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研组工作手册(其他科)

来源:九壹网


教研组工作手册

学 校:

组 别:

组长姓名:

学年度 第 学期

八五二农场教委教研室编印

说 明

1.《教研组工作册》用于记载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工作轨迹的体现,是我场先进教研组评选的重要支撑材料。教研组长要实事求是地填好每一个栏目。

2.《教研组工作册》栏目设置包括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组成员基本情况、工作计划、教研活动记录简要、教研活动情况记载、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教师及学生各类竞赛获奖记载、师徒结对及指导青年教师情况记载、教研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农场级先进教研组评选量化表等内容。

3.每学期各组举行教研活动不少于7次。教研活动形式一般有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跨学科教研、综合教研、师带徒研、校际间联合教研、网络教研、课改讲坛、论文报告会等。

4.教研活动在规范的基础上,要以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围绕主题层层推进,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文化、教研成果和教研精品。

5.教研组要抓实以“教学五认真”为基础的教学规范,力求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堂课,批好每道作业等;要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要以“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为价值追求,以“简洁活力、扎实有效”为组织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方式,实现思想和情感共成长。

6.教研活动的规范化、课题化、主题化、系列化、精品化是深层次开展教研活动的追求目标,也是教研活动重实效、促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研组成员基本情况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姓名 出生年月 学历 职称 任课班级及节数

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

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

教研活动记录简要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研活动名称 教研活动主题 参加 召集人 人数

教研组活动情况记录 第 次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缺席教师 及原因 活动目的 与要求 研修主题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及 过 程

年 月 日 第 周 参加人数 组织人

研 讨 过 程 记 录 活动成果 及形式 活动小结 备注 注:教研组长收集整理本次教研活动相关资料,作为本次活动的附件。

教研组活动情况记录 第 次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缺席教师 及原因 活动目的 与要求 研修主题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及 过 程

年 月 日 第 周 参加人数 组织人

研 讨 过 程 记 录 活动成果 及形式 活动小结 备注 注:教研组长收集整理本次教研活动相关资料,作为本次活动的附件。

教研组活动情况记录 第 次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缺席教师 及原因 活动目的 与要求 研修主题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及 过 程

年 月 日 第 周 参加人数 组织人

研 讨 过 程 记 录 活动成果 及形式 活动小结 备注 注:教研组长收集整理本次教研活动相关资料,作为本次活动的附件。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

周 次 学 科 实参人员 主备人 缺席教师及原因 1、教学进度统一情况: 2、本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3、本周教学重点突出手段: 4、本周教学内容重点分析: 5、本周练习设计: 6、学生知识掌握监督检查办法: 7、组内听评备课情况:(含听课与评价)

教研课题及主 要解决的问题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主备人 教研情况记录 集体 复备 内容 下周教研活动内容预排 组长意见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

周 次 学 科 实参人员 主备人 缺席教师及原因 8、教学进度统一情况: 9、本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10、 本周教学重点突出手段:

11、 本周教学内容重点分析:

12、 本周练习设计:

13、 学生知识掌握监督检查办法:

14、 组内听评备课情况:(含听课与评价)

教研课题及主 要解决的问题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主备人 教研情况记录 集体 复备 内容 下周教研活动内容预排 组长意见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

周 次 学 科 实参人员 主备人 缺席教师及原因 15、 教学进度统一情况:

16、 本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17、 本周教学重点突出手段:

18、 本周教学内容重点分析:

19、 本周练习设计:

20、 学生知识掌握监督检查办法:

21、 组内听评备课情况:(含听课与评价)

办公室日常备、评、议记录

教研课题及主 要解决的问题 集 体 备 课 内 容 记 录 主备人 教研情况记录 集体 复备 内容 下周教研活动内容预排 组长意见

时间 备评议记实: 1、起因: 地点 记录人 2、备评议过程: 3、结论: 4、效果: “教师论坛”活动记录

周次 主持 论坛主题 发言记录:(交流自己较满意的教案、反思、课堂随意、培训心得)

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教师及学生各类竞赛获奖记载

日期

姓名 竞赛名称 级别 等级 指导者 备注

师徒结对及指导青年教师情况记载

指导教被指导教师姓名 师姓名

指导内容 起讫日期 备注

师徒结对及指导青年教师情况记载

指导教被指导教师姓名 师姓名

指导内容 起讫日期 备注

教研组成员专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姓名 参加承担听课教学撰写交流指导获奖备注 教研公开节数 活动课节次数 数 论文教学及发学生情况 篇数 反思表文获奖篇数 章篇人数 数 注:教研组长收集、整理、统计各类支撑材料。

附件二: 教研组工作评价量化表

等级与分值 A 5 5 B 3 3 3 3 3 3 3 3 3 3 3 C 1 1 1 1 1 1 1 1 1 1 1 市检查组评定 Ⅰ级指标 制定计划实施执行 权重 Ⅱ级指标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的建设,相关制度完善,关注并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 目标明确,安排具体,措施落实;开学一周内订好本组工作计划和教师授课计划;教学资料档案充实、完善 自评 一 0.1 二 教 学 五 认 真 备课:按课时编写,学期教案齐全且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法、5 学法体现,格式规范 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师生的平等关系;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高;课后有反思,有记载 0.25 作业批改:作业适量,批改及时、认真,注重讲评 个别辅导:经常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尖子学生,且有计划,有记载 考评:命题符合《课标》要求,考后有书面质量分析 专业发展成为组内教师的共识和方向,能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进修和岗位培训;学历达标率高,并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学历 0.1 全组同伴互助,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型组织 5 5 5 5 5 5 三 组风 建设 重视专业引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请进来走出去”、5 “与专家面对面”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教研组长工作认真,以身作则,能团结和带领组内成员共同进步 5

教研活动主题化:至少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明确的主题,主题能根据教研室计划和本校实际确定,每次均有书面记载 教 改 教 研 教研活动课题化:本学年内至少有一个围绕本学科的农场级以上立项课题,组内教师有论文在评选中获奖或发表 教研活动系列化:围绕主题,体现选课、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反思、再上课等工作流程 0.3 教研活动规范化:公开课每学期至少4节,课后有反思、有评议、有记载;每位教师至少开出多媒体示范课一节 5 5 5 5 3 3 3 3 3 3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四 教研活动多样化:每学期集体备课至少4次;课例分析、同课异构、5 专题研讨等活动至少1次 教研活动实效化:组长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其他教师人均15节以上;课后有反思、有评议,有研讨记录 5 5 5 5 5 5 5 5 五 至少有1—2个兴趣小组,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每次活动有书课外 0.10 面记载 活动 开展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学0.15 阶段、期末考试取得较高的合格率、提高率、优秀率 效果 会考及中考或抽测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在农场级以上竞赛、评比获奖人数多 显著 实绩 0.2 教研论著获奖、发表或参加交流数量多 教师评为校级以上先进个人多(含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学科骨干教师等) 六 附 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