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省 特 色 建 设 专 业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工作
总结报告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2009年10月
1
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扬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的要求,在原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工程专业和原商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而成,自1999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至2009年已有七届本科毕业生。该专业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专业进行战略性、立体式的综合改革,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专业建设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师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投入持续增加,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管理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专业优势不断增强,专业特色初步形成。现将近年来本专业改革与建设情况作一总结。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专业建设的总目标
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坚持教育创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育改革为动力,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形成教学风格、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培养等专业特色,努力把工商管理专业建成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经过三年多特色专业的建设,使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成为省内一流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明显地上一个台阶。
2、具体目标
(1)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设具有特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2)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年龄和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阵容强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思路编写和选用一些与新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新教材。进
2
一步加大教学课件的建设,特别是网络课件建设,使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达到90%以上。
(4)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基础平台。
(5)重视科研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发表高质量的优秀论文,在此基础上正式实施导师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得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3、建设思路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以 “三个面向”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明确“把工商管理专业建成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努力建设规范完整的教学体系,树立创新变革的思想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牢固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4、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本专业在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后,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目标,狠抓落实措施,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件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为保障,较好地完成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各项任务。教风学风优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师资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办学条件逐渐改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本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建设成效显著,已步入省内一流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行列,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也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
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1、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主动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从事工商企业及非赢利组织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综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
理论培养目标要求:(1)系统掌握一般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工具。(2)掌握基本的管理研究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应用能力培养目标:(1)战略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正确认识组织的资源和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2)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能够了解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激励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的任务。(3)外语及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外语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具备较强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组织管理。
2、设计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体系及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
面对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变化,为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2006年和2009年两次全面制定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重新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体系并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
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设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创新与创业实践,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中都有案例教学,如图1所示:
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创新创业实习教学 案例教学 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学科专业图1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本认知能力训练、专项运作能力训练、综合运作能力训练、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
(1)基本认知能力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对企业缺乏认识和管理体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业务流程、系统设计原则的认知,理解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基本特征,感悟和理解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2)专项运作能力训练: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中典型子系统的运作训练,使学生感悟和理解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综合运作能力训练:通过对制造、服务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系统的综合运作训练,使学生感悟和理解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变技巧,提升学生对运作管理创新的感悟和理解。
(4)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学生自选产品、自组团队,设计产品竞争与生产战略,沿着从综合到基本的路线,自上而下的系统训练,这一层次的训练重点是从运作角度对企业系统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提出功能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包括新生录取、入学教育与指导、课程体系安排与实施、毕业实习与报告、毕业论文与答辩、就业指导等。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第一学年: 入学教育与指导 通识教育课 第二学年: 学科基础课 通识教育课 认知实习 第三学年: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实习 第四学年: 专业选修课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就业状况追踪 创 业 与 创 新 实 践 图2 人才培养基本流程
认知实习根据总的(四年)教学规划确定认知实习的具体时间(周次),由系(所)负责人或其他教师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再确定实习带队教师并落实交通方案,在组织学生参观、见习后,进行工作总结。流程如图3所示:
确定认知实习目标 制定实习方案 落实落实落实实习实习带队时间 单位 教师 组织学生参观见习 学生提交见习报告 认知实习总结 图3 认知实习流程
专业实习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制定实习方案,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实习内容和行动
5
方案等做出详细说明,交该专业课课程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联系和落实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最后进行总结。流程如图4所示:
未通过审批 教师制定实习实习方案审批 通过 落实实习单位 组织学生实习 学生提交见习专业实习总结 图4 专业实习流程
创业与创新实践有商业创业项目、社会(企业)调研项目、学术创新项目等。创业与创新实践指导流程如图5所示:
教师与专家指导 项目启动 组建项目团队 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运作与控制(参赛项目运作总结 图5 创业与创新实践指导流程
3、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条件,推进学院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三种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突出两个特色:对外营销和对内运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
6
践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按专业大类招生”,推进“双课堂教学”,打破传统课程结构体系,推行模块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进一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鼓励专业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通过“内扶外引”,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所需的教师队伍。过去的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着师资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全合理的情况,近年来我们采取培养、调整、引进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更趋合理,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业教师队伍的80%;博士10人,硕士16人。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外的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目前该专业有在读博士9人;对新引入的教师(均在硕士以上),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派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根据各人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包括省内、校办内举办的学术活动,也包括在其他省市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访问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
5、大力进行实验室、实习基地及科研实践平台的建设
近几年来,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目前本建设点的财经综合实验室拥有电算化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会计仿真实验室、模拟证券期货实验室六个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 560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125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643万元。所有实验室都与校园网相联,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承担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模拟、证券投资学、统计学、会计电算化、ERP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建立了19个教学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中多配有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基地情况变化不断调整的实践项目,为我院进行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素材支撑,使我院的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本专业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对教学质量实行学生、督导、同行和领导评议,形成了教学工作优教优酬机制;(2)建立学生测评体系,形成优秀学生奖励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3)建立教学状态评估体系,运行目标管理模式,对专业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状态实行评估;(4)建立教与学的交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广大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化的建议予以奖励。
7
本专业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重视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优化服务,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健全了教学管理系统。加强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质量关,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文件,规范教学档案建设。先后出台了《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管理条例》、《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关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规定》、《扬州大学管理学院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将每年的三月作为教学规章制度学习月,鼓励教师为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献计献策,使我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测评,建立教师教学业绩与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紧密结合机制,有效保证了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提升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层次,高起点优化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重视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三、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我院一直将本科教学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能够严格执行学校财经纪律,自觉维护学校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自2006年以来,省下拨特色专业建设费3万元,学校下拨专业及教学经费414万元,其中用于学生教学经费254万元,用于实验室改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室建设160万元。我院将所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及教学经费全额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中。
为了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我院在节约、高效使用校拨教学经费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在事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深化内部改革,坚持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与节流措施并重,除了加大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外,还尽可能安排较多的经费用于本科教学的基本运行,加大教学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通过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确保专业建设的成效。学院四年来共筹集专业建设资金188万元,其中2006年投入42.2万元,2007年投入45.5万元,2008年投入48万元,2009年投入52.4万元。加上学校经费投入情况,近四年的经费投入共计60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 经费投入时间 金额(万元) 2006年 140 2007年 161 2008年 148 2009年 153 近四年投入的持续增长,为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与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602万元的经费支出情况为:师资队伍建设45万元,实验室建设120万元,学科建设115万元,教改经费28万元,专业建设经费193.2万元,教学实习费
8
75万元,图书资料费25.8万元。经费使用合理,效果良好。
用于学生的254万元教学经费按年计: 年份 招生数 总经费(万元) 生均 2006年 140 58.94 4120元 2007年 165 71.78 4350元 2008年 133 58.3 4380元 2009年 146 65.1 4450元 四、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1、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内扶外引”,大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教师队伍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梯队,适应了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趋势良好,近年陆续涌现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科的骨干与带头人。目前,该专业现有教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副教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具有博士学位10人(另有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33%,教师中92.3%以上具研究生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20人,占教师总数的66.7%。专业老师中1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技函(2006)6号);1人次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行动计划;2人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6人次被确定为校“新世纪人才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师(2007年刘德妍、2009年孙亚范),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2人次(余海鹏、孙亚范等),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7人次(刘宇伟、刘伟忠、钱斌、刘德妍、郭淑芬、李志斌等),获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三等奖2人次(刘桂南、汤学俊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级职称教师、研究生学历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师资队伍。近几年来,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主讲,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的讲课率为100%。 附表1: 教师队伍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学位 1 陈 耀 2 钱忠好 3 余海鹏 女 男 男 47 47 47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硕士 职务 副校长 院长 副院长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备注 9
4 牛 刚 5 钱 斌 6 汤学俊 7 刘德妍 8 缪艳娟 9 李志斌 10 吴 婧 11 潘成云 12 崔 彬 13 刘宇伟 14 张 斌 15 孙亚范 16 张春华 17 刘桂南 18 杜桂祥 19 高功步 20 高云龙 21 李伯圣 22 树友林 23 刘伟忠 24 吕燕 25 郭淑芬 26 潘明华 27 季 毅 28 连远强 29 焦胜利 30 田 毅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46 47 42 44 41 36 44 46 41 40 41 44 55 52 53 39 45 44 40 42 42 39 38 44 33 36 33 研究生 博士 本科 学士 系主任 副院长 副院长 系副主任 系副主任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博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本科 学士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财经实验中心主任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 本科 本科 学士 学士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在读博士生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在读博士生 在读博士生 在读博士生 在读博士生 在读博士生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10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对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结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教学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懈努力,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逐步深入,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2007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
近三年来我院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多项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学院进行了有关部门、企业对管理人才具体需求状况的社会调研;其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从培养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学院组织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和系列研讨活动;然后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专业教学委员会组织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安排。(2)坚持以培养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具有完善人格、宽厚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宗旨,加强课程建设规划,建立了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3)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建设特色专业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管理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创建品牌。(4)坚持教学改革、建设、管理的整体推进,改革与建设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并重,整体设计、突出重点,统筹整合,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实践运用。近三年来教师共发表16篇教学改革论文(见附表2),主持完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9项。 附表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情况
论文名称 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应付账款的控制 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西方预算管理:实务探索与学位研究 管理类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研究 高校研究性教学目标模式研究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作者 刘伟忠 郭淑芬 刘伟忠 李志斌 焦胜利 潘成云 郭淑芬 刘伟忠 11
发表刊物名称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财会通讯 中国高等教育 新理财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管理科学文摘 新华文摘 发表时间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24期 2007年第1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5期 2007年第7期 2007年第8期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文化研究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新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课程教学 工商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进——基于“财务会计”课程的讨论 基于质量差距模型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索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艺术性:基于逆向思维视角的分析 潘成云 吕 燕 李志斌 张 斌 缪艳娟 焦胜利 李志斌 潘明华 生产力研究 管理科学文摘 山西财经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商场现代化 时代经贸 中国集体经济 财务月刊理论 网络财富 2007年第12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10期 在教学内容方面,紧跟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加强了实践环节教学,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本专业有三门课程获省二类优秀课程奖,有二门课程获校级优秀课程,有一门课程获校精品课程。2006年以来,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教材17部(见附表3)。 附表3:教师编写教材教材情况一览表
主编姓名 高云龙 李志斌 刘桂南 汤学俊 杜惠祥 李伯圣 钱斌 刘伟忠 焦胜利 高云龙 刘伟忠 吕燕 牛刚 树友林 焦胜利 教 材 名 称 优秀推销员实用教程 投资管理学 市场调查与分析 营销战略规划与管理 超市经营与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学 服务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教程 公共经济学 管理定量分析 现代企业理论 成本会计学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出 版 社 名 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 科学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12
张斌 张斌 会计理论 审计学 江苏大学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008年 本专业把握学科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围绕培养特色,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本专业不断扩大与外国大学合作办学范围,定期交流经验。在合作的过程中,邀请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课程,不断地吸取国外的办学经验和模式。本专业接受泰国留学生一名、香港台湾本科生十二名。本专业与国内外同行高校、相关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有相当数量是来自于生产实际。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近三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江苏省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扬州市软科学项目、扬州市社科研究重点课题及其他科研项目数为66项(见附表4)。发表论文148篇(见附表5);出版著作11部(见附表6)、获得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情况13项(见附表7)。随着教师的科研参与率提高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增加,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显体现出来。许多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提高了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本科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现场咨询活动,增进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增强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锻炼,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推向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能力,并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反馈到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更新和丰富了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科研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丰富、对教学手段的方法的改进、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等方面。 附表4:本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览表
立项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钱忠好 孙亚范 孙亚范 陈 耀 孙亚范 吴 婧 陈 耀 项目来源 国家社科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 欧盟项目 教育部项目 教育部项目 教育部项目 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2007 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200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构建与创新研究 2008 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化应用与战略研究 2006 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6 农民合作收益分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与创新研究 2007 全流通条件下的国有股权管理研究 2006 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研究 13
2007 股改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研究 ——以江苏上市公司为例 吴 婧 刘伟忠 钱忠好 吴 婧 树友林 张 斌 崔 彬 刘伟忠 吕 燕 李志斌 田 毅 崔 彬 汤学俊 连远强 高功步 钱忠好 崔 彬 高功步 牛 刚 张 斌 高功步 连远强 刘伟忠 吕 燕 树友林 潘明华 季 毅 李志斌 田 毅 余海鹏 余海鹏 钱 斌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 江苏省统计学会 扬州市软科学 扬州市软科学研究 扬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扬州社科研究重点课题 校基金一般项目 校基金一般项目 校基金一般项目 校基金一般项目 三和四美有限公司 扬州市发改委 江苏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 2008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阻滞与创新研究 2006 新农村运动背景下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机制研究 2006 转轨时期的上市公司债权治理 200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体系研究 2007 我国上市公司分部报告有效性研究 2007 基于电子商务的零售业虚拟商圈研究 2007 公共政策制定与利益集团的均衡参与研究 2007 江苏和谐社会阶段的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2008 2008 企业预算管理的系统优化——组织分析视角的研究 新经济时代江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长三角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009 基于产销链的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规制研究 2009 2009 基于供应链联盟的产业集群和谐共生发展研究 2009 电子商务联盟持续竞争优势与绩效评价研究 2006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006 扬州市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2008 扬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 2006 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07 扬州市上市公司运行质量研究 2007 基于3S的扬州沿江产业带优化配置机制研究 2007 2007 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的和谐性分析与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以扬州市为研究对象 2007 和谐扬州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2007 地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2006 跨国经营背景下人力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2006 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2007 会计伦理与会计行为控制 2007 新经济时代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06 “三和四美”老字号服务业发展 2006 扬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 2006 双东圈老字号特色旅游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 14
2006 华南服务公司室内物流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 2006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 2007 构建扬州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007 江阳西路市场带建设规划 2007 扬州大桥食品城交易平台与物流中心建设 2007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007 扬州城市商圈调研 2008 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地非农化制度创新 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发展战略研究 2008 扬州市企业信息资源调查与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运营过程管理研究 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08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绩效测量研究 2008 通宇公司企业信息化运营系统优化 2008 嘉汇机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2008 京华城中城区域性CBD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钱 斌 刘伟忠 牛 刚 余海鹏 余海鹏 钱 斌 张春华 钱忠好 高云龙 高功步 刘桂南 刘桂南 杜惠祥 连远强 连远强 余海鹏 钱 斌 钱 斌 张春华 牛 刚 汤学俊 刘德妍 刘德妍 刘德妍 田 毅 季 毅 江苏省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 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 扬州市财政局 扬州市发改委 扬州大桥食品城有限公司 扬州市发改委 上海绿地集团、扬州珠宝城 天则经济研究所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扬州东盛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扬州通宇散热器公司 扬州嘉汇机械有限公司 京国实业公司 扬州市发改委 扬州市维扬区双桥街办 上海绿地集团、扬州珠宝城 江苏省统计局 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市德祥商行 扬州嘉源服饰有限公司 扬州华夏集成光电有限公司 扬州市寰宇商务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扬州市邗江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2008 区域性CBD增值服务战略规划 2008 双桥街道“楼宇经济”建设发展规划 2008 扬州城市商圈调研 2008 农村资源、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2008 一拖(洛阳)搬运机械有限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研究 2008 扬州家居消费商品市场调查研究 2008 扬州嘉源服饰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008 扬州华夏集成光电有限公司培训管理研究 2008 寰宇商务组织设计研究 2008 扬州市邗江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设计 附表5:2006年以来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一览表
论 文 名 称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分析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生成及其机理研究 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 Corporate Sustainable Grow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GIEM 作者 钱忠好 汤学俊 钱忠好 陈 耀 刊物名称 管理世界 管理世界 管理世界 发表时间 2006.8 2006.12 2007.6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7.11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Nov 15
18-20,2007,Nanjing,China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Sustainable Grow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ebt Financing The Harmony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System Under E-business Environment 组织转型视角的预算管理研究 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 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研究综述 农户土地产权认知、土地征用意愿与征地制度改革 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结构与作用机理 现代西方政策执行研究的路径与意义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层控制论 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化解城市边缘人口心理冲突 研究性教学中难点与实施重点 债权人与债权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探讨 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 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 论电子政务与公共政策之民主和科学 基于C租金假设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绿色消费行为整合模型初探 完善我国市场机制的新思考 政策失败之政策执行主体因素考量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分析
16
汤学俊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2007.11 Intelligent,Nov 18-20,2007,Nanjing,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 经济学动态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 新华文摘 新华文摘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农业技术经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国情国力 社会科学家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2007.3 吴 婧 连远强 李志斌 缪艳娟 李志斌 吴 婧 钱忠好 钱忠好 孙亚范 刘伟忠 汤学俊 刘伟忠 李伯圣 钱忠好 陈 耀 刘伟忠 刘伟忠 吴 婧 钱忠好 钱忠好 孙亚范 刘伟忠 潘成云 刘宇伟 牛 刚 刘伟忠 钱忠好 2008.8 2006.11 2007.9 2009.2 2008.5 2007.1 2008.10 2008.9 2006.24 2006.6 2006.4 2006.6 2007.1 2007.5 2007.4 2007.8 2007.6 2008.5 2008.5 2009.2 2006.3 2008.11 2008.10 2007.7 2006.5 2006.12 经济理论与实践》 不同绩效下的债务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 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一个分析框架 会计行为的伦理约束 产业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及其实证研究--基于“黄金周”制度旅游产业营销效应的分析 品牌市场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论纲 基于消费者运动的社会营销学研究及其提示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社会科学视角与中国本土化研究的主题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论公共政策之公共利益实现的困境 政策适用主体及其政策态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模型 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环境分析 对优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 消费者选择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的行为分析 产业集群系统的和谐发展析论 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合作技术创新理论的述评 绩效测量模式演进:平衡与超越平衡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组织系统柔性分析 产业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资产剥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论营销组合理论的调适与权变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分析与路径选择 农业标准的实施问题探讨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企业组织系统柔性的三维关联分析及其预警 负债融资与投资效率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机理及其均衡决策分析 基于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Z分数模型和F分数模型应用研究——以亚星客车为例
17
吴 婧 刘伟忠 潘成云 李志斌 潘成云 潘成云 刘宇伟 刘宇伟 刘宇伟 刘伟忠 刘伟忠 刘宇伟 树友林 牛 刚 崔 彬 崔 彬 连远强 焦胜利 焦胜利 李志斌 连远强 连远强 高功步 高功步 郭淑芬 焦胜利 树友林 崔 彬 汤学俊 连远强 吴 婧 连远强 潘明华 张 斌 财政研究 理论探讨 当代财经 当代财经 当代财经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行政管理 社会科学研究 生态经济(学术版) 生态经济(学术版)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当代经济 当代经济 当代经济 当代经济 中国农学通报 世界农业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科学 2007.4 2006.4 2006.9 2006.1 2007.12 2006.9 2006.4 2007.10 2008.8 2007.8. 2007.4. 2008.10 2008.5 2006.7 2006.2 2009.3 2006.04 2007.5 2007.11 2007.1 2008.6 2006.04 2006.9 2006.10 2006.10 2008.11 2007.11 2006.5 2006.11 2007.10 2008.15 2009.10 2008.6 2008.5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思考 组织转型与管理控制系统变革 管理层收购与企业绩效改善的理论探讨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互动性研究 国外实施农业标准的经验与借鉴 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双重价值取向及其调谐 营销组合理论演化的内在逻辑――制度分析的范式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文化研究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产权机理研究 高校融资渠道与方式创新探讨 论农业经营要素的一体化配置 公司主动收缩方式的探讨——兼析我国上市公司重剥离轻分立的原因 寄生性广告策略:理论和实证研究 高校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 绩效测量新发展:超越平衡计分卡 公司收缩性资本运营的财务分析 会计伦理教育:困境、目标及实现路径 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基于过程还是结果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 财务管理非财务部门管理论 我国预算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应付账款的控制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和谐性分析 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研究 进城务工农民权益的缺损及其防治 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 组织冗余、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制度依赖 会计准则执行的伦理机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组织冗余和独立董事制度依赖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管理层收购的中西方比较研究 内部控制与舞弊防范:作用及局限性的思考---缪艳娟 李志斌 李志斌 潘成云 崔 彬 刘伟忠 焦胜利 潘成云 牛 刚 李伯圣 牛 刚 郭淑芬 潘成云 李伯圣 李志斌 郭淑芬 李志斌 缪艳娟 李志斌 李伯圣 李志斌 郭淑芬 树友林 连远强 连远强 刘伟忠 钱忠好 张 斌 李志斌 李志斌 张 斌 孙亚范 钱忠好 李志斌 缪艳娟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科学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生产力研究 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 财务月刊 财会月刊 财会通讯 财会通讯 财会通讯 华东经济管理 华东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导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当代经济科学 江苏农村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财务与会计 2008.4 2008.11 2006.11 2006.11 2007.4 2007.7 2007.9 2007.12 2007.17 2007.10 2007.23 2008.14 2008.9 2008.7 2006.7 2006.7 2007.12 2008.7 2008.10 2007.10 2006.5 2006.2 2007.8 2008.10 2009.5 2006.07 2007.11 2007.6 2007.7 2008.3 2007.2 2009.8 2006.12 2006.3 2008.3 18
基于ACFE报告的分析和启示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的典型案例分析 化解城市边缘人口心理冲突的政策选择 企业资产剥离决策模型的建立与风险控制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从理论到实践 财务与会计中的几个相同概念的不同涵义辨析 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研究性教学目标模式研究 非正式组织与与领导效能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迁研究 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管理类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研究 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的和谐联动发展研究 李志斌 刘伟忠 郭淑芬 张 斌 李伯圣 刘伟忠 潘成云 刘伟忠 张春华 高功步 焦胜利 连远强 财会学习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会计之友 会计之友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 理论界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宁镇扬板块构建与区域共同发展高层论坛文集 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商场现代化 企业活力 太平洋学报 经济师 新理财 贵州社会科学 理论探讨 城市问题 理论与改革 扬州社会科学 情报杂志 管理科学文摘 管理科学文摘 商业研究 商业研究 现代商业 长三角 网路财富 网络财富 2006.10 2006.6 2006.2 2006.10 2006.5 2006.02 2007.5 2006.11 2006.4 2006.6 2007.2 2007.6.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决策制度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战略研究 新经济时代中小名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思考 美国审计委员会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审计委员会的演进及其启示 西方预算管理:实务探索与学位研究 政策有效执行的组织内部环境之维 从公共利益的实现到社会多元利益的均衡 城镇弱势群体就业的社区支持与政府责任 城镇弱势群体就业的社区支持政策研究 关于扬州市城市管理及其现代化的思考 地区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内生性关系研究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零售业虚拟商圈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研究 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 虚拟商圈中的交易规范问题研究 虚拟商圈C2C交易中的营销策略研究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艺术性:基于逆向思维视角的
19
牛 刚 2007.12 崔 彬 田 毅 张 斌 张 斌 李志斌 刘伟忠 刘伟忠 吕 燕 吕 燕 吕 燕 树友林 郭淑芬 吕 燕 崔 彬 树友林 崔 彬 崔 彬 崔 彬 潘明华 2007.5 2007.9 2007.8 2007.5 2007.1 2007.7 2007.3 2007.5 2007.4 2007.3 2007.10 2007.7 2008.3 2008.2 2008.11 2008.6 2008.10 2008.11 2008.10 分析 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融合趋势对江苏企业的启示 美国网上零售中消费者退货制度保护的经验与借鉴 新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课程教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产生和演进——从制度视角分析 英美内控监管模式差异探缘及其启示 工商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进——基于“财务会计”课程的讨论 参与预算与组织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与理论框架 企业组织系统柔性的APH-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质量差距模型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索 中小民营企业宽带薪酬应用研究 基于DHSY模型对江苏省GDP与固定资产之间关系的研究 转型期政府和社区在社区建设中的定位研究 讨论高校负债发展的隐患与风险防范 战略营销:21世纪企业的指导思想 英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差异探缘及其启示 田 毅 田 毅 张 斌 缪艳娟 缪艳娟 缪艳娟 李志斌 连远强 焦胜利 田 毅 余海鹏 吕 燕 李伯圣 潘成云 缪艳娟 网络财富 消费经济 商场现代化 审计与经济研究 商业经济与管理 时代经贸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太平洋学报 中国集体经济 中国集体经济 中国集体经济 法制与社会 扬大学报 销售与市场 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 2009.6 2008.5 2008.4 2008.4 2008.12 2008.7 2008.1 2008.3 2008.7 2009.6 2009.7 2008.1 2008.2 2009.5 2009.3 附表6:2006年以来教师出版专著情况一览表
专著名称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孙亚范 展研究 牛刚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论 著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吉林人名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社科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号 7-80190-973 2006年3月 -9/F•330 7-80230-167 2006年6月 -X/F•028 7-80190-991 2006年4月 -7/F•341 2006年10月 7-206-04640-1 7-80230-338 2006年12月 -9/F•078 7-81092-242 2006年3月 -4/F•22 978-7-80230 2007年8月 -772-8/F•167 ISBN978-7-80230 2008年3月 -854-1/F·198 ISBN978-7-5097 2008年2月 -0046-4/F·0020 出版时间 潘成云 战略营销管理:原理方法 实证 刘伟忠 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 高云龙 企业营销网络设计与管理 崔彬 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汤学俊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途径 高云龙 汽车营销 连远强 李伯圣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 20
余海鹏 区域共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孙亚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分析 ISBN978-7 -5097-0991-7 ISBN978-7-509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8月 -0989-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8月 附表7: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情况
年份 2006 获奖人 获奖等级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创造的环陈耀 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境分析 果奖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陈耀 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孙亚范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 不同公司A股与H股价差幅度为什么存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缪艳娟 在显著差异?——基于2001-2005年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A-H股公司有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 秀论文奖 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钱忠好 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征用制度评价 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树友林 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研究 秀论文奖 江苏省社科联2007年钱忠好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度“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社科联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孙亚范 度“社科应用研究”优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秀成果一等奖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孙亚范 会中国农技协会分场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 优秀论文奖 扬州市第六次哲学社孙亚范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扬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钱忠好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续) 等奖 扬州市第六次哲学社化解城市边缘人口心理冲突的政策选刘伟忠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择 等奖 《南京土地》二OO七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钱忠好 --二OO八度优秀论文割与整合 三等奖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部门 教育部 2008 江苏省教育厅 2008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06 2007 2007 2007 2008 2009 2007 2007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07 扬州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学会 2008 4、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备
本专业健全了教学管理机构,建立了以院长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制,包括教研
21
室主任等参加的教学管理队伍。体制科学、责任明确,机制顺畅。我们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给予咨询和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健全,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予以归档;同时制定了必要的工作制度,除了遵守学校制定的学籍管理、成绩考核与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学生守则等制度外,我们还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并完善了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室工作职责、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学院督导工作若干规定、考试管理工作规程、监考须知、优秀教学奖评奖办法、课程建设与评估办法等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这些文件和制度的健全,充分贯彻了现代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从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到教学输出建立了系统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我们先后制定了课程教学规范、学生作业考核办法、专业见习与实习制度、毕业论文指导制度等。其中,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论文的规范、答辩、评分标准等,都确立了严格的程序或标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成立了由专家教授、社会实践部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负责和督促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检查方面的工作,制定了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根据学校要求,还健全了由教学委员会咨询督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构成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主要特色是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实习和实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体验式、仿真性和模拟教学的综合实习及实训方法体系,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和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能力。
我们要求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实习和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建立三级管理能力目标体系:一级目标为培养管理岗位所需要综合管理技能;二级目标为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三级目标为经进一步分解的十二项具体技能。
我们大规模的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有实验课的课程从原来的4门增加到了目前
22
的10门,同时制订、完善了所有实验课程的实验大纲,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并增开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环节,并有规范的专业实践指导大纲,包括目的、内容、要求,指导形式,成绩考核与评定,组织领导和日常安排等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我们对实习内容定期更新,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论文设计更加合理,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对实践环节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为此我院与工商企业界、财税、政府部门等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了19个紧密型的专业实习基地。
6、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评价
我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注重夯实基础知识,锻造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应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培养了较高的学生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参与组队代表扬州大学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先后为学校赢得银奖5个,铜奖7个,连续四届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在江苏省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工商管理专业黄丽萍、施峰等同学的8件作品分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2项。工商管理专业是扬州大学最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专业,2006、2007年年张晨、陈佳同学分别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第一、二届职业生涯规化大赛,获得优胜奖、最佳创意奖和“十佳规划之星”称号。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和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持续稳定且质量较高。就业情况总体良好,特别是就业质量比较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总就业率连年攀升,2007、2008年均高达99%,2009年在金融危机影响就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截止目前,也已接近95%。协议就业率也在稳步上升,去年达97.34%。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良好,通过持续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发函问询单位人事部门和领导,得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反映良好,反映了我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江苏省内各企、事业单位,普遍表现出社会适应性强、职业技能突出、岗位责任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工作创新能力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在2008年开展的雇主满意度调查中,68%的用人单位表示“比较满意”,23%的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在长期的社会美誉度支持下,在校学习的非应届大学生也受到地方政府、诸多企业、学校、新闻媒体的青睐,参加了历年扬州市政府“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运河城市国际博览会的志
23
愿服务工作,徐明珠同学在2009年担任扬州市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期间为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担任讲解工作。
7、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能力培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效性
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发挥。专业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就业教育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就业辅导与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与紧迫感;二是加强与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开展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活动,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生个性品质、能力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在就业教育中适时给予指导。2007年专业邀请扬州市青年创业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思想培训班,2009年专业与扬州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合作,聘请创业指导专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并面向2006级学生开设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实战培训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初期在面试和工作中技巧性和职业性问题加以指导和训练。专业领导每年都会深入各实习就业基地,如扬州万家福商城、红星美凯龙家居连锁集团等,收集企业人才需求模式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胡彦均、裴勇军、顾敏三位同学已分别涉足教育培训、零售服务、数码科技行业创业成功,扬州爬山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拉尔芙眼镜店、日月数码连锁店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就业指导的重要实践成果。
在校大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关注民生、扎根基层,开展政策宣讲、科技务农、企业帮扶、社区服务、文艺演出等实践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成效显著。2007、2008、2009各有一支小分队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4支小分队获得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新农村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战略研究》、《新农村建设之村镇合并正负效应分析》、《农民视角的“空巢”现象调查》等调查报告为地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智力成果,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高度赞扬,受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消费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等多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8、完善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成效显著
工商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科创基金——管理文化节——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系列赛——学术成果形成”的链条式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打造风格各异的学术科研团队,倡导科学求真勇于探索的研究态度。2009年王晴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主动向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捐赠现金5800元,以实际行动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探索动机,倡导学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工商管理专
24
业自设立以来承担了组队代表扬州大学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优良传统,先后为学校赢得银奖5个,铜奖7个,连续四届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在江苏省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工商管理专业黄丽萍、施峰等同学的8件作品分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2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培养成效成为扬州大学的一大亮点,创业计划大赛也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品牌。
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教专业与院团委共同牵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商务创新大赛、挑战杯上海世博专项赛、全国广告艺术大赛,通过各种竞赛作品的完成,十几支精英科研团队脱颖而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做好了人才和作品储备。周忠飞、李康康等同学的2件作品在“e路通”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科组华东赛区分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俞亮等同学在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节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胡锐同学在省第九届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工商管理专业自2007年推出管理文化节,学术沙龙、模拟营销大赛、公司问题诊断实战演练、公司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贴近专业需求、活跃校园气氛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扬州大学“十佳专业文化节”之一,拓展了人才培养建设渠道,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空间,呈现出高品位、高质量、高参与的发展态势,校园影响力逐步增强,。自2006-2009年,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共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科研立项2项,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2项,管理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于建勇同学的论文《金融危机与中国房地产健康成长》获第十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经济论坛优胜奖,该同学还于2009年获得《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助学政策 助我成长》全国征文比赛优胜奖。附表8为学生发表论文情况简表。
附表8:学生发表论文情况
专著或论文名称 《乡级政府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我国企业推行5S活动的初步探讨》 《浅议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及工作方向》 《人民币汇制改革于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作者 陈 艳 陆 霞 王亚星 刘金霸 金 鑫 年级 2003级3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3级3年级 2003级3年级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经济师》 《法制与社会》 《知识与创新》 《法制与社会》 时间、期号 2006 年 第4期 2006 年 第20期 2006年 第3期 2006年 第5期 25
《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探讨》 《税收筹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规定的完善》 《企业和谐发展的动力保证——无薪激励》 《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浅谈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连锁药店经营创新研究:郊区中心模式》 《连锁药店采用郊区中心模式的思考》 刘金霸 金 鑫 刘金霸 金 鑫 王亚星 赵一春 2003级3年级 2003级3年级 2003级3年级 《法制与社会》 《法制与社会》 《北方经济》 《企业活力》 《经济前沿》 《管理学家》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企业活力-营销策划》 《消费导刊》 《现代经济信息》 《江南论坛》 《科学时代》 《中国农村金融》 《北方经贸》 2006 年 第20期 2006年 第7期 2006 年 第16期 2006年 第5期 2007年 第5期 2008年 第8期 2008年 第6期 2008年 第8期 2009年 第1期 2009年 第9期 2009年 第7期 2009年 第15期 2009年 第10期 2009年 第7期 肖 璐 2003级3年级 肖 璐 2003级4年级 陈薇薇 2005级3年级 樊潇婷 2005级3年级 樊潇婷 2005级3年级 《第三部门信任危机的应对》 罗玉婷 2007级2年级 《新形势下企业税收筹划相关问题研究》 《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职能分工的思考》 《经济危机下保增长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浅议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下的应对策略》 王成春 2006级3年级 于建勇 2007级2年级 杨晓舒 2006级3年级 吴双娴 2006级3年级 詹榕贵 2006级3年级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是能使本专业学生能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要提高毕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应在各个方面增加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本专业注重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培养,在多层次范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附表9是本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简表,附表10是本专业学生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和竞赛情况简表。
附表9: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
姓名 罗玉婷 年级 2007年2年级 时间 2009.7 项目名称 中国社会救济的真空区——失地农民的社会救济问题及对策 26
项目性质 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
计划 莫中杰、2004级孙维 3年级 杨曼 王海峰 2004级2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7.10 青年创业问题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2006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6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7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7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7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8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8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8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8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6.5 2006.5 莫中杰、2004级孙维 3年级 李敏 肖璐 宋佳 张晓 王应花 高阳 罗玉婷 孟艳秋 芮杰 杨晓舒 2003级4年级 2003级4年级 2004级4年级 2004级4年级 2004级4年级 2004级4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5 青年创业问题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 2007.5 2007.5 2008.5 2008.5 实现社会救助与自我救助的有效互动模式—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 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扬州邗江区某企业为例 扬州餐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及长期发展策略研究 当代青少年成长环境与犯罪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2008.5 农村家庭的“空巢”现象调查 2008.5 关于扬州市居民贫富差距问题的调查 2009.5 2009.5 2009.5 2009.5 中国社会救济的真空区——失地农民的社会救济问题及对策 农区畜牧业污染治理研究—以江苏省沛县唐楼村为例 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地方贸易保护研究——以张家港为例 王端慧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畜牧业养殖区建设2009.5 的研究—以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闫康邑村为例 2009.5 家电下乡政策效应及其经济作用分析 2009.5 农村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系统的改良优化 张 驰 于建勇 毛娜娟 史惠冰 陈航宇 2009.5 大学生兼职与维权问题研究 2009.5 2009.5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问题研究——以扬州群业电工为例 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大学生村官问题探讨 27
郭超群 诸葛敏子 刘 凤 杨家嘉 邱飞发 钟文其 张晨 史亚 陈郑 陆霞 姚梦雪等 刘晓庆 贾波等 高歌 王应花 高阳等 张杰等 姚梦雪等 顾猛等 罗玉婷等 袁肖等 2006级3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5级1年级 2005级1年级 2005级1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5级2年级 2005级2年级 2004级3年级 2005级2年级 2005级2年级 2005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9.5 新竞争格局下本土超市战略调整研究—以扬州时代超市为例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9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6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7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8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公司绩效关系2009.5 研究—基于长三角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009.5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研究 2006.07 2006.07 2006.07 2006.07 2006.07 2006.07 2006.07 2007.07 节约型新农村建设宣传服务 “昆山经验”调查服务 走进社区 关注城市低保人群 加强农民环保意识,建设新农村 赴南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专项调查 扬州彩电市场调查 “直击土地征用,关注农民生计” 2007.07 新农村建设之村镇合并正负效应分析 2007.07 2007.07 2007.07 扬州市市民素质调研 关于陕西省渭南市公交状况的调查 农民视角的“空巢”现象调查 2007.07 关于扬州市居民贫富差距问题的调查 2008.07 聚焦乡镇企业,生态经济共赢 2008.07 “扬州城市小吃现状调查”调研实践 2008.07 2008.07 2008.07 农民工生存状态实地调研 “走进红十字会,透视中国非赢利组织” “希望的田野”绿色环保世纪行 28
姚远等 张杰等 李晓辰等 丛一汶等 谷元军 卞龙霞等 楼俐等 徐佳等 陈雨雯等 2005级3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8.07 星星点灯-----关注社会弱势老人 2008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07 直面经济结构调整,共赢多元化经济 2009.07 建国60周年之“实践科学,共创和谐” 关于大学生走进社区与居委会联手共2009.07 建和谐社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调查与实践 2009.07 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调查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网络拓展市场2009.07 调研,以扬州凤鸣凰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 2009.07 2009.07 2009.07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可雇佣性调查 我们的“家庭医生”聚焦社会医疗卫生服务 大学生社团经验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附表10: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和竞赛情况
姓名 陶芳等 殷子等 黄丽萍等 汤学良等 俞亮等 胡锐 于建勇 于建勇 年级 2003级3年级 2004级2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5级3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7级2时间 2006年 2006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所获奖项及等级 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铜奖 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一等奖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一等奖 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节创业设计大赛铜奖 省第九届高等学校非理科专业高等数学竞赛 《助学政策 助我成长》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 第十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经济论坛获优胜奖 颁奖单位 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 团省委、省科协、 省教育厅、省学联 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 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 省教育厅、 无锡市政府 省高等数学竞赛委员会 中国青年报社 周忠飞等 2009年 陈丽楠等 徐明珠
2009年 2009年 共青团南京审计学院委员会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 “e路通”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全国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科组华东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赛区一等奖 用大赛组委会 “e路通”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中国互联网协会、全国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科组华东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赛区二等奖 用大赛组委会 第三届海峡两岸演讲比赛优胜奖 孙中山纪念馆 29
徐明珠 徐明珠 徐明珠 伍颖 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扬州市金秋校园行主持人训练营中跻身十强 扬州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比赛中获特等奖 扬州大学第九届主持人大赛中获得铜话筒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C类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C类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C类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C类三等奖 扬州大学的《太阳恋歌》获江苏省第二届艺术展演会获一等奖 国家奖学金、江苏省第二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中获优秀奖 扬州维扬区首届体育运动会标枪比赛中获第二名 王翘楚 2009年 瞿雨娇 2009年 陈玉立等 何芳 王晴 潘苏 许蒙 金晶 李娜 崔仪艳等 吴贇等 张轩 张轩 贡琪等 柯玲禎 柯玲禎 李康康 孙东方
2009年 2008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广播节目二部 扬州大学党委学工部、学生工作处 扬州大学科技文化技术节组委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组委会 扬州市维扬区首届体育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扬州大学“十佳自强大学生” 扬州大学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扬州大学“社团工作先进个人” 会、扬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扬州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扬州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服务百居”优秀志愿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者 扬州大学第十二届径运动会跳高扬州大学 第四名 扬州大学第二届学生篮球超霸赛扬州大学 获女子组第三名 扬州大学第四届大学生街舞大赛扬州大学科技文化技术中荣获优秀奖 节组委会 扬州大学第一届学生羽毛球大赛扬州大学 团体赛中获得第一名 扬州大学第一届学生羽毛球比赛扬州大学 女子双打中获得第五名 扬州大学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扬州大学 4*100中获得第一名 扬州大学第六届读书节网上知识扬州大学图书馆、教务30
王玉洁 唐玲 王豹 陆云 王忠祥等 鲍领等 姚钢 何芳 潘苏 潘苏 潘苏 潘苏 潘苏等 潘苏 张轩 陈丽楠 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9年 2006年 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 扬州大学第六届读书节网上知识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 扬州大学第四届文字录入大赛中获三等奖 扬州大学第四届文字录入大赛中获一等奖 扬州大学第八届读书节网上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 扬州大学第八届文明宿舍建设月活动中被评为文明宿舍 扬州大学第七届文明宿舍建设月活动中被评为文明宿舍 扬州大学第七届学生乒乓球大赛中获男子团体第三名 扬州大学第二届汽车宝贝大赛中获三等奖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4*100接力赛获第三名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子铅球获第一名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子标枪获第一名 扬州大学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 扬州大学第三届篮球超霸赛中获第二名 扬州大学第二届篮球超霸赛中获第三名 扬州大学第十届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 扬州大学“室雅人和”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 处、学工部、校团委 扬州大学图书馆、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扬州大学教务处 扬州大学教务处 扬州大学图书馆、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 扬州大学学生处 扬州大学学生处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科技文化技术节组委会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学工处 李娜 2008年 张弛等 2007级 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2008年 崔仪艳 柯玲祯 朱虹 朱虹 朱虹
2008年 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扬州大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会、扬州大学大学生“三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扬州大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会、扬州大学大学生“三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 第四届“逆风飞扬”征文活动三扬州大学学生处 等奖 扬州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 社会实践活动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扬州大学 子跳远中获得第一名 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子4*400扬州大学 米接力中获得第三名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扬州大学 31
李蓉蓉 朱雪 薛骁丹 史惠冰等 谭晓阳等 李庆庆等 金晶等 商洋溢等 项科婷等 彭明鸣等 周丽静等 史惠冰等 张弛等 汤伟等 徐明珠等 汤伟等 胡锐等 汤伟等 刘利敏等 刘凤等 卞龙霞等 吴银等 翁丽娟等 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3年级 2006级2年级 2006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1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7级2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8级1年级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8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08年 子三级跳远中获得第三名 “中阿(10+1)高教合作研讨会”志愿者 扬州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甲组男子400米第八名 扬州大学第八届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二名 扬州大学“服务百居”优秀主任助理 扬州大学优秀团员 扬州大学优秀团干部 扬州大学优秀志愿者 校级三好学生 扬州大学优秀团干部 扬州大学优秀团员 扬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校级三好学生 扬州大学“服务百居”优秀主任助理 扬州大学优秀团员 扬州大学优秀社团干部 扬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校级三好学生 扬州大学优秀志愿者 扬州大学优秀团员 扬州大学优秀团干部 扬州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扬州大学优秀团员 扬州大学优秀志愿者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扬州大学学生处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共青团扬州大学委员会 五、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32
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思想,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制定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并对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的更新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在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从而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强化基础训练,夯实学科基础。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提出了“合理设计、科学规划、大胆探索”的教学改革思路,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积极完善。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以企业战略管理为指导,以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两门应用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为重心,以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专业课的课程体系”。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培养,夯实学科基础。
2、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本专业现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管理2个校级重点学科,及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点。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多数教师从事国家、省、部重要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充足,水平较高,较好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学生通过参加相关老师的相关科学研究活动,训练了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本专业以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技能培养和财务核算、人事管理、定量分析、最优化方案求解、法律规范、计算机信息等操作能力为主线,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体验式、仿真模拟教学的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进行以体验与加深理论理解为目的的实训活动,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工商管理模拟”等;二是进行各种培养实际管理技能的实习活动,如“顶岗实习”、 “市场调查研究”、“ 营销策划及营销模拟实训”、“经营决策仿真实训”等。
4、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本专业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作为培养目标,强化三种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突出两个特色:对外营销和对内运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加强。
经过几年建设,培育若干个由学术领军人物或学术带头人负责的面向学科前沿、研究方向全面均衡、人才梯队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建成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水
33
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且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2、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积极参与国家级重点教材编写,设立教材与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计划参与1-3部国家级重点教材的编写。同时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建成1-2门省精品课程,3-4门校精品课程。
3、专业建设及教学经费与发展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继续争取经费投入,增添更新教学设备,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