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2)_真题-无答案

来源:九壹网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

年(42)

(总分97.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 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 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2. 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 A. 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B. 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 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 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 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3.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 A. 个案调查 B. 生态学研究 C. 暴发调查 D. 典型调查 E. 现况研究

4.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用途不包括( ) A. 评价现场实验的效果 B. 可以提出病因假设 C. 评价干预实验的效果 D. 应用于疾病监测 E. 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5. 下列哪些疾病适合做大规模的筛检( ) A. 艾滋病

B. 全民检查HBsAg C. 原位子宫颈癌 D. 流行性感冒 E. 麻疹

6. 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

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 A. 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 C. 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

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 E. 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

7. 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 A.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

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 C. 可减少研究对象对回忆的依赖性 D. 有可能确立该病的真实发病率

E. 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

8. 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无效假设值为零

B. 在估计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时比特异危险度更有用 C. 在调查特定疾病的病因时比归因危险度更有用 D. 不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 E. 以上都不是

9.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 A.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须随机化分组

10. 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A. 探讨病因的线索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11. 以下说法中哪项正确( )

A. 偏倚可发生在临床流行学研究的各个阶段 B. 选择偏倚是在抽样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 C. 偏倚可通过分层和多因素分析进行处理

D. 信息偏倚主要是由于研究对象不能提供准确信息造成的 E. 以上都正确

12. 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HIV的传播属于( ) A. 常规报告 B. 一级预防 C. 二级预防 D. 三级预防 E. Ⅱ肖点监测

13. 目前疾病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 A. 肿瘤

B. 传染病 C. 地方病 D. 非传染病 E. 性病

14. 能长期或永久保存血清的温度条件是( ) A. 4℃ B. -10℃ C. -20℃ D. -40℃ E. -70℃

15. 在下列哪项研究中,血清学调查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 A. 疾病监测与预测 B. 疾病的三间分布 C. 疾病早期诊断

D. 预防接种免疫学效果评价 E. 病因及危险因素探索

16. 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 该病患病率减少 B. 该病患病率增加 C. 该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17.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 A. 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 B. 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 D. 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E. 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18.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

A.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B.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 进行统计学检验 E.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19. 现代流行病学的内容包括( ) A. 传染性疾病 B. 非传染性疾病 C. 慢性病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20.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 A.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B.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C.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E.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21. 广义关联强度包括( )

A. 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 B. 分类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等级相关 C. 等级相关、剂量-反应关系和生态学相关 D. 分类相关、等级相关和分布一致性 E. 分类相关、积差相关和分布一致性 22. 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 A.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 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E. 要了解各种疾病的长年发病情况

23.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 A. 住院病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病例调查 D. 普查 E. 个案调查

24. 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暴发的特点是( ) A. 全部病例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 B. 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 C. 有一个流行高峰

D. 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 E. 流行曲线一般不留拖尾现象

25.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 A. 20% B. 40% C. 80% D. 100% E. 无法计算

26. 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 )

A. 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病例组 B. 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C. 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D.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对照组 E.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小于吸烟者

27.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A.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E.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28. 建立流行病数学模型的首要基础是( ) A. 有极好的数学知识 B. 提出模型假设 C. 精通计算机技术 D. 有适当的模型结构

E. 已知疾病流行过程的相关理论

29. 下列哪个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手段( ) A. 限制 B. 匹配 C. 随机化 D. 分层分析

E. 研究对象有代表性

30. 下列疾病中适宜开展二级预防的是( ) A. 心肌梗死 B. 色盲 C. 胰腺癌 D. 肺结核 E. 麻疹

31.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 A. 伤寒菌苗 B. 卡介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32.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情况为( ) A. 带菌者 B. 显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潜伏期感染 E. 临床症状期

33. 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除样本选择偏倚外,还可能出现( ) A. 标本储存偏倚 B. 标本采集偏倚 C. 检测偏倚 D. 混杂偏倚 E. 信息偏倚

34. 疾病分布是指

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35.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 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B. 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的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 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D. 该因果联系存在偏倚 E. 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36.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健康人 B. 亚临床病人 C. 病人 D. 疾病 E. 人群

37. 关于流行病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B. 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C. 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D. 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E.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38. 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 A. 患病率 B. 病死率 C. 发病率 D. 罹患率 E. 死亡率

39. 以下关于充分病因的正确陈述是( ) A. 寻找充分病因有利于彻底预防或根除疾病

B. 外围的远因不是充分的,但很接近疾病结局的近因是充分的 C. 单个的充分病因不存在,而多个病因可以组合成充分病因 D. 毒物是中毒死亡的充分病因

E. 充分病因正是概率因果观要抛弃的观念

40. 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B. 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C. 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D. 现患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 E. 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41. 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现患调查进行时,疾病与研究变量可以同时存在 B. 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C. 又称为横断面调查

D. 是一种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E. 是一种观察法

42. 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

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 A.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 B. 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 C. 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 D. 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 E. 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 43.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 ) A. 0.49‰ B. 0.89‰ C. 92.7% D. 87.5% E. 13.7%

44. 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 A.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B.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 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D.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 E. 以上均不对

45. 在对20~25岁所有妇女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应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为5/10万,未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为2/10万。据此作出的口服避孕药引起子宫颈癌的推论是(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因为在其他有关因素方面,这两组可能有差异

C.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对应用者和不应用者年龄分布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整 D. 不正确的,因为需要用率而不是比率来支持这一推论 E.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和流行率 46. 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研究疾病流行规律 B.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C. 建立与实际相符的模型 D. 控制疾病流行

E. 从理论上提出疾病的防治决策和措施

47. 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造成的偏差是( ) A. 无应答偏倚 B. Berkson's偏倚 C. 抽样误差 D. 易感性偏倚 E. 混杂偏倚

48. 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 A. 描述疾病分布 B. 预测疾病流行 C. 验证病因假设 D. 制订预防措施

E. 评价预防效果

49. 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长短主要应依据什么( )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传染期

D. 临床症状期 E. 恢复期

50. 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排出病原体数量及毒力 B. 传染源的数量、活动范围及周围人口数多少

C.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等 D.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数量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 E. 传播途径的特点和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 51. 养子分析是( )

A. 通过比较养子与一般儿童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B. 通过比较养子与一般成人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C.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同胞及生身父母的相似性和与其寄养同胞或寄养父母的相似性,研究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D.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寄养同胞的成长环境的相似性,研究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E. 通过比较养子与其出身同胞某种疾病或遗传性状的差异,研究该疾病或遗传性状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的大小

52. 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A. 总发病率 B. 二代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吃不同食物的罹患率

53. 下列研究设计中,因果论证强度最弱的是 A. 随机对照试验 B. 前瞻性队列研究 C. 回顾性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5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B.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C.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D.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55. 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流行强度( ) A. 累积死亡率

B. 现患率 C. 超额死亡率 D. 病死率 E. 以上都不是

56. 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 A. 该病的死亡专率

B. 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C. 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D. 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 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57. 以下关于必要病因的正确陈述是( ) A. 如果要预防疾病,一定需要去除必要病因 B. 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

C.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 D. 传染病有必要病因(病原体),而非传染病没有必要病因 E. 必要病因是病因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58. 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该结论( ) A. 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 B. 不正确,因没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 不正确,因为未用率作性别间比较 D. 正确

E. 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

59. 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 A. 抽样调查 B. 前瞻性调查 C. 个例调查 D. 爆发调查 E. 回顾性调查

60. 对某一疾病进行筛检时,经筛检检出的病例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这些病例的生存期可能较长。为此,用这类病例来研究疾病的存活期时可能引起( ) A. 混杂偏倚 B. 领先时间偏倚 C. 信息偏倚

D. 病程长短偏倚 E. 以上都不是

61. 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与10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据此资料,计算OR值为( ) A. 16 B. 18 C. 20 D. 10

E. 无法计算

62.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A4配比,但A4的取值一

般( ) A. <2 B. <3 C. <4 D. <5 E. <6

63. 在队列研究中,率差是指( )

A. 病例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B.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C. 暴露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的暴露率之差 D. 病例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的暴露率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64. 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 A.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E. 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65. 能明确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疾病流行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E. 观察性研究

66. 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

A.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回忆真实情况造成,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故意不报告真实情况造成

B.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C.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E. 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报告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67. 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 A. 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B. 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 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 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E. 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68.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 ) A. 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B. 病原体侵袭易感者

C. 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

D. 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 E. 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69. 某单位有十余人吃了某冷饮店的冰棒后感染了痢疾,同时防疫站从冰棒中分离到痢疾杆菌,从而确定冰棒是(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 D. 带菌者 E. 以上都不是

70. 同病率是指( )

A. 因为同卵双生子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因此,其所患疾病或性状也相同 B. 同卵双生子共同罹患某种疾病的对子数 C. 异卵双生子共同罹患某种疾病的对子数 D. 双生子中某种疾病的一致性 E. 以上都不对

71. 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査,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 A. 患病率 B. 罹患率 C. 发病率 D. 病死率 E. 家庭续发率

72. 在确定因果关联的时间顺序上,下列设计的效果最差的是 A. 实验性研究 B. 队列研究

C. 病例对照(用新病例)研究 D. 横断面研究

E. 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

73.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A. 描述流行病学 B. 分析流行病学 C. 实验流行病学 D. 理论流行病学 E. 以上均不对

74.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 ) A.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 B.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 C.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 D.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

E.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相当稳定

75.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 A. 假设尚不能成立 B. 假设必定成立 C. 假设可能成立

D. 假设本身难以推论 E. 假设尚待更多证据

76. 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

A. 充分病因 B. 间接病因

C. 同机制有关的近因 D. 必要病因 E. 直接病因

77. 抽样方法不包括( ) A. 随意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单纯随机抽样

78. 如果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 )

A. 灵敏度、特异度都减小

B. 灵敏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增加或减小 C. 灵敏度减小而特异度增加 D. 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 E. 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

79. 诊断试验被检对象确定为阳性结果时,表明他们确实有病的指标称( ) A. 阳性似然比 B. 特异度 C. 灵敏度

D. 阳性结果的预测值 E. 阴性结果的预测值

80. 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 ) A. 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 B. 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

C. 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他病因因素 D. 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 E. 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

81. 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队列研究中,相对危险度等于暴露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发病率

B. 特异危险度等于暴露组死亡(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死亡(发病)率 C. 病例对照研究中,可用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

D. 病例对照研究中,相对危险度等于病例组发病率除以对照组发病率 E. 病例对照研究中,成组资料与匹配资料的效应测量值的计算公式不同 82. 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评价( ) A. 患病率 B. 保护率 C. 效果指数 D. 治愈率 E. 有效率

83. 下列哪些模型可用于研究疾病地区聚集性( ) A. 二项分布模型

B. 正态分布模型 C. Reed-Frost模型 D. 阈模型 E. 催化模型

84. 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E. Berkson's偏倚

85.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 A. 预防疾病 B. 促进健康 C. 预测疾病 D. 康复服务 E. 治疗疾病

86.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 )

A. 病原体能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的疾病

B. 以动物作为传染源,并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C.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

D. 一种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生存繁殖,并只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和家畜

E. 经常在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87. 传染源是指( )

A.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的人和动物 B. 体内有细菌和病毒的人和动物

C. 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储存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D. 体内有病原体排出的人

E.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8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理论分离比为( ) A. 0.15 B. 0.25 C. 0.50 D. 0.75 E. 0.80

89. 对于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评价某种一级预防措施的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是 A. 患病率 B. 罹患率 C. 发病率 D. 病死率 E. 死亡率

90. 下列因果联结方式正确而完整的是 A. 直接/间接病因链

B. 多因多果 C. 多因单果 D. 单因多果 E. 单因单果

91.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盲法

B.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C. 设立对照组 D. 不设立对照组 E. 统计学检验

92. 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A. 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B. 发病率是指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C. 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D. 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 E. 发病率的分母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 93. 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个外部变量

B. 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C. 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的联系 D. 是对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E. 不是要研究的暴露因素

94. 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的性质是( ) A. 人群研究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B. 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的逻辑思维框架 C. 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逻辑标准

D. 流行病学的一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 E. 分析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

95. 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 A. 期间患病率 B. 时点患病率 C. 罹患率 D. 发病专率 E. 发病率

96. 关于筛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筛检可确诊病人

B. 是把健康人和病人分别开来的方法 C. 把健康人和可疑有病的人分开

D. 筛检可在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 E. 筛检可早期发现病人

97. 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 A. 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 B. 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 C. 从病人的亲属中选对照

D. 从病人的同事中选对照 E. 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

98. 在进行子宫内膜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下列哪一组病例最为理想( ) A.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病人 B.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C. 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D. 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E. 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99. 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

A. 较直接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D. 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10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 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性质 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D. 要求的把握度

E.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

101. 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 A. 安全性 B. 保护率 C. 临床表现 D. 种后反应率 E. 抗体水平

102. 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 ) A. 盲法 B. 分层分析 C. 标准化 D. 随机化 E. 匹配

103. 奈曼偏倚(Neyman bias)是指( )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E. 入院率偏倚

104. 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B. 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 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D. 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 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105. 传染期的概念是( )

A. 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C. 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

D. 从临床症状出现到病原体不再排出的时间

E. 从典型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一直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106. 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 ) A. 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病史,不食者不发病

B. 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爆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 C. 停供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D. 夏季多发

E. 无职业、性别差异

107. 以下不属于流行病学特征的是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预防为主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108. 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A. 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 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 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 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109. 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 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 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 C. 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 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E. 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110.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 临床诊治方法 B. 统计学方法

C. 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D. 实验室方法

E. 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111.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 A.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E.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112. 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 A. 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B. 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C. 宿主、环境和病因(致病因素) D. 遗传、环境和社会 E. 遗传、环境和人群

113. 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 ) A. 科学实验四法

B. 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 C. 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D. 一般演绎方法 E. 猜测和求证方法

114. 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为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选择哪一种抽样方法更合适( ) A. 多级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单纯随机抽样

115. 关于筛检的疾病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 有确诊的条件和办法 B. 疾病的自然史清楚

C. 是危害严重的疾病或缺陷

D. 应是临床前期患病率低的疾病 E. 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116. 一项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应用之间关系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共计63对,病例和对照两组均有雌激素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暴露而对照组未暴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暴露而病例组未暴露者,据此计算。OR值为( ) A. 10.67 B. 9.67 C. 2.24 D. 1.24 E. 4.47

117. 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可疑因素作用的主要缺点是( ) A. 较难获得对照

B. 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C. 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D. 花费昂贵,并且拖延时间较长 E. 难于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118. 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 A.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B. 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 多用于罕见疾病 D.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E. 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119. 在队列研究中,在对象暴露以前选择限定人群开始研究而不是选择暴露或非暴露的个体,好处在于( )

A. 暴露数被同时研究 B. 结果可被同时研究 C. 研究可被更快的完成 D. 实施花费少 E. A和D

120.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 ) A.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 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 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 E.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

121.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对病例组的询问仔细认真,对对照组的询问则不太认真。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像病例组那样花费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的偏倚是( ) A. 测量偏倚 B. 暴露怀疑偏倚 C. 易感性偏倚 D. 伯克森偏倚 E. 诊断怀疑偏倚

122.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 A. 无应答偏倚 B. 时间效应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易感性偏倚 E. 检出症候偏倚

12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包括以上四种

124.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感染,请问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应称为( ) A. 血源性传播 B. 医源性传播 C. 水平传播 D. 空气传播 E. 垂直传播

125. 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

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B. 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 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D. 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 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爆发准备了条件

126.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病人 B. 非病人 C. 病原携带者 D. 人群 E. 个体

127. 描述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不包括 A. 短期波动 B. 季节性 C. 间断性 D. 周期性 E. 长期变异

128. 因果关联是指

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 B. 暴露-疾病分类资料存在相关 C. 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的关联

D. 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 E. 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直接关联

129.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分析流行病学( ) A. 现况调查 B. 病例对照研究

C. 观察某种药物治疗的疗效 D. 基础实验室检查

E. 将调查数据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130. 患病率指标来自( ) A. 住院病例资料 B.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C. 现况调查资料 D. 门诊病例资料 E.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31. 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 ) A. 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 B. 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 C. 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

D. 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 E. 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

132. 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 A. 间接因果关联 B. 继发关联 C. 直接因果关联 D. 偶然关联 E. 统计学关联

133. 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134.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 A. 并联使用 B. 串联使用

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 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135. 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5人未产,100例对照中有10例未产,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 ) A. 2.0倍 B. 3.0倍 C. 2.5倍 D. 1.0倍 E. 1.5倍

136. 在一项有500名病例和500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的人发生该病的绝对危险度是( ) A. 16% B. 40% C. 80% D. 20%

E. 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

137.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 A. RR B. AR C. PAR D. AR% E. 死亡比例

138.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 )

A.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B.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E. 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13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 A.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 同一总体的患病病人

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140. 关于混杂因子的认识,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混杂因子一定与暴露因素无关

B.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疾病的危险因子

C. 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相关的因子 D. 混杂因子一定不是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E. 混杂因子一定是与疾病有关而与暴露无关的因子

141. 在一项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中,已知年龄的混杂偏倚值是-0.577。该偏倚是( ) A. 负混杂偏倚 B. 正混杂偏倚

C. 因为该值太小,尚不能说存在混杂偏倚

D. 该值的大小只能说明混杂的程度,不能说明是否存在混杂 E. 该值的大小只能说明混杂的程度,不能说明混杂的方向 142. 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 B. 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 C. 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 D. 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 E. 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

143. 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静脉采血量一般为( ) A. 1ml以下 B. 1~2ml C. 2~3ml D. 3~5ml E. 5ml以上

144. 外潜伏期是指( )

A. 病人受感染后所经过的时间 B. 病原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

C.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的时间

D. 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存活的时间 E. 病原体在食物或水中存活的时间

145.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146. 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 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 B. 该病的死亡专率 C. 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 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 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