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科普工作

来源:九壹网


如何做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科普工作

摘 要 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新型社区,是一种处于过渡形态的社区,具有其独特性,对科普建设工作是一个挑战。本文对新型社区的特点及科普工作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做好科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新型社区;科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例茨认为,新世纪对中国有二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城市化。推进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农民从土地、农业上分离出来,逐步地转向非农产业,转向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社区,它保留了部分农村特征,又区别于传统城市社区。因此,如何应对新型社区科普建设工作,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科协工作来说是一项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1 城市化进程中新型社区的特点

此类社区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与农村社区、传统城市社区相比除了共性特点外,具有其独特点。

1.1人员身份多元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整体搬迁型还是拆分合并型的社区,由于前身大多是农村改造而来,社区居住人口的身份复杂,有本地常住人口,有从事体力劳动人员,有公司职员,有小作坊老板,有小商小贩,有公司创业者等等不一而足,比传统城市社区及传统农村都要多样化,是两者的交集之处。同时因为城市化进程,这些人员还会发生大量变迁。

1.2经济形态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型社区的经济结构与形态发生变化,居民的收入来源已不是依靠传统的农作物,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又有所不同,他们的收入呈现多元化。有部分自谋职业的,但大部分经济收入依赖于出租屋租金,以及政府或开发商征地补偿金,这样的经济形态导致了居民“寄生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动态,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有着过强的依赖性[1]。

1.3风俗习惯多元化

居住在城市社区内的人,一般是依据业缘与趣缘等因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群体之间血缘与血亲关系很淡甚至没有。而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虽然在管理体制上、地理位置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同,但习俗却与传统城市社区有很大区别。

社会交往还是局限于原来的村落,社会生活圈子较小,生活环境是较稳定和

封闭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中仍局限于自己本来的血缘或血亲关系之内,居民之间的交往主要限止于以亲属关系、乡里乡亲等传统关系,而其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的观念、习俗也与传统城市社区迥然相异[2]。

2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相应的新型社区也在增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协科普工作的发展。但长期历史文化的影响,还有城市快速发展中带来的文化、观念冲突等给科普工作还是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科学文化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一直存有“经济优先发展”的思维模式,对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经济建设,致使农村科普建设十分缓慢。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农民文化主体意识淡薄、农村文化精英外流、科普基础设施简陋,直接导致农村科普建设困难重重,科普内容和形式皆亟待改进。

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物质生活得到保证的同时,转变身份的居民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方式的要求日益强烈,他们越来越渴望获得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生活。

2.2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其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不平衡的特征,乡村地区的科普文化设施建设严重脱节。有些没有或者缺失科普活动中心及设施,使得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无地可种的农民在突然很有闲暇的时候却没有地方去、没有报刊书籍读、没有科普文化设施使用。部分人群在这个过程中较易发展出一些不良风气及习惯。

2.3 科普宣传教育缺失

科普宣传教育的缺失有几方面的原因,有主管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科技意识不够强,缺乏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刚转化成居民身份的居民还部分沿袭农村的陈规陋习,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伪科学、迷信愚昧活动的蒙蔽和危害;有科技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不畅,宣传科普、科技培训的手段还较为落后,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科普活动的比例不高等。

2.4 科普工作创新不足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区域经济社会形态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工作观念落后,在科普工作中仍然依照从前、一成不变,针对性不强,科学

性不够,内容花样不多,没有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缺乏创新意识,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对于科普工作来说,要发展、要进步,同样要依靠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3 城市化进程中科普工作的举措

城市化进程对科普工作也是一个机遇,在这个推倒重建的过程中,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进行渗透。依据新型社区的特点,在以往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加以创新。

3.1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科普是一项提高国民科技素养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公益事业,需要社会的关怀,需要众多人士积极参与。建设科普队伍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长效机制,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1.1 科协牵头组

要以上级单位为指导,以乡镇基层政府为依托,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发挥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科普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财力、人力、物力的工作,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指导方针,培养专职科协人员,统一协调,安排工作。

3.1.2 整合社会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