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堂建筑的美学解析
[摘要]通过对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梳理与概括,分别从教堂建筑的形式美法则以及教堂建筑中光环境装饰艺术这两个方面展开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教堂承载了千百年来积淀的历史与变幻的信仰,作为欧洲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它无论从空间造型、光照技术及建筑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Abstract]Through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church building of combing and summary, respectively from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church architecture and church building light environment art deco in the two aspects of deep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Church carries thousands of years of accumulated history and changing beliefs, as Europe's most important buildings i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forms, which in terms of spatial modeling, lighting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art, both have high aesthetic research value.
[关键词]教堂建筑;形式美;光环境
[Keywords]Church Building; Formal Beauty; Light Environment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宣传“平等仁爱”思想,它随着整个欧洲的社会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与哲学、艺术、思想文化等息息相关。出于对上帝的虔诚、对天堂的向往,教堂建筑迅速遍布全球各地,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欧洲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教堂建筑为古代欧洲建筑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堂建筑无论从空间造型、光照技术及建筑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一、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基督教的兴起是犹太下层民众反抗罗马暴政和追求自由的社会运动的产物。随着基督教的不断发展,教堂建筑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欧洲中世纪教堂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巴西利卡(Basilica)
自从君士坦丁皇帝接受了基督教,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拥立为罗马帝国国教后,信徒们集会的地点不再是简单的地下墓窟和宅邸,开始有了正规的教堂。最初的祈祷所,是对原来异教神庙或宽敞的建筑物加以改建和利用,由长方形会堂改建而成的,在古代被称为巴西利卡式。①巴西利卡式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主要出现在公元4世纪到9世纪。其造型特点是主体建筑为长方形的大厅,同时大厅由两排柱子分隔为中殿与侧廊两部分,入口设置在西面。这样布置的优点可以使圣坛自然而然设置在东面,并且民众在做礼拜时能够直接感受到教堂东端半圆形窗户投射出的阳光。
(二)罗马式(Romanesque)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精美绝伦的拱券结构,在教堂的一侧或中间一般都建有钟塔。外表粗朴,坚固敦厚,细节却精雕细琢,整体风格无不反映出傲视四海、气吞八方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建筑是从古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是公元9世纪到12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多给人以庄严宏伟的形象。《建筑十书》是由古罗马的著名建筑大师维特鲁威所著,他认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讲求配置、均衡、匀称、规例、合宜以及经济。”而这些正是对古罗马建筑特色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性总结。
(三)哥特式(Gothic)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线条在建筑上的作用时曾指出:“建筑风格的变化就是以线条为中心,希腊式建筑多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用弧线,哥特式建筑多有相交成尖角的斜线。”②哥特式建筑风格盛行于公元12世纪到15世纪,哥特式的教堂塔尖直刺云霄,拱门高耸雄伟,震撼人心的强烈垂直感是其最突出的艺术魅力,这种建筑设计语言在视觉上缩短了人们与上帝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还有那令人目炫神迷的彩色玻璃窗,五光十色的光影效果会使来教堂参拜的民众产生对天堂的神幻感,宗教意味极强。
(四)文艺复兴式(Renaissance)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建筑风格,主要出现在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沿袭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③例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巨大穹顶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建筑兴起的象征。
二、教堂建筑的形式美
(一)建筑美的十大法则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它既是社会文化的具象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自然的抽象表现。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以及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通组成规律。④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通过视觉传递着一种美。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在其著作《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提出了建筑美的十大法则:统一、均衡、尺度、比例、风格、色彩、性格、节奏与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而这些无不说明了建筑的美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某种秩序,用最简洁的、充满智慧的手法和技术去达到多样化的统一。
(二)建筑形式体现宗教氛围
教堂,作为欧洲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它承载了千百年来积淀的历史与变幻的信仰。长久以来,教堂建筑中的艺术所处的自然氛围就是焚香、唱诗以及穿着长袍的人们,在那里艺术放射出宗教的智慧。那时,艺术是美的,这种美在视觉上与建筑风格相融合,宗教蕴含的诗意与美感常常能轻易令人折服。教堂为彰显神的荣耀而建立的同时,也讲述了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教堂是如此的美轮美奂,是如此的色彩丰富,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形式上,它就是人类尽全力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打造出的人间天堂。
当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的钟声敲响时,请放慢脚步,静静地享受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视觉盛宴。位于西西里岛上的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它的构造形式和装饰风格极其奢侈华丽。夹在玻璃中的金箔烧制出来的马赛克,特有一种天然纯正的金属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灿灿发光。教堂的整个墙壁与拱顶,便是用这种金色马赛克细细地拼出了耶稣圣像,十二使徒,以及许多圣经故事里的场景。在这座教堂里,美感无所不在。自然、流动的光线从高窗射入,反射在金壁、大理石和玻璃镶嵌画上,由于反射不均衡,景色闪烁微光。(如图1)教堂内部中殿和木制天顶由早期古典圆柱支撑着,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装饰,统一的建筑节奏贯穿整个教堂,无论各种图像或是图案的布局,彼此之间相互呼应,所有这些样式又与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这种艺术创作于神权至上的社会,它们本身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观念、体现了如何使万物井然有序的理念。艺术中的统一性原则与现实性相联
系。金箔马赛克精美拼出的基督圣像(如图2),被刻画得无比伟大,一根手指就有一米长。象征意味十足的基督像诠释着“统一”的意义。耶稣基督就是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他的大拇指、小拇指及无名指握成一圈,食指、中指与之分离,这种手势象征着人和神通过这个圆圈连接到一起,寓意上帝与你同在。建筑的形式美法则——统一,在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发挥到了极致,各种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它们本身多么复杂,但当合而为一时,却显得那么和谐与优美。
图1 教堂木制天顶 图2 马赛克基督圣像
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的回廊(如图3),是以一种比金箔马赛克更为内敛的方式去呈现。回廊围绕着内庭的绿植,双柱支撑着阿拉伯风格的圆拱,在阳光的照耀下,米色双柱投射出的倒影,恍如天堂的大门再向我们敞开,令人神往。(如图4)双柱一共有228对,柱身上也有图案不一的马赛克装饰,而令人惊叹折服的地方就在于这些柱头之上——400多根柱子的柱头,全是精雕细琢而成,神情姿态各异,并且绝无重复,让人叹为观止。
图3 教堂回廊
图4 柱身及柱头的装饰图案
(三)从教堂到秀场的马赛克风潮
当我们还对西西里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惊叹不已时,意大利的国宝品牌杜嘉班纳已经把蒙雷阿莱王室山大教堂的金箔马赛克宗教图案带到了2013年秋冬米兰时装周的秀场上。(如图5)精致的马赛克壁画图腾变成了可穿的艺术品,带有宗教仪式感的皇冠,奢华
复古的手提包,雕刻马赛克细节的高跟鞋以及镶嵌在服饰上的宝石闪闪发光,就像阳光洒在教堂彩色玻璃上,折射出灿烂无比的光芒。除了服饰上配有的马赛克图腾之外,杜嘉班纳2013年秋冬女装的另一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沙漏型的轮廓与建筑感的剪裁。教堂的建筑造型及其装饰艺术被巧妙的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以非建筑的形式去展现教堂的艺术美,视觉效果相当震撼。
图5 杜嘉班纳2013年米兰时装秀
三、结语
教堂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光环境装饰烘托着上帝的伟大与力量。借助光这一媒介使得建筑语言与人的精神境界更为接近,同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人类曾创造出许多辉煌璀璨的建筑,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地。有代表权利的建筑,有代表梦想的,也有代表死亡和天堂的。虽然形式种类繁多,但是它们都拥有着共同的理念与本能,即情感的表现和美的象征。没有什么比对美的追求更加动人,神圣宗教中的美;简约自然中的美;和谐统一中的美。也没有什么比美更能使人产生共鸣,美是真的表达;美是善的实现;美是恒古不变的话题。
注释:
①黄俊.神的殿堂:浅谈基督教教堂的建筑艺术[J].南方建筑,2003(1).
②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_舞低杨柳_新浪博客
[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b75fb010091p8.html.
③王丽萍.中西建筑人文主义比较[J].山西建筑,2008(3).
④曾坚,蔡良娃.建筑美学[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4.
⑤丁山.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光装饰艺术[J].艺术百家,2006(5).
⑥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⑦丁山.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光装饰艺术[J].艺术百家,2006(5).
参考文献:
[1]黄俊.神的殿堂:浅谈基督教教堂的建筑艺术[J].南方建筑,2003(1).
[2]王丽萍.中西建筑人文主义比较[J].山西建筑,2008(3).
[3]丁山.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光装饰艺术[J].艺术百家,2006(5).
[4]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梅耶斯著;周卫新,余国红译.光环境艺术设计[C].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维特鲁威著;罗兰英译.建筑十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7]曾坚,蔡良娃.建筑美学[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9]马赛克风潮:从教堂到秀场︱服饰_only lady论坛
[EB/OL]. http://bbs.onlylady.com/thread-3312022-1-1.html
[10]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_舞低杨柳_新浪博客
[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b75fb010091p8.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