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反 思
----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
我于今年10月份接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和专业办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边学习边探索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尤其在一次班主任集中学习中,在发放的学习资料《班主任之友》杂志中,读到一篇一位班主任写的《巧用书信管理班级》的文章,当时就觉得深受启发。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位班主任在新学年开始,面对新的集体时,如何消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的生疏甚至抵触情绪的经验做法。
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是巧妙利用书信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年之初,她会给学生写激励性语言的信件,内容不长,却让学生体会到喜悦和快乐的感觉,满怀信心地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学年之中,她会用书信和学生谈心、传情,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大小问题,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努力前进;学年之末,她会用书信对学生委婉指出不足,告诫学生要善始善终,继续自我完善。这种充满温情的、独具个性的书信成为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成为一篇篇心灵的告白书,唤起了师生之间一次又一次心灵上的感动,在师生间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于细无声之中滋润了心灵,凝聚了班级。
看了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我也深有感触,因为我刚刚中途接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学生先入为主因而在情感上对我——继任老班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一些莫名的敌意。如何消除这些不良情绪,迅速和班级融为一体是我面临的挑战。此时我也想到了类似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利用周记进行沟通。周记是前任班主任布置的一贯性作业,我就利用这一必须完成的作业形式作为敲门砖,“强行”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无论他们写几行字,都是向我敞开了思想。就这样,我以周记为阵地,以笔为武器,及时地了解班级信息和思想动态,在周记中与他们一一交心,继而面谈,逐渐拉近了与他们间的距离。如一位男生在周记中说前任老班不带他们了,他也不想好好学习了,不仅思想上想不通,而且在班级中还以打架形式来发泄失落情绪。我在他周记中坦诚以待,告诉他我中途接班的
心态,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请求他的支持和协助,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和他进行了深谈,点出了他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人,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更好地回报父母。由于这位男生来自农村,父母收入不稳定,家境不太好,本身在学习方法上也有问题,因此,我注意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较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后来的周记中,这位男生写到:“在你身上,我好象看到了我妈妈的影子,请允许我在此喊你一声妈妈,好吗?”有情如此,我也感受到了深层次沟通的巨大能量。
然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也深知,仅仅依靠周记交心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了很多要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而且信誓旦旦,但实际生活中却是另一回事,上课不认真听讲,带头讲话闹事的都是他,很多同学都对他不满,尤其认为他作为副班长是绝对不够格的,纷纷要求对他进行撤换。对于这种学生,我觉得他虽然在行动上远不如思想上进步,但比起那种蛮不讲理的“邪头”还是“孺子可教”的,因为他至少还有是非观,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毕竟还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关键在于自控能力太差,责任心不强,知道却做不到。因此,我就经常跟他谈心,一方面以副班长的标准来要求他,让他负责班级的纪律,尤其是晚自习的纪律,告诉他晚自习不仅应该创造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他自己还应该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才能服众,做不到则罚。另一方面,给与他副班长应享受的权利,让他留恋副班长的位置,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自控力,来控制自己的言行,做到则奖。这样的做法,目前产生的作用还是较明显的,这个学生打架闹事、影响课堂纪律的事件逐步减少,但也应考虑到,人的转变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对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更多的关注,时刻调整方法以进行思想激励和控制。
对于班级的其他要求上进的学生,我则向他们展示未来的生活状态和要求,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引入到课堂中来,让课堂与社会接轨,如告诉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怎样的,上班迟到等违反单位纪律的后果将会怎样,对员工的知识技能会提出何种要求。告诉他们如果想让用人单位满意、想自己在单位能够很好地发展,就要从现在起学会适应这些要求,坚定“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样的观念,从而树立起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信心。
由于担任班主任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与同学间的融洽度也磨合之中,因而在工作中有时
也会出现滞后或失控的现象,比如在组织一些活动时,给学生包办的过多,让学生自我锻炼和准备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减弱,甚至产生敷衍了事的心态。这些情况都是在事后进行总结分析,自我反省才悟出的。后来,我学校的体育节中,我就将活动的组织权全部交给班委,虽然有点不放心,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很好地锻炼了班委的组织能力,也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如这次拔河比赛就取得了初赛的胜利,鼓舞了班级士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注重向前辈、向书本学习,以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