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学院:龙蟠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姓名:朱一夫 学号:0821113712
摘要:本文作者在分析存于世上的几种艺术门类时,发现他们与世界各国宗教的发展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神秘联系,抽丝剥茧步步探寻下,终于寻找到了一些线索,并用朴实又不乏严谨的笔风,将其一一列举,而这些都将有助于研究艺术与宗教的关联。
关键字: 原始宗教 儒释道 中古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虽说这是篇应试类论文,但本人一向专于立论著文,故依旧以百分之二百的热情来完成作品。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宗教,影响范围广的譬如东方的佛教、道教、印度教以及西方的天主教、东正教,还有中东的伊斯兰教,又有一些小的或已经没落的宗教信仰,欧洲的有古希腊、古罗马和北欧各族的多神崇拜,亚洲的如锡克教、朝鲜半岛的檀君崇拜、日本四岛的天照崇拜、东北亚的萨满教,甚至拉丁美洲的羽蛇崇拜等,都属于宗教的范畴。这些宗教虽然崇拜对象不同,膜拜方式更是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衍生了艺术,或者说,他们与艺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联系。
众所周知,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意识形态,长时间内影响着很大范围内的住人们,而艺术,也就在此时随之诞生了。
原始社会便产生了宗教,那个时候的原住民们,由于生产力低下,而不得不寄希望于某一崇拜对象,也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神。他们礼敬上苍,膜拜神祗,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其实现在看来,也就是诸多艺术门类的源头。现今的很多艺术门类,包括绘画、雕塑、舞蹈等,其实都是当时的宗教活动。这些原始的宗教活动与现在的多种艺术活动相较,都是人类对于情感世界的一种探知,而且同样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最大特性:想象与创新。
在原始社会中,绘画艺术的体现就在于壁画或岩画,而此时期的壁画,无一不是宗教和祭祀仪
式的表现形式。在西方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壁画了。阿尔塔米拉山洞位于比利牛斯山脉南麓,在桑坦德市附近,1868年,一位猎人在追逐猎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个以前从未被人注意的山洞。1879年,人们在山洞中发现了许多描绘野牛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壁画,他们动态各异,篇幅之间看似无任何联系。其他壁画中更有很多头戴动物面具的人型与动物之间的种种活动,据专家推测,壁画上所描绘的这些都应该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中的一种类似宗教的巫术仪式或生物膜拜。可以说艺术最初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是一种宗教活动的体现,而绘画、图腾、面具皆是其所创造出的艺术手段,这无疑是绘画艺术表现的先祖。
随着绘画艺术的诞生,雕塑艺术也就逐步形成了。耶鲁大学的迈克尔·考博士曾对在中美洲发现的奥梅克人头雕塑进行研究,认为那些数英尺高的人头巨像是奥梅克人的宗教崇拜对象,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就包括对那些有着厚厚嘴唇与凝视眼睛的类似帝王一般人物的纪念和膜拜。人头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他们不仅体形巨大,而且栩栩如生,是古代奥梅克文化艺术的结晶。
舞蹈艺术的鲜明史例便在中国,早在公元5世纪,阴山岩画就曾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中,原著中如此写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瑞西北考察团在内蒙古才发现了他们。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在1976年开始的,此后诸多学者亲临阴山,观摩岩画,其中在磴口县发现了一舞蹈图,就与巫术相关密切。中央有三个舞者,皆有尾饰,靠其后有一舞者手持牛尾,舞者上方,有一被砍掉头颅的尸体,头颅弃于舞者脚下。这一尸体,应为祭祀中的牺牲,舞者可能为萨满,可见舞蹈是为这次祭祀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原始的宗教活动也是舞蹈艺术的由来。
原始宗教产生了原始艺术,那么,随着宗教的不断发展,艺术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走向呢?这就要从东西方两方面说起。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北部王国迦毗罗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于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是为释迦
牟尼,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公元67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遂迎佛教于洛阳郊外的白马寺,佛教也就正式传入中国。汉和帝期间,天师张道陵于青城山悟道,又创道教,再加上武帝期间的独尊儒术,儒释道三家开始长时间的并存,这也为中国历朝历代的艺术特征演化奠定了基础。
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直接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在中原广泛传播,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武器,石窟艺术达到顶峰,著名的石窟有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越来越不受广大民众接受的愚民信仰开始转变,并接受了华夏民族的改造与发展,这门艺术也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转而向更为实际的艺术表现变化。
隋唐五代时期,人民生活的安定,“武宗灭佛”的打击,使儒释道三教开始拚弃前嫌,正式合一,而此时期的所有艺术形态,都有此三家的影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雕塑形象,这个时期的宗教雕塑,再也不是魏晋时期的古秀清奇,而是以健康丰满的形象见于世上,而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观世音也就应运而生了。在绝大多数的唐三彩雕塑中,面容慈祥的观音大士最为常见,它所体现出的人情味和亲切感,正式关怀现世,不虑来生的体现,这就含有儒家的积极入世以及道家万物淡然的思想。
与东方相同的是,西方,尤其是中古世纪的欧洲,宗教也是从属于、服从于政治的。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裂成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天主教长期占据欧罗巴大陆,并渗透入各国王室的世俗生活中,东正教则是拜占庭帝国及一些东欧国家的信仰。
中古世纪就开始遍布于欧洲的基督教,曾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欧洲文化的祖先希腊与罗马文化的衰落,各门艺术都掺杂着基督教的精神,此时期的艺术也被成为基督艺术。
基督艺术所影响较大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筑艺术。教堂、宫殿,从罗马式向哥特式的转变,正是这个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体现。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都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就是早期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它一改过去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并采
用了飞扶壁(Flying Buttress)技术,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大大增强。而位于意大利米兰的米兰大教堂却是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巅峰。
与基督建筑艺术齐头并进的是绘画艺术。在欧洲大陆大建教堂的时候,壁画艺术家也开始受雇于各地的神职人员,专门为教堂内壁绘图,他们所画的多为圣经中的经典故事。与此同时雕塑艺术也与基督教息息相关,耶稣或其众弟子的雕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王国、公国中。
从本质上来说,宗教正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人民的武器,基督教也是如此。由于基督艺术在一定情况下限制了其他非宗教性艺术的发展,所以在在中世纪后期,便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的关系也很微妙,他们之间密切相关,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仍有很大势力,虽然该活动的本质是人文主义,是反宗教的,但在人民并没有完全开化的时代,它仍采用宗教的题材与故事,披着宗教的外衣,然而在处理这些题材时,艺术家们又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那个文艺巨匠多如牛毛的时代,艺术家们的人文主义精神都在其宗教题材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米开朗琪罗早年就读于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美蒂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并接受了人文主义的熏陶。23岁的他受到法国红衣主教的邀请,为圣彼得大教堂制作了《哀悼基督》雕像,三年后载誉返乡,便立即从事雕像《大卫》的创作,直至中年,他又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年逾花甲之时还坚持创作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他的作品多为宗教题材,但其中蕴含的民主公正的思想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欧洲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宗教严格控制了艺术的题材,但不否认它对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而从十四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成了后来发生的宗教改革的奠基石。所以也可以说,宗教虽然是艺术的起源,并影响着艺术的门类和各时期的特征,但其也受到艺术的反影响,二者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无论是东西方,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与该时期的宗教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抓住这个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