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语文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独立阅读文本的关键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高年级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加强学生在知识接受以及理解方面的能力,切实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语言阅读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涵盖了文章主题思想、修辞、句子等多种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知识能力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难免还会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考试大纲安排教学,导致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善于采用自身惯有模式,尽管很多方法应用之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使用时间过久,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也会大大影响阅读教学的成效。
(二)教学中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而纵观实际教学现状,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强烈的主导性,完全由自己掌握教学节奏和思路,学生只能被动地开展阅读。作为一个自发性的学习活动,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就很难真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
二、高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想要培养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只有将阅读兴趣先培养出来,才能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老师们要从旁辅导学生们如何阅读,阅读时要注意的事项,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养成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许多事物的认知不够明确,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改变教学方案,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可将一些关于阅读的竞赛活动适时地开展,例如通过“29天阅读打卡”,引导和督促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进行阅读的自我评价。在相互竞争中,学生会有越来越丰富的阅读量,同时也会有极高的阅读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有效地引导。以《草房子》一书的阅读教学为例,通过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的阅读,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小学生活,切身感受六年快乐和温馨的时光,更加铭心刻骨于小学生活的点滴美好,由此深刻体会读书的快乐。
(二)注重教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当中,要注重阅读技巧的教授,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后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阅读能力,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阅读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通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阅读技巧的教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解析文本语言,理解文本内容
若将课文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就好比树枝上的叶子,每片树叶都有独特的姿态,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其表达内容、情感传递也有明显差异。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水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基础等方面,为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阅读方式,展开深层次阅读,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揣摩课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与表达思想,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语文阅读的趣味性,内化语文阅读知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将相和》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通过解析文本语言,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想要扮演的人物,展开角色扮演阅读,使学生在解析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文本解析情况,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通过为学生讲述战国时期的典故,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创新阅读的评价体系
教师还需要运用高效、科学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这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能顺利地完成课文阅读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种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篇章、阅读效率、阅读态度等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评价,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此外,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拍学生肩膀、点头等,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关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作为综合性学习能力,是通过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智力应用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着力点的把控,通过解析文本语言,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并利用学生的依赖心理,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阅读,让学生在课文修辞赏析中,领略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文渊(中学版),2020(7):916-917.
[2]叶家群.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6):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