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验式教学法在舒适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九壹网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3月,26(3B) 体验式教学法在舒适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郑舟军,龚戬芳,张丽平,郁 迪,方海飞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提高护生舒适护理实践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3名护生按班级分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其教学过程经历设想体验、情景体验、反思体 验、升华体验等4个不同体验阶段。结果 舒适护理操作技能测试比较,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法主观满意度高。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舒适护理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体验式;舒适护理;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09)3B一0008—03 Effects on Application of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in Comfort Care ZHENG Zhou—jun,GONG Jian-fang,ZHANG Li—ping,YU Di,FANG Hai—fei(Nursing Depart— ment,Medical School,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in improving nursing students’practical skills of comfort care.Methods Eighty—three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classes.Routine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were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respectively.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mprised of four stages:imagination experiencing,situation experiencing,reflection experiencing and sublimation experiencing.Results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hieved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in the practical skill test of comfort ca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d0.05).And students had higher sarisfaction level about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the enhancement of nursing students’practical skill of comfort care. Key words:teaching;experience—based;comfort care;nursing student ENurs J Chin PLA,2009,26(3B):8—1O] 体验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主 期各课程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张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 (P>0.05)。 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舒适护理是一种强调护 1.2方法学生均完成3个学期的学习后将学生 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使患者在 分为两组,1班为实验组,采取体验式教学法;2班为 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同一教师授课,理论课两 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的护理方式 ]。该护理 个班同时进行,实验课分班进行。 模式知识的隐含性、内涵的深刻性、过程的随机 1.2.1教学方法 性,决定了其教学须经活动体验才能较好地理解 1.2.1.1实验组教学方法 和掌握。因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 1.2.1.1.1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 学法提高护生舒适护理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 第四学期开设的内、外、妇、急救等临床课程中,选择 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内、外科护理学中的各6种疾病,妇产科、急救护理 1对象与方法 学中的各3种疾病,共18种疾病。将每种疾病加 1.1 对象我院2006级护理专业大专班2个自然 工、设计成符合舒适护理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3~4 班学生共83名(生源均为国家高考统招生)。护理 个。其内容要求:(1)跨学科知识点;(2)患者存在多 1班42名,其中女生36名、男生6名,年龄21~22 种不舒适;(3)有一定的舒适护理共性要求。如在肺 岁,平均(21.38±0.47)岁;护理2班41名,其中女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校级重大教改项目[浙海院教2008(44)] 生34名、男生7名,年龄21~22岁,平均(21.52± 收稿日期:2009—01—15;修回日期:2009—02—28 作者简介:郑舟军(1964一),女,浙江江山人,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 0.58)岁。两个班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及前3学 护理教学研究 解放军护理杂志Nurs j Ch Pl,A M“rf^2OO9。26(3B) 心病病例设计中添加伴有下肢骨折、家庭对其治疗 特体验,使全班学生共同分享舒适护理成功体验,共 同发现不足,共同思考解决方法,最终达到共同提 高。 1.2.1.2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课程设置,沿 不重视等因素,使患者的护理问题相对复杂化,舒适 需求多样化,要求护生解决方法个性化。同时制定 舒适护理工作流程及相关的评价标准。工作流程: (1)与患者交谈沟通、实施护理查体、资料收集、完成 评估;(2)医、护、患三方讨论分析确认存在的护理问 题、不舒适的因素;(3)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 或消除患者的不舒适;(4)医、护、患三方讨论分析确 认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要求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贯穿 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舒适护理理念仅在理论课时 由教师结合疾病特点单方面讲解。 1.2.2评价方法 1.2.2.1发放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课程 结束后,统一发放问卷,调查实验组护生对体验式教 学法的认同情况。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 始终;将患者舒适需求摆在首位;三方合作过程体现 和谐。评价标准见表2。 卷42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表1)。 1.2.1.1.2体验式教学流程 (1)设想体验:在课 前进行。将实验组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自由扮 演患者、家属、护士、医生等角色。授课教师提前1 周将授课内容告知学生,小组成员评估患者在实施 护理措施前存在何种不适、护理操作又会带来哪些 1.2.2.2模拟操作考试 于第四学期课程结束后 集中进行模拟操作考试。护生随机抽取1项专科护 理操作案例,由任课教师及临床教学医院护理部3 位带教老师共同监考。参考陆烈红[:j]、李亚静等 妇 不舒适、用何方法可减轻不舒适等;开展讨论并查阅 文献,将考核设定为3个模块、1O个具体项目(表 病历及相关资料,进行临床调研,设计情景对话、模 拟演练,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患者的舒适护理 预案。(2)情景体验:在课中进行。将护理实验室 模拟成病房情景,每个小组在完成对模拟患者的技 能操作的同时,实施舒适护理预案,将前阶段所学的 2),每项按1O分计算,总分100分。总分占护生操 作总成绩的40.0 。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AN()VA分析。 2 结果 知识综合运用到案例护理中,同时在情景中体验患 2.1 实验组护生对体验式教学法教学的赞同情况 见表1。 表l 实验组护生对体验式教学法教学的赞同情况(n=42) 者的舒适需求,展示舒适护理行为,体验满足患者舒 适需求后的愉悦。要求每位学生都扮演角色;并通 过角色换位获得每种角色的体验。(3)反思体验:情 景体验结束后,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10 min讨 论。讨论内容:①面对相同的情景,我们小组考虑到 哪些舒适护理问题;②别的小组用的是什么护理方 法去解决;③哪种护理方法更合理、更能满足患者的 舒适需要,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各组选派1位代 表在班级讨论会上发言。(4)升华体验:任课教师 先组织护生自行评析,在自评、他评的基础上,再对 整个过程中学生舒适护理的行为和情感体验情况作 客观、公正、详细的评述,强调护生的共同体验和独 表2两组护生舒适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s,分) 2.2两组舒适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3月,26(3B) 3讨论 的角色体验,分享舒适护理的智力资源和情感体验, 3.1在体验中提升认识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的 学会如何实践提高患者舒适的多种护理行为;教师 也可利用护生之间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交流、自评与 互评等环节,启发护生思考 评判、描述自己体验到 的患者的不适:不同的护理行为处理患者不适后的 起点是情感的激发,终点是理性认识的形成。主体 从内心先前的感受和情感积累出发,通过舒适护理 行为,去体验舒适护理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最终是一种新的更深刻把握了舒适在生命活动中的 效果比较,从而取长补短,在提高护生舒适护理能力 作用的理性认识的生成 ]。舒适作为一种个体的自 的同时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表1结果显 示,85.7 的护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沟通能 我感觉、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情感性l6],教学中很 难用语言来表达。体验式教学可使护生在仿真的环 力及技巧。 境中,通过自己模拟角色,动手操作或者通过他人模 3.3体验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 拟,感受操作,经历4个不同水平的体验阶段,获得 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深的 类似真实的舒适护理亲身体验和移情性理解;通过 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感受性,要求学生感 对自身及他人的舒适护理行为及内在的心理过程的 受体验的东西,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感受到、体验 回顾与反思,实现对舒适的感悟,对患者舒适缺失的 到;要求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理解每一 理解,能够激发起护生主动关爱患者的热情,把机械 位护生的独特个性和感悟能力,激发她们在学习中 地实施护理操作转化为自觉地思考如何提高护理操 始终进行积极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 作、护理行为的舒适性,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 的教育理论修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心 平,真正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表2结果显示,通 理和情感的洞察和感悟能力,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 过体验式教学,实验组护生在不同层面为患者提供 加以运用,不断提高自己对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舒适的实践能力要优于对照组(P<O.05)。同时, 能力。 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该教学方法能培养护生体察和 [参考文献] 领悟职业情感的能力,提高其情感领域的认知度。 Ill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2在体验中提高综合能力 体验式教学将个体 2006,22(6):63—64. 体验和共同体验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护生的综合 [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ⅣI].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能力。体验式教学通过构建情境,在调动护生个体 [3]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 已有的认知、情感、感受的基础上,引导每位护生去 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4]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现问题、进行临床调研、寻求答案,主动的从行为 I-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和情感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个体主 -I5]潘明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 动、积极的参与式学习方法不仅能促使每位护生主 合学报,2006,8(6):62—65. 动观察和体验患者不舒适感,更培养了每位护生个 [6]边志衡,尹红梅,谭佳丽.舒适护理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体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l7]。表1结果显示,92.9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35—36. 的护生认为此教学方法能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然 [7]陈丽霞,李爱民.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生《健康教育学》中的 而,体验式教学认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主张用沟 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B):67—68. 通和交流来分享他人的感受 ]。因此,体验式教学 [8]关宏,胡圣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自主学习的启 又注重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贯穿 示[J].成人教育,2007(7):33—34. 始终,通过护生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沟通、交流不同 (本文编辑:沈园园) (上接第7页) [6]覃铁和,蒋文新,陈向阳,等.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257: 统对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4): [9]徐绍莲.人工呼吸道湿化的临床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492-493. 2007,21(8):2167—2169. [7]I acherade J C,Auburtin M,Cerf C,et a1.Impact of hu— [10]Hess D R,Kallstrom T J,Mottram C D,et a1.Care of midification systems 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the ventilator circuit and its relation tO ventilator—associat- randomized muhicenter trial -lJ].Am J Respir Crit Care ed pneumonial,J].Respir Care,2003,48(9):869—879. Med,2005,172(10):1276—1282. (本文编辑:郁晓路) [8]赵斐,金雪娣.两种人工呼吸道湿化法的临床研究[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