和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成果如何,因此,学校要不断引导和督促教师以积极情感教学模式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成一致共识,从而使小学德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参考文献[]]浅谈教师情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课程教育1J. 江来明.
)(:研究,2016,12142-143.
[][]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贾艳杰2 .J.
,():师版)2015,3155.
浅析时事政治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效果
白戈艺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00
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而不予以重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则可以摘 要:在很多高中学生看来,政治是抽象的,
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本论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时事政治;效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A 【1623 【004-2377201636-0022-02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是重要的补充性 引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而发挥政治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时事政治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这些事件都对世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选用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扩展高中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将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对政治进行重新定位,并能够关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从而对政治学习产生积极意识,政治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1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可以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政治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深入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政治课程所困扰。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便成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面对并且着手解决的问题。将时事政治引入
到高中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时事的角度理解政治内容,使得原
[1]
本抽象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而易懂。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对政治内容产生兴趣,随着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积极意识,政治教学效果就会随之提升。比如,教师在讲授“民主监督”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将社会热门讨论的贪污案件举出来。由于学生对相关的案件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而有所了解,但是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事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从政治教育的角度结合民主监督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分析和引导。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面部是很广,视野也不是很宽阔,因此而会针对某一贪污覆盖案件产生偏激的情绪。此时教师基于适当的指导,就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需要履行的民族监督的职责,并通过案例分析而深化认识。
2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教学
虽然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培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