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尾()假寐()变诈() 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集。“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 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 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 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第二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上文选自课文《狼》,而课文又节选自,作者,字,又字,号,朝人。其著名作品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给下列字注音: 缀:窘:薪:苫:倚:耽:
3.文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A.缀行甚远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5.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点明时间的词为,表明地点的词为,矛盾双方是与。这是故事的。文中有一通假字,它是,通。
6.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7.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8.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9.解释“之”的用法: 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zhuìjiǒngxiáshàndānxīnchímíngxiákāomèizhà
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最后一节
l.看见2.只3.大腿4.神情,态度5.原来6.像狗一样7.打洞8.打算 1.A2.A3.D五、1.响——想2.衣衣——依依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1.记叙议论 2.B 3.D
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起点明主题的作用。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二)
1.《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清书斋记述奇异妖狐鬼怪 2.zhuìjiǒngxīnshànyǐdān 3.ABD
4.①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5.遇“晚归”“途中”屠户两狼开端“止”只 6.惧迁就退让凶恶贪婪发展 7.御果断抉择不甘罢休进一步发展 8.虎视耽耽
9.①代指骨头②音节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狼》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清代文学家,人称“聊斋先生”,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2、读准字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尻kāo黠xiá 3、理解词义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二、课文剖析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读了这个故事的启发: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三、中考解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比较下面“之”的用法:(2分) 久之()又数刀毙之()
2、从表达方式看,选文第一段是,第二段是。(2分) 3、本段揭示主题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2分)
4、以上文字写屠夫杀狼,既表现了狼的,也表现了屠夫的。(2分) 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文题解读:
1.无实义;代狼2.叙述;议论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4.狡诈阴险;机智勇敢5、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在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近即可)
拓展链接: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仔细阅读文段,结合文义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考题分析:本题重在考察常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只有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本题考察的是其中的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很多,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并不影响拘役的表达。今天读文言文应当能准确地补出省略成分。省略句有几种情况:A、省略主语。如“(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省略宾语。如“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D、省略介词。如“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答题时要瞻前顾后,仔细辨别推断。
考题答案:杨子、邻人 四、实地训练场 (一)基础锤炼: 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________集。“聊斋”是作者________的名字,“志异”是________的意思。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狡黠()苫蔽()眈眈()目似瞑()尻尾()变诈()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顾野有麦场()止有剩骨() ..屠自后断其股()意暇甚() ..其一犬坐于前()止露尻尾()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二)阅读 课内精读: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夫jiǒng_______,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míng________,意xiá_________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mèi________,盖以诱敌。
4、文中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出汉字。 5、解释每组中加点的字: A、盖以诱敌于前 .B、其一犬坐.
恐前后受其敌满坐寂然 ..C、骨已尽矣D、恐前后受其敌 ..
食之不能尽其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6、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 7、“乃悟前狼假mèi,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一句是
8、选文是《狼》这篇课文的记叙部分,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提高:
鹿和狼的故事
(1)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天敌。
(2)美国总统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中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3)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4)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于国”坐,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5)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6)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7)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狠,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8)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史话,狼几乎永远把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9)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小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1、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哪些词 ①短文中(举2个) ②课外(举2个)
1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 ①苟延残喘(苟:暂且): ②相悖: 13、“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句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4、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15、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16、你还知道类似的事例吗?如果知道,请您举一个例子,很简要的写出来。②如果不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知道,也请很简要的写出来。(两题任题一题)
参考答案:
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zhuìxiáshàndānmíngkāozhà3、回头看通“只”大腿神情,态度像狗一样屁股打洞打算4、窘瞑暇寐5、A敌人攻击B坐在(动词)坐着的人(名词)C完充分发挥D害怕担心6、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7、目似暝,意暇甚8、狼亦黠矣,……止增笑耳。9、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10、要点: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11、①一命呜呼、毙命②归天、殒命、回老家、上两天12、①暂且还勉强延续着呼吸保住了生命。②想违背、相反13、不可以。“过多”起修辞作用。说明鹿太多了会对森林产生危害。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变成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祸害。14、以前:以前的狼是欺负弱小的残忍凶狠的动物。本故事:本故事中的狼是被猎人捕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15、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动物及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16、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