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来源:九壹网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教学 目标 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 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以介绍鲁迅来导导入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 )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分钟 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的学习做了铺垫。 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 新课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教学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分钟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设计意图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含的情感。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 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通过自读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写作特点,比如,全诗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对比、对照、反复的写2.交流: 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坏。(教师引导朗读) 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样的人?为什么? 诗歌的魅力。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 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通过两次揭示副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知。 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 锋……) 5.齐读全诗。 仿写诗歌,在创作课堂小结及拓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展延伸 几句。 (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分钟 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27.有的人 板书 内容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