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来源:九壹网
2 0 0 8年10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ct. 20o8 第10卷第4期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1.10.No.4 文章编号:1673—1387(2008)04—0451—04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李洛克,周亦唐 (昆明理T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 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 理因素,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心理 距离需求,分析了增进大学生人际吸引力的途径;并以集体的社会性目标和共同的生活 准则为前提,分析了形成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 过程。认知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前提条件, 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人们 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的基础。大学生的人际关 互相交往的效果,而且明显地影响着个人活动的 系,首先是通过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评价而建 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完成和集 立起来的一定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进一步 体的巩固与发展。人际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 调节,与其整个认知过程,即感觉、知觉、记忆、思 理联系。所以认真研究和探索大学生的人际关 维、想象都是分不开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是 系,对于正确协调、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 从对他人的认知开始,并且随着交往的发展,认 际关系,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 知水平也不断得到深化。人际之间离开了相互认 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知、彼此毫不相识、毫无所知,就谈不上交往和建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与作用 立人际关系。 、(2)情感是人际关系联结的纽带。情感是大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的关系,它体 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调节因素,在大学生人际交 现的是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 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是指与人的需要 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 相互联系的情结体验,对满足需要的事物产生积 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求的满意 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之间都有亲近、喜爱、同情、 程度。 满意等结合性的情感,彼此之间能相容,就能建 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 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人们之间产生憎恨、 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厌恶、冷淡、不满等分离情感,彼此之间就不能相 群体背景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活动, 容,进而损害人际关系。情感因素对大学生人际 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 交往的调节,包括从直觉印象引起的一般情感到 为三种心理因素构成… 。 理智感、责任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并且情感水平 (1)认知是人际关系构成的前提。认知是人 越高,强度越大,调节作用越大。 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的 (3)行为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行 收稿日期:2008—07—29 作者简介:李洛克(1982一),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周亦唐(1959一),男,江西玉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452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0卷 为是指言语、举止、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性的 外部动作,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手段。在大学生 人际交往中,不论是认知因素还是情感因素,都 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凡是彼此能觉察到的一切 1.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越小越容易接近,同班的同学、同 寝室的室友接触机会比较多,就容易熟悉,相互 吸引。目前,在国内一些大公司中,为了增加员工 与领导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特意安装自动扶梯 (而不是电梯),有的把部门都安排在一个大厅里 办公。这都是想通过缩小空间距离以增强人际吸 引力的办法。 行为活动,都会影响交往中的认知和情感,都会 对学生人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2.大学生人际关系作用 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对积 极性影响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它表现在下列方面: (1)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与 人的安全感相关系数最高。当某同学与他人关系 紧张时便感到不安全,情绪紧张,苦闷,思想上受 到束缚,行为拘谨、消极;当某同学与他人关系融 洽就会感到处处有人支持,情绪愉快、思想开放、 行动积极。外界的期望、规范也是大学生的行为 准绳。上述现象表明,要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处 于最佳状态,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3s。 (2)对集体团结的影响。人际关系是集体团 结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团结的好 坏。如果一个班级同学之间,学生干部与普通同 学之间人际关系好,彼此和睦相处,互相关心、爱 护,该集体一定是团结的集体。反之,一个班级人 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同学与干部之间矛盾重 重,内耗丛生,这个班级必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丧失集体的战斗力。 (3)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对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许多著名的医学 心理学家都指出过,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 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失调,将影 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医学研 究证明,人类许多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都与人 际关系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往往由于人际关系的性 质而有所不同。例如,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的 影响深入而持久。在学校各种社会角色中,也是 教师对学生,各级主管学生工作干部对学生的影 响力较大。因此,在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中,要特别 强调父母、教师、领导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增进大学生人际吸引力 大学生虽然处于同一集体中,但是彼此的亲 疏、好恶、心理距离的远近却大不相同。心理距离 反映了人际间的吸引力。因此,要想密切人际关 系,就应从增强人际吸引力人手。 2.交往的频率 交往的频率指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来 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彼此了解,特别是对 于大学生来说,交往频率在形成人际关系上更有 重要意义。现代生活中,人们发现在高层建筑里 生活的人,虽然彼此空间距离不远,但交往很少。 同在一条楼梯上走了几年,不知姓甚名谁者比比 皆是,真可谓“老死不相往来”。 3.相似性 大学生的人体相似性容易促进相互吸引,如 年龄、性别、籍贯、性格、态度等。特别是态度的 类似是决定彼此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如政治观、 立场、信仰、对重大社会事件的看法上的一致,会 使感情更加融洽。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之间接触 的初期,空间距离、交往频率决定着人际吸引力, 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似则成 为吸引力大小的决定因素。这也是人际关系提高 到新水平的标志。 4.需求的互补 学生的双方需要或期望构成互补关系时,会 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如独立性差的人和独立性强 的人在一起,不仅前者有了依靠,后者也有了表 现自己性格特征而不受干扰甚至受到爱戴的机 会。他们彼此都是不可缺少的。 5。能力与特长 个人某种特殊的能力与技巧也会产生吸引 力[2],使同学愿意与之接触。有意思的是,阿郎逊 等人研究指出,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果有一点 过错或弱点,反而会使一般人喜欢和接近他,因 为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爱 因斯坦的不修边幅,心不在焉,常常成为可爱的 缺点被人传诵。而一个表现得完美无缺、不苟言 笑的人,反而会使人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 “敬鬼神而远之”。因此,切莫因怕自己有缺点被 人发现、耻笑而不敢和老师与同学接触。相反,由 于与同学广泛接触,某种缺点还可能在一定程度 第4期 李洛克等: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53 上被“美化”。当然这是指那些在某方面有特殊能 也就谈不上行为倾向的一致【3]。所谓交往水平, 力、专长的人。 就是指彼此间联系的深度、广度和频率。一面之 6.仪表与风度 交、萍水相逢与朝夕相处、多年同窗、共事,说明 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会给人留下深 交往频率不同。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同舟共济、 刻的印象而影响彼此的吸引力。特别在第一印象 患难与共则说明交往较深。一般来说,交往频率 中,仪表占很大的比重。但随着交往的时间增加, 越大,人际关系越深化,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大,心 仪表作用减少,人们的内在性格特征的吸引力将 理相容的水平也越高,人际关系也越巩固。但是, 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一方面要重视仪表,它也反 事情不是绝对的,有的人虽然交往的时间短,但 映人们的心灵与修养,争取“先声夺人”;另一方 也有可能情投意合,一见钟情;而有的人,虽然彼 面又不能只重视仪表,否则日子一长,对方发现 此交流频繁,但却仅是一般的往来,相互间的关 你是一个“绣花枕头”,也就“拂袖而走”。 系尚不能深化。所以交往频率只是交往深度的一 7.良好的性格 个条件,它们之间不完全是成正比关系。 一个人的开朗、活泼、幽默、文静、涵养、助人 3.促进和保持思想的一致 为乐、豁达大度等性格,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目标一致,信念、理想相同,行动就会统一。 的有利条件。G・奥尔波特研究了一群陌生人首 交往的频率大、时间长,有时也处在极端困难时 次相遇时的人际吸引力,发现个人的内在属性和 期,但不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关系。双方要成为“知 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吸引力因素;其次 己”还必须有一个思想一致的前提。有共同的理 是外表的特点,如体型、服装等也是吸引力的依 想、信念和世界观,思想基础一致,认识问题、分 据;第三是个人所表现的特殊行为,亦If;N加吸 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往往相同,思 引力;最后是地位和角色也能引起他人的爱慕与 想共鸣,情感融洽,互相吸引而产生心理相容f 。 尊敬,从而发生吸引力。 在一个班集体中,正常的人际关系,还应包括互 三、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内容。如果发现对 方的思想与自己思想不一致,要在互相谈心、帮 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以集体的社会性 助过程中,达到思想一致,使人际关系建立在更 目标和共同的生活准则为前提的。创立良好的人 深更牢的基础上。 际关系的环境,将使同学们之间处于和谐状态。 4.重视个性相似和互补 维持心理平衡,不断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大大提 个『生相似主要是指个体间气质、性格、能力、兴 高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促进社会主义 趣和习惯以及意志、情感等方面的接近和相似[1]饼。 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个性相似是彼此吸引的重要生理基础。性格相 1.培养集体意识 近,脾气相投,爱好相同,作风相似容易互相赞赏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同学有了集体意识, 接近。但是,在一个班集体里,要求所有的同学都 就会对自已所在的学校、班级产生一种责任感、 个性相似是不可能的,常常需要各种个性的人共 荣誉感和自豪感,就容易思想统一,感情融洽,行 同为实现集体目标而努力,这就要强调和提倡个 为协调,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的凝聚力,把同学们 性互补。任何个性,常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 团结在一起。因此,要不断教育同学们增强集体 一面。如热情、开朗、活泼、外倾性的人,有时处 观念,在与人相处时要出以公心,不谋私利,按社 理问题容易不慎重。如果和冷静、深沉、内倾,遇 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要使集体中的每个成 事善于深思熟虑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遇到问题 员正确认识i!l己,客观地评价别人,严于律已,宽 多征求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就可以取他人之长, 以待人。要多关心他人的困难和疾苦、愿望和要 补自己之短。这种个性互补,无论对个人和集体 求,特别要注意克服人际知觉中的偏颇,在人与 都是非常有益的。 人之间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5.掌握需要的满足和需求相辅 2.提高交往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都希望达到一定的目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 的,从而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没有目的 件。没有交往,就不可能产生彼此的认识和情感, 的交往是不存在的。需要的满足,指交往中彼此 454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O卷 不仅有共同的要求,并在交往中又共同获得了满 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是指有利的时间和空间 足。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交往付出的代价与获 条件,即彼此交往的时间的持久和彼此所处空间 得的报偿的大小,直接影响吸引力的强弱,报偿 上的接近,在客观上提供了较多的交往机会和方 大于付出的代价,产生吸引力,交往关系得到发 便。如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的同学,在交往的时 展;反之,代价高于报偿,吸引力就会受到影响, 间和空间上有较为有利的条件,可以增进相互的 趋于降低,以至逐渐间断。这种报偿应理解为需 了解和信任。但在某种情况下,交往的时间过长, 要的满足,它不仅是指物质的需要,更主要是指 或过分的亲密也容易产生弊端。管理心理学提出 精神的需要。 了人际交往要恰如其分的观点,认为时间长短和 所谓需求相辅,也是一种需要的满足。不过, 亲密程度以适中为最佳,这样可以保证人际反映 是因需求各异而造成的彼此满足。如有的人在交 的准确性。 往中属于支配型的个体,总表现出主动支配他 参考文献: 人,总主动对别人热情;而另外一种人则属于顺 从型,希望依附他人,或总期待别人对自己热情。 [1】王炳德.大学生心理健康【M】.沈阳:辽海出版 这两种人各有自己不同的需要,可以在交往中彼 社,2001. 此吸引,互相满足。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9:63. 6.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3】李露萍.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J】. 所谓客观条件,一方面是指个体间所具备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8. 客观条件相近,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地 【4]李真军,王诗白.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 位、经历、身世、遭遇等。这些客观条件相近,彼 疏导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此交往时,有共同的感受,共同语言多,容易发生 2007(3):372—374. On the f0rming of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LILuoke,ZHOU Yitang (School of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Ktmmi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Yunnan,650224) Abstract: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From th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of cognition,emotion and behavior,form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 col- lage students are analyzed.Moreover,the fun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e also indicated.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path ofr improving the interpersonal at— tractive power is analyzed.Furthermore,in the precondition of group’s social target and common guide— line,basic condi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also research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for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