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国庆假期作业(第一、二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21—30必修班可不做)
1.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 意识对物质有无能动作用问题的不同回答 C.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 运动和静止有无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3.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哲学观点中,与漫画中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6.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②→①→④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③→②→④
7.现实生活中,人们买房、建房总讲究个风水,要请风水师看风水;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辩 证唯物主义
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B.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和现象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物质是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9.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了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D.承认了意识能够创造物质 10.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
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C.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1.东汉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记载地球运动时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
闭牖(即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 1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这说明
A.静即动,动即静,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B.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13.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获取大自然提供的丰富食物,而且能有意识地进
行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这说明了
A.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 1 -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C.人类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D.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民
14.“战狼2、法治中国”。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
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这表明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5.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人在生气发怒时,体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其毒性与蛇毒相当。从现代科学
角度观察,70%~90%的人得病都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这说明
A.意识有时能决定物质 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16.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热量食物,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
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8.漫画《贫困县建中国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19.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
祖国万里河山,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的江河状况。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相对独立性 D.社会历史性 20.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是一定不能
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书本知识不可信 B.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的产生
*21.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
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依赖于存在 C.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C.“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D.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4.十八大新修改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A.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5.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
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 2 -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26.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这表明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C. 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D.规律是客观的,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带有明显
的先锋色彩。莫言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蕴涵的哲理是 A.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观念的东西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主动创造性
*28. 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B. 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 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9.2017年9月1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试验,时间由2天缩短到了仅仅几个小时。此次对接成功表明中国在太空能力建设上又跨出了一步。这体现了
A.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D.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0.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
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以事实为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
题1分,共10分)
3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32.凡是承认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
3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4.“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是主观唯心主义主义的观点。 35.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6.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正确反映。
38.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没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9.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40.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1 *21 31 12 *22 32 13 *23 33 14 *24 34 15 *25 35 - 3 -
16 *26 36 17 *27 37 18 *28 38 19 *29 39 20 *30 40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必修班2题选做1题) 41.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首创精神;二要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建设上不搞一刀切。
结合材料,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建设美好乡村给我们的启示。 4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思路及其具体做法的变化历程如下: 时段 工作思路 县体做法 1978-1985年 农村体制改革和小规模区城扶贫 以工代赈;加快“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宁夏西海围)建设;智力去边活动等 1986-1993年 大规模有针时性的开发式扶贫 注重与经济增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对重点区域给予一定的发展项目等 1994-2000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重新确定国家级扶贫县;强化扶贫资金、项目进村入户;落实扶贫目标责任制等 2001-2010年 新世纪扶贫计划 重新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将扶贫重点放在西部集中连片地区等 2011-2015年 扶贫开岌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就业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扶贫试点等 2016-2020年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到精准扶贫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扶贫脱贫工作思路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智慧。 - 4 -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学案必修4《生活与哲学》 班级 姓名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D *21 B 31 B 2 C 12 B *22 C 32 A 3 A 13 D *23 C 33 B 4 D 14 C *24 A 34 A 5 A 15 D *25 B 35 A 6 D 16 D *26 D 36 B 7 A 17 D *27 D 37 B 8 C 18 C *28 C 38 B 9 A 19 D *29 A 39 B 10 D 20 C *30 D 40 A 41.(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是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首创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求按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为相结合,这是坚持生态优先给我们的启示;
(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材料中突出乡村特色、因地制宜给我们的启示。
4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扶贫脱贫思路的不断变化来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扶贫脱贫思想不断充实和完善做到与时倶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扶贫脱贫思路顺应了不同时期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