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来源:九壹网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在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的重要的自然科学。(核反应属于物理范畴)

一、化学科学的 和 化学的特征是 和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起源于 (如: 、 、 等都属于化学应用) 近代化学的四大里程碑:

1、1661年 国的 提出了 ,标志近代化学诞生。

2、1771年 国的 提出了 ,是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3、1803年 国的 提出了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1869年 国的 提出了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两个世界第一

1、1965年,人工全合成的 。 1、1981年,人工全合成的 。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法(眼看、鼻嗅、耳听、手触摸)、 法、 法(研究特性)、 法(研究通性)

【金属钠】 1、物性

银白色的金属,熔点 ,沸点 ,密度比水 比煤油 (因此钠保存在 或 中),硬度较 (可用小刀切割)

2、化性(很活泼,自然界中只存在 态) (1)与水

方程式: (实质上是与其水中氢离子反应) 现象:“浮” 原因

“熔” 原因 “游” 原因 “响” 原因 “红” 原因 (2)与酸(HCl\\H2SO4) 实质上也是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且比水中更剧烈

与HCl 方程式: 与H2SO4 方程式: (3)与盐溶液 先 后 (因此金属钠和盐溶液不会发生置换反应)

与FeCl3溶液 第一步方程式: 第二部方程式: 总反应方程式:

1 / 6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现象:

与CuSO4溶液 第一步方程式: 第二部方程式: 总反应方程式: 现象:

与NaCl溶液 总反应方程式: 现象: (4)与氧气 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体现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

放置片刻 方程式: (产物为 色) 加热 方程式: (产物为 色)

久置 O2 H2O CO2 H2O H2O (产物为 色) 变暗 变潮 白固 结晶 风化 (5)与非金属(Cl2\\S)

与Cl2 方程式: 与S 方程式: (6)钠的氧化物(Na2O\\Na2O2)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氧的化合价 生成条件和方程式 颜色、状态 与H2O反应方程式 与CO2反应方程式2 与HCl反应方程式 稳定性(与O2的反应) 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用途 氧化钠 ———————————— 作 剂、 剂 过氧化钠 ——————————— 3、用途 (1)钠、钾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2)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3)贵重金属冶炼 二、研究性质的基本程序

【氯气】 1、物性

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沸点较高,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可用 法收集),可溶于水(1: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 法收集)

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2、化性(活泼,自然界中只有 态,没有 态) (1)与金属(遇变价金属,生成 价氯化物)

与Fe 反应方程式:

现象: 与Cu 反应方程式:

现象: 与Na 反应方程式:

2 / 6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现象: (2)与非金属

与H2 反应方程式: 现象: (属于特征现象) 【拓展】H2与Cl2光照条件反应,会发生爆炸

(3)与H2O 反应方程式: 新制氯水中有“三分子、四离子”: 新制氯水中各种成分的检验

Cl2检验: Cl-检验: H+检验: HClO检验: (4)与碱

与NaOH 反应方程式: (用于氯气的尾气处理) (5)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和液氯的区别 颜色 所含微粒 主要化学性质 保存 类别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液氯 (6)含氯化合物

①次氯酸(三性: 、 、 )

见光易分解 反应方程式: ②84消毒液(有效成分 )

84的制备 反应方程式: 84发挥作用 反应方程式:

84失效 反应方程式: 、 ③漂白粉(主要成分 、 ,有效成分 )

漂白粉的制备反应方程式: 漂白粉发挥作用反应方程式:

漂白粉失效 反应方程式: 、 ④二氧化氯 ClO2

【拓展】实验室制取氯气

原理:MnO2+4HCl(浓) ═ MnCl2+2H2O+C12↑(注意:本实验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不反应;必须加热才反应)

装置: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除HCl)除杂装置(除H2O)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吸收Cl2)

3 / 6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饱和NaCl溶液 浓H2SO4 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NaOH溶液 3、假说法和模型法

第一章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定义

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符号为 (物质的量只表示微观粒子,不表示宏观物质,使用时要指明具体微粒) 2、单位

,简称 ,物质的量单位的符号为 ;每摩尔所含微粒数与 相等

3、作用 了解 和 4、阿伏伽德罗常数(NA)

又叫阿伏伽德罗常数,NA数值近似等于 5、n与N的关系 n = 二、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1、摩尔质量 M (1)定义: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 或 (3)规定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 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它的 或 (4)M与n的关系 n = 2、气体摩尔体积 Vm 影响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

①固体或液体 、 ②气体 和 (1)定义

气体摩尔体积:一定 和 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2)单位 (3)规定

标况下( oC, kPa),任何 的Vm约等于 )

(4)Vm与n的关系 n = (该公式只适用于气体,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均可)

4 / 6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只适用于气体)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T同P下,气体体积与微粒个数成正比,即 推论一:同T同P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 推论二:同T同V下,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 推论三:同T同P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 推论四:同T同P同m,气体的体积和摩尔质量成正比,即 【拓展】理想气体方程:PV=nRT 三、物质的量浓度 CB 1、定义

物质的量浓度:以 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

或 3、CB与n的关系 CB=

【拓展】(1)浓溶液的稀释或稀溶液的浓缩:C1V1C2V2

(2)物质的量溶度与质量分数( w )或溶解度( S )的关系 C=1000ρw/M=1000ρS/M(100+S)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480ml、0.5mol/LNaOH溶液为例) (1)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 、 、细口试剂瓶、标签纸 (2)步骤

使用前先检验漏容量瓶是否漏水,其操作为: ①计算:需要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 g ②称量

③溶解:在 中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④移液:其中玻璃棒作用为

⑤洗涤:用适量体积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 次,防止

⑥定容:在距刻度线 cm处,改用 加水至刻度线,使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相切 ⑦摇匀:

⑧装瓶: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3)误差分析(考虑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对浓度的影响) 操作 天平砝码粘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使用前未调零,指针“左”偏 砝码缺损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放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称好后药品放入烧杯后,少量洒在烧杯外 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未冷却至室温就定容 向容量瓶移液时少量液体流出 定容时加水多了用胶头滴管吸出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5 / 6

浓度变化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如果是浓溶液的稀释,量取浓溶液时俯视刻度线 如果是浓溶液的稀释,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刻度线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 1、化学反应方程式系数比=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体积之比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上下单位要统一,左右单位可不一致

【典例2】化学实验中残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气,若有3.20 g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试求: (1)生成的NaCl的质量。

(2)生成的NaClO的物质的量。

(3)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4)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 【自主解答】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生成的NaCl的质量、NaClO的物质的量和被吸收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与反应的3.20 g氢氧化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比例关系。

2NaOH+Cl2==== NaCl + NaClO + H2O 2×40g 22.4 L 58.5 g 1 mol 1 mol 3.20 g V(Cl2) m(NaCl) n(NaClO) n(H2O) (1)(2×40 g)∶3.20 g=58.5 g∶m(NaCl) m(NaCl)=3.20 g×58.5 g/(2×40 g)=2.34 g

(2)(2×40 g)∶3.20 g=1 mol∶n(NaClO)

n(NaClO)=3.20 g×1 mol/(2×40 g)=0.04 mol

(3)(2×40 g)∶3.20 g=22.4 L∶V(Cl2) V(Cl2)=3.20 g×22.4 L/(2×40 g)=0.896 L 或22.4 L∶1 mol=V(Cl2)∶n(NaClO)

V(Cl2)=22.4 L×n(NaClO)/1 mol=22.4 L× 0.04 mol/1 mol=0.896 L

(4)1 mol∶n(NaClO)=1 mol∶n(H2O) n(H2O)=n(NaClO)=0.04 mol

答案:(1)2.34 g (2)0.04 mol (3)0.896 L (4)0.04 mol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