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来源:九壹网


古代史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骨笛是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

夏代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2、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大濩》。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

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担任音乐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乐师”

周代宫廷音乐总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乡越和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大韶》;夏禹《大夏》;商汤的《大濩hu》;周初的《大武》。(大武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

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颂:用于祭祖,大射,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速度缓慢,用瑟伴奏

雅:大雅和小雅。大雅与颂相似,小雅接近民歌。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

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除周南,召南系等南方民歌即所谓“乡乐”外,其余都属小雅

房中乐:一种燕乐,后妃们在内功侍宴时唱的

四夷之乐:主要指秦楚吴越等地,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用于祭祀和宴乐。大都吹管乐器伴奏歌舞。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政教之远被,并非真的重视。

周代民间音乐发展:北方民歌代称“郑卫之音”和南音(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叫楚声,周代民间流行巫歌《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

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弦乐器以拨弹为主,有柱(瑟,筝)和无柱(琴)两种,管乐器有编管(萧,笙)和单管两种

周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最早的大型乐器曾侯乙编钟

墨家:墨子题出“非乐” 孟子:“人言不如人声”

.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唱念做打,综合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服装

说唱音乐:1到2人,一人代表多人,一会戏里一会戏外,既是演员,又是讲故事的人,不需要服装,没有舞美

公孙尼子《乐记》

第三章: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2、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歌,并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等。3、音乐教育功能4并在音乐表演上,供祭祀,宴乐之用。与国家有关的音乐方面的东西,如仪仗,为国家音乐繁荣提供贡献。

南音:一种丝竹音乐,和唐代音乐相似。

秦始皇创建乐府机构,主要是采集民间音乐

北狄以游牧为主,常常骑在马上吹奏笳,角之类乐器,以鼓,排萧等伴奏歌唱 称为“饶歌”后来传入朝廷,经过整理改编,用于军队出行等等方面,以击乐器鼓和吹奏乐器笳,角为主,所以就总称为“鼓吹”。

.汉代民间音乐形式鼓吹乐:分为鼓吹(鼓、排箫和笳)、短箫铙歌(排箫和铙)、横吹(鼓和角)

汉代传入乐器:琵琶和箜篌

原始民歌不用伴奏的,但都有衬词,有的还采用帮和形式,称为“但歌”通常是“一人唱,三人和”“和”的部分大约是衬词

相和歌:、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也是取用“丝竹更相和”。相和歌的伴奏乐队,通常是用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七种(小型丝竹乐队)相和歌主要是独唱性质的,唱者自己击节鼓,旁者竹乐队伴奏

相和歌中的大区是较为发展的形式,它通常比一般相和歌长大,结构上也另有特色。大曲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艳,曲和解,趋。

相和大曲:对唐大曲的影响,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

相和歌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有的相当长,相和歌常用的调式有三种:平调、清调、瑟调。

嵇康声乐哀乐论(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只是音响的自然运动),题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论断。广陵散成为他生命的绝唱,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广陵散》定义和表现:P53

1、此曲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之事,音乐激扬、愤慨;2、现存曲谱四十五段,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3、《广陵散》的庞大结构与深刻的哲理性,被后世誉为“曲之师长”,它隐含着反叛精神、悲愤激越的情绪和戈矛杀伐的气势,为后世琴家所推崇。

百戏 是各种杂耍技艺的总称,源于周代的散乐,到汉代已发展得相当丰富多彩。

碣石调·幽兰》是最古老的曲谱也是唯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曹操填词

古琴减字谱之前的是文字谱,最早的记谱法。在魏晋时期有了“徽位”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基础上革新的古琴记谱法。、p108

第五章

:文人音乐中的"琴乐"和"词乐"(琴乐”即古琴音乐,由“琴曲”和“琴歌”两种形式组成,词乐”:又称曲子词,由民间兴起的“曲子”形式发展到宋代,已经是文人阶层广泛参与与创作、吟唱和欣赏的一种歌曲形式。)

佛教说唱音乐"变文

唐大曲:音乐形式中发展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变文:p104唐代佛教寺院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

教坊p96是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梨园p97除了教坊之外,玄宗又设梨园,选乐工子弟三百以及宫女数百学习音乐歌舞,玄宗亲自参与教习。、、

法曲: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

唐代音乐具体描述:民间,文人,宫廷,宗教

第六章

城市音乐

说唱音乐的品种: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和散曲

鼓子词:是一种以支曲叠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它与明清流行的“道情”密切联系。还有说唱性的叙事鼓子词,虽然主要也用反复演唱,但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主奏为笛子).

唱赚: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说唱艺术。都是套曲形式的曲艺。所用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

唱赚所用的脚本叫赚词

。诸宫调:一种宋代的大型说唱形艺术,,宋代说唱中的集大成者。更多是属于缠令式的套曲,曲牌都用同一宫调。创始人为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

.货郎儿: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起源于民间小商贩沿街挑担的叫卖声调。

陶真:宋代说唱音乐的一种,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艺术。陶真无论题材、歌词都比较通俗,流行于广大农村地区。陶真是后世弹词之前身。

说唱地点

宫廷音乐北宋大曲

南宋南戏定义;p140.:

十二世纪南宋初期,兴起“永嘉杂剧”后来为了区别与宋元杂剧,又有南戏之称。南戏在宋代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在音乐,文词等方面都不免显得粗糙。所以当元杂剧兴起之后,其声誉很快就掩盖了。

姜夔p123:是南宋词坛上最为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词人和音乐家,后世誉之为“音节文采,并冠一时”。《白石道人歌曲》是他遗留至今的唯一的一部歌曲集子。是用宋代俗字谱记写。。自度曲《扬州慢.>

元杂剧代表人物 作品p142

琴乐:三弦:是元明以来在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乐器。琵琶自隋唐来已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海青拿天鹅》宋代是我国古琴艺术的重要发展时期,郭沔为师承渊源的琴学流派。“浙派”代表作.琴曲《潇湘水云》

宋元宫廷音乐p150

明清曲艺 板腔和曲牌

明清的音乐传奇剧:

四大声腔p184

乱弹剧p193

琴谱p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