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一直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担任着重要功能,不仅作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广泛运用,而且人们大量运用某些修辞手段来创造新词。陈光磊认为:“汉语新词语的构成中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修辞造词法显得越来越发达。许多新词语是由于修辞手段造成的。”任学良先生把这种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叫做修辞学造词法。在众多造词法中,这种修辞造词更易于被人们接受,有着更广泛的影响。人们在交流时,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新事物,利用现成的语素,有意识地给新呈现的事物运用比喻、夸张、借代、谐音等一些修辞手段创造新词,这些由辞格产生的新词语开始时并不稳定,只是一种词语的临时性修辞活用现象。随着人们使用得日益频繁,当这种临时的修辞活用现象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时,这个新词语的形式和意义结合也就日渐稳定下来,逐渐凝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成为新词语。辞格在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
1、比喻造词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辞格,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比喻造词法,即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组织语素创造新词,即一种事物像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它体现的是二者的相似性。比喻造词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修辞造词法,由比喻造词而产生的新词比较多。
2、借代造词
借代造词是借用与本体事物有联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本体的造词方法,其产生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关性。用借代修辞格造出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事物的产地、牌号代替事物本身。如“茅台”“孔府”本指的是地名,后借代“酒”;“桑塔纳”借代上海生产的桑塔纳轿车。
(2)专指代替泛指。如用“诸葛亮”代替足智多谋的人;用“伯乐”借代知人善任、重视人才的领导。
(3)用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事物本体。如“大团圆”借代10元人民币,因为10元人民币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洗尘”指洗去旅途之劳顿,借代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人;“白大褂”借代医生。
3、比拟造词
基于想象,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修辞格叫比拟。这种“以彼物比此物”的造词方法就是比拟造词法,其产生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性。比拟造词可以使指称的事物更生动,表达上更新颖。比拟造词法可以分为拟人式和拟物式。
(1)拟人式造词。如“大肚公交”是指由两节车厢组成、全长超过10米的大容量公交车。这类造词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2)拟物式造词。如“猫步”把模特等人当作猫来写;再如“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类似的还有“寄生虫”“铁公鸡”等。这类造词生动形象,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4、委婉造词
委婉是为了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给不宜当众说或不好听的事物换一个委婉的名字。如“大龄青年”通常是指那些年近三十而在恋爱婚姻方面尚无着落的人们;“洗手间”俗称厕所,泛指由人类建造专供人类(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处理)排泄物的地方,一般兼具整理、简单梳洗的功能。这类词的产生避免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尴尬,使语言变得含蓄。委婉造成的新词语随着人们使用得逐渐频繁,许多词语已成为原有说法的代名词,人们不再明显感觉到是在刻意地避讳什么了。委婉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