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来源:九壹网
呜l2卷第12期2012年4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Vo1.12 No.12 Apr.2012 l671—1815(2012)12—2912-07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⑥2012 Sci.Tech.Engrg. 计算机技术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孙英飞 罗爱华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241006) 摘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 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和深化。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正为工业自动化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 产业化 发展趋势 中图法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志码A 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工 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类,这种工业机器 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控制理 人实质上是一类能根据预先将程序编制在存储装置 论、机构学、人工智能学、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 中,然后操作程序自动重复执行,进行完全代替人工作 高新技术。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13趋成熟,其己 业的自动化机器。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在工业自动化行业广泛应 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工业 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一 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工业机器人原理及分类 图1 工业机器人系统基本构成 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 由图1可知,工业机器人构成是个闭环系统, 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得到研 通过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机器人本体、传感器 究和发展,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使用。工业 等部件可以完成人们需要的功能。 机器人的最初出现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 工厂中高性能通用型工业机器人一般采用关 术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多学科 节型的机械结构,每个关节由独立的-驱动电机控 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物,是当代十分活跃的研究开 制,通过计算机对驱动单元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控 发领域。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工 制,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操作 J。其控制系统 业机器人以不同的种类正逐步应用在到各行各业, 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j。 由图2可知,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由人机 1.1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 界面(示教器)、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下位机)、 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操作机器人是 机器人本体等组成,通过机器人末端带不同的夹具 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示教器是对机器人状态的监 20l1年1O月8 13收到,2012年2月27 13修改 安徽省科技 控及发出运动指令部分,是人跟机器人信息交互的 计划项目(11010201021,¨[业机器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资助 唯一窗口;伺服驱动器是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是机 作者简介:孙英l毛(198O一),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硕士。研究 械手臂运动的动力源;运动控制器是各个关节的位 方向: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姿运算单元,正解和逆解程序的执行、运行都在其 12期 孙英飞,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29l3 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适应外部对象、环境协 调地工作,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在工作时通过 传感器获得外部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然后灵 图2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原理图 中计算;机器人本体是执行机构,是实现要求功能 的最直接部件。 1.2工业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 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 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 。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 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 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 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 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 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 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的 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和圆弧的连续轨迹运动, 然而复杂曲线的运动则由多段圆弧和直线组合而 成。由于操作的容易性、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 业中应用最多 。 第二代是离线编程机器人,该机器人编程系统 是采用离线式计算机实体模型仿真技术,首先建立 起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实体模型,再采用实际的 正逆解算法,通过对实体模型的控制和操作,在离 线的情况下进行路径规划,然后通过编程对实体模 型进行三维动画仿真,以检验编程的正确性,最后 将正确的代码传递给机器人控制柜,以控制机器人 运动,完成了离线编程 19,20]。 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它除了具有第一代和第 二代的特点以外可带有各种传感器,这类机器人对 外界环境不但具有感觉能力,而且具有独立判断、 活调整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 作。此机器人用在弧焊和搬运工作中较多心H 。 在我国,由于机器人技术以及研发的落后,工 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制造业,如汽车制造行业和工 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焊 接及搬运岗位。 2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 早在1954年美国乔治・德沃尔设计出第一台 电子可编程序的工业机器人,并于1961年发表了该 项专利,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入使用,标志 着第一代机器人诞生 。从此,机器人开始成为 人类生活中的现实,随后日本使工业机器人得到迅 速的发展。如今,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机器人 产量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世界 工业生产技术上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高速发展, 同时也使工业机器人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这个时 期工业机器人对世界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关键性作用。目前,世界上工业机器人无论是从技 术水平上还是从已装配的数量上都日趋成熟,优势 集中在以日、美为代表的少数几个发达的工业化国 家,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被工业界广泛应用。国 际上成立的具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主要分为13系和欧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 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 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 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 。 工业机器人己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 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厂自动化(FA)的自动 工具,据专家预测,工业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 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2002年 至2004年,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 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工业机器 人市场前景看好,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5 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30%,其中亚洲工业机器人 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5%。2007年,全球新安 2914 科学技术与工程 12卷 装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十万套 。世界主要 行业占有工业机器人的比例如图3所示。 图3世界各行业工业机器人占有比例 全球现役工业机器人98万台,过去的10年工 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传统的功 能型的工业机器人已趋于成熟,各国科学家正在致 力于研制具有完全自主能力的、拟人化的智能机器 人。机器人的价格降低约80%,现在仍继续下降, 而欧美劳动力成本上涨了40%。现役机器人的平 均寿命在10年以上,还可能高达l5年以上,它们还 易于重新使用。由于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对 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改善劳动条件等起到了重 大的作用,加之成本大幅度降低和性能的高速提 升,其增长速度较快。在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 在制造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标准化、模块化、 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 强,正向着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工业机器 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己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 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随着工业机器人 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 业机器人的应用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 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农业、建筑、灾难救援等 非制造行业,而且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 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 (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 人等均有应用实例 。 ]。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己经成为世 界各国抢占的高科技制高点。 3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以超乎人们所预料的速 度向前发展,对机器人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定义也在 变化。1984年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机 器人,就是指那些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它是机电 一体化的,具有人工智能因素的20世纪8O年代高 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我 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 长。我国工业机器人2005年拥有量增至7 600台, 年销售额约为28.7亿元;2010年拥有量为17 300 台,年销售额约为93.1亿元。有关专家预测,根据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历程和工业机器人产 业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容 量约达十几万台套以上 。 3.1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O年代初期,经 过30多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70 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o年代的实用化 期。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 实施,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扮 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J。为了迅速缩短与工业发 达国家的差异,并在高起点的平台上发展我国自己的 机器人工业,要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外已经成熟的机器 人技术,并且要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 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在 众多专家的建议和规划下,“七五”期间由机电部主 持,中央各部委、中科院及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参 加,国家投入相当资金,进行了工业机器人基础技 术、基础元器件、几类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 的开发研究。“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 划项目的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 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 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 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上海富安工厂 自动化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家机械局机械 研究院及北京机电研究所、首钢莫托曼公司、安川 北科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以其研发生 产的特色机器人或应用工程项目而活跃在当今我 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 12期 孙英飞,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2915 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 一 。近三年主要研发、生产及应用工业机器人 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可见,汽车工业的 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 单位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主要研发、生产及应用单位近三年工业机器人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 个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需求量每年以15%_20%的速度增长。如今,国内 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 备、隧道挖掘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 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等。虽 然工业机器人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是仍然相当于国 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在制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 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国产工业机 器人目前只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 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以上。国内的机器 人技术研发力量已经具备了大型机器人工程设计 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 关键部件 印一J。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 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 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新技术 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 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未来我国工 和应用的能力,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 进水平,而整体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 甚至一半,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市场竞争力。 3.2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现状 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一是危险、恶劣等环境 作业的机器人 ]。主要有防暴、星球探测、高压 带电清扫、油汽管道清淤等工业机器人;二是仿生 工业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无线遥控操作机 器人等;三是医药行业、建筑行业、机械加工行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 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 展,其市场也逐渐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 但进口机器人仍占了绝大多数。目前取得较大进 展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 等。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 于集成控制m 。 3.2.1 工业机器人硬件部分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12卷 工业机器人硬件部分主要由机器人本体、电控 柜、人机交互器组成。以奇瑞自主研发机器为例, 机器人本体结构由自己的研发团队完成,减速机采 用Et本进口RV减速机;电控部分采用松下、三羊、 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 应用,并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 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食品工业、橡胶及 塑料行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从我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工业机器人产业将面 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国外的挑战,要把握这一 贝加莱等伺服驱动器,很好地完成插补、前馈的等 功能,使工业机器人性能能达到国际同行标准,其 中电控柜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双循环系统的温控 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国工业机器人必须走产业 化之路 。 。因此,我 要缩短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国外的差距,必须利 用自己的优势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要认识到以下 几点情况: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工厂自动 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 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加大技 术投入与建设;第二,在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 电柜,适用环境恶劣的焊装、冲压等车间;人机交互 器才有自主研发功能的示教盒,操作简单,功能齐 全,其已经申请国家专利。目前,我们正在研发自 己的伺服驱动器和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机,在不久 的将来我们会实现所有硬件国产化,在工业机器人 行业会有大的技术飞跃 。 3.2.2工业机器人软件部分技术发展 软件控制部分是工业机器人的“心脏”,随着科 技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软件部分也急速发展,根据 实际需要研发了点焊、弧焊、搬运、视觉、涂胶等功 能。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从下位机到上位机都 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 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 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 估,大力弘扬国产工业机器人 。 J。 自主开发出了应用软件 。下位机的正、逆解运 动学算法,上位机的离线编程及在线编程程序,这 些技术及其方便地满足了我国制造业现场应用情 况。软件界面的简单、美观、操作方面、功能齐全, 对没有学历的操作者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 操作,其中下位机算法软件,上位机编程软件已经 申请国家专利,并且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焊 装一、二、三车间及冲压车间应用多年,系统稳定, 应用效果较好。 目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程方面已建 立了多条用于汽车制造业上的焊装生产线、装配生 产线、喷涂生产线和总装生产线。在上海、沈阳、北 5结束语 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 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世纪 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 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 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 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 主要途径,依靠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创新,寻求发展 道路,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 中需面对的问题,力争在新的世纪里,工业机器人 京、芜湖等地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 工厂和产业基地,开发出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产 技术大发展的新技术时代,使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 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品。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外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 及资金使我国成为国际生产工业机器人基地,占领 国内市场,走向世界 。 1周伯英.工业机器人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一l1 2马 光,申桂英.工业机器人的现在及发展趋势.组合机床与自 4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 动化加工技术,2002;(3):48—51 3蒋新松.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机器人,1996;(5): 285--291 12期 孙英飞,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 2917 4刘国栋.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和发展.江南学院学报,2001;(4): 35—_38 26符娅波,边美华,许先果.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热加工工 艺,2006;11:79—81 5陈佩云,金茂菁,曲忠萍.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机器人技术 与应用,2001;(1):2_5 27谢向东,杨富宏,张翠洁.核工业环境下的物料搬运机器人控制 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0;(02):36—37 28 Alonso J M,Magdalena L,Guillaume S,et a1.Knowledge-based 6刘 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7杨新刚.弧焊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轨迹规划研究.西安:西 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林尚扬,等.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7 9孙迪生,王炎.机器人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张效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 市场,2004;(5):33_36 l1原魁.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现代零部件,2007;(1): 34—_38 12顾震宇.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趋势.机电一体化,2006; (2):6—10 13 Kim J,Muramatsu M,Murata Y.Omnidirectional vision-based ego- pose estimation for an autonomous in-pipe mobile robot.Advanced Robotics,2007;(21):441—460 14 Nonami K,Yuasa R,Waterman D,et a1.Preliminary design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a 6-degree of freedom robot for excavation of un— exploded landmine.Autonomous Robots,2005;18(3):293—3O1 15 Hasan A T,Ismail N,Hamouda A M S.Artiifcial neurla network- based kinematics Jacobian solution for serial manipulator passing through singular configurations.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9;41(2):359—.367 16杜志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师,2002; (5):8一lO 17杜志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机电国际市场,2002; (1):2O—_22 18吴振彪,王正家.工业机器人(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5:26—32 19杨化书,曲新峰.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黄河水利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4;(4):42—43 2O朱玉蓉,翟雪琴,郝矿荣.基于OpenGL的机器人仿真技术研究. 机械与电子,2004;(1O):7一lO 2l 冯正平.国外自治水下机器人发展现状综述.鱼雷技术,2005; (01):5_-9 22张建民.工业机器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23王伟.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调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 (6):24--26 24张军.“863”计划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1997;(2):6__9 25刘大胜.焊接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科技成果纵横,2001;5: 42--43 intelligent diagnosis of ground robot collision with non detectable ob・ stacles.Journal of Inten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2007;48(4): 539—_566 29 Farooq M,Wang Daobo.Adaptive fuzzy control for robot al'nl ma- nipulator with 5-DOF.Trna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Aero— 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7;24(1):43—47 30 Shalfan A,Khalid A.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navigation wheel- chairs based on fuzzy contro1.Neurla Network World,2009;19 (2):223—-233 31 Haklidir M,Tasdelen I.Modeling,simulation and fuzzy control of an anthropomorphic robot arm by using Dymola.Journal of Intelli— gent Manufacturing,2009;20(2):177一l86 32 Garcia・Hemandez R,Ruz—Hernandez J A,Sanehez E N,et a1.Re— al—time takagi—sugeno fuzzy contorl of a robot manipulator.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Intelligent Systems,2009;24(11):1174—12ol 33陈辛波.日本机器人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2000; (6):14—16 34王金友.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探讨.机器人技术与应 用,2003;(6):2 35赵文德,李建朋,等.基于浮力调节的AUV升沉运动控制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04):4l1—417 36赵臣.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9;(2): 8—13 37夏鲲,徐涛,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广西轻工 业,2008;(8):63—64 38鄂俊强,李志辉.一种新型汽车喷漆机器人.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1;(02):14—17 39金茂菩,曲忠萍,张桂华.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态势分析.机器 入技术与应用,2001;(2):6—8 4O王明盛,朱洪俊.管道机器人自带线缆机构设计与分析.机械, 2010;(O1):64—66 41 任锋明.工业机器人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长春: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7—36 42李谷全,陈忠泽.视觉跟踪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计算机应用 研究,2010;(08):2814--2820 43朱浩翔.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装备机械,2003;(4):11一l2 44陈 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发展.西安教育学院学 报,2004;(3):85 7 45刘远江.中国』=业机器人市场调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 (1):24—_26 46黄政艳.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展望.装备制造技术, 2918 科学技术与工程 12卷 2007;(3):46__48 47王燕清,陈德运,等.基于一种新的目标识别的边缘爬行算法. 计算机科学,2010;(O8):266—270 48张彦斌,张海军,等.新型纯移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灵巧性分 析.机床与液压,2010;(15):13—17 49王彬.中国焊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发展回顾.焊接技术, 2000;(3):12—14 5O朱进满.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机械制造,2005;(12):42—46 51潘丽霞.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山西科技,2010;(3): 22—-25 52吴健荣,王立权,王才东,等.机器人精度设计的方法研究.哈尔 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10):1367一l372 53 张扬林.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及发展趋势.大众科技,2006; (6):191—192 54毕 胜.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机械工程师,2008; (7):5_7 55 陈立新.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械设计与 制造,2010;(1O):94__96 56李庆龄,刘加亮.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仿真.机电 工程技术,2008;(11):36—38 57李大为,孟凡雨,等.机器人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煤炭技术, 2003;(6):91__93 58边 辉,赵铁石,等.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及其应用.机器人, 2010;(o4):47O—478 59曾孔庚.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 (6):1O一13 6o王田苗.全力推进我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 (2):17_23 61宋韬.基于G代码的双工业机器人协调作业的网络控制.自 动化仪表,2011;(08):40--'42 62李长威.基于DSP机器人控制系统反馈电路研究.信息系统工 程,2010;(10):13—14 63蔡鹤泉.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中国机械工程, 2000;(11):58--60 64王亚辉,何耀民.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经济师,2005; (8):246—_247 65刘楚辉,姚宝国,等.工业机器人切削加工离线编程研究.浙江 大学学报,2010;(03):426—431 66戴文进,刘静.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4):69—72 67 毛剑飞.机器人视觉标定及离线编程技术研究.杭州: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2005 68徐方.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发展.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 (5):2—14 69曾孔庚.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 (06):1O一13 7O阮启刚,黄磊.6R机器人轨迹规划及仿真.机械制造与自动 化,2011;(01):168—17O 71 陈爱珍.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机械工程师,2008; (07):8—1O 72李如松.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 工技术,1994;(04):37—41 73王会.高机动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机电工程技术,2009;(10): 83—_85 74金周英,白英.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政策研究报告.机器人技术 与应用,2009;(O2):1_7 75 Wang Xianlun,Cui Yuxia,Huang Jing.Intelligent force/position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based on fuzzy logic.Journal of Sys・ tern Simulation,2008;19(11):2467—2471 76 Kong Jungshik,Lee Eunghyuk,Lee Bohee,et a1.Study on the re— la—time walking control of a humanoid robot using fuzzy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Automation and Systems,2008;6 (4):551--558 77 Subudhi B,Morris A S.Soft computing methods applied to the con- trol of a lfexible robot manipulator.Applied Soft Computing Journal, 2009;9(1):149—158 78 Harb M,Abielmona R,Petriu E.Speed control of a mobile robot U— 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logic.Liu Derong.2009 Internation— la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UCNN 2009.Piscataway, NJ,USA: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2009:1115--1121 79 Dang S Y.A comparison of sliding mode and integrla sliding mode controls for robot manipulators.Transactions of the Korean Institute ofElectrical Engineers,2009;58(1):168—172 8O Massimiliano C L,Antonella F,Lorenza M.Design and experimen— tla validation of a second・・order sliding--mode motion controller for ro- obt manipula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2009;82(2): 365—-377 81 Shi J,Liu H,Bajeinca N.Robust control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based on integral sliding mo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oo8;81(10):1537—1548 82 Ye Jun.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PID—based analog neural net・ works for a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Neurocomputing,2008;71 (7—9):1561—1565 83孝文.机器人发展的三大趋势.科技潮,2008;(06):3O—31 84李育文,王红卫,李芳.机器人发展概况及展望.河南科技, 2002;(O1):26—27 85王琳琳.工业机器人面临产业新机遇.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0; (05):82—-83 86姚志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几点思考.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5;(03):28--29 (下转第3031页) 12期 刘本强,等:污水处理厂供配电设计计算与节能控制优化方法 3031 Optimization Method of Energy Saving Control and Designing of Powerdistribution in WWTP LIU Ben.qiang ,YANG Chao ,XUAN Zhao.wei (Dalian MEC Environmenal Technology&Engineering Co.,Ltd .,Dalian 116001,P.R.China; Shenyang Water Supply&Drainage Prospect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z.,Shenyang 110021,P.R.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demands of process and the figures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s in WWTP,the design principles for system of powerdistibution is proposed.It also introduce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of electic 1oad in powerdistribution for CWSBR projects,and raises questions of powerdistribution design from economic cost of con. struction,safe,feasibili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ergy saving. [Key words] CWSBR power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of electic load frequencv conversi0n c0ntrol dissolved oxygen PLC (上接第2918页) 87刘少丽.浅谈工业机械手设计.机电工程技术,2011;(07): 93崔旭明,孙英飞,何富君.壁面爬行机器人研究与发展.科学技 45—146 术与工程,2010;(11):2672--2677 88孙志杰,王善军,张雪鑫,等.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吉林 94王握文.世界机器人发展历程.国防科技,2001;(O1):70—75 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4):61—63 95曹祥康,谢存禧.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89王永林.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述与前瞻.兵工自动化,2004;(04): 2008;(05):44—46 ‘ 78—81 96赵海峰.特种机器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90张波,韩 珩.我国机器人的现在与未来.科技资讯,2010; 2005;(11):21--22 (10):2O6—_208 97李穗平.军用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应用.电子工程师,2007;(O5): 91 张宏彬,张 亮,严法高.一种竞赛用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计 64—_66 算机仿真,2010;(03):14一l7 98李允明.国外仿人机器人发展概况.机器人,2005;(06): 92熊建国..[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才智,2009;(O1): 56】—-568 】66--169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China’S Industrial Robot SUN Ying—fei.LUO Ai-hua (Chery Automobile Co.,Ltd,Wuhu 241006,P.R.China)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rends are introduced.as well as economic bene. ifts.Based 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 robots home and abroad and recent years’dynamic.the influ. encing factors are indicated on China industrial robot industry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The development di. rection and strategy of China robot are discussed.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 nology,industiral robotics applications will also be expanding and deepening.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come a high. tech industry,is to play a huge role in industiral automation. [Key words] industiral robot auto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