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一中2017—2018学年高职单招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默写(13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3分)
① 暧暧远人村, 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② 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锦瑟》
④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⑤ 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⑥ 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⑦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1
⑧ _______________,蛟龙生焉。《劝学》
⑨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⑩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⑫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⑫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饮酒》
⑬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声声慢》
二、选择题(18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飨xiǎng士卒 樊哙kuài 须臾yú 经传zhuàn
B句读dòu 参省cān 会稽山kuài jī
C 槁 gǎo暴pù 崤xiáo山 嫠妇lí 匏樽páo
D 修禊事qì 蜉蝣fú yóu 鲰zōu生 桂棹zhào
2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距关,毋内诸侯.
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青,取之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不拘于时,学于余。
5、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
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A位卑则足羞 .
B侣鱼虾而友麋鹿。 .
C非能水也 .
D道芷阳间行。 .
6、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2)倚歌而和之 .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4)侣鱼虾而友糜鹿 .
A (1)(2)相同,(3)(4)不同 B (1)(2) 不同,(3)(4)不同
4
C (1)(2)相同,(3)(4)相同 D (1)(2) 不同,(3)(4)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B七月既望 ..
C小学而大遗 D九岁不行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4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5
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攻击
D、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9、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 )
A 、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 、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 、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
D 、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6
10、翻译下面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6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7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1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一个意象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一)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
8
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9
1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14、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5分)
答:
15、“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7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6分)
10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拉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步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记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
11
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熟,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午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野,她楞住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始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粱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亮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总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问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散文》1997年9月)
12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题目“那一束伴地莲”就是指母亲雪地里寻来的那一束。
B.本文是-曲母亲的颂歌,歌颂了母亲的伟大,纯洁,无私,坚强.
C.文章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色彩绚烂,尤其是开头部分对伴地莲的描写,最能体现这种风格.
D.本篇结构严谨,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中间写母亲在雪地里找伴伴地莲为我治病,最后写记忆中的伴地莲.
E.人到中年,对世事的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认识到母爱是世上真正美好的东西,所以,作者要感谢母亲。
17.文中作者追忆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桩往事,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试分析这种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答:
18.“那一束伴地莲”为何能“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5分)
答:
13
六、语言文字运用
19、下列各组词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尤其 振作 唉声叹气 按步就班
B 笼罩 超越 叹为观止 一望无垠
C 坚韧 融资 不可思议 杳无音信
D 借鉴 谄媚 相形见绌 旁征博引
20、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①__________________;从冰雪的消融中,②__________________;从穿石的滴水中,③__________________;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八、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都希望受人尊重,但受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因为它是得到帮助时道声
14
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总之,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7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