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知道以德治国的含义,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懂得以德治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复习重点:
1、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复习方法:
自主复习、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师生共探 复习过程
一、教师出示复习提纲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和 。P73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75 4、基本要求是 、 、 、 。P76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中心环节是 ,关键是 ,重要保障是 。P76
5、怎样实现依法治国?中学生该如何做?P77 6、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78 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区别。P79 8、如何实施以德治国?P80---81 9、以德治国的含义。P80 二、自主复习
1、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复习,系统归纳基础知识,总结本课的知识结构。 2、学生展示交流,补充完善,教师指导点拔,学生强化记忆。 三、合作探究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三个方面含义: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
请指出下列的事实或法律条款表明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哪个方面含义?
(1)我国在1953年1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我国第一部宪法。我国1982年宪法是由1980年9月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草拟的。2004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会议对宪法修正案投票表决,在2890张有效票中,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宪法修正案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高票获得通过。(2分) (2)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人保护法、国旗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分)
(3)宪法第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表明宪法的制度和修改严于普通法律; 表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材料一: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为什么还要强调以德治国?(10分)
①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这是因为:法律的实施需要有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更自觉地遵守法律;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为规范。这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割裂,也不可偏废。③再者,法治观念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的制定、执行、遵守等体现着道德的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和弘扬良好的道德。社会主义法治以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确定下来,保障这些道德原则和要求得到严格的遵守。④正是由于道德和法律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还要实施以德治国。 四、达标训练 训练题见卷子
五、堂清检测 复习提纲基础知识抽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