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增刊) 贵州水力发电 GUIZHOU WATER POWER 2011年12月 ・工作研究・ 乌江流域首座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管理与实践 陈灏,赖鸿志 修文550215)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索风营发电厂,贵州摘要:索风营电站以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工业、培育 绿色经济作为战略支点,通过更新观念,深化认识,提高员工对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克服建 设困难,创新生产和技术运行方式,科学严谨抓好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理顺作业流程, 强化技术措施管理,实现“开发乌江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水电”的企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鱼类增殖放流站;管理;实践;乌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961.2;TV21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0133(2011)增刊一0067—05 O 引言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 恶化,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在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在乌江流域 水电开发中,由于大坝阻隔和水库调蓄将会导致鱼 类生存环境改变,河流连续性受阻,水文过程变 化,从而产生河道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水体理化性 质发生变化,导致鱼类食物链网结构变化。 2008年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与科研单位水 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密切合作进行鱼 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结合索风营生产实践开展 珍稀特有鱼类驯育与繁殖。本文试从总结索风营鱼 类增殖放流站运行2年多来的管理与实践,从建设 期间管理、运行管理模式探索、管理创新等方面, 为进一步提高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效率积累资料, 并为同类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为了改善和弥补由于乌江梯级水电开发筑坝使 洄游性鱼类无法完成生活史,以及库水的淹没使鱼 1 建设期间的管理思路 1.1 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 (1)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单位无鱼类增殖放流 站建设、运行管理经验。 (2)设计单位无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经验。 (3)科研单位无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运行管 理实际经验。 (4)无成功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运行管理 模式。 类产卵场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繁殖的状况,乌江水 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江公司”)按照 国家环境保护部的要求,修建了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站,以保护鱼类生存状况的持续性。 索风营增殖放流站于2007年7月7日正式开 始开工,2008年l2月25日完建。工程概算静态投 资4 000万元,占地33亩,放流区域包括东风发 电厂上游库区、索风营发电厂上游及下游乌江渡发 电厂库区,每年放流珍稀鱼苗9万尾,其中岩原鲤 3万尾、白甲鱼3万尾、中华倒刺鲅1.5万尾、长 薄鳅1.5万尾。增殖放流期20年,远期将根据监 1.2建设管理思路 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 未形成一套成熟规范的模式,我们本着在实践中边 干边模索总结的精神修建这座目前在贵州省规模最 大、技7l亡和设备最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重点抓 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超前思考,整合资源,科学决策。工程设 计时广泛征求了环保部门、养殖专家、养殖设备专 家、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人员、具有综合工程设计 测情况、建设需要、鱼类资源和经济发展还可适当 扩大规模和延长流放期。 目前,因行业的不同,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单 位基本不了解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国内 更无成功管理模式、经验;其次,鱼类增殖放流站 在各个管理环节同样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建 设与管理既符合水电行业现实情况又满足国家环保 部门对增殖放流技术要求的鱼类增殖放流站,是水 电工程建设管理单位面临的新课题。 能力的设计人员、乌江公司内部等各方面的意见, 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简介:陈灏(1984--),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助理工程师 从事水电厂计划管理工作。 第25卷(增刊) 贵州水力发电 2011年l2月 去杂存真,充分调研。 (2)统筹安排,降低风险。在建设招标过程 深处,可用土地十分紧张,按传统鱼类繁育设施设 中,将设备及安装标与第1年运行管理标相结合, 既避免了过多设备改造造成的成本浪费,又保证了 第1年运行管理的顺利开展。 (3)精密组织,协调发展。在项目实施中,提 早注意养殖设备及安装标与各辅助标段的接口问 计建设增殖放流站则用地难以得到保障。 (3)鱼类增殖放流站用水抽提高度少则50多 m,多的达300多In,因此,抽水工程设计、建设 难度大,且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也十分巨大。 (4)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是水电工程的组 题。对养殖的运行,要求合作单位具备运行各种养 殖设备的适应能力,掌握珍稀鱼类的养殖技术和鱼 病防治技术,能够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有鱼类增 殖放流站相似项目的运行管理经验,并与相关部门 关系良好。 成之一,所处江河均有环保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或 0排放),传统鱼类繁育设施和生产方式需增加建 设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如在0排放区域大量使用水 将无法实现0排放。 (5)在崇山峻岭的山地土质多为渗漏质,需建 设水泥池以防渗漏,而河谷地带气候日夜温差较 大,日照强烈,水温、水质将出现反复变化。 (6)淡水水体环境承载压力艰巨,资源已凸现 危机,开展节水环保型增殖放流已迫在眉睫。 2.2 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4)资源保障。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鱼类增 殖放流站管理模式的要求,在正式运行前,成立了 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到 位),进行了定员编制,并分阶段下达合同相关费 用。 根据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总体设计及运行管 理要求,针对保护鱼类繁育生态和生理需求特点, 对现有国内外相关设备制造技术条件进行调研,重 点对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集成设计、系统组成分 析、选型、试运行、改进、应用等进行了调研,发 现采用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能解决鱼类增殖放流站 建设面临的问题。 (5)成本控制。在合同签订时考虑了流域统筹 规划,由乌江公司协调,建立联合试验基地或培训 基地,申请珍稀保护鱼类的相关研究课题,以便获 得技术和研究费用的支持。 2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新的生产方式 2.1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面临的问题 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包括旋转式滤布自动 过滤器、浸没式生物过滤器、雨淋曝气式生物过滤 器、紫外线水消毒系统、水循环和增氧系统,以及 培养缸、孵化槽、孵化桶,进水、回水、排污、送 气管道系统等,见图1。 雨淋曝气式生物过滤器 (1)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所要求保护的鱼类 绝大多数为江河上特有珍稀鱼类,对水体水质及水 温等条件需求较高、适应范围窄、可塑性小。 (2)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地区多处在崇山峻岭 旋转式滤布自动过滤器 湿式生物过滤器 t 、・机械物理过滤 ..........................................................厌氧式生物过滤 I 。 一 、 * 手动/自动控制 消毒仪 控制柜 制冷机、电加温设施 处理后的水 管道泵 管道泵 鱼类繁育设施 图1 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养殖系统布置示意图 ・68・ 陈灏,等:乌江流域首座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管理与实践 2.3 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 效果 (1)系统运行期间每日补充因日常管理和蒸发 而损失的水分,水温控制在12~26℃,溶解氧维 持在4.5—7.5 mg/L,pH值保持在7.7~8.3。物 理过滤器正常运转并连续曝气,生物过滤器经长时 间的运行附着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每月要投入 “渔夫宝AQUA”硝化菌,以保持微生物的稳定生 长。在养殖期间,NH4一N浓度变化控制在0.028 —0.737 mg/L,NO;一N浓度变化保持在0.010~ 0.076 mg/L。 (2)对野生中华倒刺钯亲鱼进行驯养、人工繁 殖试验,结果表明:亲鱼驯化7 d后全部开始摄 食,经2个多月的驯养,存活率为100%,达到人 工催产要求;人工繁殖的平均催产率为81.8%, 受精率为92.4%,孵化率为75.8%。 (3)从水花一次性培育鱼苗,60日龄体长达 到23.1~31.0 mm,体重220~560 mg,存活率为 86.O%。 (4)在循环水养殖系统驯养、培育岩原鲤、白 甲鱼亲鱼获得预期效果,繁育白甲鱼3.6万尾、岩 原鲤0.7万尾。 (5)解决了增殖放流站建设用地紧张、供水矛 盾、生产废水大量排放、室外鱼池水质控制难等问 题。 (6)鱼类病害病原体过滤去除和紫外线杀灭细 菌。 (7)鱼类繁育系统水体理化因子可调可控。 (8)控制系统与外界物质交换,达到养护鱼类 繁育系统水体水质稳定。 2.4现实意义 (1)乌江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的鱼类循 环水养殖系统研制,是国内针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 鱼类、特别是放流对象对水环境和水质有较高要求 的鱼类增殖放流站中的首次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水 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面临的水土资源有限、所在 区域对水环境要求严格等诸多问题,对类似鱼类增 殖放流站具有示范和推广作用。 (2)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鱼 类增殖放流站生产方式由传统的渔业生产模式转化 为自动化、环保节能型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3)在如何应用各种管理手段解决重大疑难问 题上,鱼类增殖放流站案列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 考借鉴作用。 3 创新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模式 2011年(增刊) 3.1 着眼于明确目标的稳健性发展规划 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对鱼类增殖放流站管理模 式的要求,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运行管理按 “四步走”循序渐进地进行管理。 首先,与实力雄厚的合作单位签订为期1年的 运行管理合同,依托其技术管理优势,完成当年的 鱼种放流任务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主要工作内容 有:a.规范管理制度;b.确定放流工作流程;c. 员工培训;d.开展科研;e.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平 台;£形成长期经济效益;g.持续改进设备设施; h.进行科普宣传。 其次,结合自身管理办法,完善相关的规程规 范。电厂主要管理人员在其配合下完成全站管理工 作,技术骨干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再次,电厂独立完成全站各项日常工作任务, 合作单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最后,独立完成鱼类增殖站各项运行管理工 作,实现由委托为主到自主管理的转变。 3.2通过有效的整合资源,建立组织机构 (1)明确鱼类增殖放流站在电力生产活动中的 地位及责任。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活动与电力生产 活动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除了完成增殖放流的 硬指标任务外,还肩负企业的社会责任。 (2)扬长避短的管理方式。水电工程管理单位 属长期管理高风险行业,其管理的严密性和风险规 避、预防性管理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事实证明是完 整、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应于鱼类生产的较多的不 确定影响因素进行风险控制、预防性管理,其管理 方法、制度完全可以借鉴应用;科研单位长于科 研、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及相关管理,对工业化生 产管理理解深度不够。基于实际情况,采用水电工 程管理单位主导生产管理、科研单位做为技术依托 的管理方式是鱼类增殖放流站最为有效的方式之 —O (3)与本企业管理模式的融合。建立以副厂 长、生产技术部管理鱼类增殖放流站为主线,鱼类 增殖放流站管理日常工作,计划、安监等职能部门 进行监督管理的多元化企业内部管理,实现对鱼类 增殖放流站工作的全方位控制与监督。 (4)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组织架构。按照索风营 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功能要求,建立运行管理组织架 构,实行站长负责制,下设养殖生产主管、技术主 管和后勤主管,各主管根据任务不同设置相应的岗 位,并明确各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再根 据岗位职责确定人员聘用要求。同时,根据实际生 产运行情况再进行调整,使各岗位合理协调、有序 ・69・ 第25卷(增刊) 贵州水力发电 2011年12月 互补,创造新的组织整合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明确 组织内每个人的权利义务,并很好地履行这些职 责,而且能够及时调整与改善组织结构,使部门及 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更明确合理,以适应生产经营 的变化与发展。 新生事物,各管理环节暂时无明确的职责规定。通 过积极主动的协调沟通,梳理各管理环节的反馈信 息,初步明确外部各管理环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职 责,建立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对外关系管理架构,见 图2。 (5)对外关系管理。由于鱼类增殖放流站属于 图2 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对外关系管理架构 3.3 日常管理 类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重点鱼类繁殖技术的突破2大 问题,进行了初步科研工作。 鱼类增殖放流站制定了增殖放流全工作流程图 (见图3),作为指导整个生产工作的主线。 3.4几点思考 由于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的不成熟性及要求保 护的鱼类绝大多数为江河上特有珍稀鱼类,所以必 须通过技术进步、科研攻关来实现增殖放流任务的 完成、生产效率的提高。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 (1)技术改造。为满足鱼类生产的实际需求, 针对工程设计缺陷,对会影响鱼类生产的日照强 度、供氧、温度控制、日常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了 改造工作。 (1)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的独特性。水电 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具备先进的养殖设备和工厂化 的养殖设施,其生产产品是一定规格的鱼苗,生产 具有季节性和受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的生产风险, 因此还是属于农业生产范畴。其运行管理既与传统 的水产单位有着明显区别,又与电力行业工业化的 管理有不兼容之处。 (2)技术革新。针对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缺陷 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并 得到设备制造商的肯定。2010年“循环水养殖系 统研究与应用”获得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 奖。 (3)科研攻关。针对增殖放流要求,着眼于鱼 ・(2)外包策略下的风险控制。由于鱼类增殖放 流站的生产运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作为运行管理 方的电力企业一般是采取将鱼类增殖放流站前期运 行外包给专业化团队,在外包运行过程中学习、实 70. 陈灏,等:乌江流域首座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管理与实践 2011年(增刊) 图3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技术管理流程图 践并逐步过渡到独立管理。由于行业存在信息的不 对称,电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应对外包服务商进 行全面的考核,结合业务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评 价和选用外包机构,要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经验、良 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大量兄弟建设单位和水电 顾问集团下属多家设计院前来参观学习,受到了领 导和业内同行的广泛赞誉。2009年5月6日,华 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李庆奎到索风营水 电站考察时说:“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建得好,希 好信誉的可靠外包商,并与其建立稳定的交流机 制,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行全面的合同管理, 建立双赢的合作理念。 (3)科研的复杂性。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放流品 种多为珍惜鱼类或保护鱼类,有些品种在人工条件 下还未取得人工繁殖技术突破,整个科研任务难度 大、专业性强,技术监督和管理专业跨度大而无法 有效管理。 3.5效益 望将他管理好,使之真正成为乌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环 境保护双赢的一个亮点。”2OO9年5月12日,国家环 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前来考察时说:“索风营鱼类 增殖放流站建设得非常好,管理科学规范,真正体现 了华电集团、乌江公司高度的环保意识。” 4 结束语 乌江公司在开发乌江水能资源中,本着“开 发乌江清洁能源,建没绿色环保水电”的发展目 标,始终坚持走绿色文化、和谐发展之路。在建设 (1)生产效益。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已连续 2年成功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囟巴、长薄 鳅(野外繁殖)鱼苗9万尾,受精率、出苗率、苗 种产量、苗种培育成活率稳步上升。 (2)社会效益。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建成及 运行2年多来,多次接待国家环境保护部、华电集 团及贵州省领导视察;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 生态文明中,建成投运的索风营鱼类增殖放流站倍 受各级领导的关注,得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将再接 再励,把鱼类增殖放流站办好,让他为发展乌江流 域水生生物、改善整个流域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 献。 (责任编辑:徐芳) 司、四JiI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