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安徽中小企业产业群的建立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8月 华 东 经 济 管 理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Aug.,2002 V01.16.No.4 第16卷第4期 谈安徽中小企业产业群的建立 陈 健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对建立中小企业产业群,比较的看,值得安徽借鉴的有意大利、日本和我国的台湾、浙江等。除意 大利,日本和我国的台湾、浙江都与安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本文通过 比较与借鉴,并结合安徽产业特点,从建立中,1-企业产业群的角度来探求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群;建立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2)04—O030—O2 A brief talk building industry group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CHEN Jian (Anhui Management andAdministration College,Hefei 230061,China) Abstract:To building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s industry group,from a compare point of view,Italy,Japan and our country’S Faiwan、Zhejiang re aworth Anhui to learn from them and draw on their experience.Except Italy,Japan,Taiwan and Zhe— jiang are common characterist with Anhui:population density is great,and the conflict of more—population and fewer-field is very out— standing.This text is means of compare and profitably share theis experience and combininng Anhui industry characteristic,to search for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s enterprises from angle of building enterpris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s industry group. Key words:enterpris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s;industry group;building 一中小企业产业群的概念和建立的条件 l、中小企业产业群的概念 、中小企业产业群较之传统的产业集聚区从现代意义上讲 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从地域上讲,它是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 近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相关联的单位,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 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通常它 们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和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 从产业领域上讲,它或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群。这 些数量庞大,规模较小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以大企 业的大批量生产基地为中心,分布于大企业的周围地区,通 常包括大企业产品的上下游配套产品。 在这一产业群中,中小企业作为其主体除了以市场导向 外,企业间更多的非经济联系交往并非完全建立在契约关系 共同承接大企业的订货,增强供货中小企业同订货大企业交 易能力。从社会角度讲,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等,这 种聚集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2、中小企业产业群建立的条件 (1)高度分工是中小企业产业群建立的一个先决条件。 从规模报酬原理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内部分工更细 密,由此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 带来了劳动分工的深化和规模报酬递增,直至边际规模报酬 为零。这时大企业只能通过与有专业化技术的中小企业进行 协作,才能有效保持其规模效益,中小企业也必须具有相应 的专业化技术和较低的成本,优质的服务,才能有效地参与 大企业的分工。 (2)中小企业的诚信经营。在中小企业群中,各企业都 是互动的、相关的,而且大量的是基于相同的社会文化。没 有诚信是无法建立产业群的,或者说,任何一家没有诚信的 中小企业都是在其产业群中无法生存的。 (3)产业选择的限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中小企 业只能选择最佳规模比较小的行业。由于规模经济的壁垒 低,中小企业容易进入。从市场空间范围看,就单个企业 讲,应从事市场直径小的商品生产,因为其规模效益无法补 偿运输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市场空间的限制,致使中 小企业生存上的难度。因而只能通过建立产业群来克服单个 企业无法克服的规模和市场空间的限制。 之上,其问有着大量基于社会的非贸易网络。由于中小企业 的聚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小企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 难。由于聚集,有利于中小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并降低了企 业获得原材料、劳动力、零部件以及资本筹集等活动的成本 等。同时,由于集中分布,有利于营造一个竞争性的企业外 部环境,这种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促使企业致力于产 品、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种 聚集有利于同行业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 制与开发;这种聚集还便于企业间业务的融通与调剂、企业 间信用的相互给予,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有利于中小企业 [收稿日期] 2002— 7—O8 [作者简介] 陈健(1963一),男,安徽省合肥招商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工程师。 一3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中小企业的创新。熊彼特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 以“创新”理论为核心,揭示了发展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 破坏过程”,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经济机体自身形成的一 种新品生产能力即“创新”。因此说,对产业群中的个体来 说,要有效的发展必须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 从而产业群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中小企业产业群发展的实例 l、日本制造企业的聚集 (1)产地聚集:属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集中分布于特定的 地域,以该地域内的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经营资源为基 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1995年,年交货值在5亿元以上的 这类产地,全国有540处之多。 (2)产地聚集的经济地位:日本战后以来,产地聚集的 企业数、从业人数和交货值一直呈上升趋势,1994年中小企 业生产地聚集中的上述三项比例分别为17.6%、10.8%和 8%。 (3)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聚集:这种聚集突出代 表是日立市和丰田市,数量庞大但规模较小,专业化技术程 度较高的中小企业以大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基地为核心,为大 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 2、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模式 意大利作为西方七国排在第5位的发达国家,其中小企 业的发展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其中小企业占到了99.87%, 就业人数占到了62.7%。在上世纪70—90年代的两次经济 衰退,由于中小企业的强盛,并未动摇意大利工业大国的地 位,其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有: (1)网状企业群:这一模式开始于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 业,由于分散、联系少,谈不上专业化分工、协作。随着经 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刺激了这种家庭作坊式运 作方式,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并不断分化,相互间的联 系日益增多,分工协作的出现,导致了专业化的半成品加工 业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专业化模式提高, 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这种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发展,最 终形成了相互交叉、分工协作的网状企业群的发展模式; (2)无形大工厂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意大利特殊时期, 走过的一个合一分一合的发展过程。在严重的经济困难时 期,意大利普柱托地区的毛纺业出现了严重的困难,进入了 极端困难的阶段,于是对大型毛纺企业实行全工序的分散化 经营,将部分工序交给家庭承包。这一分散不仅降低了成 本,挽救了意大利毛纺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迅 速的发展。由于分散后工序的专业化程序和分工协作化水平 高,而且应变迅速,以这种不全的毛纺中小企业为核心,由 其供货,统一进行产品销售,实际上形成了“无形大工厂”; (3)众星捧月式:意大利百能顿是个巨型企业,有500 多家中小企业为它工作,公司产品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 成的,可见,百能顿之所以能成为巨型企业,应归功于为其 工作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一种企业运作模式,节约了投 资,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具有了应变迅速,收放自 由的长处和有效地降低风险并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3、我国的台湾地区 近50年代的发展中,台湾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中扮演 非常重要角色。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高达 99%,就业人数占到62%,工业产值占53.1%,出口创汇 占到71.89%。在经营方式上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卫星 工厂制度,一种是策略联盟。“中卫体系”是以一个大规模 的中小厂商为中心,联合众多中小企业,组成一个以前者为 主、后者为辅的产业分工体系,使整体生产的成本大大下 降。中卫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向前垂直整合型,由 卫星工厂生产各种零件供应中心工厂,由中心工厂将其组装 成最终产品。这类型以汽车、家电工业为代表。第二类是向 后整合型,以上游原料供应厂为中心,其生产的原料供给中 下游加工厂制成各种产品。第三类型是水平协作型,由专业 贸易商或整个输出公司充当中心角色,长期委托卫星工厂为 其制造外销产品。“策略联盟”这一类的中小企业集中于资 本与技术较为密集的产业,如电子、信息、制药业,是以联 合开发型为主,多由研究机构或同行公会主导进行。 4、我国的浙江省 199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个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工 业企业个数和总产值的99.78%和76.5%,其间共有286个 专业市场分布于全省各地。这286个专业市场有利地带动和 促进了浙江省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年成交额在10亿一 50亿的有46个,50亿一1【)(】亿的有8个,超过100亿的有3 个。如浙江皮革服装城,企业数8000多家,1996年营业额 达到22.15亿元;中国小五金城,企业数6500多家,1997 年达到108.5亿元的营业额;中国小商品城企业数26000余 家,1997年达到183亿元营业额,等等。专业市场的充分发 展,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为信息、进货、 销售等提供了便利渠道。从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区域布局上 看,都是围绕着专业市场展开的,如皮革服装城在海宁的加 工中小企业达2000多家,中国领带城的嵊州有1000多家, 这些以专业市场为中心的中小制造业,由于在区域上的集 中,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有效解决_r人口与发 展的问题。 三、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1、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工业已普遍发展,分布于各行各 业,由于经济发展的历史及自然条件、运输条件和国家投资 投向等原因,工业生产资源分布的差异较大,工业主要集中 在长江流域和铁路干线两大区域,长江区域企业数量占 46.76%,铁路干线区域企业数量占到14.09%,其他区域占 到39.15%,中小企业占到99%以上。 2、中小企业的特点 (1)小而散。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工业企业数量发展较 快,尤其是城乡个体工业企业,1978年城乡个体工业企业仅 403户,而到1998年达到63.7万户,占到工业企业总数的 67.4%,再加上集体和国有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 99%以上,而安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分布在城乡个体、集体 工业企业中。 (2)经营管理水平低。由于人才的长期缺乏和生产经营 的惯性,缺乏对市场认识和把握,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创利 能力基本上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3)技术与装备普遍落后。中小企业所从事的产品生产 一般都是工艺简单、技术较低的生产,相当一部分所用设备 基本上属于淘汰的旧设备 因此其产品档次低、质量差。 (4)人员素质较低。除合资企业外,非国有中小工业企 业无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职工,其素质普遍偏低,尤 其缺乏技术人员。如在合肥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小 企业中平均仅有两名技术人员。为数众多的小工业企业甚至 没有专业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的人员。 (5)创新能力低。近年来安徽相继出现了一批中小科技 企业,但大部分仍是以仿制为主,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的很 少,而绝大部分的传统工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创新能力。 (6)分工协作的水平低。由于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低,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差,安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 作化水平很低,大企业大部分的协作对象不是国外就是省外 (如浙江、江苏)。(下转第3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业保护,消除市场分割,为旅游企业集团化创造条件;通过 的有力支持,应当正确认识自己在区域旅游中所处的地位, 立足发展自身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合作。避实就虚,充分利 用“后发优势”,塑造自己的旅游名牌,在长江三角洲旅游 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扶持重点的方式,解决制约旅游发展 的一些瓶颈问题和难点问题,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2、优化市区旅游大环境,提升形象 通过培育城市经济活力、将旅游意识融进城市建设,坚 持实施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以及建设旅游精品景点等 措施优化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 环境,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市区成为常州旅游发展的 真正核心。其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 全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游览信息服务系统、方便快捷的旅游 交通与通讯服务系统和银行服务系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塑 激烈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区域合 作,实现大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市场共享”,拓展旅游 发展空间。 5、加大市场开拓促销力度 加大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针对目标市场,策划有效开 拓方案。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积极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以短途旅游市场为主要开拓目标,积极争取远程旅游市场客 源。长江三角洲市场促销的重点是观光度假产品不断推陈出 新。旅游部门应该投入资金、配备力量并与有关部门合作策 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形象;培育优秀市民的精神理念,提 高市民文化素质,树立热情好客、文明服务的形象;创造常 州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服务文化等。 划组织旅游促销活动,将常州作为一个整体,策划编制宣传 材料和策划旅游活动;经常性地向社会推出常州旅游产品。 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的旅游促销活动和各种全国旅游交易会, 扩大在国内外的旅游知名度。 3、实施精品战略,塑造旅游名牌 旅游开发要注重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对具有拳头产品 性质的旅游项目、具有拳头产品潜力的旅游景区,应高品位 策划与规划。坚持“优先深度开发重点、适度开发中等、控 制和保护一般”的原则,开辟高素质的文化型动态旅游项 目,树立地方旅游品牌,提升其文化内涵。可将市区的城市 旅游商务区、名胜古迹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以及主题公 园旅游产品等确立为常州地区的主要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 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59—63、 [2]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 [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67—71.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 社.1999. 4、进行区域协作,达到优势互补 旅游区域合作是指与周边地区实行资源与市场共享,优 势互补,将多方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式销售。城市旅游是常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 出版社,2001. 州市旅游发展的主体,但其发展却离不开区域旅游整体发展 [责任编辑:胡亭亭] (上接第31页) 2、利用铜陵的色金属资源优势建立有色金属加 工贸易产业群 四、安徽中小企业产业群的建立 从浙江省在发展中小企业产业群经验中可以看出有这样 几个特点: (1)在地域上基本是在县市级的城镇,并有着相同文化 和传统; (2)都是以乡镇工业为主,以贸易带动工业的发展; (3)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并多数 小商品的生产都带有传统技艺特点,如“奉邦裁缝”、“绍兴 纺织”等; (4)其商品具有差异性大,需求变化灵活,生产工艺简 3、安徽是食品工业大省,位次在全国第6位, 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农业大省优势,发展安徽食 品加工业,利用南北食品原料的不同,建立南北两 个不同风味的食品加工贸易区。 4、建立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发 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工业技术的 先进与落后,应当利用安徽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优势和丰实的 电子产品完成电子工业从制造业向现代信息产业的转变。 单,适宜于单一小企业的独立经营; (5)由于产业群的建立,克服了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规 模和市场直径小的障碍,而出现了小商品大市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中小工业企业得到了迅猛发 展,但区问的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工业分布上,各地市之 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借鉴浙江省的经验,安徽产业群的建立 应结合安徽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升级的要求,有选择、有重 点并符合安徽资源特点方向加以发展。 5、建立安徽中医药工业贸易加工区。安徽是中医 的故乡,又有着丰实的中药材资源的雄厚的科技力量,中医 药技术推广在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倍受青睐,发达国家对 中医药也逐步有了浓厚的兴趣,预示着中医药市场的广阔。 中小企业产业群在安徽的建立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 角度讲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从经济角度讲,能有效 地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强安徽工 业发展的基础,培育安徽支柱经济尤其在我国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变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发展中小企业显得尤 为重要。从社会角度讲,如何解决就业压力,安定社会,是 当今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能有效带动 就业增长。 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目前安徽来讲应该是促进有效 1、利用合肥一芜湖之间的家电、汽车及配件建 立中小企业产业群。近10年来,安徽省的汽车工业有了 长足的发展,车型也较为齐全,在合肥一滁州一芜湖的汽车 产业带已见端倪,在合肥一芜湖之间建立汽车配件加工区, 巩固加强安徽的汽车工业,促进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实业群 的建立。 需求的发展和解决就业压力的良好途径。 [责任编辑:胡亭亭]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