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

来源:九壹网
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0月第9卷第lO期 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October 2010,Vo1.9,No.10 ・临床教学・ 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 的实践刍议 陈成川 石冬梅赵琛刘隽 【摘要】探索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将60名学生按不同模 式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评估。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比两种 教学模式后发现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形成性评价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效 果。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R25 【文章编号】1671—8569(2010)10—1369—03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us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am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CHEN Xian—chuan ,SHI Dong—mei,ZHA0 Chen,LIU Jun. Yueyang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model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60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odes of evaluation with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formative evalu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 tional teaching methods.Compared with two kinds of teaching,we fou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ut— per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could help improve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Key words】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Formative evaluation;Teach 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Com— petence—based Education)的阶段,提倡以培养能力为 基础。反馈一矫正则是该阶段的重要环节,而形成 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又是这一环节的重要 方法。 ]:F(Feedback)为反馈,E(Encouragement)为鼓励, D(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 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 成功。H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 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 1关于形成性评价 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 沟通能力的形成圜。 2中医内科学课程临床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 运用 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 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 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 医学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 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口 作者单位: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 (陈咸川、石冬梅、赵琛);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技 术学院(刘隽) 养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 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基础学科,其涉及的学科范围 广,理论抽象,逻辑性强,牵涉到各种中医基础理论 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0月第9卷第10期 ResearchesinMedic ̄Eduction,October2010,Vd.9,No.10 2.1对象的选择与分类 将选修中医内科学的04、O6级中医临床专业学 生60人,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30人,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 30人,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反馈一矫正 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 2.2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设计 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病案设计是关键。 病例的选择主要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病例前 后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或病情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或病机演变的过程符合辩证规律。教学活动共包括 2~3个病例,可由同一个患者病程组成,兼顾《中医 内科学》教材中的不同病症。任课教师在充分熟悉 所选病例和相关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具 体病例提出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通常每一病例 包括1O个问题,问题根据病例的辩证思路程序及复 杂性由浅入深进行设计。题目内容要精,简短易答, 难度适中,使之能够体现“三基”,反馈重点、难点知 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 2.3 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实施的过程设计 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由病例设计、资料收集和 学习部分、课堂反馈、教师促进部分等四大部分组 成。 病例设计部分由教师按要求在课前两周把第一 份病例内容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病 例后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完成后统一打印。 信息搜集和案例学习部分,学生可通过网络、期 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后以书 面作业的形式上交。经教师批阅后选8~1O名学生 作为代表,并于课前5天,联系学生请其做好演讲准 备,演讲题材、角度不限。 课堂反馈部分则通过第二、第三份病例采取同 样的方法操作,但选择的学生不与前重复。在选择 学生时可参考以往的学习成绩,做到不同层次均有 列人,尽可能让中下游学生有发言机会。每一次教 学活动用时为3课时,其中1、2课时由学生发言,第 3课时由教师进行点评,注重反馈、指导,并总结该 课时的主要知识点。课程结束前由学生进行自评、 互评,师生互评。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均安排l0位 同学上台发言,发言过程中允许与台下的同学互动, 要求学生均能围绕每一病例的问题要点展开讨论,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讲解内容之丰富、文献检索质 量普遍较高。 教师促进部分,以同行、专家、领导相结合的形 式开展。同一专业的教师进行旁听观摩,教学评议, 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方法的作用。组 织本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进行横向教学质量评估检 查,可以提出建议,督促教学,推广成功经验。由教研 室、教务部门、学校领导组成评议小组,通过听课、检 查教案、同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同时结合课 堂录像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分析,帮助查找不足,促进 教师能力发展。 3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3.1 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元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 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本学科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 20%;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进 行评议,填写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包括学生 对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整体评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较,对形成性评价导师的专业水平的评价,对我科形 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其他建议和要求等)。期中和期 末,进行中医内科学书面理论考试,共占总成绩的 80%。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3.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非正 态分布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 用x 检验。 3.3实施效果 由表1、表2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形成 性评价的总体教学情况效果较好,实验组见习成绩 为91.92、笔试成绩为75.39、学科总成绩为80.33,与 对照组90.00、70.59、72.41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 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思考 在能力培养方面,如表1所示,在60人的样本 量中,88.3%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教学法更能够 明确学习目的,且形式新颖,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5%的学生感觉在得到及时反馈后,能同步改进;同 时,93.3%的学生利用这一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 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更培养了思考、提问、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75%的学生在以病例 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文献检索及快速解决临床问题 的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81.7%的学生认为自身的 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0月第9卷第10期 ResearchesinMedicalEducation,October 2010,Vo1.9,No.10 表1 中医内科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n=60) 见习成绩( ) 试验组 对照组 91.92* 笔试成绩(互±s) 75.39±14.20 70.59±14.22 £=1.49 学科总成绩( ±s) 80.33±l1.40* 72_41±20.47 t=2.14 30 30 90.00 Z=一2.O8 注: l司对照组比较P<0.05 团体合作与沟通,探索创新能力获得提升。总体来 看,形成性评价还是较为适合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 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 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多年的应试教育使 宋先璐[63等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 法,在612人问卷调查中,有86.2%的学生选择取得 了学习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医学院校教学要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 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才能 得学生习惯于应付题海、书面笔试,学生对于大量的 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不强,劳于应对。但医学是关 于人的科学,医师的工作基础是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住院医师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医学知识的教育,还要 重视学习与医师职业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 体现科学发展观。形成性评价将“以人为本”贯彻得 更加切实,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上 的作用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张蔷.用形成性评价促进生物教学【J].广东教育杂志,2005(1O): 26-27 会正确处理与各种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_3l。 因此,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医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核心 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41。形成性评价 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探讨(反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鼓励是形 成性评价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医内科学教 【2]Hancock AB,Brundage SB.Formative feadback,rubrice and as— sessment of professinal competency through a speech-lan— guage pathology graduate program J Allied Health[J].2010 Sum— melt,39(2):110—119 学进行了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及时评价和反馈,从以 上两份量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由于强化了目标教学 [3]郭晓霞,隋树杰,孙晶.形成性评价在我国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现 状【J].护理研究,2007,(31):11-12 中的形成性评价,尤其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反 馈矫正,保证了目标达成度,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 性、态度方式、团队协作、人际沟通方面的统计结果 有显著差异,说明形成性评价对帮助教师完成中医 [4]徐建彬论素质教育观下创新能力的培养lJJ.中国教育科学,2004 (6):40—41 [5]熊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fJ].药学教育, 2009,25(6):31—34 内科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有显著作用, 可在教学上推进使用。熊阳同等认为运用形成性评 价可丰富教学形式,鼓励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精神。 [6]宋先璐,类成勇,金碉,等.形成性练习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_新 乡医学院学报,2009,26(2):211-212 (收稿13期:2010—0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