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 【教材分析】 《燕子》这篇课文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能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燕子外形、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比喻、拟人)等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同学们,一说到春天,你会想到什么? 2.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的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美丽的燕子。 二次备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字词 (1)字音:“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2)字形:“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3)形近字:增、稻的形近字,练习组词:(赠、蹈) (4)词语解释 聚拢:聚集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可以出示春光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掠过:轻轻地擦过或拂过,形容动作非常的快。(可以引导学生做动作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燕子的? 第一自然段: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燕子给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燕子飞行的姿态。第四自然段:燕子停歇时的样子。 2.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把你不懂得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能解决哪些,解决不了的,我们一会一起来解决。(学生自学课文,做好笔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1)读懂的问题。(2)不懂得问题,一起探讨解决。教师要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提出问题 (1) 荡漾是什么意思:教师直接找学生回答。 (2) 为什么燕子的尾尖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直接找学生回答:因为原本水面的静止的,只要有东西打破了平静它就会荡漾开来。) 教师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没能提出来。 预设问题:(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3) 为什么把电线比喻成“五线谱”?) 出示自探提示 (1) 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那是个什么样子。 (2) 为什么说小燕子给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 为什么把电线比喻成“五线谱”? (4) 春天的赞歌指什么? (5) 燕子有那些特点? 二、解疑合探 (1)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羽毛的颜色,翅膀的特点,尾巴的形状描写的词语,感受燕子的可爱。 师:课文抓住了燕子羽毛的颜色,翅膀的特点,尾巴的形状,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 板书:活泼机灵。 2.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这一段的时候语速要欢快一些。(学生练习读这一段。) 语言训练:仿照这一段写一种小动物的外貌。 师:我们在写小燕子的时候抓住了它的羽毛的颜色,翅膀的特点,尾巴的形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向我们呈现的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象。我们在写其他小动物的时候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写呢,可以怎样写呢? 老师出示:小狗、小猫、小鱼„„等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先说一说想写什么小动物,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来写。再练习口头作文,教师找同学口述作文。 4.这一问题解决后可以引导学生立刻解决第6个问题:燕子有哪些特点: (1)外形可爱。 (2)飞行速度快,动作轻巧: 师:从哪里感受到燕子的动作非常的轻巧?学生阅读第三自然然段:抓住“掠过”轻轻地擦过或拂过,形容动作非常的快。(学生可以做动作感受掠过的意思)“有的„„有的„„”感受到燕子飞行的时候轻快灵活。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语速可以轻快一些,这样能够凸显出燕子飞行速度快,动作轻巧。 5.第(2)题,教师出示原句,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教师结合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用“赶集似的”一词将事物拟人化,写出了它们争先恐后为春光增添美丽的热闹景象。在朗读的时候语速加快,有赶集、聚拢的意思 。这一春光的描写为小燕子的出场作了铺垫。 6.第(3)题:学生观看书中小燕子的图片,想象燕子飞行在美丽的田野里的景象使得春天更加的充满了活力。抓住“赶”字,体会作者语言的微妙之处,小燕子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专程起来赴这场春的盛会,它才是这场盛会的主角。作者在写尽了春天的后只消这一句,这一个“赶”字,所有的美尽在燕子一身了。由春天的美丽景物衬托活泼可爱的燕子 ,更显出春的勃勃生机。 7.第4题和第5题可以一起解答:(为什么把电线比喻成“五线谱”?春天的赞歌指什么?) 教师出示电线的图片和五线谱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这里把电线比喻成五线谱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够体现出电线非常的细,描写非常的生动形象。而后面把燕子比喻成音符和电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多么美丽的画面,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而这里把电线和五线谱比喻成了音乐,也就成为了一首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由燕子写到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春天的热爱。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8.指导朗读,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的声音要轻柔,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三、质疑再探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运用拓展 同学们你们讲得都非常好,这篇课文作者虽然以燕子为题,写出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活泼机灵,轻快灵活)作者写写燕子的目的是什么?(表达对燕子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方”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乐于积累有关春天的诗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万物复苏的喜爱与渴望之情。 3.借助课下注解,通过交流讨论在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结合书中的图片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积累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什么意思?3.“碧玉”指什么?) 自探提示 1. “一树高”什么意思? 2.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什么意思? 3.“碧玉”指什么? 二、 解疑合探 1.“一树高”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一棵柳树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自己这棵树什么样子?(满树嫩绿的枝叶,非常的漂亮。)通过看图了解:“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高”:高高的。 2.“碧玉”指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明确“碧玉”指的是绿色的玉,这里运用的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这样写能够突出柳树叶子的嫩绿和光亮。 3.结合图片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老师出示柳树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想象交流这两句诗句的意思,学生理解后交流练说诗句。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柳树翠绿的特点,那长长的,翠绿的柳丝充满了生机。作者简短的两句画写出了柳树的静态美。 板书:静态美。 4.“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什么意思? 教师完整出示完整的两句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上下文联系在一起理解诗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师:这两句话作者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自己进行了回答,像这样的方法叫做自问自答,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了剪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把对燕子的赞美,引向了对于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在这环节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咏”是什么意思?学生体会到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再介绍“咏”原来指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这里指赞美。 三、质疑再探 师:学到这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学生先自主练习说诗意,教师财组织学生交流古诗的含意。) 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四、运用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你们来出题考考同学们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生日”什么意思?“万紫千红”是什么意思?“等闲”指什么?) 自探提示: 1. 诗句的意思? 2. 这首诗描写什么的? 3.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解疑合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引导学生交流理解 重点 (1)胜日:好日子。 (2)寻芳:浏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3)光景:风光景物。 (4)等闲:随意 (5)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6)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古诗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平常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学生自主练习解释诗句。 三、质疑再探 预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喜爱与渴望之情。 四、运用拓展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荷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觉。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优美语言。 2.通过荷花姿态描写的语句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感受荷花的美丽。 3.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荷花图)引导学生交流了解的有关荷花的知识:(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 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荷花,看看美丽的荷花什么样子。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交流字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交流认清字形。思考“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出示词语,学生交流认读。 挨挨挤挤 饱胀 翩翩起舞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蜻蜓 重点:“翩”左下方里面是一笔横,两笔竖。 (1) (2) 学生自主认读,后同桌检查。 教师抽查学生认读情况。 整体感知: 学生交流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引导演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美丽、清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预设问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荷花非常的美丽?者为什么会把自己也当成是一朵荷花?为什么说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为什么这些白荷花是从荷叶里冒出来? 自探提示 1.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荷花非常的美丽? 2.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也当成是一朵荷花?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我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为什么说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为什么这些白荷花是从荷叶里冒出来? 二、解疑合探 1.问题一 出示第二、三自段,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体会荷花的美丽: (1)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重点词语“挨挨挤挤”看出荷叶非常的多,一个挨着一个,密密层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茶叶比作大圆盘,这样写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3.“有的„„有的„„有的„„”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两三片花瓣”“全展开”“嫩黄色的”“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第二自然段抓住了哪些来写荷花的特点:(荷叶、荷花不同的姿态)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几个表示数量颜色的词语可以稍重读,“有的”“有的可以拉长来读”。 2.第三自然段 3.解决问题三“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重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用彩笔画出来的画是颜色鲜明的画面,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个活字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的美,让一池荷花动起来,让荷花的色彩鲜艳起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热爱。 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么多的折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再看看另一朵,( ),也很美。 (学生展开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完成拓展性作文。) 引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4.问题二、四 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明确这一段是作者想象的,是作者看荷花时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也是一朵荷花,想象自己处在荷花池中看到的景色,理解作者的心情:体会作者在看荷花时被美丽的荷花所吸引,达到了忘我的状态,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对作者产生了具大的吸引力。从中能够看出作者非常地喜爱荷花,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小结全文,总结写作顺序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1) 作者去公园看荷花。 (1) 二、三段: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3)四五段:作者看荷花的想象和感受。 三、质疑再探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 运用拓展 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积累。 2.学生展示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珍珠泉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抓特点的写作方法。 3.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感受了燕子的俊俏可爱,感受了荷花的千姿百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珍珠泉又有哪些特点吧。 二次备课 二、设疑自探 自探提示 (1)珍珠泉有哪些特点? (2)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泉水? 三、解疑合探 汇报第一个问题 珍珠泉有哪些特点:泉水深、绿、清、涌动的特点 汇报第二个问题: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泉水:位置、泉水四周景物、泉水绿深清的特点、泉水涌动的特点、我对泉水的喜爱之情。 四、运用拓展 (一)读内阅读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先写了(珍珠泉四周的景色)然后写了(泉水的特点)。 2.写出这一段中表示绿色的词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整齐——( ) 开放——( ) 朴素——( ) 4.这一段写出了珍珠泉( )( )( )的特点。 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 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 一颗 两颗 千颗 啊 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像碧波上撒满了的宝石 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 露珠 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清爽(shuǎng suǎng) 滋(zī zhī) ..短暂(zàn zhàn ) 呈(chéng chěng) ..2.按要求填写词语,相信你能行。 反义词:崭新( ) 短暂( ) 近义词:普通( ) 炫耀( )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4.按要求在原文中找句子。 拟人句: 比喻句: 5.把下面这句话分别改写成带有“把”字和“被”字的句子。 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 露珠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 它却是不平凡的。 (2) 露珠的生命还没有逝去, 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感悟 7.作者借“露珠精神”赞美了什么?(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学生不会,通过讨论思考知道这里是用露珠精神赞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