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兼析首旅建国管理公司的经营战略

来源:九壹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兼析首旅建国管理公司的经营战

姓名:顾晓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张建平

20090301

摘要酒店行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开放步伐最快的行业之~。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酒店行业由弱变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我国1982年建设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饭店。自此,中国的酒店业迅速腾飞。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给酒店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酒店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据2007年底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全国星级酒店总数已经达到了13583家,酒店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我国的酒店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都给酒店行业带来的腾飞的动力。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对于酒店公司来讲,企业的战略研究首当其冲。本文在前三部分主要分析总结酒店行业特点并且在其战略相关环境、资源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酒店行业企业的战略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在结合首旅建国酒店管理公司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并为其战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关键字:酒店行业;现状分析;经营战略;首旅建国AbstractInrecentyears,tourismindustryhasbecomingaprimarycompositionoftheserviceindustryofChinaandhotelindustryhasbecominganabsolutelynecessarytotheoutsideworld,partofthetourismindustry.Befor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reareonlyasafewgovernmentguesthousesinChina.In1thefirstSino-foreigna979,“JianguoHotel’’WasestablishedjointeraHotelinChina.Sincethen,thehotelindustryinChinahadsteppedinnewandstartedtodeveloprapidly.Withthea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thelifequality,thehotelindustryhasbecomematureserviceindustrywithgreatconsumptionpotential.Intherecenta30years,asavitalpartofthetourismindustry,thehotelindustrybecameaexperiencedandrapidprogressandmatureindustry.OnthebasisofresearchinvestigationfromChinaNationalTourismAdministration,bytheendof2007,thereare13583star-relatediscloselyhotelsinwiththethewholecountry.Therapidtourists,boomingdevelopmentofhotelrelatedincreasingec000myandhighqualitysocialenvironment.Inthefirstthreepartsofthethesis,thecharacteristicsofthehotelindustryandthecurrentsituationwillbeanalyzedfromseveralaspects.Inthelastpartofthisonthesis,itfocusesJianguoanalyzingthemanagementstrategiesofonBeijingTourismGroupoftheManagementCompany(BTGJianguo)basedthedetailedanalysisonhotelindustryinChina.Somemoreadviseswillbeanalysis.giventhebasisofSWOTKeyWords:HotelIndustry;Status;ManagementStrategy;BTGJianguo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特此声明……虢甲晒眵砷年r月1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酽纱硼年j、月,]El翻年f月J7日lf.▲』.—JL刖吾一、研究的意义我国酒店行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飞速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最辉煌的成果之一。特别是近些年,酒店业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大项目的刺激下,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入世之后,外资酒店管理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的酒店市场,使得酒店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体制等问题,国有酒店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每个酒店人的追求。本文将运用现代企业战略理论以及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现状进行分析,并用特定酒店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具体企业的经营战略。期望能找到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为我国本土酒店业,特别是高档酒店的经营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首旅建国管理公司作为拥有国内第一家现代酒店,且在国内经营的比较成功的酒店管理公司之一,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代表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动态,本文将用其作为实际的案例进行应用研究。二、论文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SWOT环境分析理论、波特的竞争模型理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等战略理论。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例证法、演绎法以及对比法等。三、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酒店行业目前现状以及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文章本论部分共四部分。在第一章对酒店行业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数据分析目前酒店行业的现状及特点,并且对酒店行业的历史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二章对目前国内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第三章主要对酒店行业的要素进行分析。通过五力分析,描述酒店行业市场结构,并且对行业的需求与供给以及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第四章,就首旅建国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以下是本文的逻辑结构图:对酒店行业基本情况引言和酒店业特点等进行分析..一对酒店行业宏观环境进I行分析一∥础赚蜥分2第1章绪论1.1酒店行业状况概述1.1.1酒店行业的概念现代酒店业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和购物等服务,可以满足旅游者的食、住、娱、购等多方面的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业的发展程度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的规模与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在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酒店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本文中的酒店概念,是指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机构:l、酒店必须有一个或一群建筑物所组成的服务设施,它们构成酒店产品的实物部分,是酒店的物质基础,在酒店经营中起着促进销售、提供服务条件的基础性作用。2、酒店必须具有提供以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体系,这是酒店产品的核心部分,在酒店的经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3.、酒店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要在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确立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营目标,谋求合理的利润,促进酒店的自我积累和发展。1.1.2酒店行业的现状截至2007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星级酒店1358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69家,比上年末增加67家;四星级酒店1595家,增加226家;三星级酒店5307家,增加528家;二星级酒店5718家,增加20家:一星级酒店594家,减少9家。全国共有酒店及旅游住宿单位等总计超过3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其中星级酒店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16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到2007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共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98.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1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有4l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其中包括喜达屋,万豪国际,洲际酒店,法国雅高等世界项级酒店品牌。通过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酒店行业的大致经营状况:1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撒统计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饭店数(家)合计客房数(力.问)157.38床位数(万张)296.94营业收入(亿元)1647.03客房出租率(%)60.961358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经济其他企业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按规模划分客房数500I'BJ以上客房数300--499间客房数200--299『白J客房数100一199间客房数99fnJ以下按饭店星级划分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25806914342782665646230923135366.618.873.461.1533.439.OO18.892.398.15131.2217.056.632.0961.2216.5435。564.4513.3l619.9273.2l29.5610.99364.6594.42142.0227.44168.4760.4258.2460.5558.9461.3661.8359。3561.6265.342395.438.85116.3565.8714657810.4621.0917.3735.87217.71338.1763.5262.62108325.9546.31307.2963.79405855.23105.5l456.4361.22771844.6691.87327.4357.903691595530757l859413.7333.6964.7642.043.1621.4760.061243384.726.36401.07502.85519.76211.7711.5964.6463.8461.2556.7356.842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41.2酒店行业特点1.2.1酒店分布具有分散性以及区域市场的特性由于市场需求的分散性以及酒店必须在所在地实现生产、交换及消费,因此,酒店供给在本质上具有空间分布的离散性特征。从经济角度看,酒店业所具有的无形性、同一性、不可分割性等特征,决定了它不同于那些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相分离的行业,它无法选择在最适宜的场所、以最低的成本组织生产,并将其产品转移到异地销售,或通过增加库存及增减生产量来调节供求矛盾,它必须高度依赖客源市场的流量及流向。同时,酒店产品供应的就地性和饭店产品消费的就地性,决定了饭店业的供需只存在城市的局部均衡,不存在全国或全省的总体均衡,同一区域内,一个城市的供过于求无法弥补另一城市的供不应求。政府在行业管理上要追求城市局部均衡来实现总体均衡。1.2.2酒店行业易进难出能够构成行业进入障碍的因素例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资金需求量、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原材料与技术优势、政府政策等,在酒店业投资中,均难以构成障碍。于是,酒店行业加盟者不断涌现,新的酒店投资者不仅冲击了原有的经营者,迫使其产品价格下跌或内在成本增加,降低了行业的获利能力,有些地区还演化成恶性价格竞争,造成行业优势进一步削弱,丧失开展以横向联合为主体的一体化的规模发展能力。在我国,其他行业向酒店业转移并不难,其中有许多酒店便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造或将原有设施拆除后改建而成的。1.2.3顾客需求差异大,而酒店产品结构差异偏小在酒店业,顾客需求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外部因素以及旅游者个人旅游动机、个性、经历、价值观念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呈现较大差异。例如,受个人收入制约的顾客,在选择饭店时往往倾向于经济实惠的中低档饭店,而高级公务人员和富裕的休闲人士则大多会下榻豪华型商务或度假饭店。不同动机的旅游者在对饭店设施及服务的要求上,也存在着差异。商务客人对传真、上网接口、秘书、翻译等商务服务有更多要求;休闲客人则更关注价格、娱乐场所和设施等。旅行社认为饭店中最有价值的要素包括:地点、价格、沟通、企业品牌和声誉、对中间商的奖励措施;会议组织者的看法是:地点、会议设施、员工服务质量、与中间商的沟通、客房和其他非会议服务、设施设计、对中间商的奖励措施。由于饭店产品差另JJd',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酒店业通常会采取市场细分手段,采用不同的产品特性来满足顾客需求,以缩小饭店规模来实现专业化经营。1.2.4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所谓规模经济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在酒店业中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即酒店所具有的客房数及其他产品的数量应具备相应的规模以分摊所有的经营及管理等成本,从而实现理想收益。在这方面,理论上尚缺乏完全量化的不同类型饭店的规模经济指标,从我国酒店业的实践看,较大规模的酒店其收益水平普遍高于小规模的饭店。但是,由于饭店业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储存性与不可异地销售的特性,酒店企业通过内部规模经济来分享同渐扩大的份额就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酒店无限制的规模扩张,不仅不能带来更多的规模效益,反而会很快出现效益递减及规模不经济现象。例如,为保持较高利润,酒店只能经常进行超额订房和提高价格,从而保持高利润水平,但是,可能出现出租率下降,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其次,由于规模扩大,酒店的组织成本及管理费用的提高,最终会降低酒店的整体效益。1.2.5原材料与技术优势难以保持在酒店业中,除产品品牌外,其他一切都难以独享,任何创新都可能在短期内被模仿,且模仿者无需投入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成本,往往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顾客所购买的产品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历”,对经历的感受因人而异,这就决定了酒店产品难以通过技术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在原材料方面,由于酒店单体规模有限,且其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供应物品达几万种,大到洗衣房、消防监控系统、工程设备设施,小到客房内的低值易耗品等,单体酒店采购这些物品时往往批量小、品种多,因此还不具备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它很难在供应商方面形成原材料优势。酒店业作为以人对人服务为特征的行业,它无法像有些行业那样,其技术机密和商业秘诀可以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或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加以保密和控制。1.2.6酒店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由于酒店硬件和软件的同质化倾向,酒店产品很难有较大的差异。从硬件设施看,酒店是由建筑物及其住宿、餐饮、娱乐、保健、商务等设备设施所构成的,在其基本用途上,并不因为酒店的不同而存在本质的差异。从酒店服务规范看,6近几十年来,随着酒店业的成熟,旅游者权益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国际上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统一标准来规范酒店产品。如我国实行的旅游涉外酒店星级评定制度,从酒店的建材到餐厅、客房的稚局,从服务项目的确定到具体的客用品规格、档次,都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这些做法一方面推动了酒店产品的标准化进程,在帮助饭店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客观上也使同档次饭店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因此,酒店产品差异化只能通过不同人的服务以及不同的营销策略在市场上形成产品及品牌形象的区分。1.2.7酒店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兴建星级酒店不仅需要支付土地取得成本、土建费用和各项前期费用,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装修和配套设施、配套设备的建设,需要的投资额很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又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酒店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资产折旧及维护费用和同常人工费用等相对固定性费用较高,企业利润对收入的敏感性很高,在出租率低于盈亏平衡点时,收入的降低将造成大额的亏损,在出租率高于盈亏平衡点时,收入的提高又会带来利润的大量增加。1.3酒店行业发展历史1.3.1国际饭店行业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世界饭店业发展的历程依据其目标顾客需求特点、技术设施没备类型与等级、竞争与经营管理方式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依次经历了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和现代饭店时期。下图简要介绍了世界酒店业发展的历程:世界酒店业的发展发展阶段客栈时期历史时期特点顾客大部分是为宗教或经商而外出的旅行者;客栈规模小、设施简陋、价格低廉18世纪以前大饭店时期(GrandHotel)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规模大、设施豪华、装饰高雅、服务一流、价格昂贵;顾客仅限于王室、贵族、宦官、巨富和社会名流;采取公司的投资与经营方式:目的非盈利7商业饭店时期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商务客人增加导致商业饭店的出现;管理的标准化与连锁化进程丌始实施世界各国对饭店的供给与需求提高;各饭店集团积极巩固与发展各自的国内市场或周边区域市场;饭店标准化、程序化、国际化进程加速现代饭店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区域发展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洲际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在交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商务与休闲旅游的范围向洲际性、国际性的方向发展,饭店集团丌始将目光放到国外全球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采取扩张方式以收购、兼并为主,出现许多大规模、多品牌的饭店巨头由上图可以看出,世界饭店业经历了由分散化到集团化、由本土化到国际化、由单一品牌到多品牌的发展路径,并且饭店市场结构逐步趋向于寡头垄断。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行业高利润的存在以及规模经济效用、追求利润的动机,饭店集团进行集团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1.3.2国内酒店行业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l、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学习阶段(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在这期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国的酒店业也丌始蹒跚学步。中国第一家由国际集团管理的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饭店1982年4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从此中国酒店业驶入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三资”酒店或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涉外饭店在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开始抢滩中国市场,给中国酒店业带来了国际化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酒店的功能定位也逐渐从接待转为服务。截止到八十年代末,全国的涉外饭店总数已达到1496座,并有30余家国际酒店集团落户中国,如:香格里拉、喜来登、假日、希尔顿、雅高、凯悦、和半岛等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酒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对内资酒店实行和外资同等优惠的政策。这样,由于国家的宏观支持政策,本土的酒店集团管理公司也丌始出现。3廖卫华。现代饭店管理原理,经济科学iI;版社,2007年5月,35—42页.8第二阶段是吸收模仿阶段(九十年代)。在此期间,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酒店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此间一大批参照国际酒店硬件和软件标准兴建的星级饭店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同时一大批以模仿国际酒店集团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为特点的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也应运而生。截止到九十年代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3856家。到2000年又猛增至6029家(由于投资建设周期等因素,2000年增加的酒店应该是99、98年之前的决策)。在国家旅游局登记注册的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就己多达39家。比如其中模仿香港半岛的北京建国饭店、模仿香格里拉的中粮凯莱等中国本土酒店集团。第三阶段是开拓创新阶段(2000一至今)。此间,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五天工作制的普及、带薪年假制度的立法保证等因素拉动了中国公民的旅游需求,酒店定位也从外事服务转向内外兼顾。自2001年以后,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即将召开,中国经济一片繁荣。当时,国际著名饭店集团纷纷看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环境,纷纷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脚步。与此同时,中国的酒店行业也开始探索在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与国外酒店品牌展开公平竞争。但2003年的SARS危机,也给酒店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外资的限制逐步放宽,导致外资酒店集团开始大举进入中国。2008年的奥运会,对酒店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如今,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剧和中国公民出境游的同益升温,一大批中国本土酒店集团正跃跃欲试到国际酒店市场上去打拼。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进程已然从开放引进和吸收模仿阶段转向开拓创新和决胜境外的阶段。2、国内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酒店行业可能面临的趋势主要有:(1)受到经济危机影响,酒店行业营业收入会有所下降。同时外资酒店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低价挤压本土酒店。(2)经济危机会严重影响经济型酒店行业,因为面对高档酒店的降价趋势,经济型酒店降价的空间更少,面临的危机更大。(3)酒店集团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各集团核心竞争力的考验更加严峻。(4)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将会进一步加速酒店集团的收购与重组。酒店集团化趋势会更加显著。同时,部分央企或者非主营酒店业企业,将会在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上剥离酒店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缩短管理链条,降低成本。最终实现酒店业企业的合理布局。9(5)网络营销成为趋势,酒店行业也将越来越重视网站策划与推广。(6)逐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随着走出去的旅游脚步,将本土的酒店带出去,在海外发掘新的市场机会。(7)市场细分更加升级,主题饭店是未来新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希尔顿饭店集团就率先意识到女性顾客的特殊需求,于1974年专门丌辟“女子楼层”(专门为单身女性提供旅途中的一切服务),针对女性旅游者这个特殊而又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设计与之相应的饭店产品,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从而赢得大批女性顾客,成为希尔顿旗下的一大优秀产品品牌。可见,酒店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取得成功,就必须通过个性取胜。目前中国市场上各种主题饭店层出不穷,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功,主题饭店将是饭店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8)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酒店是未来主流。随着“绿色奥运”的口号深入人心,“绿色”也成为酒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据2007年的统计的数据,全国已经拥有绿色旅游饭店2000多家,创建绿色饭店将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饭店业发展的主流。lO第2章宏观战略环境分析2.1政策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形贸易壁垒逐渐减少的形势下,政策环境越来越被各国重视。在入世谈判中,服务业占据重要一席,国际社会对我国服务业提出深度进入的要求。目前,国内并没有出台具体的针对酒店行业的任何鼓励政策或者限制政策。但是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旅游者也是酒店重要的接待对象,因此对于旅游业的国家政策同时也会高度影响着酒店业的发展。而对于旅游业而言,我国政府持一种鼓励的姿态,尤其是针对入境旅游和境内旅游。国家旅游局总的明确方针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2007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相当于全国GDP的4.39%。4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业也得到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在2008年,我国出台《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舰划》,这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必然会给中西部地区的酒店行业带来更大的商机。2.2经济环境2.2.1金融危机对酒店业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从金融界一直波及到实业界。酒店业作为与金融实体关系较为密集的产业之一,影响在所难免。通胀引起的交通成本上涨,让不论是消费旅游还是商务旅行的人们都压缩开支。消费旅游和商务旅游客人的减少使得在这条产业链条上的酒店业切实感受到冬天般的寒冷。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气氛下,大家惶恐不安,许多商家都打出降价促销的大旗。但是酒店的降价空间十分有限,因为无论是新建酒店还是改扩建的老酒店,无论是高星级酒店还是经济型酒店,其建造成本其建造成本和财务成本都比较高,再加上酒店的其他成本,如人工、能源费用等等,如果要维持J下常的业务,酒店商家调低房价的余地注定是非常小的,否则就会导致失衡状态下的恶性竞争。这些都不是成熟的酒店市场应有表现,一个成熟的酒店市场惯常的手段多是提高平均房价保证相对4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低的出租率。另外,国内的房价同国际上其他地区平均300美金的酒店标准间房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国内房价下跌空间不是很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尽管是金融危机,J下常的工作生活还是会继续下去,因此,酒店的常规性需求也必不可少。以高端消费为主的五星级酒店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高星级酒店多数客源为商务游客和境外游客。随着经济波动,这部分客源会减少出行。因此高星级酒店需要转换经营思路,调整客源结构,瞄准内需市场以度过危机。降价不可避免,但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不能降低服务品质,要把握好酒店经营需求和市场接受程度的平衡点。可以通过整合酒店内外资源,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吸引客人。以商务散客为主要市场的经济型酒店则影响不大,因为这场会融危机主要对外向型出口制造业波及很大,相反这场危机会导致出口企业从外销转向以内销为主。而内销将促使得企业的销售人员更频繁的商务活动,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客源正是以国内商务散客为主的。因此,预计未来酒店行业会出现经营性业绩的萎缩,但是,只要拟订好合适的销售方针、调整自身服务、更好的适应了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要放宽销售的负面,争取更多的商务客人和会议服务;再有就是调整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丌发力度,通过合理分配是价格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样一来,只要做好适当的应对措施,就足以使酒店行业安然度过今年的金融海啸。温家宝总理说:“在危机中,信心比黄会和货币更重要”。危机两个字,一个是危险,一个是机会。危机经济是外部的经营条件,而不是借口。环境不断在变,但是如果酒店可以针对变化,迅速调整就有机会战胜危机,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先者。2.2.2未来经济环境对酒店业的影响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但是投资者对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前景也较为乐观,旅游投资热情不减。跨国公司继续保持对中国旅游业投资的兴趣,如英联投资(Actis)宣布将向7天连锁酒店集团注资6500万美元,雅高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也沿着既定计划在华扩张。同时,国家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如在12月2日召开的首届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宣布近期将推出82个旅游产业项目,初步估计将涉及78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其中有6个项目已经签约,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业发展符合国家推动科学发展、扩大内需的要求,特别是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中,旅游业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旅游业亦因此可望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当中。作为统筹200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旅游休闲发展的《国民休闲计划》,12有望在2009年这一特殊战略时机推出。该计划对于刺激旅游消费、创造旅游就业以及引导国民旅游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将可能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酒店业带来更多的生机。2.3社会环境2.3.108年奥运会对酒店业的影响2004年以来中国星级酒店一直呈增长趋势。而2007年作为奥运全力准备的冲锋年,全国星级酒店数量增长率达到22.4%左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统计显示,2008年在北京有126家酒店开业,增加客房2.9万间。错过完工期限的酒店仍在不停开业。然而,在奥运结束之后的统计显示,并不是所有的酒店都在这次奥运大潮中获得高额的回报。据统计,在奥运期间,北京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大约在60%到75%,四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大约在40%到50%,三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一般低于40%。可见,只有高星级酒店才在奥运期|’白J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并且,仅仅从北京一个市场进行分析可见,从2008年到2010年不再会有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供应,所以北京酒店的入住率会在2009年提前达到高点,保守入住率预计在72%以上,酒店收益率达到峰值,且四星级以上酒店收益率会明显高于低档酒店。2009年后,中国将迎来长达半年的2010年世博会,届时仍将受到全世界的瞩目。酒店市场的收益率届时会再次回升。“后奥运”时期,中国的酒店行业将面临着以下的机遇与挑战:1、奥运会的巨大宣传效应奥运会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和轰动效应,而且极大地促使旅游者做出到当地旅游的决策,这对拓宽举办城市和整个国家的客源市场、增加客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同时,奥运会也会带来更多的相关旅游者,并且形成以举办地北京为中心,其他举办城市为辐射半径,旅游城市为辐射圈的奥运旅游图。在其影响之下,我国其他城市尤其著名的旅游城市也会因奥运效应而刺激国际旅游市场,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前往中国旅游城市,对于当地酒店业而言无疑将会提升入住率。2、奥运促进我国酒店业提高服务质量并与国际接轨奥运会是世界的焦点,吸引全球的目光,在奥运会到来之时也就是与国际融合之时。奥运为现代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强有力地唤醒中国服务业的服务意识,有助于中国企业树立服务创造更高附加值的理念,推动各种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改革。作为窗口行业之一的酒店业自然承载着树立良好形象,传承文明使命的重任,因此,许多城市的大酒店都在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全力以赴。不少酒店专门制定了奥运计划,培养优秀服务人员,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章程,此外酒店还加强了人员的外语能力,定期进行语言培训,引进多语人才等等。3、绿色奥运加快绿色酒店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全球“绿色浪潮”的推动下,国外不少酒店改变经营策略,采用绿色经营理念,建立绿色环保酒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符合环保、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九十年代这一理念传入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高级酒店纷纷效仿,但多数酒店面对高昂的改造费用望而却步,因此我国的绿色酒店进展较为缓慢。2008的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口号。国家旅游局也适时地颁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的行业标准,与奥运签约的酒店需要符合环保、节能、防治污染等多个指标。这一系列措施促使我国酒店业提早迈向绿色行列,虽然改造费用较高,.但从长远出发,绿色酒店长年所节省的各种能源费用就为酒店节省了不少开支,同时绿色酒店的公众和社会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财富。4、奥运使行业内部竞争更加自热化面对奥运这一商机,酒店业内部的竞争同趋激烈。国外知名酒店纷纷进驻和扩张,北京市2008年,有18家高档酒店开业,新增客房7112间。天津市2007年启建和在建20个高星级标准的旅游酒店。青岛在2008年奥运会前,将通过新建、改造等手段增加星级饭店80多家。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在奥运浪潮的影响下,酒店业竞争升级,国内竞争国际化,而无论对于酒店集团还是单体酒店,在国外国内强大的竞争之势下,将会面临更残酷更惊心动魄的挑战。如何冲出重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酒店取得胜利的筹码不能仅仅依靠价格战,更重要的是酒店内部深层次管理思想的改变与应对策略的调整。5、“后奥运”危机14尽管奥运会有很强的持续效应,但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的几届奥运举办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奥运低谷现象,这是由于筹备奥运会在短时间内进行的大量投资,经济迅速增长,而在奥运会举办后出现迅速减退的现象。随着奥运的结束,与奥运相关的行业都会进入急剧增长后的衰退期,酒店业较为明显地会受之牵连。悉尼奥运会后,悉尼市经常感受到空房的压力。而北京奥运会后酒店也会面临着人去房空的”空洞”现象。第3章行业要素分析3.1酒店行业竞争力分析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从行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五种竞争力分析。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是事物的巧合,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行业结构,即五种基本力量的抗衡。在饭店业中,这五种基本力量的强弱及其组合决定了饭店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每一家饭店盈利的最终潜力。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存在的基本竞争力量就是来自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新建酒店)、行业替代品(家庭旅店、汽车旅店等)、购买者(消费者、旅游者等)、供应商(直接相关行业及旅游业其他相关产业)这五方面。波特五力分析酒店行业竞争者3.1.1现有企业问竞争我国高档酒店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跨国酒店公司。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由于其早先的优势,在软硬件方面都要优于本土酒店。本土品牌日益边缘化。最主要的原因有:1、仿效多于创新;2、酒店资产管理中,行政管理大于企业管理;3、缺乏具有先进理念的人力资源系统。同时,部分本土酒店集团由跨国酒店集团代为管理,间接削弱了本土酒店管理集团的力量。163.1.2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目前,我国酒店行业存在着结构性进入壁垒比较低的问题。大量实力雄厚的外国酒店业集团的存在,对我国的酒店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争财,积极新建改建修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人们的出游更加方便,大量的旅游需求释放,导致了旅游业投资效益显著提高。并且,随着外商投资政策壁垒的消除,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速度加快。目前万豪国际酒店仅在北京投资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达9家;洲际酒店集团在北京投资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3家,其中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都是在2008年新建或改建的。同时,国内传统产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时,也将目光投向饭店业。比如,云南红塔集团投资近10亿,在上海浦东建成五星级“红塔大酒店”。这些潜在的进入者,增加了市场竞争的严峻性。3.1.3替代产品的冲击从产品构成来看,酒店产品主要包括“吃”、“住”、“娱”、“购”、“行”、“游”。其中前四者,酒店自身都能直接提供,而后两者则只能提供相应配套服务。而作为消费者,在选择上述六种消费时,并不会只考虑饭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酒店集团及快餐、西餐、酒吧的蜂j}{j而入,消费者有个更大的选择余地,客流严重分流。而在近年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众多娱乐场所,比如:滑雪场,主题公园,海上公园等,既经营娱乐产品有提供餐饮及住宿等服务。这些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受到制约,更多的自费消费者都会选择经济实惠的经济型旅店;企业也会在差旅费用上压缩,使得员工消费在高档酒店上的预算降低。导致中低档酒店竞争力增强。3.1.4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酒店产品提供的是一种体验过程,而非有形的产品。从这种意义上讲,顾客的消费热情很难长期固定在某一个酒店上,只有通过不断的市场细分,提高服务质量和性价比,才能保持客户的忠诚度。以此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美国著名经济预言家莫里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预言,“2015年,全球将进入一个休闲时代,到那时,美国的休闲经济所产生的GDP将占全美的50%,人们购买的是一种体验,而不是物品,提供娱乐的行业有望空前繁荣。”可见,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是酒店业发展的契机,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能否抓住消费者,是酒店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3.1.5来自供应商的压力饭店业是比较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是高资金投入追求高回报的行业,在各行业的比较中,仅次于民航业和石油化工业。其中,供应商对于饭店业的威胁主要体现在:1、提高供应价格;2、减低所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些威胁都会直接导致饭店利润下降。3.2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3.2.1行业总供给国内目前住宿行业的总体供给情况如下: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583家,比上年末增加832家,增长6.5%;客房157.38万间,增加11.39万问,增长7.8%;床位296.94万张,增加18.40万张,增长6.6%。可见,目前全国星级酒店行业总的年供应量达到10.83亿人天3.2.2行业总需求《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7)显示:在2007年,全国共有16.10亿人次出游。总花费达到7770.62亿元。总人次(亿次)全国合计城镇居民农村居民16.106.129.98总化费(亿元)7770.625550.392220.23人均花费(元)482.65906.93222.47——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按照中国的习惯,农村居民的大量出游,尤其是探亲访友,大部分都是住在亲友家中。同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远远低于城镇居民906.93,只有222.47元。在这样一个消费水平上,一般是不会住星级以上酒店。考虑到这个因素,城镇居民是星级及相当于星级酒店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一般来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出游的活动中,探亲访友等活动会倾向于在亲友家住宿,所以假定其中只有50%的人需要住宿服务,而其中的60%需要酒店服务(而不是招待所,家庭旅店等非酒店住宿)则共有1.872亿的城镇出游者成为酒店业的潜在客户对象。城镇居民出游在外的逗留天数没有可用的统计资料。但以人均花费906.93元计,同时考虑到一般出行住宿费用在总费用中所占比例比较低(一般不超过30%),平均在外逗留天数应当为3天左右(以3天计,每天住宿费用约为100元左右),则城镇居民总的年住宿需求量不会超过5.616亿人天(1.872人次×3天/入=5.616亿)。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所以总的住宿需求量为1.83亿人天(2610.97万人次木7.0天=1.83亿人天)。3.2.3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全国酒店总需求=国内酒店总需求+国际需求=5.616亿人天+1.83亿人天=7.446亿人天综合前面的数据及分析、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下表:供给(人天)需求(人天)需求/供给比(对应入住率)总需求10.83亿7.446亿人天68.75根据这样的估算,得到的入住率,和实际的入住率情况的是略有偏差,可以认为是在估计国内游客住宿需求时的估算不是十分准切。但总的来说,偏差不是很大,可以作为借鉴数字。如下图:2007年全国星级酒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饭店数(家)合计13583客房数(万间)157.38床位数(万张)296.94营业收入(亿元)1647.03客房出租率(%)60.96193.3行业成本与盈利分析全国酒店行业盈利情况按地区分布不均,下图是我国经济酒店按地区分布的盈利情况:2007年全国星级饭店基本情况(按地区分)地区(家)总北计京1358380611241232423753021927632084310943914213257275225895411169401263240507250饭店数房间数(间)15737841268841590548852305231990759114194502465361352102157124389382375426233138875445918651042564991519484931538110261935801l20709床位数(张)296943422344427853929215841239116107363386054866298538240623224650725529474l614051641211455449622510527426150790138714594691410339639868客房出租营业收入万人均实现利润固定资产(万率(%)60.9660.1856.8657.4963.7154.760.9957.9555.,1961.2663.3363.9263.3956.4l65.7l69.1262.1959.3973.4260.7454.2555.4l59.7561.9664.16元)16470307.82178656.93219311.34373881.8375119.04143035.09575298.96195506.49177852.491597005.011207431.561757131.63289166.19337485.95165994.141084997.66404598.7l379526.99351728.151797558.07341765.55248632.59314146.82559404.75132308.43(万元/人)0.331.74一O.36—0.33一O.631.14O.21—0.63—0.463.23一O.250.6l0.30.13一O.150.24—O.39—0.17—0.43O.33—0.14O.22一O.2—0.013.13元)42985675.655501446.9402334.371134350.54605427.1501550.082108214.45724448.61747362.513407414.813301372.863186051.19614068.181063796.44710798.62438641.94920388.231057902.18812429.255009087.12960216.961052868.18670039.521811286.7300342.19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广南东广西海南重庆四贵川州云南88778303267105513738996271713795226218964856073984617088413922742705166718573103857640257.173757.255.2947.5467.3860.99456153.0730428.5204337.05145480.7864988.7547737.54313637.72—0.190.16—0.441278385.32173113.45897851.74483530.52122001.88122897.6866056.23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0:06—0.65—0.32一O.16新疆由上述数据可见,虽然全国平均情况是盈利,但是绝大多数地区的星级酒店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贵州等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中,酒店盈利状况较好。另一方面,按照酒店的星级来划分,2007年各星级的营业收入,人均利润等指标如下图:人均利润酒店总J皇里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客房总且里床位数营业总收入客房出租率64.6463.8461.2556.7356.84每间客房年收入(万)15.197.443.882.471.73(万元/人).2.750.17—0.24O.2lO.07369137327159533691053076475835718420399597315652147234010672.256006265028518.1612432525197576.698472182117675.3663615115865.29——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公布数据整理由上述统计数字可见,高档和低端酒店盈利状况较好,尤其是五星级酒店,无论是每间客房年收入,还是人均利润都是最高。而中档酒店尤其是三星级酒店则处于亏损状态。对比2002年酒店行业的统计数字,酒店行业在近年来盈利状况较好。但是三星级酒店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嘲2l每间客房酒店总量客房总量营业总收入客房出租率年收入(万)五星175人均利润(万元/人)16.49万问14.351817270.1866.33%13.44万四星635间34.652389790.4964.95%7.27.O.31万3187575.57三星2846间30.60。h60.84%4.15.0.49二星一星4414810间3.64万问1622321.26l27329.8456.47%49.68%2.391.65.O.26·O.27——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前面的统计数据显示,酒店行业的盈利主要集中在两个极端:五星级酒店和低档经济型酒店。各类酒店中盈利能力最差的要数三星级酒店了。而五星级酒店又是各星级酒店中盈利能力最强的等级。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证实。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世界各大著名酒店集团均于200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兴建多个五星级酒店。其中仅在北京一个地区,洲际酒店08年新建或改建五星级酒店4家;喜达屋2家;希尔顿酒店2家;万豪国际酒店2家。以上的这些数字都表明了中国五星级酒店市场的强大吸引力。第4章首旅建国的经营战略分析与建议4.1首旅建国的发展简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术,在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人数连年翻番。l978年北京共接待了18.3万97的旅游者,但我国旅游设施的基础依然十分薄弱。1旅游者条件的饭店仅有l19838年全国具备接待海外7家,客房约2万间。0年4月21同由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北京建国饭店成为由国家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并于当年5月21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北京建国饭店公司是由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北京市旅游局下属)与香港中美旅馆发展有限公司(陈宣远集团在香港注册)共同建立的合营企业,属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比例中方51%,外方49%,合营期限十年(后延至十六年)。1998年,建国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更名为首旅建国管理有限公司),该酒店管理公司以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和顾问咨询的方式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管理酒店60余家,北京建国饭店作为该酒店管理公司旗下的旗舰店和标志性酒店,自此开始输出管理人才,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步走向国际旅游市场。目前首旅建国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首旅集团,投资或管理着全国各地五星级酒店3l家,四星级酒店28家,三星级酒店9家。管理客房2万间,就职员工近万人。是专门从事酒店管理、酒店预订和酒店品牌开发的国内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之一。首旅建国所管理的酒店定位于中高档商务酒店及度假酒店,致力于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内涵。4.2首旅建国的SWOT矩阵分析SWOT分析是企业总体战略制定的依据,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威胁与内部的优势、劣势进行协调,综合考虑整体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并对之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制定出企业的整体战略。通过对首旅建国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首旅建国目前的战略方向:通过目标集中化战略,集中优势主攻本土高档酒店市场,接下来利用品牌效应,发展其它细分市场。首旅建国的SWOT矩阵分析:S:优势良好的政府企业背景;品牌优势;充足的战略资源及资金支持;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人力资本优势0:机会良好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垃嘎:W:劣势企业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合更大程度的国际化要求;企业规模较大带来的不灵活S0战略酒店可以抓住外部的良好机会,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一流的服务优势作利润较高的细分市场,借助自己的资金实力,按照目标客户的需求改造酒店硬件,增加服务设施。WO战略利用全球性的国际合作机会,逐步改善企业体制,使之向国际化靠拢,最终实现国际化战略。全球性的国际合作机会: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闩渐庞大;居民的娱乐文化需求逐年提高T:威胁竞争对手实力增强,尤其是跨国酒店管理公司实力强大;替代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外商务旅行者会减少。各公司差旅费用削减,导致收入下降;连锁经济型酒店成为新宠,正逐步兴起,市场分额逐渐扩大,成为酒店行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ST战略利用良好的政府企业背景,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利用优秀的品牌优势丌发新的细分市场,引领潮流,主导消费者的选择。WT战略在经济危机情况下,避免盲目的扩大,稳扎稳打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244.3首旅建国的经营战略建议4.3.1产品战略营销学家梅德罩克(Medlik)将酒店产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l、地理位置,酒店的地理位置好坏意味着交通是否方便,可进入性是否好;2、设施,包括客房、餐厅、酒吧、会议厅、娱乐设施等;3、服务,包括服务的内容、方式、态度、效率以及速度等;4、形象,是消费者对酒店产品的一致看法,由酒店设施、服务等多个因素共同创造的;5、价格,可以反映前四个特性同时,也反映了产品的质量,以及在客人心目中的价值。由此可见,酒店产品与其它产品有所不同:l、酒店产品是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结合客房、设施、饭菜等都是有形的产品,但是无形的难以度量的产品在酒店行业中更加重要。客人在酒店罩面消费,不可能离开酒店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但是无形产品的不稳定性、质量标准的非量化性、服务质量的非可检验性都加大了酒店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2、酒店产品的不可存储性客房、设施、服务等一天不卖出去,就不可能创造价值。而且作为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能像工业品,同用消费品等那样储存起来以后再卖的。3、季节性明显酒店行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需求疲软。酒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增加和创造淡季的需求。4、产品差异化地,品牌忠诚度低一家酒店不可能为自己的无形的产品申请专利,这就导致了:如果有一种新的酒店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他酒店会很快的跟着模仿。这样的后果是酒店行业的产品雷同,毫无特色所言。因此对于一般客人而言,只认定一个酒店的意义不大,换一个新酒店、新环境常常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感,最终导致了酒店品牌忠诚度低的结果。5、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强酒店的主要客源来自外地或海外市场,对于第一次来的客人来说,需要通过更多的媒体了解酒店。因此无论是通过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酒店都要注意做好信息的传递工作。6、对外界环境的脆弱性酒店业有多种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比如国家政局,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等。如2003年的“SARS’’风波,就是我国酒店业受到重创。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波及到四川的旅游酒店行业。首旅建国公司已经经营十年多,“建国”这一品牌也使用了将近三十年,从各种特征来看,酒店的整体产品已经处于成熟期,为大多数可能的购买者所接受,市场也处于最激烈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产品能够丌拓更加广泛的市场,应重点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发出新的目标客户;2、发展产品的新用途和新功能;3、提高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4.3.2营销与品牌战略酒店业是中国对外丌放较早的行业,也是与国际接轨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品牌是市场化的产物。但是品牌的重要性,近几年才被中国的酒店业认识。国外酒店品牌有一套成熟的理念和营销经验,而在中国这几乎是零。真J下将国外酒店的连锁经验与国内酒店业的实践相结合,是个不小的难题。中国的酒店集团多是政府管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年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成分复杂,人员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背负着历史的包袱,受到体制上的束缚。中国酒店集团的劣势是从娘胎早就有的,仅此一点与国际集团就不具备可比性。现在一万多家中国最好的酒店,大都被国际酒店集团垄断。这就是说,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奢侈、管理难度最大的那部分酒店,基本上被国际集团垄断。中国本土的酒店集团,在竞争中基本丧失了这部分阵地。这是个真实的现象。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国际酒店集团也有克服不了的软肋:管理的成本高,在标准五星以下的市场上发不上力,很难支撑。这个现实,给国内的酒店品牌提供了一个市场机遇。首旅建国品牌的切入点应该确立为:避丌国际品牌的锋芒,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国际品牌进不了的那个层面中的最高的。在这个层面上,企业在主要客源结构上的优势恰恰也得以发挥。客户群应该锁定为国内中高档的商务客人。中国人服务中国人,对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应该比外国人把握得更深刻。商业竞争中,品牌已经成为酒店集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它不仅关系到集团的市场竞争力,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jFl集团化建设和锤炼自己的品牌管理体系,扎扎实实推动品牌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值,应该是我们的战略方向和根本出路。4.3.3电子商务战略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电子商务以其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成为酒店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营销手段。旅游酒店业相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其他行业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最为显著的功能就是对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而酒店业的区域化特点正是对信息的依赖原因。虽然最近两年IT行业的发展陷入低潮,但是欧美国家的旅游酒店网站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发展迅猛,前景喜人。在近期全球金融风暴袭击最猛烈之时,连锁经济型酒店“7天”逆势获得国际风投高达6500万美金的融资投入电子商务,以建立7天“中国酒店业第一电子商业平台”。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酒店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酒店网络销售系统是具有革命性的酒店营销创新。它的优势主要在于有效展示酒店形象和服务,建立与客户良好的互动关系,显著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通过分析,酒店电子商务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l、增加酒店的经营产品酒店电子商务的开展首先给酒店业经营增加了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了市场的新变化。因为游客,特别是商务客人,他们需要在旅途期问仍然得到互联网服务,于是电子商务的开展使得酒店增加了对客服务的内容,为客人带来了方便。2、为客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互联网将酒店产品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展示在客人面前提供B2C的直接预订渠道,客人只需按其需求进行选择,确认即可。这样一来,可以建立与客户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保持忠诚客户有很大作用。3、拓宽酒店的销售市场,扩大预订消费群体互联网使得酒店业务有可能延伸到以往从未到达的地方,将酒店产品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并将对酒店产品有需求的客人与酒店相连接,使酒店产品信息在空间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因此电子商务可以给酒店业经营增加新的销售渠道,扩大预定消费群体。4、使酒店产品有形化,增强预订群体对酒店产品的信任度。酒店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客人在预定、购买这一产品之前,无法亲自子解到所需产品的信息,互联网可以提供虚拟酒店和大量的酒店产品信息。通过互联网,客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了解酒店产品,对酒店产品产生预先的体验。这样酒店网络预订不仅培养和扩大了消费群体,而且使无形的酒店产品“有形化”,增强预订群体对酒店产品的信任度。5、显著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传统酒店平台依赖其他分销平台,每卖出一间房,分销代理商就要抽走20%甚至更多的交易额,酒店因此支付了很高的利润比例。要降低这方面制造出来的成本,要做的事情就是绕开分销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成本结构,直接与终端建立联系。4.3.4人力资源战略酒店无形资产经营的基础是具有优质的人力资本。因此,酒店对人力资本的培育,包括用效率工资理念替代成本工资理念,培训和开展经营管理的专题研究活动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不少酒店缺乏专门的研究与丌发部门,由总经理一个人拍脑袋决定酒店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与创新产品。这个时代应该逐渐结束了,酒店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当前,我国酒店集团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酒店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人才短缺人力资源是饭店集团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饭店集团进入快速扩张期,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公司数量的增加、市场网络的扩展,酒店集团原有的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有效满足集团发展需要,这是集团需要补充新的人力资源以支撑酒店集团的成长。因此,酒店集团是否能够有效引入新的人力资源成为其扩张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酒店人才市场供给不能满足酒店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造成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本土酒店集团的快速发展。国内酒店人才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数量上的缺乏和质量上的缺乏。数量上的缺乏主要是因为供给与需求不对称造成的。当前我国酒店人才教育主要以高等院校培养和酒店集团自主培养为主。我国在酒店集团经理团队的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进展缓慢,缺少一批高素质的具备集团企业管理能力与经验的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和战略性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队伍。而同时,在高等院校,由于在教育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导致学生以学习理论为主,而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不够。质量上的短缺主要体现在酒店国际化集团化的过程中,酒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酒店集团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职业素质、岗位职责等都要与国际酒店集团接轨。作为酒店集团的高级管理者必须具有协调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能力,同时也要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超强的魄力等。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官升一级"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应的管理者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以此来适应集团管理岗位的要求。2人才流失合理的员工流动有助于酒店集团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但是过高的员工流动会对酒店集团发展早晨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酒店业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高的现象。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二星级至五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年来国内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达23.95%。6而正常的员工流动率应保持在5%左右。因此就造成了酒店人才匮乏,不得不高薪挖其他公司的墙角,更加加剧了人才的流动性,最终导致了人才不足的恶性循环。对于酒店行业的通病,在人力资本管理上,首旅建国也应该致力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例如:通过组织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研修,深造等方式学习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学习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有效管理酒店。具体的建议有以下几点:1、引进人才选择最合适的人才,而不是最优秀的人才。针对岗位职能选拔人才,对于岗位而言引进的人才称职,而同时对于引进的人才来说,酒店提供的岗位又能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这样一来,避免了酒店集团未来人才的流失危机,同时也有利于酒店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性。2、人才培训在国内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缺乏的背景下,人才引进的成本高,而且与酒店的磨合也需要一定阶段。因此,酒店集团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最有效的反法就是一一人才培训。酒店集团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人才培养,制定系统的人才储备计划和培养计划,为今后的高速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例如:可以模仿喜达屋集团,将培训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可以积累大批各个层次的高质量人才储备,这样一来为酒店的扩张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3、留住人才留住人才是酒店集团预防人才流失的根本措施。如果不能很好的留住人,那么前期引进,培养的人才都无从谈起了,反而可能会为竞争对手“做嫁衣裳”。为做到留住人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充分尊重、信任员工,采取不同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同时还要拓宽员工上升空间,有一个合理的奖励和晋升机制,使员工看到6刘晓慧,我国酒店人才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11月,32.34页。努力的希望。最重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做到以人为本。最终使员工真J下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结束语优秀的酒店并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依靠酒店正确的战略定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改善努力取得的。酒店的经营过程也是战略的实施与改善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整个酒店行业的状况的分析,明确了本土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的现状及所面临的趋势。通过波特五力分析研究出行业的突破点;运用SWOT分析法对首旅建国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分析,提出酒店的战略方向是集中化战略;并对首旅建国的经营战略进行详细分析。本文在论述中,不求面面俱到,涉及到经营、管理、投资的每一方面,而是着眼于酒店行业中的本土高端酒店的未来经营战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得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本文在论述之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参考文献[1]廖卫华,现代饭店管理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35—42页。[2]秦远好,现代饭店经营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3-5页。[3]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2007-2008,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362-387页。[4]王泽光,中国旅游饭店的机遇与发展,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6月。[5]迈克尔·波特(美),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6]迈克尔·波特(美),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7]许秋红、李新春,基于资源理论(RBT)的酒店集团成长原因分析,旅游学刊,2006年,53页。[8]陈婉儿,对我国饭店行业市场壁垒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56-157页。[9]佚名,北京建国饭店:在创新腾飞之路上不断发展,饭店现代化,2008年10月,56—57页。[10]佚名,首旅建国:现代企业,民族品牌,饭店现代化,2008年10月,36-37页。[11]段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浅谈首旅集团的发展战略,前线,2006年2月,56-57页。[12]李飞,电子商务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消费导刊,2008年2月,59-60页。[13]汪鑫,中国旅游行业战略分析——以首旅集团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2004年。[14]季好,华侨城酒店集团品牌战略及实施研究,中南大学MBA,2008年。[15]陈敏,北京首旅酒店集团的“建国”品牌营销之路,中南大学MBA,2008年。[16]陈丹、孙静宇,中国饭店业如何安然度过金融危机,饭店现代化,2009年1月。[17]佚名,2008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饭店现代化,2009年1月。[18]付岩,我国旅游饭店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19]张林,泸天化酒店营销战略探讨,西南财经大学MBA,2003年。[20]王文君,饭店市场营销原理与案例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258页。[21](美)CHUCKY.GEE著、谷慧敏译,国际酒店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258页。[22]陈雪钧,论扩张期我国饭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瓶颈及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77-78页。[23]首旅集团网站http://www.btg.com.cn/[24]首旅建国酒店管理公司网站http:/1www.btgjianguo.com.cn/front/indexAction.do[25]吴晓梅,中国酒店市场面临空前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docid=177326105&chnid=282&1eafid=3060,2008年8月4R[26]高天明,国际化、集团化、信息化三大主题促中国酒店业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docid=183204911eafid=3060&chnid=1028&searchquerystring=酒店业&SearchItem=subject,2008年11月27同[27]赵焕焱,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热点问题,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7/11/123638,2008年7月11同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090l/19/t200901tml,2009年1月9R[29]中国饭店协会,金融危机对饭店业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商业联合会,http://www.cgcc.org.cn/detail.asp?lTID=DTID060628130218063152%20%20%20%20%20%20%20%20%20%20&ID—ID=IDID090126l192.html[28]朱毅,旅游酒店:从08年入境旅游数据展望09年市场,中国经济网,14134072.sh10922534591,2009年1月26日33致谢此论文的顺利完成得益于我的指导教师张建平教授。从论文一丌始的选题直到最后的定稿,张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渊博的学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都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此,谨向导师张建平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的是论文中所有提及的文献的作者,我的论文是在前人先行的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罩对这些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使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给与我力量。最后,感谢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是他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我支持与鼓励,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年f月个人简历个人简历:顾晓燕,女,1982年3月13同生。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9月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硕士。35中国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兼析首旅建国管理公司的经营战略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顾晓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学位论文 宋连凤 XY酒店顾客忠诚分析与对策 2007

21世纪的竞争是以顾客为中心的。面对激烈的竞争,谁取得了顾客忠诚,谁就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顾客忠诚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使企业从顾客终身价值中获取更多的收入,而成本却较少,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忠诚顾客对各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客忠诚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营战略的制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酒店业因产品差异性小,行业竞争激烈,更难形成和保持顾客忠诚,因此酒店业更应加强顾客忠诚工作。

本文以理论为先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顾客忠诚的相关理论,评述了顾客忠诚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从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解释了顾客忠诚的形成机理。旨在通过剖析顾客忠诚相关理论体系后,找出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探索顾客忠诚测评的相关方法,以期能实际应用于企业的顾客忠诚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所助益。

由于行业不同,面对的顾客消费群体不同,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或强度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情境下,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酒店产品的特点,应用适合酒店业的研究模型,建立了酒店业顾客忠诚的研究框架,确立了具体的测评指标,设计问卷调查,对XY酒店的顾客忠诚情况进行调查。

采用了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加权平均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明晰XY酒店当前的顾客忠诚情况,发现哪些工作做得较好让客人感到满意,哪些工作做得不足,还有待提高;同时找出了顾客认为更重要,期望酒店能更优先更好地来满足的需求,以此作为酒店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的参考。

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为XY酒店应该从几个方面加强顾客忠诚工作:加强与租赁单位的合作、加强员工忠诚工作建设、建立顾客抱怨管理系统、加强顾客关系管理等。

顾客忠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某一时点的顾客忠诚调查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顾客忠诚状况。酒店要经常化,阶段化地进行顾客忠诚分析,以此来调整、确定酒店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2.学位论文 周炜 浦东大酒店经营战略研究 2003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浦东酒店业经营战略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酒店业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浦东大酒店是行业投资的涉外三星级酒店。上海申博的成功不仅要求酒店抓住商务、旅游与会展业大发展的机遇,又必须应对国内外大型酒店集团和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对其经营战略的研究有着很强的代表性。

本文第一章分析了浦东大酒店的发展历程和实际经营状况。第二章酒店经营的行业背景和环境。第三章从竞争要素出发分析了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第四章从需求分析入手,对酒店的消费者进行细分,确定了酒店的目标定位。第五章提出浦东大酒店在新形势下的营销战略和面向市场的竞争战略,强调经营项目深度和广度的结构性调整,开展关系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推行电子商务和绿色营销理念,寻求酒店经营策略的突破。最后针对酒店的发展战略,探讨了企业战略联盟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

本文对上海以及浦东酒店经营状况的分析完全来自于作者平时工作的积累,对浦东酒店市场进行明确细分,浦东市场的竞争分析和酒店经营的策略探索,以及对酒店经营模式和产权变革的尝试性研究均为本文的创新。

3.学位论文 张震 中国经济型酒店经营战略研究 2006

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的酒店形式,一进入市场就得到了认可。作为一种不同于星级酒店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对原有的酒店业市场格局提出了挑战,也对国家旅游局推广的星级酒店体系提出了挑战。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层次的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消费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蓬勃发展,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在各大城市的频繁举办,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数量比重日益加大,原有的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占主导的酒店业市场结构,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住宿为主的整洁舒适的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型酒店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的投资热点,经济型酒店作用也日益突出。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酒店业市场上有很大需求,但是要在中国市场上发展经济型酒店,让经济型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我们必须探讨它的理论实质和发展途径,发现其经营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创新和实践运营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对经济型酒店的涵义、发展模式、经营战略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文章共分为七个层次:导言部分提出了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创新和不足等。第一部分研究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涵义和特征、经营战略的涵义和类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第二部分包括外国经济型酒店概述、中国经济型酒店现状概述、中外经济型酒店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包括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运用企业资源理论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最后通过SWOT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营战略的选择。第四部分包括经济型酒店经营战略;经济型酒店连锁发展路径的选择,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第五部分对如家酒店经营战略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研究,本文指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面涵盖中低档酒店的实际市场,(但目前提倡的先导型经济型酒店以类似于一星至三星的市场为宜),包括多类型多档次,但其特性是同一的,即都只提供专业化的有限服务。本文肯定了国家旅游局推广星级酒店的贡献,但同时也指出现行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已经阻碍经济型酒店的成长,必须改革现行星级酒店评定标准,或者另行设定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实际,提出了适合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经营战略,指出品牌化与连锁化是我经济型酒店必然的战略选择,特许经营将是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的主要方式。

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型酒店现在正处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成长期,一定要采取市场定位战略、低成本战略、连锁战略、品牌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辅助业务外包战略等经营战略,向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通过连锁经营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采取以特许加盟为主的多种形式,通过品牌延伸实现成长。

4.学位论文 孙育红 经济型酒店发展战略研究 2008

最近几年,在中国大中城市悄然兴起一种新的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提供清洁卫生的客房和营养美味的早餐,服务标准,环境舒适,交通方便,连锁化经营等,这样的酒店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住宿设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酒店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行业管理部门对这个新兴业态的发展却缺乏准备,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这一新兴业态的探讨也刚刚起步,对经济型酒店发展与经营战略等实务性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研究的滞后和行业管理的缺位导致经济型酒店行业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乱和经营的误区。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尝试对经济型酒店做一个初步的概念厘定。通过对经济型酒店发展战略研究,对国内旅游环境和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酒店管理公司的优势、劣势及竞争能力比较,指出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型酒店迅猛发展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

通过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战略选择应是连锁化经营战略、品牌经营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借鉴国内外酒店集团成功的经验,更要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消费观念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型酒店发展战略方面,连锁化经营是经济型酒店做大做强、使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的最优模式。

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酒店管理公司将发挥重要作用,一要注重品牌塑造和人才的培养:二要培育和树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三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酒店销售网络和酒店内部管理体系。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矛盾,是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希望本文能为经济型酒店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一点思路。

5.学位论文 史雪莲 国祥股份发展战略研究 2005

中央空调企业在未来5-lO年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要立足主业就要及时调整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文就目前公司的现状,对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稳定持续地发展;如何制定详尽与周密的企业战略规划,如何保证这些规划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作了系列的研究。现在的空调企业对行业的未来比较迷茫,归根结底是这些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

同时,通过行业价值链和公司现有战略优势的分析后,我认为目前对公司最有利的经营战略就是进入投资利润率较高、回报较快的医疗服务行业和经济型酒店行业。

通过分析,本文对国祥股份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和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投资模式、进入方式、竞争战略、长期发展战略、各类风险的规避和营收预估等作了详尽的阐述。如果国祥能够在多元化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它必将成为大型集团化企业。

6.学位论文 马兴辰 经济型酒店的营销战略研究——以如家酒店为例 2009

最近几年,中国的大城市中悄然兴起一种新的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消费的分散性等特点,经济型酒店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锦江之星”“美国速八”等企业纷纷投重金于此地。然而在激烈的角逐中“如家”脱颖而出,客房入住率高达95%以上,并于200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如家为什么会胜出?如家采用了怎样的营销战略?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特点和经济型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了如家经济型酒店的营销战略,通过对如家营销战略的分析,期望其成功之处能为这个行业的其它酒店提供一些启示,找出适合中国经济型酒店自身的发展道路。

本文首先对中国经济型酒店所处的营销环境和行业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进行定性分析,综合考虑经济型酒店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经济型酒店选择最佳经营战略提供依据。通过对其内部环境的分析,透视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所面临的营销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认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当前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重的威胁。根据战略管理学者波特的观点,认真分析五种竞争力量的大小及来源,确定经济型酒店行业中决定和影响这些力量的基本因素,弄清企业生存的优势和劣势,以制订出有生命力的企业经营战略。通过经济型酒店STP战略分析,对经济型酒店进行细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形成独特销售理念,提供差别化的服务,满足个别群体的需求,从而能够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而后,重点分析了如家酒店的营销战略,从市场定位策略:按照消费群体的不同特点,可以对市场进一步划分,做出明确定位;品牌化策略:自创品牌模式、联营品牌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服务标准化策略:服务只有标准化了,服务的质量才能统一;多样化连锁策略:酒店业的特殊性使得连锁的价值更大;互联网营销策略:酒店网络销售系统是具有革命性的酒店营销创新;并据此提出了适合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在新一轮大发展下的营销战略,如:差异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互联网化等营销策略。

本文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对经济型酒店行业在新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对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部门在实施营销战略中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7.学位论文 沈莉 锦江之星经济型连锁酒店发展战略研究 2008

近几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呈现飞速发展之势。随着连锁酒店凶猛扩张,引起了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显著攀升,经济型酒店普遍面临盈利和生存压力。由于国内经济型酒店供给快速增加引发的激励竞争,使行业将从高速扩张期进入整合发展期,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面对挑战,保持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以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首创者锦江之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锦江之星的发展现状分析,看到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锦江之星所处的竞争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如家比较分析,发现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威胁。通过SWOT分析并结合公司的经营理念,得出锦江之星未来应采用优势利用机会的SO战略——成为经济型酒店的行业领导者,发挥本身所具有的品牌、全国性酒店布局网络、可复制的营运模式以及低成本领先等优势,充分利用经济型酒店需求大幅增加的机会和行业整合的机会,力争快速扩大规模,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行业整合中取得非常有利的位势。将公司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遇和挑战建立最佳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锦江之星的战略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继续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保持中国经济型酒店业的领航者地位,并以品牌经营为主,不断建设、完善、维持品牌标准,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影响力第一;战略定位是未来将采取多品牌市场战略,进一步提高市场覆盖率,占领不同细分市场。

在明确了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确定锦江之星未来的经营战略是继续利用轻资产的模式,以自营租赁酒店物业及授出特许经营权两项主要业务经营经济型连锁酒店,向顾客提供经济型酒店服务;同时以连锁加盟形式为主,自营连锁为辅实现规模扩张。品牌战略是不断加强品牌区分度、品牌推广度、品牌风险管理。竞争战略是积极采取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为了确保上述各项战略的有效实施,笔者制定了相应的酒店规模扩张(注重打造品牌资产;继续完善标准化、专业化、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加强组织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完善;加强对门店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品牌风险管理(建立一个持续的监控和审视的品牌风险管理框架)、信息系统优化(做好公司ERP系统的深度建设;完善公司中央预定系统;加强公司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加大引入、留人和育人的力度,强化人力资源平台)的应对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不断打造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绪论部分探讨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范围和结构。

第二章研究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在经济型酒店概念认识方面、核心竞争力研究方面、未来发展研究方面以及未来战略研究方面,学者们的一些研究观点;同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在SWOT战略分析模型、迈克·波特“竞争五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很好地将这些理论结合运用。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包括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历程和特点、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对锦江之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其次,对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从公司财务状况、资产总量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看到了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第五章对锦江之星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一般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其次,对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威胁。

第六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上述内部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锦江之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锦江之星未来的经营战略、品牌战略、竞争战略。

第七章为了确保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本章节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措施。

第八章笔者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希望本文在连锁扩张、品牌建设、维持长久竞争优势方面的研究,能够开拓同行的思路,另外也希望本文的研究不仅是对经济型连锁酒店业,而且对其他行业的连锁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8.期刊论文 黄金穗.Huang Jin-sui 酒店业经营战略的取向 ——以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发展为例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酒店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间的产业竞争也越来越明显.重组广州的旅游与酒店企业集团,打造地区性的大型旅游酒店企业集团成为了广州市政府必然的选择.本文试对刚组建一年多的广州商旅企业龙头--岭南国际企业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9.学位论文 丁伟 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战略分析及实施 2003

该文通过对经济型酒店的SWOT分析认为国内经济型酒店应该在克服自身劣势的情况下,利用市场机会走出困境.国内的酒店管理公司应该通过目标市场集聚战略来创造新的价值曲线而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采用连锁加盟的地域扩张的集团化战略来实现规模效应,并通过网络化营销来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体系.目前国内已经有中江之旅、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如家客栈等四家做的比较好的经济型酒店管理公司在连锁经营和集团化扩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588698.aspx

授权使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sdjjmydx),授权号:e3a00661-ef7a-41af-82c8-9e92006b982b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