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西城区初一(下)期末语文

来源:九壹网
2016西城区初一(下)期末语文

一.语文基础.(共12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王鼎钧相关介绍

人物简介: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人,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作品风格多样、题①(材 才)广泛。他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在台湾总发行量达60万册。 .

授 奖 辞:年过九铁的王鼎钧先生,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他的作品蕴含着大气魄、大气象,以阅历...观史,凭信仰悟道,自心境观想万物,从思辨描②(摹 模)人生。在散文创作中,他尝试多变的风格,融汇中西文化,生发出独树一帜的韵味与思想。他的《书滋味》,已超越简单的书评杂感,以书起兴,尽收万物,意境沉实.厚重,堪称大家。 ..

获奖感言:当年我学写散文,立在我们面前的两位大师,就是朱自清先生和徐志摩先生。在我们文学青年心目中,散文有朱徐,犹如诗家有李杜,大家各有因缘,择一而从,我是在朱先生这一边排队的。朱先生曾拈出“勤勤恳恳”四个字,对我立身立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想到六十年后,我能得到以朱自清先生之名创设的散文奖,大师文脉绵长,后学受惠无穷。海外③(缥 漂)泊的人得到父母之邦的肯定,非常安慰、荣幸,感谢主办单位和各..位担任评审的方家。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崛起的脊梁(jí)蕴含(wēn)独树一帜(chì) ...B.崛起的脊梁(jǐ)蕴含(yùn)独树一帜(zhì) ...C.崛起的脊梁(jí)蕴含(wēn)独树一帜(zhì) ...D.崛起的脊梁(jǐ)蕴含(yùn)独树一帜(chì) ...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材 ②模 ③漂 B.①才 ②模 ③缥 C.①材 ②摹 ③漂 D.①才 ②摹 ③缥

(3)根据文意,文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九秩:九次考验 大家:长辈受惠:受到照顾 B.九秩:九次考验 大家:大作家 受惠:得到好处 C.九秩:九十岁 大家:长辈受惠:受到照顾 D.九秩:九十岁 大家:大作家 受惠:得到好处

第 1 页 共 13 页

(4)“获奖感言”中的画线词语“李杜”指的是

A.李白杜甫 B.李商隐杜牧 C.李白杜牧 D.李商隐杜甫。 2.(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通过描写在百草园中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以及在书屋描绣像等趣事,反映了作者贪玩、厌学的心理. C.《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D.《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3.(2分)下列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因为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B.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此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C.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故又称“端阳节”.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D.“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为纪念祖先的节日.此节日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等活动.

二.语文积累(共5分) 4.(5分)默写

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声音”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如:“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了月夜竹林的幽静;“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中的蛙声,烘托出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苍苍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中的钟声,触动了诗人的归意;“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打更声,渲染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种种声音,平添了诗词的画面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运用(共4分)

5.(4分)根据下面示例的“大回文诗”,将备选材料中的四句诗还原成一首“大回文诗”。 示例: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材料:赏花归去马如飞 醒时已暮赏花归 酒力微醒时已暮 去马如飞酒力微。

第 2 页 共 13 页

四.名著阅读(共7分)

6.(3分)“蟋蟀惊慌失措,连蹦带跳拼命逃窜。飞蝗泥蜂朝它猛扑过去,彼此打成一团,尘土飞扬,两个决斗者轮番占着上风,一时胜负难分。最后,猎手终于赢了,蟋蟀被打得仰面朝天,仍在那儿足爪胡乱踢蹬,双颚乱咬。”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 国作家 的名著《 》。 7.(4分)根据下面连环画中《童年》的故事内容填空。

(1)阿廖沙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去投奔开① 的外祖父。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的性格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2)一天吃午饭的时候,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② 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外祖父要他们安静,可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第 3 页 共 13 页

(3)外祖父为人十分严厉,曾因萨沙揭发阿廖沙③ ,不顾外祖母的劝阻,毒打了阿廖沙一顿。

(4)后来,随着外祖父的破产,连老两口也分了家。外祖父不肯养活阿廖沙,阿廖沙只得与④ 相依为命。 ①填 ,②填 ,③填 ,④填 。

五.文言文阅读(共11分)

8.(11分)阅读《孙权劝学》和《李生论善学者》(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

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还走:转身离开。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择善而从之 .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盖以诱敌(《狼》)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②但当涉猎 涉猎: ...

第 4 页 共 13 页

③孰若孤 孰: ④王生益愠 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梳理两篇文章内容,用原文完成下面填空。

吕蒙能够“听劝”和“ ”,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 ”和“ ”,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六.现代文阅读(共21分)

9.(12分)阅读《敬畏之心》,完成下列各题。

敬畏之心 葛闪

①公元1079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湖州担任知州初始,便下决心革新除弊,施惠于民。短短几个月内,苏轼的足迹就几乎踏遍了湖州的每一个角落,政绩颇丰。

②一天,苏轼闻听湖州有个叫做蔡福的农民,是个种田的能手,在湖州很是出名。苏轼便差人带着轿子去了蔡福家里,意欲邀请蔡福到苏府一聚,也好让自己得以结识能人。

③几天后,当得知蔡福已经快到的时候,苏轼便忙着在屋里换衣裳。他换了一身崭新的行头,连靴子都差人买了双新的,浑身上下精神抖擞,光彩照人。打扮完毕,又问身边人,头发是不是还不齐整?衣服是不是哪个地方还有褶皱?仆人打趣苏轼,说他见了皇帝也没像这样隆重! ..

④蔡福和苏轼在正厅见面,双方对坐在正堂两边的椅子上。蔡福看着苏轼,感觉如坐针毡,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紧张得连双手都不知道朝哪里放了,只顾着喝茶,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张。这也难怪蔡福,苏轼诗文名动天下,又是一方主官,他一农民小老儿见着了父母官,怎能不忐忑?

⑤但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却出现了。要说蔡福见了苏轼如此紧张还能理解,但当时的苏轼见了蔡福,居然也稍显紧张,开口跟蔡福说话的时候,几句话竟然慌张得结结巴巴,而且还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⑥苏轼问蔡福,见到他为何如此紧张?蔡福回答说,苏轼是一方父母官,而且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浑身上下都是大本领,自己是一个农民,见了自然感到紧张。说完,蔡福仗着胆子问苏轼,说感觉苏轼和自己说话,怎么也有点忐忑之意?苏轼笑着点头,算是承认了自己内心的紧张。蔡福又问为什么?苏轼双手一摊,对他说,你是种田的能手,远近闻名的庄稼大户,你也是一个一身本领的人,我一个只懂得诗文的人,见到了你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焉能不紧张?苏轼解释完毕,和蔡福相对哈哈而笑,整个屋里的空气显得空前的轻松。最让蔡福感动的,是苏轼对一个农民的敬畏之心,其实归根到底是人性上的光辉。 ⑦芸芸红尘,众生有归属,万物有职分,哪个不值得敬畏?

(选自《东方青年》2015年第2期)

第 5 页 共 13 页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隆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苏轼和蔡福见面时都很紧张,他们紧张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的?

(4)苏轼和蔡福都是有一身本领的人,哪一个更值得你敬畏?请说明理由。 10.(9分)阅读《颜体书法》,完成下列各题。

颜体书法

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体书法特点如下: 一、笔画

晋朝王羲之的笔法被誉为“折钗股”,就是说王羲之的笔法像妇女头上戴的金钗,弯曲缠绕,圆润而不生硬,柔和而充满韧劲。颜真卿的笔法则被誉为“屋漏痕”。“屋漏痕”指雨水顺着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的痕迹,比喻笔画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南宋姜夔说:“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颜真卿当为“屋漏痕”笔法的代表。有人称赞颜体书法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又有赞曰:“自羲(王羲之)、献(王献之)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楷书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横画收笔处重按,非常突出;出钩时先收锋,而后上提出锋;捺笔也是先收后放。多数笔画起收要回锋,而且是圆的,棱角不分明。笔画总体上给人以敦厚、深藏的感觉;只有撇捺出笔是劲利的,而且是中锋出笔。多数字的主要一笔下笔很重,沉稳有力。 二、结构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欧阳修的比喻十分恰当,颜真卿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其楷书书法结构宽博,气势恢宏,与其人相似,显得十分自信从容。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如“国”“司”等字;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如“楚”“岭”等字。 三、章法

颜真卿楷书章法的特点是字距较小,行距也比较紧密,这样通篇比较粗壮的黑色笔画所占的比重较大,和王献之、杨凝式、赵孟頫的细笔画、大字距、大行距的章法区别很大,给人一种威压之势。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颜体楷书在笔画安排上,给人一种 的感觉;在结构安排上,内外结构的字给人一种 的感觉,上下结构的字给人一种 的感觉;在章法安排上,给人一种 的感觉。 (2)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第 6 页 共 13 页

(3)下面这幅图片是颜真卿《颜勤礼碑》的局部,请你从图中自选内容,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结构、章法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七.作文(40分)

11.(40分)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

求学路上,有时学友切磋,收获颇丰;有时聆听教诲,感受颇多;有时独自跋涉,领悟颇深……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人生的财富,汲取了前行的力量。请以“求学路上”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2.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对联、书法、国画、戏曲……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请以“我与的故事”为标题(请在横线上填写某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记录你在体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经历。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 7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基础.(共12分)

1.【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读或会写,直接作答即可.如果不确定,就要借助工具书,切不可随意根据感觉作答.第一个字读作jǐ,第二个字读作yùn,第三个字读作zhì.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词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写,就直接作答.如果不确定,就要去查词典,不能随意作答.第一个词应是题材,第二个词应是描摹,第三个词应是漂泊.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九秩的意思是九十岁.查阅词典可知,大家的意思是大作家.受惠的意思是得到了某种好处.据此可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掌握.李白与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诗人,并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也是很有名的两位诗人,并称小李杜.据此可作答.

答案:(1)B (2)C (3)D (4)A

2.【解答】A.正确;

B.有误,文章中的趣事体现的是孩子的天性,以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和留恋之情;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解答】A.正确; B.正确;

C.有误,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D.正确. 故选:C.

二.语文积累(共5分) 4.【解答】答案:

(1)弹琴复长啸 (重点词:啸) (2)青草池塘处处蛙 (重点词:塘) (3)谁家玉笛暗飞声 (重点词:笛) (4)杳杳钟声晚 (重点词:杳) (5)朔气传金柝 (重点词:柝)

第 8 页 共 13 页

三.语言运用(共4分)

5.【解答】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例句,分析其内部的关系,即可仿写.本题例句中,后一句的前四个字是前一句的后四个字,每句皆是如些.据此可将材料还原. 答案: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评分标准:共4分.完全联对给4分,联上3句给2分,联上2句给1分.

四.名著阅读(共7分)

6.【解答】该文段选自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写的是蟋蟀和飞蝗打斗的场景,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生动有趣. 答案:法 法布尔 昆虫记

7.【解答】《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以沉重的笔调写出了旧社会生活的黑暗、扭曲和可怕.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赞同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案:

①染坊 ②分家 ③染坏了一匹布(或“染错了一匹布”“浪费了一匹布”) ④外祖母

五.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第 9 页 共 13 页

8.【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成为/题写;B认为/用来;C都是只;D代词,他/助词,的;故选C.

(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②句意为: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③句意为: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孰:哪一个,谁. ④句意为:王生更生气. 愠:生气.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句意为: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吕蒙能够“听劝”和“就学”,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善思”和“ 择善而从之”,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答案: (1)C

(2)①推托 ②粗略地阅读 ③哪一个,谁 ④生气

(3)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啊! (4)就学 善思 择善而从之

六.现代文阅读(共21分)

9.【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从文中第三段可以明确:苏轼差人带着轿子去接农民蔡福来府上一聚;苏轼换上新衣服、新靴子去见蔡福(或“换了身崭新的行头去见蔡福”);苏轼再三询问仆人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原文有明确的答案“蔡福回答说,苏轼是一方父母官,而且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浑身上下都是大本领,自己是一个农民,见了自然感到紧张”“苏轼双手一摊,对他说,你是种田的能手,远近闻名的庄稼大户,你也是一个一身本领的人,我一个只懂得诗文的人,见到了你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焉能不紧张”:蔡福认为苏轼是一方父母官,而且诗文名动天下,浑身上下都是大本领;自己只是一个农民小老儿,所以对苏轼有敬畏之心.苏轼认为蔡福是种田的能手,远近闻名的庄稼大户,是个有一身本事的人;自己 第 10 页 共 13 页

则是一个只懂得诗文的人,所以对蔡福有敬畏之心.

(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从最后一段可以找到主旨:众生平等,只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都应该赢得尊重(令人敬畏).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答案示例:①蔡福更值得敬畏,因为他是行业能手,用自己的能力满足了百姓的物质生活.②苏轼更值得敬畏,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诗文名动天下”“尊重能人”“人性闪耀着光辉”).③都值得敬畏,因为他们都能够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造福百姓. 答案

(1)苏轼差人带着轿子去接农民蔡福来府上一聚;苏轼换上新衣服、新靴子去见蔡福(或“换了身崭新的行头去见蔡福”);苏轼再三询问仆人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

(2)蔡福认为苏轼是一方父母官,而且诗文名动天下,浑身上下都是大本领;自己只是一个农民小老儿,所以对苏轼有敬畏之心.苏轼认为蔡福是种田的能手,远近闻名的庄稼大户,是个有一身本事的人;自己则是一个只懂得诗文的人,所以对蔡福有敬畏之心.

(3)答案要点:众生平等,只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都应该赢得尊重(令人敬畏).

(4)答案示例:①蔡福更值得敬畏,因为他是行业能手,用自己的能力满足了百姓的物质生活.②苏轼更值得敬畏,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诗文名动天下”“尊重能人”“人性闪耀着光辉”).③都值得敬畏,因为他们都能够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造福百姓.

10.【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阅读文章,根据“笔画总体上给人以敦厚、深藏的感觉”,“(内外结构)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上下结构)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章法)给人一种威压之势”,据此提取词语填空即可.

(2)本题要求分析语句的作用,因为是比喻句,所以可以从比喻修辞或者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角度入手分析,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点”.

(3)本题考查了文章中知识的运用,首先把握颜体笔画、结构、章法三个方面的特点,然后找出相应的汉字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敦厚、深藏 饱满、宽博 崇高、挺拔 威压

(2)用打比方(或“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颜体笔画骨力雄强而坚韧,筋肉丰满而天然的特点. (3)示例:

笔画:图中第一列的“局”字,笔画收笔回锋,而且是圆的,棱角不分明,给人以敦厚、深藏的感觉; 结构:图中第三列的“集”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 章法:图1的字与字之间间距较小,行距也比较紧密,给人一种威压之势. 第 11 页 共 13 页

七.作文(40分) 11.【解答】【例文】 求学路上

“你要走的路还很长呢,只要你努力,好好学习,将来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才会一路畅通;”,这句话,也许每个人都听过,很普通,也很实在.

前路漫漫,无法探索,仿佛一层雾,只有当你走近,掀开这层雾,你才会知道前路有多少考验和惊喜在等着自己去发现和完成

走在小学的路上,我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我只会拉着好朋友一起玩闹,活像个假小子,完全忘记自己是个女孩子;我不会在上课时安分守己的认真听老师讲述着知识世界的美妙,我只会在老师上课喊起立时用脚偷偷地将前面女生的凳子搬个“家”,让全班感受一下我的“激动”;

走过了小学,便毫无准备的来到了去往中学的巴士站.手持“某某中学录取通知书”这张车票,便坐上了“雏鹰号”巴士.一路上,窗外飘来的阵阵花香让我陶醉在这自然的味道中,不舍下车.到站了,下车.走在这虽平坦但又充满了分叉路口的“高速公路上”.只要谁的注意力不集中,便会被带领上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在山路上的人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走下去,二是往回走,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如果你是前者,那么,你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如果是后者则与之相反.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不移,我终于赢得了中考这场战没有硝烟的战斗,换取了通往高中的“火车票”. 捏着这张通往高中的火车票,既忐忑又欣喜:忐忑高中的三年后我能不能赢来飞往理想大学的飞机票,欣喜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坐上了“雄鹰号”火车,我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想象着高中的生活,制定着高中的目标.不觉察,火车已经到站了,望着高中这条崎岖望不到尽头的这条路,我有些不知所措,可很快我就昂首挺胸,背起行囊,踏上了在高中的旅程;

后记: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求学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岔路口,只有当你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你才会换来通往成功的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

12.【解答】【例文】 我与梦想的故事

与梦想结缘,并非偶然.这一路,到处是羁绊和阻拦,但那种缘,终还是剪不断… 冷风吹

“我要学音乐!”“不行”“凭什么?”“因为那些东西没用!你成绩高啊?”“不管,我要去!”我倔犟地快步前行,不理会奶奶的叫喊,她扯住我的衣服狠狠地把我拽了回去.“下午补英语去!”“我不去!你凭什么管我?烦不烦啊!”她怔了怔,不说话了.“行,你爱去哪儿去哪儿!”然后松开了我,我整理了一下衣服,头也不回地走向了练吉他的地方.西北风猛烈地刮着.

第 12 页 共 13 页

有了梦想,我变得倔强. 泪花飞

穿着单薄的衬衫,斜背着吉他,双手插在牛仔裤的兜里,顶着风走着,任长发在风中飞扬.于是,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自己也注意到了,可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刚刚态度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可他们为什么还是不能理解我呢?我有自己的梦想不好吗?我没有理由去追属于我自己的梦吗?还是我真的应该放弃它?眼泪不停地流着,双手毫不理会,任由它被风吹干. 有了梦想,我体会到委屈. 梦未碎

来到琴行,坐到我的位置上开始练习.

老师注意到了我今天的不同:头发凌乱,两只眼睛通红.她赶忙问我怎么了,刚刚干涸的“泪床”马上重新泛滥了.我跟她说了事情的经过.“老师,我必须放弃吗?”我委屈地说.“放弃?放弃干什么啊?你自身有这个追求就应该去努力啊,排除一切阻碍,做成功了给大家看看,你是这块料!但是你对奶奶的态度确实不对,她都那么大岁数了,而且也是为了你好,晚上回家道个歉.行了,练吧.”听到这些,我明白了,肯定地点点头,认真地投入了练习. 有了梦想,我不再否定. 勇敢追

回家我给奶奶道了歉,并且答应她学习和音乐两不误.其实,我明白,奶奶是为了我好,只有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有稳定的生活.可是,音乐,我真的不能放弃,实现我的梦想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既然上天给我一张嘴一双手,我就要用它实现想实现的. 有了梦想,我勇往直前.

与梦想结缘,让我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也许,我们注定要在今后的旅途中相伴…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