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423476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5.29
(21)申请号 201721494401.2(22)申请日 2017.11.10
(73)专利权人 奥测世纪(天津)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301607 天津市武清区商务区滨湖路
30号一楼106-109室(72)发明人 张桂月 孙丽丽 朱志猛 尹学忠
范超 郝建昆 李艳春 朱玥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2209
代理人 刘玲(51)Int.Cl.
G01M 5/00(2006.01)G01M 17/007(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57)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翻转装置,其中每组翻转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单元及多个液压缸;底板底部安装支撑单元及液压缸,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球座及支撑球头,该支撑球座与底板固定连接,且支撑球座内部滑动安装支撑球头;液压缸输出端垂直向上设置,该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翻转球头,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翻转球头滑动配合的翻转球座,该测试平台可通调节两组翻转装置的倾斜方向及角度,进而控制独立控制单侧车轮进行模拟越野路况条件下的倾斜试验,该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CN 207423476 UCN 20742347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翻转装置,其中每组翻转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单元及多个液压缸;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支撑单元及液压缸,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球座及支撑球头,该支撑球座与底板固定连接,且支撑球座内部滑动安装支撑球头;所述液压缸输出端垂直向上设置,该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翻转球头,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翻转球头滑动配合的翻转球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安装在地下盲槽内,且地下盲槽两端制有斜台,该斜台顶部与底板上部保持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部固定安装有卡扣,该卡扣通过绑带与车轮固定。
2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的底盘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其刚度及耐久性会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而当前对汽车底板的性能检测仅能实现对单个汽车底盘进行强度检测,或对于整体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用以检测底盘变形程度,但是往往无法实现模拟真实路况,尤其是模拟越野路况条件下车轮颠簸而对底盘刚度及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0003]通过公开专利文献的检索,发现如下两篇相关公开专利文献:
[0004]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检测调试的地坑结构(CN201620864464.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检测调试的地坑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的带有阶梯的坑槽,坑槽上部敞口端设置有一层铁丝网,铁丝网由互相垂直的铁丝交叉排列组成;阶梯的正上方不设置铁丝网;铁丝网上的网格呈正方形结构,网格的边长大于等于20cm;每个网格上均设置有透明的与网格相匹配的盖板,盖板的一侧边铰接在组成铁丝网的铁丝上,每个盖板均独立进行铰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检测调试的地坑结构,以避免汽车底盘掉落的脏物落至工作人员身上,实现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的目的。
[0005]汽车底盘线束耐久试验装置(CN201710597413.6)公开了汽车底盘线束耐久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线束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座体、并行地设置在座体上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夹具、第二夹具、驱动机构及控制器,第一夹具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二支架上设有导轨,第二夹具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驱动机构设置在座体上且与第二夹具连接,控制器发出命令给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夹具沿导轨往复运动。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底盘耐久试验装置可以真实地模拟出汽车底盘线束在整车上的工作状态,以使得汽车底盘耐久试验不用在整车上进行,缩减了试验周期,降低了试验操作难度。[0006]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申请人认为,上述两篇公开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与本专利申请不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可通调节两组翻转装置的倾斜方向及角度,进而控制独立控制单侧车轮进行模拟越野路况条件下的倾斜试验,该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0008]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翻转装置,其中每组翻转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单元及多个液压缸;底板底部安装支撑单元及液压缸,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球座及支撑球头,该支撑球座与底板固定连接,且支撑球座内部滑动安装支撑球头;液压缸输出端垂直向上设置,该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翻转球头,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翻转球头滑动配合的翻转球座。
3
CN 207423476 U[0009]
说 明 书
2/3页
而且,翻转装置安装在地下盲槽内,且地下盲槽两端制有斜台,该斜台顶部与底板
上部保持水平。[0010]而且,底板上部固定安装有卡扣,该卡扣通过绑带与车轮固定。[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0012]1、本实用新型的两组翻转装置可分别固定汽车的两侧车轮,并且模拟汽车越野路况下汽车轮胎经汽车避震等装置缓冲后,施加给汽车底盘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压力;同时通过支撑球头及支撑球座实现对底板的活动支撑,即保证了底板以支撑球头为重心向四周翻转的自由度,又对底板进行支撑;另外液压缸安装在底板底部四角,通过四个液压缸输出端相互独立的顶升底板,从而真实模拟越野路面,且液压缸输出端通过反转球头及翻转球座对底板底部进行支撑,实现由液压缸提供底板翻转动力,由支撑单元提供支撑底板的支撑力,该测试平台结构简单,且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翻转装置分别控制汽车两侧车轮的偏转,检测结果真实可靠。[0013]2、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安装在地下盲槽内,有效节省了地面空间,同时配合地下盲槽两端的斜台,检测汽车可直接经斜台行驶到翻转装置的底板上,无需对汽车进行吊装等工序,检测程序简单方便。[00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底板上的卡扣以及卡扣上的绑带固定汽车的四个车轮,防止两组翻转装置不同方向或角度翻转时,汽车失稳而脱离翻转装置的检测范围,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6]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况1示意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况2示意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况3示意图;[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工况4示意图。[0021]图中:1-底板;2-支撑球座;3-支撑球头;4-翻转球座;5-翻转球头;6-液压缸;7-地下盲槽;8-卡扣;9-绑带;10-斜台。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一种汽车底盘刚度测试平台,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翻转装置,其中每组翻转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单元及多个液压缸6;底板底部安装支撑单元及液压缸,其中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球座2及支撑球头3,该支撑球座与底板固定连接,且支撑球座内部滑动安装支撑球头;液压缸输出端垂直向上设置,该液压缸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翻转球头5,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翻转球头滑动配合的翻转球座4。[0024]翻转装置安装在地下盲槽7内,且地下盲槽两端制有斜台10,该斜台顶部与底板上
4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3/3页
部保持水平。
[0025]底板上部固定安装有卡扣8,该卡扣通过绑带9与车轮固定。[0026]为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下面提供一种实例:[0027]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方式包括以下两种:[0028]检测方式一(翻转装置横向翻转):如图3、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为两组并排设置,检测时仅需将待测汽车行驶到翻转装置上,且单侧车轮对应一组翻转装置,并通过卡扣及绑带将车轮固定在底板上,通过控制翻转装置横向翻转带动车轮向汽车行驶反向的两侧翻转,a)内倾测试时,底板通过液压缸顶升,且两底板内侧液压缸顶升高度低于两底板外侧液压缸顶升高度,使汽车两侧车轮接触的两底板均向内倾斜;b)外倾测试时,液压缸顶升底板,且两底板外侧的液压缸顶升高度高于两底板外侧液压缸顶升高度,使汽车两侧车轮接触的两底板均向外倾斜;通过底板的镜像翻转进而施加给汽车底盘不同方向的扭力,经多次往复进行如图3、图4中的检测工况,即可对汽车底盘的刚度性能及耐久性进行疲劳检测。
[0029]检测方式二(翻转装置纵向翻转):如图5、图6所示,检测准备工作与检测方式一相同,其不同点在于两侧底板以相反方向前、后翻转,具体为一侧底板的顶升角度为:位于车头部的液压缸顶升高度低于位于车尾部的液压缸顶升高度,而另一侧底板的翻转方向与之相反,使两侧底板交替进行如图5、图6中的翻转测试。
[0030]上述两方法可真实模拟汽车在越野路况条件下,路面给与车轮不同方向的约束力,模拟使车轮随行驶路面的倾斜角度而倾斜,进而检测通过车轮传到汽车底盘的扭力对汽车底盘刚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0031]另外在测试极端越野路况时,可同时进行检测方式一及检测方式二,在底板横向翻转的同时进行纵向翻转。[0032]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6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7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8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5
9
CN 2074234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6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