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散步》课 后 练 习

来源:九壹网


课 后 练 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散( )步 莫怀戚( ) 很累( ) 熬( ) 咕咕( )

分歧( ) 信服( )二、词语解释

熬:

信服:

严冬:

分歧:

霎时:

各得其所:

时日:

一霎( 嫩( )时 水波粼粼( )芽

拆(

) )散

委屈:

粼粼:

三、结合全文内容思考:

1、散步的时间:

2、散步的地点:

3、散步的人: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一个词来回答)

5、结局如何:

四: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五、意境赏析

1、说一说: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2、想一想:(1)“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2)“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3、议一议: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文章主题:

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并说明原因)

孝敬善良的我

慈爱亲切的妈妈

温柔贤惠的妻子

聪明乖巧的儿子

想 一 想

1、这篇文章有很多处语句含义深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试着理解分析。

2、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示例一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品味语言)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品 一 品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5、找出文章两处环境描写,品味作用。

第一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二处:“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6、文中多出对称句子举例指出好处。

阅读技巧拓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散步》本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莫怀戚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运用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

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大。

放开眼量,提升到时代高度。

景物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结局。②烘托人物形象。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背景。

感悟: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一: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

亲情

示例二: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亲情。

课后写作:家是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止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