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2011学年度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0—2011学年度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教师:敖灿 一、试卷内容和结构分析:

本次考试数学命题,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来进行。注重对“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学生发展,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要求,使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素质教育;注重数学核心内容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能立足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应用题(如第23题); 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突出教育价值,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保证基本类型试题的基础上,并能设计适当类型的开放题(如16题),努力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所列的重点知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规定的课时保持一致,整份试卷无繁、难、偏的题目,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有第8、11题,共6分;第二章《实数》有第1、2、13、21(1)题、共13分;第三章《平移与旋转》有第4、26题,共13分;第四章《探索四边形的性质》有第3、6、7、14、15、17、19、22题,共27分;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有第12、20题,共5分;第六章《一次函数》有第5、16、18、25题,共15分;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第10、21(2)、23题,共14分;第八章《数据的代表》有第9、24题,共10分;各章的比分比较合理,基本没有太大难度的题,且紧扣教材。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题部分:第1、3、4、5、8、9、10、11、12题做得比较好,得分率大约为80%,第2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模糊或混淆,尤其是句子的描述看不清楚,审题过于粗心。第6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做法不够熟练,其中有一个平时较好的学生算错是因为计算过程中的数据代错。

填空题题部分:第14、15、16、17、19、20题做得比较好,得分率大约为75%,第13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只写一个平方根或者没有化为最简形式,第18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求错等。

解答题部分:第21(1)、21(2)、23、24题做得比较好,得分率大约为63%,第22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解答过程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很多的同学没有回答数量关系就直接证明,解题的步骤过于简单或者证明的思路太繁;第25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图象中的x轴和y轴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没有看清楚,有些同学还不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26题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第(3)小题面积不会求或求错。

三、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①审题不清。审题是考生答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每次考试都有不少考生因审题失误而失分。

②计算能力差。如实数的运算、解方程组等失分的学生不少。 ③常见的概念模糊,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而失误。

1

④逻辑推理能力有待训练和提高,如第22题中,解题过程不能做到步步有据,过程严密。

⑤数学语言的运用有待加强和提高。初中是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打好这一基础的好时机,平时必须有意识地注重口头、书面语的培养,特别是关键字、词,专用术语尤其要用准确,否则会因书写不规范被扣分。 四、改进措施:

从本次市统一考试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整体素质还不容乐观。出现了失误,低分的学生也不少,一些基础题目还是有学生做错,这些反映了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数学能力不够强。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2、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答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或编题等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平时要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而学得知识,从而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3、多做精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学生说出题目的分析过程,也许做的不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特别是“会想”,而不会写或写不好。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5、培养集体的团队精神。组建兴趣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和讨论,并制定各自相应的目标。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