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的关键在于“趣教”
2011年第7期◆创新课堂 \"乐学''的关键在于\"趣教\"
王春杰(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初级中学066505) 目前,我国历史的教学方式跟其他学科一样,其主流方式 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以提高机械记忆的强度来提高考 试成绩.所以一提到历史课,学生都会有种感觉——说教,与现 实太远,枯燥无味,学生对被动的学习模式深恶痛绝,课堂气氛 沉闷,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学生则是一听就 头痛,并且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 趣.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 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 一
个值得探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那么,在今天新课 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通过 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
,巧妙设计导语.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 其听课的愿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课前导语 是上好课的前奏,对学生起着定向引导的作用.在历史课上设 计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犹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自 然先声夺人,就会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高效率的课堂 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先放投影美国国 旗,然后提问:\"为什么美国国旗是这样布置的?13条横条代表 什么?五角星又代表什么?\"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在课文中
找答案.这样做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 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贞观之治》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 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贞观初年,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一座 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 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君隋炀帝.\"唐太宗一 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 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 和桀,纣也就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纳了 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他.事后,唐太宗对别人说:\"唯唯诺诺 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接着,我问 道:\"唐太宗为什么能够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 候,唐朝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呢?\"这样通过故事的形式就能把 学生紧紧吸引住,学生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非常主动地 去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二,巧用文中的课前提示与故事.扣击学生心弦
在人教版的历史课本中,每课都有一段课前提示或者是趣 味故事,设计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如果教师 能够巧妙运用,就会扣击学生心弦,激发听课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工业革 命》一课时,课前提示中设计了许多小问题:\"你想知道工业革 命是怎样开始的吗?在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对人 类又有哪些重大影响?\"通过这一系列小问题,既大体包涵了课 文重点内容,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直 接利用课前提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和课 文内容直接相关,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了解,从而使 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在,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今所用,借鉴 历史经验,学会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解决现在的许多问题.例 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普林西 普的做法你赞成吗?说明理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对恐 怖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今天巴以冲突中 人体炸弹有了重新认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解 决问题,比单纯的教师说教\"我们要坚决反对恐怖\"效果要好得 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和具体.
四,充分发挥历史活动课的趣味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 知识
历史活动课是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素材(教师可以提供一 些参考资料),自编,自导,自演课本中的历史故事(以短剧的形 式或者小品的形式),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 识,巩固自己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拓展,延伸课本外的历史知 识.例如,在教学唐朝的\"合同为一家\"一课时,我让学生编演历 史短剧《文成公主人藏》,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 加深了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历史 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再具体教学中,我让全班分 成三个小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 主在吐蕃\"等历史场景.而且我还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人 员的合作再现历史事实,同时可以有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 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在学生进行表演前,我还让学生自己 推选出若干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规则,然后当场 选出最佳编剧,导演,演员,让学生在演出过程中和获奖后获得 知识搜集与再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五,巧妙运用课后十分钟.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设计可以保证初中生的注意力在开始 比较活跃,但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的持久性较 差,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容易转移.因此,教师
应在教学接近尾声时留有适当的讨论题,通过同桌间的互相提 问,对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看到了 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完《科 举制的创立》一课后,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两段话:孙中山说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 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 样一段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 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两段话谈谈自 己的感想,并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 学生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大脑的思维仍然处于活跃状态,对本科 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抓好开头,巧妙安排中间,抓紧最 后十分钟,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既紧张又愉快,整个课堂密度 大而适中,时间紧而松弛,学生其乐融融学知识,达到了寓教于 乐的目的,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