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税务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来源:九壹网
有关税务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税务会计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根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展核算和监视的一门专业会计。对于计税利润表的编制根底应严格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要求,来确定各工程的计税根底,其格式仍可参考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多步式利润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不断开展以及《企业会计准那么》和《企业所得税法》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要求互相独立的客观环境逐渐成熟,相对于财务会计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言,税务会计的体系框架有待建立和不断完善。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财务会计已经进入了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会计报表附注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务报表的信息更加详尽,极大地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而相对于处在开展中亟待独立的税务会计而言,它的信息披露受到了诸多关注。

一、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税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能获得的信息形式、内容的不同,可将税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税务机关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三类。

对于每一类信息使用者来说,各自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如对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需要全面理解企业的纳税信息,从而对税费支出做出合理控制与规划;对税务机关来说,只需要企业按经济业务的发生如实、及时、足额申报纳税;但其他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却需要理解企业的纳税金额,纳税事项,上缴情况。

相较于税务会计信息需求的不同,税务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较低。

(一)从企业内部管理者角度看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税收支出作为企业的一项本钱费用占比重较大,这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进展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就势在必行。

1、非系统性的会计及纳税信息影响税收筹划的制定及施行。 管理者是企业内部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他们虽然可以获得企业全部的会计和纳税信息,但这些不及时、不系统的纳税信息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收筹划的制定、测试及施行,从而影响了企业对税收优惠的选择、纳税义务的上下及纳税期的选取;同时,在面对投资、融资、经营方式和盈余分配等不同方案的选取时,也会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放弃最优方案,这对企业的消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增大了企业填制纳税申报表的难度与工作量。

企业会计人员在填制纳税申报表时,由于会计根底与计税根底不同,许多纳税调整工程必须重新计算、调整,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假设企业采用的是加速折旧的方法,而税法只成认直线法,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重新按照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这种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计入纳税调整工程。

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适用年限较长,购入时间又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整的难度逐年增加,会计人员工作量也逐年增大。

(二)从税务机关角度看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进展纳税申报时,要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告、关联方业务往来报告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1、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纳税信息相关性较低。

就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所提供的资料来看,它是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根底上,根据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通过加减纳税调整额计算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以此作为计税根据的,由于税法与会计在收入确认、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确实认、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的扣除等工程在时间与金额上的不同,

以及税法中各种加计扣除、免税、不征税工程的存在,导致企业会计利润与税法的应纳税所得额具有较大差异,因此财务报告这种忠于会计准那么要求所提供的信息与税务机关所需以税法为根据的信息相关性较低。

2、视同销售的存在增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

除企业所得税之外,增值税、消费税的会计与税法差异主要表达在视同销售这一问题上,当企业申报纳税时,要根据现有的会计资料将这部分税法上视同销售的事项重新计算,以到达税法的要求。

这一方面增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给税务机关的稽查、管理工作也进步了难度。

即使企业提供的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是准确无误的,税务机关在核对上也会浪费诸多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从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看企业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税务机关而言,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所能获得的企业纳税信息相当有限。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比较标准,但仍然有很多家公司在报表附注中仅标明了该公司存在的税种、各税种适用的税率和计税根据,而对详细纳税金额和工程没有详尽的披露。 此外,对日后各会计期间应交税费具有重大影响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变动金额的原因也没有详尽的说明。

二、完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及方法

基于税务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开展的现状,要完善税务会计的信息披露,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披露的本钱与收益,只有在收益大于本钱的情况下,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才能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企事业单位众多,规模不一,盈利状况千差万别,本文认为改进的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应区别对待。 大中企业及盈利状况好的企业,应当编制计税财务报告,也就是在原来财务报告的根底上,严格按照税法要求编制计税资产负债表、计税利润表、计税会计报表附注;小微企业、近几年盈利状况不会有较大改善的企业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编制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表,以此来披露会计和税法存在的差异,到达充分披露税务会计信息的目的。 (一)计税财务报告的编制 1、计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对于计税资产负债表的设计构造和列报工程可参考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来确定;资产类工程应以各项资产的历史本钱为根

底,并结合其计税根底计算、分析后进展填列,其中的“应收账款”工程下应列示其备抵工程“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应符合税法规定。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列示时,不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也要列示备抵工程“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应按税法规定计提。 “存货”“、在建工程”在列示时,不再考虑包含“存货跌价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也不再包含“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一工程;负债类工程应按照计税根底计算填列,并不再包含“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一工程。 2、计税利润表的编制。

对于计税利润表的编制根底应严格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要求,来确定各工程的计税根底,其格式仍可参考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多步式利润表。

第一步,计算收入总额。

其计算公式为:收入总额=计税销售收入+计税投资收益+计税投资转让净收入+计税其他收入其中:计税销售收入应包括计税主营业务收入、计税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

计税其他收入应包括计税营业外收入以及税法上应确认的其他收入,如债务重组收入、承受捐赠的资产等。 第二步,计算扣除工程总额。

其计算公式为:扣除工程总额=计税销售本钱+计税期间费用+计税投资转让本钱+计税其他扣除工程其中:计税销售本钱包括计税主营业务本钱、计税其他业务支出和视同销售本钱。

计税其他扣除工程包括计税营业外支出和税法上应确认的其他本钱费用。

计税期间费用是指按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税收入总额-计税扣除工程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第四步,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