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恶性肿瘤预防领域中的作用,可为三个阶段:一是预防癌症的发生;二是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癌变;三是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一、预防癌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肿瘤发病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即“正气”——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外因即“邪气”——各种致癌因素。预防癌症一定要扶正培本和预防致癌因素。许多学者对扶正类中药进行研究,认为补气、养血、滋阴、助阳等中药均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Ⅱ、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提高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杀伤活力,从而发挥对癌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如中药通过抑制和杀伤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的发生;山豆根、败酱草、黄药子、白鲜皮、夏枯草等清热解毒药, 阻断食管癌前病变、预防食管癌的效果是肯定的;甘草具有抗炎和糖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可明显减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从而降低腺癌发生率,对皮肤癌的发生也有抑制作用。
二、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
癌前病变是癌症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脾胃虚弱”、“久病成瘀”,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抑制炎症并调节免疫功能,达到逆转、抑制癌前病变之目的。
三、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预防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中医预防癌转移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名中医刘嘉湘用复方益肺抗瘤饮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金荞麦提取物能抑制肺转移;薏苡仁对肿瘤血管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总之,中药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在恶性肿瘤的预防中具有广泛的作用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