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课文围绕老婆婆口中的“漏”展开,老虎和贼都想占有小胖驴,却因为做贼心虚,误认为“漏”是极厉害的家伙,从而盲目逃窜导致两败俱伤而驴却安然无恙的可笑下场。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贪婪和愚蠢,告诉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课文语言表达很有特色,以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为主线推动情节发展,而这种心理活动作者又是以一种极其对称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读来朗朗上口,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民间故事便于口口相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里屋、莫非”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文中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 复习生字
婆 脊 贼 莫 颠 胶 旋 纵 3. 认读词语
婆婆 脊背 贼 莫非 颠得 旋风 粘胶 顺势一纵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公公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第三部分(19-20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三、梳理文意,体会故事趣味 1.学习1-2自然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 (3)这时,谁来了?他们看见小胖驴会想些什么?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一定很好吃……; 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接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习第3-5自然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讲?(2生讲) 他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就这样,几句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想一想:老虎和贼他们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话说一说。文: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这两段话是老虎和贼偷小胖驴时的心里描写,……,
本文只用“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两个成语便写出了老虎和贼的见多识广,从而更加突出“漏”的神秘。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旁白。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习第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跑哇,跑哇,累的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
文: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驮到家里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
这两段话是老虎和贼相遇时的心里描写。作者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害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好险呐!
老虎和贼都认为“漏”是比自己还要厉害的东西。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A:“漏”真厉害,贴住我了。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B:“漏”真厉害,停都不停。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
师:比喻句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小练笔。 读一读,写一写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1)秋天的叶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文: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窜到树上。 “歪、纵、窜”是动作描写,“纵”“窜”体现了贼的动作敏捷。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设计意图: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4.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
文:老虎和贼一起滚下山坡,浑身沾满了泥水,……,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为什么他们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师:人本来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
【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习第19-20自然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持着干草.
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老婆婆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漏”是指“漏雨”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的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说一说: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五、朗读指导(课后第二、三题) 六、总结全文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 七、课外延伸
《济公活佛巧断垂金扇》民间故事。 八、课堂演练。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让贼害怕的“漏”,实际上就是(老虎),让老虎害怕的“漏”,实际上就是“贼”,而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害怕的“漏”实际上是怕(漏雨)。
九、布置作业。
借助课后第三示意图,把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